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随着我国经济和体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众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体育产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因此需要越来越多的体育场所满足人们的体育锻炼需求和大型比赛的需要,各地加快了体育场馆建设,体育设施分为健身娱乐和室内外开放体育场馆。为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大中小学校都建有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有些体育场馆还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方便周边群众的体育锻炼,学校体育场馆建设成为体育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曾涛编著的《体育建筑设计手册》以古今中外体育建设和设施为研究对象,经过大量的调查和搜集资料,总结了相关的体育建设设计,包括体育场、体育中心、游泳馆和各类球类馆等体育建筑,对各类体育场馆的选择、平面设计、照明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为体育场馆的设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交通网络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背景下,更精准认知把握交通设计条件是进行场馆规划选址的重要基础.回顾与梳理交通可达性相关理论与评价方法,以高州体育中心为例,选择适用于体育场馆的拓扑法,对两处比选基址进行可达性的综合、定量评价,并提出相应选址建议,以期辅助该体育中心的选址决策.  相似文献   

3.
体育建筑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类型,其使用功能、建筑形态、空间性能和应用技术有着一定的特殊性。通过对肇庆新区体育中心设计实践的介绍,探讨体育场馆的适宜性设计策略,以及适应复杂体型建筑的数字化设计手段。  相似文献   

4.
《新建筑》2021,(3)
大型体育场馆是城市最为庞大复杂的工程类型之一,其科学建设有赖于决策、设计、实施和运维的全过程协同,其中前期策划尤为重要。文章针对现实建设困境,基于城市建筑整体可持续营建理念,探讨大型体育场馆的建筑策划方法,提出大型体育场馆建筑策划研究框架。以广东省江门市滨江体育中心工程实践为例,回顾项目在建设模式的研究、市场分析与需求预测、项目定位与建设规模、功能计划与空间计划,以及工程设计指引制定等方面的前期策划工作实践及取得的工程实效。  相似文献   

5.
曹书芳  郭海英  刘晖 《建筑结构》2021,51(18):后插23-后插24
体育场馆要满足竞赛的需要,更要突出绿色、开放、共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体育运动场馆设施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基本硬件设施,发展体育事业的基础物质保瞳,也是城市体育文化的标志,对于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城市形象的提升,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体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体育场馆规划设计存在一个较为明显的误区:过分注重强调建筑场馆外观设计与造型价值,相对弱化了体育场馆的公共空间使用情况.这一误区致使许多体育场馆前期场馆建造价格高,赛后利用率较低,且后期维护费用不菲,十分不利于长期稳定运营.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前期体育场馆规划设计中没有很好地将建筑设计规范与标准和体育学科专业知识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6.
吕强 《华中建筑》2008,26(5):53-56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和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全国各地均在进行不同程度的体育场馆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体育建筑设计也逐渐进入更深入的专业化设计领域。该文基于体育场馆的空间特点,简要介绍了一些体育场馆内部常用声学材料的特点及使用。  相似文献   

7.
清华大学东北区体育场馆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清华大学东北区体育场馆规划设计方案构思的特点和其中的游泳跳水馆、综合体育中心的布局、规模、设施、功能等  相似文献   

8.
谷辅春 《江苏建筑》2011,(5):108-110
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体育场馆正在各县兴建,沭阳体育中心智能化系统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该文介绍了中型体育中心智能化设计与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大众体育浪潮以及体育产业重构的背景下,我国许多体育场馆体验不佳,难以满足民众的使用需求。该文从知觉现象学的视角出发,在分析知觉体验四个阶段的特点之后,针对赛场空间、中介空间与外部形象三个重点总结出相应的活力氛围营造设计策略,对以体验为导向的体育场馆设计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体育场馆的公共活动区域是人们休息时常去的场所,但不少体育场馆室外环境设施陈旧、场地单一,无法满足人们日益高涨的运动健身需求。该文从分析体育场馆景观环境中的常见问题着手,分析了体育场馆周边景观场地的特性,探讨了体育馆周边景观设计策略和方法,并结合杭州亚运会自行车馆室外景观环境设计的实例,阐述了该项目通过“将景观与建筑融为一体”“丰富场馆外场地功能”“通过空间限定的手法构筑有归属感的空间”等措施,打造出兼具生态性与功能性的体育馆外,以期为相关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嵛  AI Xia 《时代建筑》2008,(4):124-127
黄浦体育中心是新近落成于上海城市核心区域的综合性建筑。该项目距离外滩仅500m之遥,处于新老交替、错综复杂的城市环境中——于是,“尊重并发展已有的城市肌理”成为整体设计的一大主题。建筑师敏感地捕捉地块与相邻环境的轴线关系,用一条东西走向的空间走廊清晰界定运动区域及商业区域,并形成富有趣味的过渡空间。建筑单体最大限度地体现透明感.创造出一个蕴含动感的混合体,并在技术细节上利用斜柱、外挑等结构语汇,精致而跳跃的建筑表皮,旨在降低大型公共建筑的尺度感和压迫感,丰富和细化城市界面,犹如一首清新的“城市变奏曲”。  相似文献   

12.
区域建筑群负荷预测是能源站系统容量配置的基础,在研究区域建筑负荷预测方法的基础上,运用软件模拟与情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预测上海某商务区能源站供能区域建筑群空调冷、热负荷,进而预测能源站的空调负荷,并对入住率进行情景分析,计算不同入住率下的系统容量,为能源站系统容量配置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国家游泳中心结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正在兴建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为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游泳、跳水、花样游泳、水球比赛场地,赛后将继续提供重大水上比赛场地,同时为市民提供综合水上娱乐中心以及会议展览场地等.国家游泳中心屋盖和墙体采用了基于气泡理论的多面体空间刚架结构,为国内外首创.其构成方式是将由多面体细胞填充的巨大空间进行旋转和切割,从而得到建筑的外轮廓和内部使用空间, 切割产生的内外表面杆件和内外表面之间保留的多面体棱线便形成了结构.这种新型空间结构的受力特性介于网架和空腹网架之间,结构设计面临着许多新课题.本文介绍了国家游泳中心结构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多面体空间刚架结构的几何构成与设计优化、荷载分析与取值、结构总装整体分析、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 analysis)、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节点设计与试验研究等.  相似文献   

14.
文章回顾了奥体中心游泳馆的设计过程以及与境外设计公司初次合作的收获与教训。文章展示了第五代体育建筑的设计理念的闪光点,以及将这理念付诸实践的艰辛。希望能给读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玉林市体育中心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中,充分理解当代体育中心规划与建筑的特质,分区明确,尊重自然,注重节能,注重体育设施建设与赛后运营,进一步提升整个体育中心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沈大为 《中外建筑》2013,(12):146-149
上海中心大厦作为中国第一高写字楼不仅可以体现“上海特色”,同时也是上海经济水平的象征。为使上海中心室内景观更大程度地体现生态人文特点。本文从该中心室内空间景观的深化重点、植物优化、小品减压、土壤配比、符合绿色三星标准、服务设施位置等几个方面对其任务理念进行了优化,研究上海中心大厦室内空闻生态景观设计的人文理念,同时提出了设计中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应用EnergyPlus能耗模拟软件对上海某大学体育中心进行能耗模拟。其中建筑几何使用De-signBuilder软件建立,而后利用EnergyPlus进行空调建模并计算能耗。在此基础上,由于各个场馆使用情况的不同,挑选典型日对篮球比赛、游泳比赛、羽毛球比赛这三种典型情景分别模拟,计算其能耗,并分析能耗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预估该体育中心投入使用后的耗能情况。  相似文献   

18.
在上海东方体育中心落成之时,回顾体育中心的设计过程和构思要义,在承袭GMP一贯严谨、理性、简洁的原则基础上,展现灵活、开放、明亮、变化的性格,凸显其独特性。文章就总体设计、单体设计、新技术运用、质量控制等方面详细阐述了项目的设计概念、设计手法、成功和遗憾。  相似文献   

19.
超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设计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园沁 《山西建筑》2009,35(28):21-23
指出“上海月星环球博览中心”是一座以大型综合购物中心为主题,辅之以甲级办公、娱乐、餐饮、休闲与健身等配套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商业建筑群,建成后必将成为上海又一新的标志性建筑,从商业建筑设计原则、布局功能、建筑造型、消防设计等方面对此建筑进行剖析,以积累大型商业综合体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体育运动越来越受到重视,体育建筑也成了越来越多人关注的对象。体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设计者努力的目标与方向,对于解决体育建筑建设中的重复建设、盲目强调标志性、使用功能单一等问题,毫无疑问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本文试图以第八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皮划艇比赛赛场长乐东湖水上运动中心为例,从规划选址、去标志化、资源利用与赛后运营等几个方面探讨体育建筑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