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详细介绍了香港在过去20年内进行历史遗产保护与活化更新的背景和发展历程,并通过引入和昌大押、1881项目(旧水警总部)、旧中区警署、蓝屋建筑群、政府山这五个历史遗产的活化更新案例,阐释了香港历史遗产保护的四种不同商业模式所对应的具体实施手段和效果评价,包括香港市区重建局主导、私人开发商参与模式,政府文化旅游鼓励下的开发商主导模式,政府与非营利机构合作模式,以及政府主导、公众参与模式。在香港经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其对其他区域或城市进行历史遗产活化更新的借鉴价值,主要包括优化法律保障环境、兼顾多方面诉求、选择切实可行的更新活化商业模式等。  相似文献   

2.
刘卫斌  宋婷 《住区》2021,(2):126-131
香港市区重建一向注重各界人群(尤其利益相关者)对项目的意见及参与度;社会影响评估(SIA)作为更新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能使规划方案得到反馈引导,也有助于项目得到各界最大化的支持与共鸣.文章基于香港市区重建中社会影响评估的具体要求解读,结合香港九龙城市区更新计划具体项目案例,从社会维度学习总结其社会影响评估研究工作的...  相似文献   

3.
深圳城市更新地区规划标准编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深圳城市规划标准的由来与演变入手,分析当前城市转型背景下城市更新工作对规划标准的新需求,进而构建针对更新地区的规划标准与准则的主体框架;在对比介绍香港、上海、长沙等城市在规划标准编制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探讨深圳城市更新地区规划标准的编制思路及主要内容;并对当前更新规划编制与审批中问题比较突出、需求比较迫切的更新对象、更新范围、更新模式、功能引导、开发控制、公共设施等标准做了探讨性研究,以期能够完善《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的体系结构,满足政府精细化管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在梳理香港城市发展历程及不同阶段城市规划的重点任务的基础上,重点聚焦在住房政策、新市镇开发和市区重建3个反映香港城市规划与发展较有特点的领域,以时间为脉络,分析了上述城市政策的演变过程和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5.
城市棕色地带更新是近年来欧美国家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介绍了城市棕色地带更新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状况,以常州市国棉一厂改造概念规划设计为例,探讨了我国这一类建设项目的实践操作,并指出当前城市棕色地带更新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布里斯班是澳大利亚第三大城市,20世纪80年代末因内城衰落开始了市区的重建。本文梳理了布里斯班市区重建计划的背景、规划历程、内容和实施效果,并展开评述。通过对市区改造计划经验的总结,认为更新机构的设立、社区参与、社区规划、催化剂项目、社会性住房以及城市特色营造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对我国城市更新有借鉴意义,并指出借鉴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启菊 《城市住宅》2021,28(6):46-49
对城市更新的定义、内容、方式和实践经验进行阐述,系统介绍清远市在总体规划层面的更新规划实践.针对清远市城市建设的特殊阶段和特点,提出清远市城市更新应以整体性、经济性、远近结合、统一与特色共存4大原则为前提,探析旧城区更新和主要城市街道景观更新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香港针对历史建筑更新的政策中,一个显著特点是对历史建筑实施综合开发利用。不过,香港的历史城区再生计划,却并不支持对其进行综合再利用的方式。因此,不少人批评,香港的城市特色也正在大规模的城区重建当中不断失去。近几十年来,香港的历史城区在再生重建过程中,许多以前的城市集体空间或社区邻里空间都被纳入了私人发展商再开发的范畴。围绕香港利东街——这个香港市区重建局与民间保护团体之间存在激烈冲突的案例,通过可持续性评价分析,探讨了香港的历史城区,如何在城市保护过程中达到发展地方经济、建立和谐社区、以及繁荣当地旅游业的多重目标,从而实现香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以介绍海岸规划、高铁城市、城区更新和战略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巴塞罗那模式"的规划策略,并介绍了其对巴塞罗那城市发展的重要引导作用,以期为其他历史性城市的复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香港市区重建政策对广州旧城更新发展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港在市区重建中,坚持"以人为本"和"社会效益优先"两大理念,以改善和提高市区居民的生活素质为出发点,兼顾各方利益.在机构设置、组织架构、法律法规、土地收回、拆迁安置补偿、公众参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制度,以及对居民的金融贷款协助、专业服务支持、资金资助等细致的措施,促进市区重建工作开展.香港的一些市区重建政策对广州的旧城更新具有借鉴作用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英国城市规划师艾伯克隆比为英国战后城市重建做了大量城市规划工作,尤以"大伦敦规划"最为著名。之后,他又被邀为香港拟备"香港初步城市规划报告"。该报告作为香港首部战略性城市规划,使英国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延续到其远东殖民地,使香港成为西方文化与技术在东方的中转站。该文横向比较艾伯克隆比的"大伦敦规划"与"香港规划报告",以追溯城市规划思想的源流与演变;纵向比较"香港规划报告"的"高密度发展与疏散、城市人口与工业布局、城市规划立法、新市镇建设"等城市发展提议与香港战后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实践。通过分析该报告对香港城市规划的影响和贡献,以及探寻香港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和体制形成的因素,对进一步完善香港近代城市史学研究,并为内地城市制订战略性城市规划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2.
香港的旧城改造及其启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林坚  杨志威 《城市规划》2000,24(7):50-53
香港的旧城改造是其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本世纪 5 0年代以来 ,香港的城市面貌不断更新 ,但也面临诸如土地征集等难题。在回顾香港旧城改造历程的基础上 ,重点透过土地发展公司来剖析其所遇到的困难 ,并评介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政策动向和对国内城市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The research, built work and design seminar entitled "The Politics of the Object: Transformative Public and Cultural Landscapes" examined the critical history of a 150-year old open air market in a dense urban area of Hong Kong. This culminated in a series of built installations that used light as a critical design medium to engage the public on urban renewal issues and questions of rapid development in Hong Kong. This ongoing educational initiative aimed to encourage debate about the issues of planned development and the neighborhood's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values.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e research, built work and design seminar entitled “The Politics of the Object: Transformative Public and Cultural Landscapes” examined the critical history of a 150-year old open air market in a dense urban area of Hong Kong. This culminated in a series of built installations that used light as a critical design medium to engage the public on urban renewal issues and questions of rapid development in Hong Kong. This ongoing educational initiative aimed to encourage debate about the issues of planned development and the neighborhood's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values.  相似文献   

15.
Conservationists and government authorities acknowledge that adaptive reuse of historic buildings contributes to urban sustainability. Traditional Chinese shophouses are a major historic building typology found in the old districts of Asian cities. In Hong Kong, the few remaining shophouses are generally deteriorating and are increasingly under threat of demolition for urban renewal. However, adaptive reuse of these buildings has created many social concerns. In light of these concerns, evaluating adaptive reuse potential needs to incorporate a much broader sustainability framework than simply physical building conditions.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xtent to which obsolescence, heritage value and redevelopment pressures have affected the adaptive reuse of shophouse intervention in government-led urban renewal projects. Interestingly, the results based on adaptive reuse potential find no consistent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adaptive reuse actions of eight cases in urban renewal districts of Hong Kong. Instead, the question of revitalizing shophouses is determined by whether they are within an urban renewal redevelopment plan. This study further explores the broader urban sustainability framework reflected in eight case studies of shophouse revitalization in three renewal districts. It includes a qualitative synthesis of the social, environment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considerations contributing to the adaptive reuse of shophouses in urban renewal.  相似文献   

16.
香港由一个渔港村落快速演变为国际大都市而受到世界瞩目,是典型的近代新兴殖民城市。从城市规划史学的角度出发,选取1841-1904年之间的香港近代城市的形成及其城市规划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香港近代早期城市发展的动因及其城市规划的历史分期和特点,剖析了该时期内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城市建设活动的内容、规划管理机构的演变,进一步补充完善了香港近代城市史学研究,并为中国内地城市的城镇化进程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7.
高密度城市形态与城市交通--以香港城市发展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密度城市中的交通已经成为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作为一个典型的高密度城市,香港以其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为全球许多有着相似情况的城市提供了成功的经验。详细考察了香港城市形态与城市交通的发展历程,指出城市形态与城市交通之间和谐适应的关系,是形成城市活力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该文是个案研究系列之珠江流域香港城市空间营造研究,对香港城市族群的更叠及城市空间营造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初,英国政府为她管治的香港订立了一套划时代的《建筑及公共卫生条例》,将当时英国最先进的结构及卫生标准,融合华人起居模式与岭南营造技术,演变出一类当年特色的建筑类型,称为“唐楼”,是日战之前香港华人的主要民居建筑。我国民居研究一向偏重传统村镇的建筑,鲜有将香港20世纪初外观或工艺不起眼的市区民间屋宅纳入。然而经过分析其背景及设计,就发现“唐楼”其实是结合中西民居文化理念的历史先锋。此外,文章通过研究 “唐楼” 的价值和特色,探讨如何保护及展示其特色,以见证重要的建筑历史阶段,希望可以填补我国近代民居研究的空缺。文章亦将分析香港近年几个活化再用的唐楼项目,尝试为近代都市华人民居的可持续发展寻找新的路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