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哈尔滨道外老城区道路绿化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哈尔滨道外老城区进行了调查,针对哈尔滨道外老城区道路绿地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老城区道路绿地对城区发展的必要性,探讨了老城区道路绿地景观的更新要点,达到改善老城区面貌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老城区城市道路绿地景观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晓君  刘倩  谷康 《山西建筑》2009,35(36):351-352,368
阐述了老城区道路绿地更新的必要性,分析了老城区道路绿地景观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老城区道路绿地景观的更新要点,并通过具体工程实例进行了说明,以使老城区道路绿地景观推陈出新,达到改善城市面貌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张,许多城市的老城区区位优势逐渐丧失、基础设施不完善和绿地系统布局不合理等因素,使得老城区活力丧失,进而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整体形象。通过分析合肥老城区绿地存在的问题,对绿地系统中绿地结构、景观带、公园绿地布局、多种建绿方式提出了一些策略,从而改善老城区的环境质量,提升合肥的城市品位,同时为老城区绿地的更新改造积累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4.
以太原市为研究对象,以TM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作为绿地绿量指标,通过通径分析并建立植被指数与地表辐射温度之间、绿地斑块特征与绿地斑块对周边环境热效应之间的数量关系,分析了城市绿地斑块属性对城市绿地热环境效应的影响。通过研究植被指数与地表辐射温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了绿地内绿量对斑块内部热环境效应的高效区间,明确了绿地斑块属性因子对绿地斑块内部温度、斑块效应带温度和绿地斑块效应温度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斑块属性控制指标及其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园绿地可达性现成为衡量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文章选取郑州市五一公园、碧沙岗公园、绿城广场三个公共绿地入口点作为可达性研究目标,从公园绿地服务范围、居民到达公园时间、居民出行交通方式等角度出发,分析居民到达老城区绿地的便捷度。采用Arc GIS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将缓冲区法和网络分析法结合,研究绿地服务面积和步行、骑行两种交通方式下老城区范围内居民社区与绿地入口的空间位置、时间关系。结果表明居民30分钟步行到达绿地入口点的空间覆盖面积占老城区的61%,95%的居民社区骑行20分钟可到达绿地。  相似文献   

6.
以居住区绿地结构分析和生态效能评价为切入点,借助Fragstats、CITY green等软件分析不同居住区绿地结构与生态效能的特点与差异及绿地结构与生态效能的相关性,为居住区绿地布局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居住区绿地生态效能同绿化覆盖率、三层盖度和、最大斑块面积指数、乔灌草绿地比例、绿地斑块连接度、平均绿地斑块面积呈现正相关性;与景观破碎化程度、绿地斑块平均最近距离呈负相关;并且,良好的树种构成与种植结构有助于提高绿地生态效能。  相似文献   

7.
郑州市老城区居民游憩绿地体系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波  赵锋  郭竹梅 《中国园林》2005,21(2):51-52
该项目以居民出行500m见绿地为命题,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城市绿地方案设计等各个层次探索大城市老城区居民游憩绿地的规划设计方法,以期提供具有前瞻性又切实可行的规划成果,有效地改善老城区市民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8.
陈烨  杨冰慧 《中国园林》2023,39(4):91-96
15min生活圈能够提升老年人群健康安全的生活质量。老年人群与城市绿地的连接既依赖道路体系,又面临空气污染隐患。基于大数据与ArcGIS平台,从绿地可达性视角展开对南京市中心城区“绿-居-人”体系的空间分布研究。从健康出行视角综合判断绿地规划、可达便利与老年人群的呼吸健康。研究发现如下。1)老城区中5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4.23%)高于新城区(2.86%),1997年及之前的老旧小区面积占比高达64%。2)老城区有67%的居住区在绿地15min步行范围内,是新城区的2倍多。以老城区为中心向外辐射,绿地对老年人群的服务效能逐级降低。3)老城区绿地受到的道路空气污染压力约为新城区的2倍。可达性高的绿地,所受道路污染源影响也更大。主干道对绿地空气污染压力的源头供给占40%,对绿地可达性的支持达33%。提倡为老年人群出行构建健康绿色路网,满足绿地15min可达和低空气污染。研究成果对城市更新中统筹绿地、路网、居住区布局,优化生活圈适老化环境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长沙市中心城区绿地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沙市中心城区利用2018年4月的哨兵-2B(Sentinel-2B)卫星10m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RS和GIS技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长沙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景观结构和景观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长沙市中心城区存在绿地斑块数量多,但分布极不平衡,以附属绿地占绝对优势;绿地斑块破碎度大,且旧城区破碎度较高,而绿地类型上尤以附属绿地破碎化最严重;绿地景观多样性较低,且分布不平衡;整体绿地景观斑块空间形状较规则缺乏自然形状,人工痕迹较重,复杂性不够。根据这些分析结果,提出了以下建议:增加大型绿地类型斑块数量,如公园绿地及风景名胜区等生态效益较好的绿地类型;通过建设公园绿地以及绿色廊道,构建网络结构,降低绿地斑块的破碎度,如防护绿地成链,附属绿地成片等;增强各类绿地斑块的自然性和复杂性,特别是附属绿地类型等。  相似文献   

10.
城市微绿地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居民日常休闲、游憩、通行的重要场所。随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更新和发展,“生态城市”背景下绿地空间的不断建设、与城市居民息息相关的城市微绿地空间的现状和改造对优化居民生活体验意义重大。本文以合肥老城区的微绿地空间为研究对象,基于大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解析合肥老城区微绿地空间的分布状况、可达性、功能契合度,并根据研究结果对合肥未来城市微绿地空间的改进与发展提出建议,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世界建筑导报》2007,(5):74-75
从新城整体看,门户区位于西面,与老城接壤处,城市重要的南北向水道甬新河与贯穿老城和新城的重要水轴后塘河交汇于此,南北走向的新城生态绿轴亦从基地中央穿过。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塑造了基地特有的场所精神。我们认为,这个场所精神是自然生态景观与城市人文景观的相互交融的统一。门户区应当成为集文化、生态、休闲功能为一体的,聚集人气的场所,并作为一个整体,形成进入东部新城的入口广场。  相似文献   

12.
梁凡  陆明  王一晴  吴远翔 《中国园林》2024,40(4):96-102
伴随着城市化发展而出现的一系列城市生态问题和生态扰动,其根源在于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需求间的不平衡。老工业区由于绿地的建设条件、数量规模及空间布局等限制条件,均无法适应当代城市发展。退休职工的聚居也使居民对休闲游憩的需求急剧增加,导致游憩服务供需矛盾进一步凸显。因此,以哈尔滨香坊老工业区为例,构建适配于老工业区绿地游憩服务供需量化及二者匹配分析的方法体系,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分析和老工业区绿地评估提供新的思路。首先,对供需分异极端化地块进行分类解析,明确了绿地优化的重点对象,即Ⅴ类和Ⅰ类供需分异区,为老工业区的绿地建设提供时序依据。其次,基于匹配结果,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强调提升边缘闲置空间的供给能力和内部附属绿地的多功能性,以此满足老工业区集中性和日常性的高游憩活动需求,最终实现城市整体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和老工业区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8,(1)
With the rapid urbanization, many high-rise buildings and new districts have been built continuously. However, the old town of cities has gradually been forgotten by people and its environmen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harsh. The old town usually has diversified space and funct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old town, the street canyon that is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settlements is a public space where people communicate and do activities. Therefore, research on microclimate-based improvement of the street canyon in the old tow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Six typical street canyons in the White Stupa Temple area of Beijing were selected for research to explor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eet canyon. Microclimate factors such as temperature, humidity, wind speed, and solar radiation were measured on the spot in summer. These factors were combined with two microclimate assessment indexes of physiological equivalent temperature(PET) and wet bulb globe temperature(WBGT) to evaluate the microclimate of the street canyon. In the analysis of the measured data, the mean value comparison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average values of the microclimate factors in different time periods. Spatial layout of microclimate included the orientation of the canyon, the ratio of the canyon height to canyon width, and green coverage of the canyon, and an in-depth study was made on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atial layout and the microclimate of the canyon.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an optimization strategy for the transformation design of the street canyon in White Stupa Temple area, and provide a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n spatial layout and microclimate improvement in the old town, so as to improve the living quality of residents in the old town.  相似文献   

14.
强镇扩权是近年来我国沿海发达地区解决经济强镇发展瓶颈问题的体制改革模式。扬州小纪镇是目前江苏省强镇扩权改革的试点城镇,其新中心区规划引入"反磁力吸引"体系的规划理论,在人口与产业集聚方面,构建办公集聚区,适度混合居住用地、完善公共服务;在交通联系方面,强调新区与老镇区、产业园区和机场的空间功能对接;在生态景观方面,利用水系资源和绿地系统,突出小城镇特色;在地域文化方面,建设农耕文化馆和水域廊道,加强文化认同感,打造"反磁力"型小城镇。  相似文献   

15.
姜虹  宋妍 《山西建筑》2010,36(11):12-13
通过对哈尔滨市道外旧城区现状的研究,从现状、问题、方法、前景等方面进行论述,分析了改造过程中的诸多因素,以达到在发展中保护的效果,解决了该区发展方向、改造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健康中国”背景下,老工业区绿地存在同质化、数量缺乏等先天劣势,居住街坊绿地难以满足居民运动健康需求。以哈尔滨三大动力老工业区为研究对象,基于主动健身型和休闲娱乐型两类运动类型差异,识别影响运动供给能力的居住街坊绿地空间特征,基于Kano模型聚类量化居民运动需求完成权重赋值,建立运动健康视角下老工业区居住街坊绿地评价模型。应用评价模型叠加绿地实际运动使用,量化识别运动供需断点和关键调配区域,确定居住街坊绿地更新优先级,并提出具体优化和增补的更新策略。将有利于主动式健康干预的老工业区居住街坊绿地有机更新。  相似文献   

17.
袁芳 《山西建筑》2010,36(3):354-355
论述了目前我国城镇公路带状绿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三维绿量,增强绿地生态功能的对策,以完善公路带状绿地设计,更好地发挥公路带状绿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炳熙  田宇  王蕾  许大为 《风景园林》2022,29(10):115-121
城市快速发展可能引发公园绿地供需关系偏离规划目标,导致其供需矛盾日益加重。为探索公园绿地供需差异并解决供需研究尺度的局限性,以500 m×500 m网格为基础研究单元,以公园绿地分级设置要求为阈值,采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Ga2SFCA)法和供需水平测度方法分别分析2010、2018年哈尔滨主城区公园绿地可达性时空分布变化和供需时空差异。研究表明,哈尔滨主城区公园绿地供给水平未达城市绿地规划标准要求,尽管公园绿地面积增多,但不合理的空间配置反而加剧了公园绿地供需失衡,不同区域间公园绿地种类的不均衡性是引起供需空间差异的关键。经进一步推测,建设时期、土地资源、城市规划和市场机制是公园绿地供需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供需匹配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公园绿地布局优化策略,为公园绿地供需平衡提供精细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绿道在中国未来城镇生态文化核心区发展中的战略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滨谊 《中国园林》2012,28(6):5-11
以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课题研究为背景,基于过去20年城镇绿地规划的经验与新近的项目实践,面向未来城镇化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探讨了绿道在中国未来城镇绿地空间发展中的骨架作用,提出城镇"生态—文化区核心区"(ECD)概念,其空间形态以"点""带"呈现,"点""带"结合构成了ECD城镇绿地网络空间,其中,作为未来城镇绿地空间发展的新形态,绿道将发挥必不可少的战略作用。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的稳健发展,发展相对缓慢的村镇建设逐渐被社会各界所关注。针对村镇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严寒地区村镇建设较为落后的情况,总结严寒地区村镇建设研究现状,依据绿色环保理念和村镇建设的内涵,定义了绿色村镇建设。根据利益相关者的定义,通过严寒地区村镇建设实地调研访谈,总结绿色村镇建设中的利益相关方,分析其利益需求,并找出这些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矛盾,针对其中的村镇政府和村镇居民之间的利益矛盾进行分析,建立博弈分析模型,其中,村镇政府和村镇居民作为利益需求主体,经过单边改进分析,输出模型结果显示,二者应该完全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