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胡浩云  高巍  朱磊  赵启明 《人民长江》2009,40(20):76-78
邯郸市位于华北平原中部,大部分耕地处在漳河、滏阳河、南黄河组成的平坦肥沃的冲积平原上,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农业的快速发展必将给环境带来压力,根据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以及排放途径,沟渠湿地作为农田和水体的过渡带,通过其独特的作用,能够较好地净化农田排水中的污染物,沟渠湿地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态修复方面将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工程技术措施。深入分析了邯郸地区水资源现状和沟渠湿地水质净化效果,针对邯郸地区沟渠湿地水面积与农田面积配比关系的研究提出了该地区沟渠型人工湿地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从农田(源头)—沟渠(过程)—水塘/湿地(末端),构建了"控制灌排—生态沟渠—仿生增氧人工湿地"农田面源污染全流程控制技术.通过控制灌排、基于基底功能强化的沟渠生态化改造、多功能仿生增氧湿地构建等单元治理技术耦合,形成了农田面源污染治理技术体系,并在南京市八卦洲街道PY农业园区进行了中试示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全流程耦...  相似文献   

3.
南方某水库补充水源存在污染风险,采用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净化水质,介绍了人工湿地的布置及主要设计参数,并介绍湿地基质的配比及植物的选择与搭配,总结人工湿地技术在处理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的工程经验。湿地处理系统出水可以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V类水体标准。  相似文献   

4.
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对人工湿地、氧化塘、土地处理三种面源污染治理技术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评价,并采用SimaPro7.3.3软件分析了生命周期内能源利用、土地利用、原材料消耗及排放物有关的数据,并用于环境影响过程评价,分析了5年、20年内上述各项治理技术对环境影响贡献的变化趋势。通过LCA评价方法分析和比较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的环境影响,可以为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的选择和决策提供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5.
滇池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红兵  陈宇 《人民长江》2009,40(1):57-58
目前,农业面源污染是我国3大环境污染之一,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妨碍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根据农业部工程建设服务中心组织实施的2007年农业部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绩效考评的基础资料,阐述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对云南滇池边的芦柴湾和上海埂村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试点的5种措施及获得的环境与经济效益进行了介绍。通过综合措施,农业面源径流中的污染物浓度可以大为降低,而且能通过节省农药、化肥投资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长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流域水环境恶化,已经成为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虽然流域内城市和工业点源污染正逐步得到治理,但当前以农药、化肥和畜禽养殖业污染为主的农业面源污染,开始成为长江流域水环境治理的重点和难点。面源污染主要产生于农业生产中,由于人们的认识及面源污染分布广,治理难度更大。针对长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政策法规、市场引导、治理措施、环境监测与科研宣传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政策和市场引导,采取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加强环保宣传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天津市津南区卫南洼生态片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示范区为例,利用水动力模型计算结果,采用“生物强化调节塘+水平潜流湿地+表面流湿地+生态涵养塘”的处理模式,构建了一种复合型人工湿地水体净化系统,并详细介绍区域内农业面源水污染处理的工艺流程、工程设计参数等。  相似文献   

8.
多水塘人工湿地耦合系统控制面源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孟  叶闽  尹炜  余秋梅  韩小波 《人民长江》2008,39(23):91-93
由塘系统和人工湿地系统组成的耦合系统首次运用于国家“十五” 重大科技专项“武汉市汉阳地区城市面源控制技术与工程示范”工程,在工程规模上对系统净化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耦合系统对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CODMn 63.17±1.39%、TP 78.58±3.54%、TN 72.94±8.33%、SS 89.08±3.66%;远远超过课题要求,具有较好的示范效果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太湖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特征及控制途径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导致太湖地区土壤环境质量下降、河流水质变差、湖泊富营养化.当前,要注重对面源污染物质的形成过程及其量化进行研究,通过农田养分投入的减量化技术、地表径流及渗漏的生态拦截技术、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技术和养殖业废物的控制技术等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0.
生态沟渠和生态塘适合于拦截处理农田排水,在"过程拦截"阶段减轻农村面源污染状况.在对其概念、构造的介绍基础上,综述了生态渠-塘导流截污系统(渠塘系统)内氮磷等污染物的净化机理及其去除的影响因素.针对渠塘系统应用现状总结了几点未来需要关注的问题,如长期处理效果的研究补充、低温环境下处理效果的保持、评估方法的优化及定量化、生态处理技术之间的优化连接.该综述可为渠塘系统的利用及系统内部参数的优化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九龙江是龙岩、漳州和厦门3市的饮用水源,同时该流域又是近海流域。目前流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比较突出,因此,对九龙江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AGNPS模型是美国研制的、专用于模拟小流域土壤侵蚀、养分流失和预测评价农业非点源污染状况的计算机模型。在九龙江上游遴选了一个典型农业流域——五川流域,将AGNPS模型全面、系统地引入到五川流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模拟研究中。利用流域实测的数据,验证了AGNPS模型在该流域的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基本相符,相关程度较高,该模型可以用于南方丘陵区小流域氮、磷流失的预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12.
浅谈农田面源污染的生态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田面源污染成为我国众多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其贡献率超过了来自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的点源污染,农田面源所引发的水污染将会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挑战之一。阐述了农田面源污染的成因及危害,从农田径流污染的生态控制和农田源头污染的控制2个方面总结了农田面源污染的控制技术及其在国内外的一些应用情况,并展望了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式下农田面源污染的生态控制前景。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SWAT模型原理及其在农业面源污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点源污染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环境问题,数学模型是当前非点源污染研究的核心内容。介绍了GIS与非点源污染模型的结合,并以SWAT模型为例阐述了基于GIS的数学模型在农业面源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对点源污染的进一步控制,非点源污染已经成为水环境的重要污染源,甚至是首要污染源。而在各类非点源污染中,农业非点源污染最为突出。对农业非点源污染进行定量化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就是数学模拟。本文概述了国内外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并指出了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农田排水沟渠调控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非点源污染日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深入研究,农田排水沟渠在调控非点源污染上的作用逐渐得到大家的关注。在简要分析农田排水沟渠特征及功能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排水沟渠系统对氮、磷非点源污染的迁移转化机理;结合目前研究状况,提出今后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包括沟渠内植物和底泥二次污染、农田排水沟渠非点源污染溶质净化与内源污染形成机理研究、农田排水沟渠对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土壤次生盐碱化与灌区农田排水沟渠之间关系研究等,以期为农田排水沟渠对农业非点源污染调控作用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非点源污染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的非点源污染已经开始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影响,尤其对地表水和土壤的影响更为严重.该文首先概述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特点、现状及危害等;其次表明了农业非点源污染主要来自农用化肥、农药的使用和畜禽废水、废物的排放;最后提出了控制非点源污染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的非点源污染已经开始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影响,尤其对地表水和土壤的影响更为严重。该文首先概述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特点、现状及危害等;其次表明了农业非点源污染主要来自农用化肥、农药的使用和畜禽废水、废物的排放;最后提出了控制非点源污染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以赣抚平原灌区内的芳溪湖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改进的SWAT模型,针对典型水文年年内不同降雨条件,模拟灌区氮磷面源负荷的迁移规律,同时对灌区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流失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降雨是氮磷负荷流失的主要驱动因子,氮磷流失量随降雨的波动而变化,并与降雨同步达到峰值。因此,在灌区需加强汛期田间水肥管理,以减少氮磷的流失,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在相同降雨条件下,研究区氮、磷负荷流失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呈现出水系上游流失量多下游流失量少的趋势;在防控和治理灌区面源污染时,可适当考虑面源污染的空间分布规律,采用沿途生态沟渠和湿地对灌区内的面源污染负荷进行稀释和净化,以达到减轻和治理面源污染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太湖流域面源污染现状及控制途径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分析太湖流域面源污染现状,归纳面源入河路径,采用流域社会经济资料对面源污染负荷进行定量研究,据此提出加强农业节水、减少农田养分投入、进行地表径流和渗漏养分的生态拦截等面源污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农业面源污染是近年来导致洱海水质不断恶化的主要因素。选取洱海地区典型小流域,分析了林地、耕地以及居民区地表径流中硝酸盐氮与铵态氮的氮、氧同位素特征,进而解析其来源。结果表明:林地径流中硝酸盐氮来源于大气降雨和土壤的比例分别为8.53%和91.47%,铵态氮来源于大气降雨和土壤的比例分别为19.78%和80.22%;耕地径流中硝酸盐氮来源于大气降雨、土壤和化肥的比例分别为5.90%,68.76%,25.34%,铵态氮则主要来源于土壤;居民区径流中硝酸盐氮来自于大气降雨、生活污水和动物粪便的比例分别为3.32%,55.42%,41.26%,铵态氮则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与动物粪便。研究成果为控制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