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预制装配式结构改变了建筑业的传统生产方式,是目前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建筑工业化的一项重大技术变革。鉴于目前我国各地实施的预制装配式结构数量及类型均较少,本文分析总结了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前景及主要类型的设计要点,对推动建筑工业化的实施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2.
国外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 概述 建筑工业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战后的前苏联、东欧以及英、法等国,由于战争的破坏,造成住房极度困难,加之各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城市人口剧增,住房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大问题。为了加快建设的速度,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并节约投资,就成为头等重要的课题。各国专家们一致认为,只有走建筑工业化的道路,才能实现上述愿望。所以,各国都在积极发展、推广建筑工业化,并形成自已的工业化体系。  相似文献   

3.
4.
为了保障建筑施工的经济效益,文章分别从预制装配式模块化建筑结构的初步设计、预制装配式模块化建筑结构的技术设计、预制装配式模块化建筑结构的施工图设计、预制装配式模块化建筑结构的构件加工图设计四个方面论述了预制装配式模块化建筑结构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5.
王树仁 《门窗》2021,(6):21-22
本文重点分析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绿色建筑技术,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优势特点进行简单阐述.为保证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需要对预制构件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预制构件运输、装卸以及储存技术进行合理利用.基于此,结合绿色发展理念,对绿色建筑关键技术手段进行引进和利用,对样板引路制度进行构建,同时还要落实预制构件的物流管理技...  相似文献   

6.
霍光 《建筑师》2007,(2):73-75
文章认为“华侨建筑”是中国近代建筑中一个相对独立、极富特色的类型。文章扼要地介绍了“华侨建筑”的类型、美学特征和思想文化内涵,并进一步指出:研究“华侨建筑”对丰富中国近代建筑的内容,深刻认识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外建筑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曾凡普  何俊萍 《山西建筑》2006,32(24):23-24
论述了中国近代建筑文化的出现以及一系列背反现象,探讨了现代建筑运动的两个阶段以及对建筑发展的影响,阐述了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历史,指明了其发展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预制装配式建筑被广泛应用在建筑施工中.相较于传统建筑,预制装配式建筑具有质量可靠、坚固耐用、安装便捷、适用性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到建筑工程项目中.文章首先介绍了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结构体系及应用优势,然后详细阐述了设计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策略,希望能为促进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水平提高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1.沙面的近代居住建筑 沙面,原是珠江白鹅潭畔的一片风景秀丽的沙洲,清代称“拾翠洲”。1859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帝国主义强行割这块四面环水,进可攻,退可守的小岛为租界,在沙面四周筑堤建桥成一独立的“国中之国”。其后,英国对沙面进行了较完整的规划。主干道横贯东西,五条次道南北走向,形成主次分明的棋盘式道路,把小岛划分为12个规整但大小不一的  相似文献   

10.
由于我国的预制装配式建筑起步较晚,设计规范及施工标准还没有统一,这样不利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因此,这里简要分析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结构体系与设计。  相似文献   

11.
现代结构与新建筑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化构成了当代人类生活世界的基本现实。“现代”与“古代”之间存在着一种生存性的张力,表明人类生存品质和样式的变化。这种情形的发生有一个社会和思想的结构性基础,这就是所谓“现代结构”。现代结构以及它所导致的生存品质和样式,体现出的现代性原则,是科学化和民主化。建筑的现代化同社会的现代化一样,代表着一种生存品质和样式,也体现为一种观念形态。如果我们把建筑的现代化作为“新建筑文化”建构的起点,那么同样也应当首先关注和探究它的“现代结构”,关注这种新文化的目标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赵辰 《新建筑》2014,(2):20-21
在《新建筑》杂志举办的以“走向新建筑”为主题的论坛上,作者针对性地将“建筑”、“新建筑”、“现代建筑”三个基本概念在中、西方不同语境中不同意义和相应关系,进行循序渐进的讨论;意图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帮助读者厘清这些概念的文化定义及其相互之间的一些关系,并加深对建筑学科、专业的学术理解.  相似文献   

13.
早期西方建筑对中国近代建筑产生影响的三条渠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秉德 《华中建筑》2005,23(1):159-163
该文对日本学者藤森照信提出的“外廊样式——中国近代建筑的原点”之说提出质疑,并提出作者关于早期西方建筑通过三条渠道对中国近代建筑产生影响的观点,这三条渠道是:教会传教渠道、早期通商渠道与民间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14.
以沈阳近代建筑为例,否定了以"欧洲中心论"对待和评价中国近代建筑的片面思想,强调在近代建筑导入不同地区时,为适应当地条件而经历的本土化的变异、成长与发育过程,主张以"中国建筑的中国观"去看待中国的近代建筑,这对正确认识中国近代建筑、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引进,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论现代建筑“意境”之中国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意境”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蕴含和显著的中国特色,但在西方建筑中也有表现。因此,在体现“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中,“建筑意境”的表现一般还应结合中国文化其他元素的运用。不过,那些能够引发强烈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的建筑“意境”,达到了“境界”高度,一般便具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6.
文章探讨了我国近代监狱建筑形制形成的西学影响,并以《京外改良各监狱报告书录要》所载的当时部分监狱建筑平面图左证之。  相似文献   

17.
从中西文化比较和建筑形态观念两论述了中国传统建筑在近代的文化转型,结合实例,阐述了中国传统建筑在近代发展变化的历史背景和三种主要建筑类型,由此说明文化转的历史意义及对未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矫苏平 《华中建筑》2000,18(2):14-18
文章分析探讨了现代建筑与现代美术的联系认为现代美术的探索对现代建筑的产生和发展有较大影响,对现代美术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国内建筑艺术创作水平及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9.
武汉近代银行建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治镇 《华中建筑》1999,17(4):130-131
文章首先介绍了武汉近代银行建筑的发展概况,接着分析武汉近代银行建筑艺术特征。最后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了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20.
刘雨亭 《华中建筑》2004,22(5):127-130
近现代出土的中国建筑文献内容丰富,其中包含有相当数量的建筑及与建筑研究有关的资料,本文按其不同的载体分别论述,在指出相关文献所在及其价值的同时,为方便利用,对重要的资料集、工具书及相关研究著作也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