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粗针穿刺活检所取组织条数目与穿刺活检准确率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4月至2010年3月间经乳腺钼铑双靶X线摄影检查确定需要进行数字化三维立体定位穿刺活检的病例300例,根据就诊时间顺序按序贯试验分为A、B、C 3组,每组100例。在穿刺时A、B、C组病例每个病灶各取组织条2、3和4条,将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与术后病理对照,统计各组穿刺活检的准确率。结果 3组病例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与术后病理相符者均为98例,诊断准确率均为98%(P〉0.05)。A、B 2组各有1例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乳腺癌可疑,1例乳腺癌误诊为导管上皮内瘤。C组1例B淋巴细胞瘤误诊为慢性炎症,1例浸润性导管癌误诊为乳腺腺病。结论乳腺数字化三维立体定位穿刺活检所取组织条为2、3、4条的诊断准确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纤维乳腺导管镜(乳管镜)在乳头溢液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458例病理性乳头溢液患者采用乳管镜检查。结果458例溢液患者均检查成功,诊断为乳腺导管扩张症120(26.2%),乳腺炎167(36.5%),乳管内占位性病变156例(34.1%),未发现异常15例(3.3%)。占位性病变均在乳管镜定位下手术,乳管内占位性病变156均行手术治疗,其术后病理诊断为乳管内乳头状瘤99例,乳管内乳头状瘤病8例,乳腺腺病2例,乳腺导管扩张6例,乳腺导管高度不典型增生1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7例,乳腺导管内癌9例。乳管镜检查与手术符合率为82.7%。结论乳管镜检查能明确乳头溢液病因且可在其协助下经溢液孔放置乳腺定位针,可避免手术的盲目性,同时,对于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腺炎予以灌洗治疗,具有直接、安全、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5)
目的:探讨空芯针穿刺活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59例乳腺肿块进行空芯针穿刺活检,与手术切除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分析该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空芯针穿刺活检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为99.5%,特异性为100%,假阳性率为0,阳性准确率为100%,假阴性率为0.5%。结论:空芯针穿刺活检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可快速提供病理诊断,有助于外科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能够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27):49-52
目的:研究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88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超声资料,与病理结果对照,计算准确度,并分析主要的超声特征。结果:88例患者中,经病理检查病灶96个,超声检出91个,准确度为94.79%;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灶的主要超声表现为导管扩张或增粗(100%)、导管走形不规则(58.33%)以及钙化(95.83%);88例患者中,血流分级以0~Ⅰ级为主。结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以将其作为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14):118-119
目的:评估在基层医院无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CNB)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3年6月对120例乳腺可触肿块进行粗针穿刺活检,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不同病理分期、肿块最大径和最小径对穿刺结果的影响,得出本组病例粗针穿刺活检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假阴性率及低估率。复习文献比较本方法和细针穿刺、切除活检的优劣势。结果:肿物最大径、最小径、TNM分期对于穿刺结果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组CNB的敏感度为93.2%,特异度为100%,阳性准确率为95.5%,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88.0%,假阴性率为15.8%,低估率为33.3%。结论:对于可触及乳腺肿块,无超声引导的CNB是较理想的术前诊断手段,操作简单,经济适用,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6.
王捷  吴丽霞  黄丽萍 《矿产勘查》2010,(10):95-96,F0003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5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和乳腺导管造影X线片表现。结果 52例乳腺导管造影均是一次成功,导管造影X线片所示影像表现符合诊断要求。52例中46例乳腺导管造影诊断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准确率为88.46%(46/52)。结论乳腺导管造影技术是一项操作简便、实用的乳腺检查技术,是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粗针穿刺活检对乳腺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4-2005年期间行手术切除,且依照个体病情完成了全部治疗方案,随访时间>5年的乳腺癌患者134例。其中,67例术前进行粗针穿刺活检和新辅助化疗(观察组),67例同期采用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诊断者为对照组,对2组术后5年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78.46%、76.5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粗针穿刺活检和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术后5年生存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 X线三维立体导丝定位(SNLB)术对乳腺微小钙化灶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9例乳腺 X线摄片上显示有钙化灶的患者在乳腺X线引导下行乳腺导丝定位切除术,所切组织先行X线摄片确认后再行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结果59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定位并切取病灶。术中冰冻与术后病理结果均一致,其中乳腺导管原位癌7例(11.9%),浸润性导管癌6例(10.2%),浸润性乳头状癌2例(3.4%),纤维腺瘤7例(11.9%),乳腺腺病29例(49.2%),腺病伴钙化5例(8.5%),腺病伴导管扩张2例(3.4%),脂肪瘤1例(1.7%)。结论 SNLB术定位准确,可提高外科医生手术切除可疑病灶的成功率,并可对疑似恶性病灶及临床触诊阴性的病灶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
目的:探讨数字化乳腺钼靶三维立体定位技术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98例经定位穿刺、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对其钼靶X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98例乳腺癌患者中结节肿块40例,成簇样钙化灶21例、细沙样钙化8例、短杆状钙化6例、局部腺体结构紊乱7例、局灶性致密影5例、导管增粗影4例、星芒征13例。结论:数字化三维立体定位技术是目前诊断早期乳腺癌并进行精准切除的首选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乳腺手术的96例患者共96个病灶的超声造影,其中经病理证实为导管内乳头状瘤11例。超声造影增强形式分为无增强、周边增强、均匀增强、区域增强和不均匀增强,分析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造影特征,并与病理所见进行对照。结果  1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经常规超声仅检出6例,病灶1.6~3.9 cm;经超声造影发现另外4例,均为均匀增强,病灶0.5~1.2 cm。1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中,均匀增强6例(54.5%),区域增强4例(36.4%),无增强1例(9.1%)。超声造影增强区组织病理学特点是扩张导管内乳头状突出物,以纤维血管为轴心,树枝样生长,提示导管内乳头状瘤;非增强区组织病理学特点主要是扩张导管和纤维组织。结论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超声造影主要为均匀增强和区域增强,超声造影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特征有关。超声造影有助于提高常规超声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35):35-37
目的:探讨三维立体定位引导下钩针定位开放活检和三维立体定位引导下真空辅助乳腺微创旋切活检(stereotactic vacuum assisted breast biopsy,SVABB)用于乳腺钼靶可疑病灶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X线钼靶发现的100例患者(136个乳腺病灶)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75个病灶)采取钼靶三维立体引导钩针定位开放活检(开放活检组),50例(61个病灶)行SVABB(SVABB组)。以术后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活检方式成功率、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漏诊率、病理组织学低估率。结果:开放活检组医疗费用低于SVAB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VABB组瘢痕大小、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放活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VABB组活检成功率100%,显著高于开放活检组的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判断为金标准,开放性活检诊断乳腺病灶良恶性的敏感度83.0%,特异度90.9%,漏诊率17.0%,误诊率9.1%。SVABB诊断乳腺病灶良恶性的敏感度97.7%,特异度93.8%,漏诊率2.3%,误诊率6.2%。两组活检均未出现组织学低估。SVAB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5/50),明显低于开放活检组的30.0%(1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立体定位引导下真空辅助乳腺微创旋切活检操作便捷,较钼靶可疑病灶钩针定位开放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准确可靠,病理取材更容易,瘢痕小,微创美观,对于乳腺病灶的早期筛查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30):127-129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安珂微创旋切系统切除双侧乳房肿瘤的应用体会。方法:应用安珂(En Cor)微创旋切系统对70例双侧乳房肿瘤进行肿瘤切除,观察术后疗效。结果:70例双侧乳房肿瘤均准确完全切除,病理报告示:双侧纤维腺瘤26例;双侧乳腺腺病15例;乳腺腺病伴纤维腺瘤形成15例;右侧纤维瘤、左侧腺病6例;右侧腺病、左侧纤维瘤4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右侧纤维瘤、左侧囊肿2例。术后手术残腔淤血4例(予注射器抽吸处理治愈),皮下瘀斑3例,1~3个月后瘀斑消失。术后切口无感染,切口小而隐蔽,瘢痕不明显,乳房外观形态正常。术后3个月B超复查未见肿瘤残留,患者恢复好。结论:B超引导下安珂微创切除双侧乳房良性肿瘤在临床使用中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操作方便、安全有效、微创、恢复快、外观美容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6)
目的分析乳腺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增进对本病的了解,探讨其最佳诊疗方法。方法分析1例乳腺癌肉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治疗过程,结合文献探讨诊断、治疗方法。结果患者病理特征:右侧乳腺上皮/间叶混合性化生性癌(癌肉瘤),其中可见浸润性导管癌,骨肉瘤,软骨肉瘤及未分化肉瘤混合。乳头及乳晕复合体下组织未见癌浸润,送检淋巴结未见转移(第一组淋巴结0/8,第二组淋巴结0/2);免疫组化:CKpan(+),EMA(+),E-cadherin(+),CK5/6(+),SMA(局灶+),Desmin(局灶+),S100(-),Myo D1(-),Myogenin(-),Ki67(60%+),Vimentin(+),ER(-),PR(-),Her-2(-)。结论掌握乳腺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目前最为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周志田  赵萌  吕晓智 《矿产勘查》2015,(1):23-25,4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术(USCB)在腮腺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地研究2005年8月至2014年3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行彩超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的53例腮腺区肿块患者的病理结果;对其中43例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将术前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与术后石蜡病理结果对比分析其诊断准确率、特异性和敏感性,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 53例患者全部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为100%,无明显并发症发生;10例腮腺区非肿瘤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效果满意;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USCB对腮腺区肿瘤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为100%;良性肿瘤的准确性为96.8%(30/31),恶性肿瘤的准确性为91.7%(11/12),总的准确性为95.3%(41/43),USCB与术后病理的一致性较高((Kappa=0.834)。结论对于腮腺区肿块的诊断,USCB具有简便、安全、准确的优点,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可作为腮腺区肿块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1)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US-CNB)对甲状腺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分析2004年11月至2011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117例患者甲状腺病灶(甲状腺结节80例,弥漫性病变 37例)的粗针活检及病理结果。结果 117例甲状腺病变中,CNB病理结果良性87例,恶性27例,可疑恶性1例,取材不满意2例,取材成功率98.3%。29例手术的术后病理为恶性24例(22例乳头状癌,2例淋巴瘤),良性5例,其中,CNB 5例假阴性(CNB良性,手术病理恶性),甲状腺结节小于1cm者2个,1~2cm者 21个, 大于2cm者57个。结论 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取材率高,安全可靠,可作为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NA)的有效补充手段,并可用于特殊甲状腺病理类型如淋巴瘤的首选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14)
目的:探讨二维高频超声及彩色多谱勒超声对乳腺占位性疾病的表现和特点,评价其在超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9例乳腺占位的临床表现及超声检查结果。结果:乳腺癌超声表现为边缘轮廓不清毛糙,内部回声不均匀,后壁时有衰减,纵横比>1。乳腺增生超声表现为两侧乳房增大,乳房内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后壁回声增强。纤维腺瘤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晰规整,有完整包膜,内部为均匀的低回声,多伴侧方声影。导管内乳头状瘤超声表现为导管扩大呈囊状,囊内有肿物呈乳头状。乳腺囊肿超声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无回声区,后壁回声增强。结论:高频彩超在检查乳腺良恶性疾病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5,(7):939-941
目的:研究乳腺疾病术后疗效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乳腺增生症患者60例和乳腺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手术治疗后中医不同证型的乳腺增生症和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判断预后情况。结果:术后乳腺增生症肝郁气滞证治愈率最高、气滞血瘀证治愈率最低。乳腺癌预后因子表达中,常见证型的病理分级及肿瘤组织的ER、PR、p53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郁脾虚证患者肿瘤组织的Her-2/neu阳性率及VEGF阳性率最低,痰瘀毒热证患者肿瘤组织的Her-2/neu阳性率及VEGF阳性率最高。乳腺癌肝郁脾虚证患者术后无病生存率最高,痰瘀毒热证患者总生存率最低。结论:手术对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症和肝郁脾虚型乳腺癌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34):71-76
目的:了解清远市农村妇女乳腺癌患病情况,以提高农村妇女健康水平。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15年1-12月清远地区农村妇女16 000名作为目标人群,采用临床检查、彩色乳腺B超、乳腺钼钯检查、病理活检进行乳腺癌筛查,对于检查结果阳性者做进一步复查,统计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本研究初筛阳性者123例,病理确认浸润性导管癌6例,导管内癌1例,乳腺恶性淋巴瘤1例;45岁以上乳腺癌检出率最高,但不同年龄阶段农村妇女乳腺癌筛查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农村妇女乳腺保健知识、乳腺疾病知识、乳腺自查方法、影响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远地区农村妇女45岁以上乳腺癌检出率最高,年龄越大,对乳腺疾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越低,妇幼保健机构要加强对农村妇女高风险年龄段人群的筛查,有重点、有针对性开展辖区农村妇女乳腺疾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29):134-136
目的:探究在超声引导下对表浅淋巴结进行活检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7年12月至本院接受治疗表浅淋巴结肿大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先后对其进行超声引导下浅淋巴结穿刺活检以及手术病理活检,对比超声引导表浅淋巴结活检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的差异、穿刺活检的成功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病理结果显示转移性癌21例,穿刺活检结果显示转移性癌18例,准确率为85.71%;每人接受穿刺次数2~7针,平均(3.62±0.25)针;16G穿刺针进行穿刺后标本满意率为86.15%;18G穿刺针标本满意率为80.00%,80例研究对象标本满意率为85.00%。穿刺后5例(6.25%)研究对象出现并发症。结论:规范化的超声引导下行表浅淋巴结活检准确性高、并发症出现率低,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小,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10)
<正>浆细胞性乳腺炎又叫乳腺导管扩张症,多发于非哺乳期和非妊娠期,以乳腺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慢性非细菌性乳腺化脓性疾病,本病的常规治疗方法是做手术,如果治疗不当,可使病程漫长,反复发作,形成瘘管而经久不愈,致乳房损坏严重,或被切除。笔者治疗了难治性浆细胞性乳腺炎6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难治性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60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