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西藏阿里民居在适应高原寒冷气候方面有其特有的营造方式。本文通过对阿里地区札达、普兰两县当代藏式民居的建筑形态、空间布局、建筑构造处理等进行调查,分析了其在保温、采光、通风等方面所采用的气候适应性策略,总结了这些策略所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王清文  谭明 《山西建筑》2011,37(7):17-18
通过探讨胶东地区传统民居在选址与布局、建筑外部空间、建筑材料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气候适应性,揭示了传统民居在解决气候适应性问题方面不同于现代生态建筑的方法和思路以及总结出适应当地气候的现代民居建筑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3.
土族传统民居"庄廓"是青海河湟地区特有的民居建筑类型,该地区黄土地貌与高原严寒气候造就了庄廓民居厚重粗旷的地域特征,其中不乏适应自然环境的生态经验。研究以青海东部土族聚居地区自然与民族文化为基础,分析土族民居聚落特征,总结传统民居所具有的地区自然地理和资源气候的生态适应性,结合土族新民居创作设计实践,从聚落规划、民族文化、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探讨土族传统民居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4.
鄂东南传统民居的气候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乾  李晓峰 《新建筑》2006,(1):26-30
中国传统民居具有良好的气候适应性,深入地研究传统民居的气候适应性,发掘其中有价值的策略和技术,对当今的生态建筑设计很有帮助。通过对湖北省阳新县玉堍村传统民居的热舒适性实验和分析研究,发掘鄂东南传统民居解决夏季热舒适性的关键方法和技术,探索传统民居气候适应性的根源,揭示了传统民居在解决气候适应性问题方面不同于现代生态建筑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陈健 《山西建筑》2022,(9):44-47
以湖南凤凰县拉豪村传统民居的实地调查为依据,从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方面进行研究,通过探讨民居的选址与布局、建筑空间形态以及建筑材料与气候适应性的关系,总结出传统民居在解决气候适应性问题方面的设计特点,为今后该地区民居在可持续建设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门窗》2013,(12)
我国的传统民居有着极佳的气候的适应性,因此,在目前的工程建设中,深入的研究传统民居气候适应性对于当今生态建筑施工和设计布着重要意义,也是发掘传统建筑文化价值的主要途径。本文就适应气候的传统民居设计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提行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援藏力度加大,藏民家庭搬进了新式民居,传统民居被弃用,带来了文化割裂等一系列问题,而川西藏区传统民居的更新仍是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改造。分析西藏与川西藏区传统民居的使用现状及影响西藏传统民居发展与更新的因素,提出西藏传统民居"宜改则改、宜迁则迁"的改造原则,从庭院设计、建筑布局、建筑材料、建筑围护结构四个方面提出改造方法。  相似文献   

8.
“火山石”民居以火山石为主要建造材料,是海口当地一种典型代表性的乡土民居,是宝贵的民居历史遗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为了解海口市当地乡村民居夏季热环境差异,分析当地火山石民居的气候适应性策略、营建方法和生态经验,研究选取海口市典型火山石村落中的传统火山石传统民居,从空间布局、平面形制、墙体、门窗、屋顶等方面通过空间和构造解析,并采用热成像的方法进行定性分析,从室内外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围护结构内外壁面温度等热环境参数,与现代住宅作对比研究,进行实地热环境测试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所测参数定性与定量分析,发现传统火山石民居的夏季室内热环境优于现代民居,其轴线式建筑布局、厚重的外围护结构、通透轻质材料的门窗、双层瓦屋面等设计策略均对当地热湿气候环境有良好的气候适应性。现代乡村住宅在进行更新设计时,应当传承传统民居的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能够起到优化室内热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绥远地区乡土民居气候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礼  刘塨 《华中建筑》2008,26(12):234-238
绥远乡土民居的地域性特征集中体现在对地理、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和对文化、习俗、社会制度的适应性两个方面。其中对气候的适应性是绥远传统民居最为突出的特点,也是形成其它地域性特征的重要因素。绥远乡土民居气候适应性研究为绥远地域性建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火山石”民居以火山石为主要建造材料,是海口当地一种典型代表性的乡土民居,是宝贵的民居历史遗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为了解海口市当地乡村民居夏季热环境差异,分析当地火山石民居的气候适应性策略、营建方法和生态经验,研究选取海口市典型火山石村落中的传统火山石传统民居,从空间布局、平面形制、墙体、门窗、屋顶等方面通过空间和构造解析,并采用热成像的方法进行定性分析,从室内外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围护结构内外壁面温度等热环境参数,与现代住宅作对比研究,进行实地热环境测试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所测参数定性与定量分析,发现传统火山石民居的夏季室内热环境优于现代民居,其轴线式建筑布局、厚重的外围护结构、通透轻质材料的门窗、双层瓦屋面等设计策略均对当地热湿气候环境有良好的气候适应性。现代乡村住宅在进行更新设计时,应当传承传统民居的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能够起到优化室内热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西藏传统建筑反映藏民族特有的宗教信仰和民俗文化,其建筑装饰无论是色彩还是形式,都与宗教有着诸多关联,蕴含着丰富的宗教寓意,传达着藏族人民崇尚宗教的纯真情感。本文主要从色彩的宗教内涵、建筑色彩等方面来论述传统西藏建筑的装饰特征,以求能更加深入地认识、了解西藏传统建筑。  相似文献   

12.
黄凌江  刘超群 《华中建筑》2010,28(5):134-137
西藏传统建筑与聚落是西藏宗教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物质空间与宗教文化结合的范例。通过对西藏传统建筑与聚落的实证与西藏宗教文化的分析,运用"意"与"象"的概念,详述了西藏传统建筑空间形态的中心性,转及内部空间的宗教象征意义与内涵,并探讨了风格与非宗教含义在建筑上的融合。指出西藏传统建筑与聚落空间形态与西藏宗教文化具有同构性质,并归纳了宗教含义在建筑空间中的体现方式,揭示了西藏传统建筑所蕴含的深层次的宗教文化底蕴,以期对地域建筑创作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小丹河流域的清代民居建筑为研究对象,论述了该地区传统民居的特点,分析了棚楼式民居的成因,从屋架、墙体、基础方面探索了清代民居的建筑框架,并研究了传统民居的装饰图样,以突出清代民居本身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4.
传统民居类型丰富多样,具有较鲜明的民族性与地域性特征。传统材料在民居营建中的作用功不可没。其淳朴、生态、可循环,融于环境的自然属性与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高度统一。文章落脚甘南藏区传统材料的民居营建,着重介绍生土与石材的地域性应用,阐述专属于该地区的材料表情传达。  相似文献   

15.
河南豫北地区合院式传统民居节能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丽  栾景阳  刘若瀚 《建筑科学》2012,28(6):10-13,23
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居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本文以豫北地区合院式传统民居为例,从院落布局、单体建筑、建造技术等方面分析其所体现出的节能思想。本文研究对现代居住建筑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怒江流域中游地区为例,通过对不同纬度、不同气候条件的多民族民居的调查,从建筑的地域性角度出发解析传统民居农业生产方式影响下的建筑观,并分析影响民居建筑地域文化发展的相关因子。研究发现,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多民族混居区的民居特色,不以民族划分,相反呈现出较强的地域共性;结合当前民居更新凸显的问题,提出怒江民居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民间营建口诀和建房歌谣在土家族传统建筑工艺和建房习俗的传承与演变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是重要的口头建筑文化遗产。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现代化大潮的强烈冲击下,很多传统的营建口诀、仪式歌谣逐渐失传,建房习俗逐渐消逝,整理和研究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和保护建筑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朝 《中外建筑》2006,(6):43-46
本文将我国汉藏语族的表木(汉族),拉泽(藏族)、阿尔泰语族的峨博(蒙古族等)等民族传统公祭建筑归纳在一起,运用语言学,人类学等分析方法,互为参照,彼此比较,追溯各自的源流演化。认为中华传统民族民间公祭建筑在审美范畴中,具有共源熔融,同质异流,美美与共的外部特征,是中国人特有的解释、礼仪、操作文化系统。  相似文献   

19.
金中一 《山西建筑》2009,35(7):41-42
通过对泸沽湖地区落水、里格等摩梭村落的实证对比研究表明,地域传统场所精神在现代旅游业冲击下正面临物质结构和文化形态的双重变迁,呈现文化失真问题,指出重建旅游发展战略下的泸沽湖传统场所精神,需要从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民俗文化建设两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20.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建筑流派,地域文化特征极为鲜明,尤其是作为微州人生存文化最直观载体的古民居建筑,是古代徽州社会历史文化的见证。徽派古民居的选址布局深受徽州风水理论影响,尤其注重水口营造。徽派古民居的内部结构格局生动体现了徽州宗法制度及其观念形态。徽商“商而兼士,贾而好儒”的独特文化品格,成就了古民居内部装饰与陈设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