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李长海 《水资源保护》2016,32(4):100-104
研究采用混凝、强化微电解、水解酸化和SBR组合技术处理造纸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废水经混凝处理、H_2O_2/MnO_2/微电解处理后,废水COD、SS、NH3-N、TP、BOD的去除率分别为88.23%、98.47%、86.78%、98.68%和82.56%,废水的可生化性由0.32提高到0.42;经水解酸化和SBR处理后,出水中COD平均质量浓度为85 mg/L,SS质量浓度为0 mg/L,NH3-N平均质量浓度为1.42 mg/L,TP平均质量浓度为0.1 mg/L,BOD平均质量浓度为30 mg/L。工程连续运行15d,进水中COD平均质量浓度为5 865 mg/L,出水中COD平均质量浓度为85 mg/L,COD总去除率为98.55%,出水达到废水一级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2.
土壤过滤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 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种土壤过滤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考察了该工艺对CODCr、BOD5、NH3-N、全氮(TN)和全磷(TP)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当水力负荷约为0.05 m3/(m2·d), 水力停留时间为3 d时。该土壤过滤系统对CODCr、BOD5、NH3-N、全氮(TN)和全磷(TP)的去除效果较好,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4.6%、83.3%、64.3%、59.8%和70%。出水CODCr约为18.3~42.1 mg/L,BOD5约为8.9~17.3 mg/L,NH3-N约为11.2~17.7 mg/L,TN约为21.2~31.3 mg/L,TP小于2.0 mg/L,出水水质优于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气温变化和进水污染物浓度对处理效果影响明显。总体上来讲,温度大于22 ℃时,进水污染物浓度越低处理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3.
在温度为9~16℃的低温条件下,考察了双污泥回流A2/O工艺系统处理低C/N城市污水的脱氮除磷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低温处理低C/N城市污水时,将A2/O工艺改良为双污泥回流系统,通过富集反硝化除磷菌(DPB)和强化缺氧吸磷等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同步脱氮除磷效果。当水温为12~16℃,缺氧池DO为0.2~0.4mg/L时,进水TN、NH3—N和TP平均分别为47.44mg/L、37.50mg/L和6.01mg/L时,系统出水TN、NH3—N和TP平均分别为12.81mg/L、2.75mg/L和0.37mg/L,去除率分别为72.99%、92.66%和93.90%,当水温为9~12℃时,系统对TN、NH3—N和TP去除效果下降,不能达到预定的去除目标。系统对COD去除效果良好,进水COD平均为253.59mg/L,出水为26.85mg/L,平均去除率为89.41%。  相似文献   

4.
江苏某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规模为7500 m3/d,进水COD、BOD5、SS、NH3-N、TN、TP平均浓度分别为455 mg/L、70 mg/L、265 mg/L、33.1 mg/L、41.3 mg/L、3.4 mg/L.原工艺出水中除了TN及SS浓度仅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  相似文献   

5.
污水再生处理微滤-反渗透工艺运行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水质要求用户对再生水需求的增加,微滤/超滤(MF/UF)与反渗透(RO)组合而成的双膜过滤工艺在污水再生处理领域的应用受到关注。根据北京市某再生水厂微滤—反渗透(MF—RO)工艺的长期运行数据,评价了COD、NH3—N、TP、SS等水质指标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再生水厂进水(即上游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总体较好,以生物处理为主的上游污水处理厂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颗粒污染物、有机污染物、NH3—N、TP等,但NH3—N、TP的处理效果存在季节性变化。经MF—RO工艺处理的出水COD平均为0.45mg/L,87.7%的出水NH3—N低于检测限(0.2mg/L),98.8%的出水TP不超过0.01mg/L,出水浊度的平均值为0.064NTU,出水平均TDS为30.8mg/L。出水水质好且稳定,受进水水质和季节变化影响较小,但pH主要分布在5.5~6.0的范围内,需要投加碱调节pH以保证水质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组合填料接触氧化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物氧化工艺处理污水,在挂膜启动过程中,对原水进行20%、40%、60%、80%四个阶段的稀释,在监测组合填料对COD、BOD5、NH3 -N、TP的去除率时发现,在保持原水浓度进水水力停留时间为3h、溶解氧浓度为3.5 mg/L、pH值为7.05~ 8.23、水温为17.4~30.6℃的条件下,组合填料对COD、BOD5、NH3 -N、TP的去除率分别为76.3%、78.4%、74.9%、58.8%.  相似文献   

7.
厌氧接触-好氧MBR工艺处理豆制品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厌氧接触—好氧MBR工艺处理豆制品废水。工程实践表明,进水CODCr为3500~4500mg/L,BOD5为2000~2400mg/L,NH3—N为30~40mg/L时,出水CODCr为30~45mg/L,BOD5为10~15mg/L,NH3—N为2~3mg/L,达到《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31/199—1997)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8.
MBR工艺处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水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平板膜组件与传统脱氮除磷工艺相结合,构建了膜生物反应器强化生物脱氮除磷中试系统,并用于处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系统废水。结果表明,出水CODCr、BOD5、NH3—N、TN和T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70.8 mg/L、8.7 mg/L、15.1 mg/L、29.7 mg/L和0.38 mg/L,达到或接近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9.
基于北京市最新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采用A2/O—MBR工艺开展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好氧池DO浓度可使COD、NH3—N和TP去除率均有所增加,TN先增长后下降;提高内回流比对COD、NH3—N和TP等指标的去除效果并不显著,但TN去除率有所提高;延长HRT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COD、NH3—N和TN去除率,但增幅呈下降趋势。膜污染速率随运行时间增加,提高膜通量将加速膜污染,主要由于混合液性能变化致使膜过滤阻力增长。在DO浓度为2.0mg/L、内回流比为250%、HRT为9h的系统优化参数下,经臭氧消毒20min后,工艺出水稳定且主要水质指标满足《北京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DB 11890—2012)的新建污水处理厂A标准。  相似文献   

10.
海淀区北部新区某污水处理厂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进出水水质监测,监测指标为化学需氧量(CODCr)、5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N)、总氮(TN)和总磷(TP)共5项。本文分析对比了进出水水质情况,着重研究了进水污染物浓度与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关系,得到了该污水处理厂5项指标的最佳进水浓度分别为CODCr460mg/L、TN 66mg/L、TP 2.5mg/L、NH3-N50mg/L、BOD5113mg/L。  相似文献   

11.
陈明 《四川水利》2007,28(3):48-50
科技档案与科技资料都产生于人们的生产、科技活动之中,又为生产、科技活动本身服务。科技档案、科技资料有其共性。都是提供科技情报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和工具,都有转化为物质生产力的特性。为了提高科技档案和科技资料管理的质量,必须充分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科技档案资料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促使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小水电站运行管理模式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小水电站运行与日常维护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影响电站效益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从理论到实例两方面对中小流域水电站运行与日常维护管理模式进行了全方位的比较,旨在为中小型水电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选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荆江分蓄洪安全区涵闸现状的调查,发现目前安全区涵闸主要存在淤积、工程老化、闸门漏水三大闸身隐患和无机械排(抽)水设施、无抢险预备土、欠分洪预备土、无预备闸门、无专人管理四大分洪准备问题及一项管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从安全区所属干堤溃口后涵闸腹背受水的实情考虑,提出了将险情与损失控制在局部范围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实际工作出发,根据防汛抢险物资的重要性和特株性,介绍了防汛物资储备管理与调用结算的基本规则与程序。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赣州市水土流失面积1964~1988年呈增长趋势,1988年以后呈减少趋势,章、贡两江输沙量1988年以后逐渐减少,尤其是1998年以来显著减少.事实证明,人为破坏、重治轻防是水土流失加剧的根本原因,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赣州市水土保持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6.
葛洲坝水工建筑物中安装了众多的大型或超大型水工闸门和启闭机械。文章较详细地介绍了20年来葛洲坝水工闸门和启闭机械设备的维护检修实践。  相似文献   

17.
以木薯品种"新选048"为材料,进行不同灌水量与灌溉方法对土壤理化性状和木薯生长的影响试验,以探讨木薯苗期最佳的灌水量与灌溉方法。结果表明:同一灌水量下,膜下滴灌的土壤含水量、土壤孔隙度、土壤气相比例、土壤肥力、叶片含水量、株高、茎径都比其它处理高;不同灌水量对改善土壤及木薯生长的影响不同,80m3/亩效果最好。可见,木薯采用灌水量为80 m3/亩的膜下滴灌处理,对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木薯生长最有利。  相似文献   

18.
地表水地下水的交互与耦合模拟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四水"转化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引出了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联系及相互作用过程,归纳地表水和地下水交互作用研究的基本规律和方法;系统介绍和对比国内外典型地表水与地下水耦合模型的总体结构、特点、适用领域及模型的局限性。对地表水地下水交互作用过程及耦合模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看法,认为集成模型应该解决时空尺度整合、参数的不确定性等关键问题,指出综合水循环和水质各组成部分的复杂系统模拟是模型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前景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黄河宁蒙河段冲淤演变及河槽过洪能力变化,进一步认识宁蒙河段冲淤演变规律,并根据下河沿水文站设计水沙条件,估算宁蒙河段2020年、2030年的冲淤变化趋势。分析表明:近期宁蒙河段输沙能力降低,巴彦高勒、三湖河口、昭君坟断面平滩流量呈减小趋势,河道淤积加重,支流淤堵干流情况加重。根据下河沿设计水沙条件推算头道拐水沙量以及区间引沙量,采用沙量平衡法,考虑区间支流来沙、区间风沙入黄情况,预估下河沿~头道拐冲淤量,2020年水平,宁蒙河段年均淤积0.78亿t;2030年水平,宁蒙河段年均淤积0.80亿t。  相似文献   

20.
黄河宁蒙河道水沙变化及冲淤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断面法对黄河宁蒙河段的冲淤量进行了计算,分析了该河段的水沙变化情况及冲淤特性。结果表明:宁夏河道多年来呈微淤状态;内蒙古巴彦高勒—浦滩拐河段1962—1982年、1982—1991年、1991—2000年、2000—2008年年均淤积量分别为-0.009亿、0.379亿、0.540亿、0.620亿t;内蒙古河道2000—2008年主槽淤积量占全断面淤积量的90.9%,造成平滩流量减小,严重威胁防凌、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