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胡浩云  高巍  朱磊  赵启明 《人民长江》2009,40(20):76-78
邯郸市位于华北平原中部,大部分耕地处在漳河、滏阳河、南黄河组成的平坦肥沃的冲积平原上,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农业的快速发展必将给环境带来压力,根据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以及排放途径,沟渠湿地作为农田和水体的过渡带,通过其独特的作用,能够较好地净化农田排水中的污染物,沟渠湿地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态修复方面将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工程技术措施。深入分析了邯郸地区水资源现状和沟渠湿地水质净化效果,针对邯郸地区沟渠湿地水面积与农田面积配比关系的研究提出了该地区沟渠型人工湿地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从农田(源头)—沟渠(过程)—水塘/湿地(末端),构建了"控制灌排—生态沟渠—仿生增氧人工湿地"农田面源污染全流程控制技术.通过控制灌排、基于基底功能强化的沟渠生态化改造、多功能仿生增氧湿地构建等单元治理技术耦合,形成了农田面源污染治理技术体系,并在南京市八卦洲街道PY农业园区进行了中试示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全流程耦...  相似文献   

3.
农业面源污染是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并已成为水体污染重要来源之一。针对农田排水、富营养化水体、生活污水、养殖废水等主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问题,湖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了生态沟塘湿地系统、低耗农家乐污水处理系统和分散型养猪场废弃污染物处理系统3种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体系,并在湖南省多个水源地保护、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项目中开展应用,生态效益显著,为丘陵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和防控提供关键的实践技术。  相似文献   

4.
以赣抚平原灌区内的芳溪湖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改进的SWAT模型,针对典型水文年年内不同降雨条件,模拟灌区氮磷面源负荷的迁移规律,同时对灌区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流失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降雨是氮磷负荷流失的主要驱动因子,氮磷流失量随降雨的波动而变化,并与降雨同步达到峰值。因此,在灌区需加强汛期田间水肥管理,以减少氮磷的流失,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在相同降雨条件下,研究区氮、磷负荷流失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呈现出水系上游流失量多下游流失量少的趋势;在防控和治理灌区面源污染时,可适当考虑面源污染的空间分布规律,采用沿途生态沟渠和湿地对灌区内的面源污染负荷进行稀释和净化,以达到减轻和治理面源污染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天津市津南区卫南洼生态片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示范区为例,利用水动力模型计算结果,采用“生物强化调节塘+水平潜流湿地+表面流湿地+生态涵养塘”的处理模式,构建了一种复合型人工湿地水体净化系统,并详细介绍区域内农业面源水污染处理的工艺流程、工程设计参数等。  相似文献   

6.
调查分析了平原区小流域在污水、垃圾、沟渠、农业面源污染、农田水土流失、村庄人居环境及雨水利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平原区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思路,按照"村镇及产业生态治理区、农田生态保护区和沟渠生态修复区"三道防线进行小流域治理措施体系布设,可为平原区后续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设计及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练塘镇生态沟渠试点工程以练塘镇东庄村为试验场地,结合练塘镇2014年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工程,应用了生态沟渠技术,开展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过程中的污染物阻断、拦截和循环利用方面研究。在项目区块四周设置一级生态沟渠,一级沟渠出水经集水井汇入地块南侧的小河道中,小河道作为二级沟渠通过水生植被进一步净化水质。提升河道景观,改善河道生态,逐步进行生态修复,营造休闲宜居水环境。  相似文献   

8.
查干湖是全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单位,试点工作以水利科技创新为决策和工作的基础,利用大型水利工程对查干湖进行生态补水;结合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减少入湖的农业面源污染水总量,从源头减少入湖的农业面源污染物,对排水沟渠进行生态化改造,抚育排水干渠两侧湿地,沿程削减入湖污染物;科学调控水位、水量,扩大芦苇湿地面积。提高削减污染物能力;研发应用新型生态水岸技术,使查干湖水生态系统得到较好的保护与修复。试点工作获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面源污染的调控与治理是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将 RS , GIS 和 GPS 技术引入农业面源污染研究领域,通过建立完善的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系统,可以有效地实施对环境污染的动态监测,科学管理具有空间属性的各种农业环境面源污染信息。以空间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监测信息系统能够为农业面源污染及农村环境治理提供可靠有效的辅助决策信息,并为政府及有关部门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型的现代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有效地解决农业面源污染控制这一世界性的难题,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OSU)将控制排水、地下灌溉系统和水塘、湿地通过地下管道和抽水泵站连接起来,形成了一种灌溉、排水、湿地净化、排水再利用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有效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该系统主要应用于旱作区,由于投入较高,在我国可用于温室大棚;对于水稻地区,则需要研究改进。  相似文献   

11.
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对点源污染的进一步控制,非点源污染已经成为水环境的重要污染源,甚至是首要污染源。而在各类非点源污染中,农业非点源污染最为突出。对农业非点源污染进行定量化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就是数学模拟。本文概述了国内外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并指出了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九龙江是龙岩、漳州和厦门3市的饮用水源,同时该流域又是近海流域。目前流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比较突出,因此,对九龙江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AGNPS模型是美国研制的、专用于模拟小流域土壤侵蚀、养分流失和预测评价农业非点源污染状况的计算机模型。在九龙江上游遴选了一个典型农业流域——五川流域,将AGNPS模型全面、系统地引入到五川流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模拟研究中。利用流域实测的数据,验证了AGNPS模型在该流域的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基本相符,相关程度较高,该模型可以用于南方丘陵区小流域氮、磷流失的预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13.
非点源污染已经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不断受到学者的关注。介绍了面源数值模型的产生和发展情况,并归纳总结了数值模型应用于非点源污染地下水的现状。最后提出了非点源污染地下水数值模拟的不足,并对模型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SWAT模型原理及其在农业面源污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点源污染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环境问题,数学模型是当前非点源污染研究的核心内容。介绍了GIS与非点源污染模型的结合,并以SWAT模型为例阐述了基于GIS的数学模型在农业面源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辽河源头区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非点源污染已成为我国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又以农业非点源贡献最大。为探究辽河源头区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程度,运用排污系数法估算1999-2009年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估算,对COD、TN、TP和氨氮的污染负荷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应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9-2009年辽河源头区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COD,TN,TP,NH3-N平均入河总量分别为35 899.67,10 402.40,1 258.56,4 306.22t/a。从不同污染物看,TN是辽河源头区流域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占污染物比重的47.21%。从不同污染源分析,畜禽养殖的污染负荷比为70.56%,远远超过另外三种类型的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总和,畜禽养殖污染是辽河流域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农村生活源的污染负荷比为19.33%,高于种植业及水产养殖业。从流域不同地区看,梨树、公主岭、东辽、双辽4市县对流域污染贡献较大,是辽河源头区流域的主要污染区域。  相似文献   

16.
黄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定量化与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分析,总结了黄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定量化与污染控制两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黄河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即农业、城市非点源污染研究总体不多,自主研发模型少见、控制管理措施单一、新型污染物研究不足等.未来黄河流域地区需加大基础数据的监测,加强部门之间数据共享,建立非点源污染数据库;进一步对非点源污染机理...  相似文献   

17.
东阳 《人民长江》2018,49(14):24-33
基于污染排放负荷计算的非点源污染特征识别是开展滇池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的重要基础,并在当前流域气候变化和城镇化用地扩张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流域分布式非点源模型IMPULSE,选择2008年和2014年开展滇池流域入湖非点源污染排放负荷模拟,从负荷量和负荷组成2个方面对比分析降雨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排放特征的影响,并比较了4种水土流失控制措施的污染负荷削减效果。结果表明:(1)2014年流域TN、TP和COD入湖排放量比2008年分别增加23.87%,29.19%和1.65%。(2)各因子对入湖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影响排序为降雨土地利用农业结构及农村人口。降雨和农业结构及农村人口的变化均使入湖非点源污染负荷增加,而以城镇用地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土地利用变化减少了入湖非点源污染负荷。(3)水土流失是流域入湖非点源污染负荷贡献率最高的污染源,2014年TN和TP入湖负荷中城市面源比重略有提升,COD入湖负荷中城市面源的比重由16.44%提高至38.63%。(4)退耕还林在3种单项措施中的负荷削减效果最好,而退耕还林和坡地改梯田组合措施的TN,TP和COD负荷削减率分别为37.20%,37.73%和11.91%。研究结果对于科学制定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策略具有重要的支撑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对妫水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了估算,并且分别通过三分法,即分区、分类、分期的方法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17年妫水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物TN和TP的负荷量分别为1 402 214.9 kg/a,279 629.1 kg/a;(2)流域内各乡镇TN和TP的负荷量差异较大,旧县镇、永宁镇所贡献的TN、TP负荷量最多且单位负荷强度最大,属于重点治理区域;(3)流域内对TN的贡献最大的污染源为农业种植,对TP的贡献最大的污染源为农村生活污染,这两个污染源属于优先控制的污染源;(4)TN、TP负荷与降雨量呈现正相关关系,降雨冲刷是导致的污染物负荷增加的一个主要因素。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三分研究结果为妫水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治理与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河道流域内面源污染对河道及其所在流域的影响情况,本文以沙甸河支流草堵河为研究对象,采用《全国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指南》等有关技术规范,进行面源污染物现状情况调查和数据计算、污染源汇总及入河量分析,对面源污染中存在的现状情况进行问题分析。计算分析表明:该河道所在流域中农村生活污染源、农业生产污染源、畜禽养殖污染源等是主要的面源污染源,在河长制推行实施中应加强防治。通过分析提出了有关面源污染的整改措施及方法,可为今后河长制"一河一策"方案编制和实施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生态农业产业链技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成因,认为农业面源污染是造成水体污染的最大问题。为了改善水体环境,从生态农业产业链技术的含义和内容出发,提出以"种—养—加—生"循环一体化的产业链技术体系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水环境质量,即以源头无害化、过程资源化、末端生态化和控制规模化为原则,进行控制农田养分流失的生态种植、低污染零排放的生态养殖、无公害的生态饲料生产、以发酵垫料为主要原料的生物腐殖酸肥料加工和生态农业产业园区规划与建设等。这些技术的联控应用,能强化养分、食物链的循环延伸,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方法,可以实现农业面源污染的零排放控制,改善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