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葛洲坝通航建筑物运用15年来,经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葛洲坝船闸管理局等航运部门的不懈努力,科学管理,精心维护,使三座船闸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大江航道和三江航道存在的问题制约了工程航运效益的充分发挥。葛洲坝船闸运行管理的经验与教训,在三峡水利枢纽通航工程中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葛洲坝枢纽航道中的不稳定流——往复波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起因 在江河中修建水利枢纽,必须设置船闸、升船机一类通航建筑物。船闸应用尤为普遍。船只在闸室内升降及进出闸室必须有良好的水力条件。一般要设置与江河主流隔离的人工航道。葛洲坝枢纽的三座船闸,设置三江与大江两条航道,各有其上、下引航道。船闸运用时,引航道内产生独特的水流现象——往复波流与往复流,它对航行条件和停泊条件产生影响。产生这种水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3.
葛洲坝枢纽工程于今年初胜利截流后,经过半年来的努力,水库已经蓄水,2、3号船闸和三江航道胜利通航,电站1号机组完成安装,现正积极调试,准备发电。葛洲坝枢纽第一期工程,截至1981年5月上旬止,主体工程各建筑物土建部分的工程量已基本完成。经过几个月来的检验、测定和运用,都已达到设计要求,并已由国家有关部委和设计、运行等部门进行了蓄水前的中间性验收。验收的范围是大江围堰、二江泄水闸的尾工、水电站厂房的挡水和水下部  相似文献   

4.
对葛洲坝3座船闸在接近设计水头27 m条件下运行中出现的水力学现象和原、模型观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内容包括:船闸充泄水时上、下游引航道中的流速、流态、涌浪传播,闸室充、泄水水力特性,阀门段水流空化及声振现象,阀门启闭力及阀门振动特性等.对船闸运行和检修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改善措施亦作了介绍.葛洲坝3座船闸运行20 a来的经验证明船闸按静水通航动水冲沙的原则指导设计是正确的.船闸输水系统布置型式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5.
葛洲坝二、三江工程初验工作结束为了给葛洲坝二、三江工程国家竣工验收作好准备,经国家计委同意,水电部葛洲坝二、三江工程竣工验收初验组于1983年12月22日至1984年1月6日在工地召开了初验会议。这次初验系在大江截流前、通航发电蓄水前、三江通航、二江电厂启动等中间验收的基础上,依据水电部颁发的《水电站基本建设工程验收规程》进行的。参加初验的各有关单位的64名代表,在听取施工、运行管理和设计单位发言后,分二江建筑、通航建筑物、机电与金属结构和综合等4个专业组,对二、三江工程交接,运行和效益,尾工项目,竣工决算,竣工图纸资料与备品仪表交换,水库  相似文献   

6.
工程简述葛洲坝工程位于长江三峡出口下2.3公里处,其主要任务是发电与改善航运。枢纽有总装机271.5万瓩的两座电站和三座船闸。第一期工程包括二江泄水闸二江电站,二号三号船闸和三江冲沙闸,已于1981年投入运行。第二期工程包括  相似文献   

7.
葛洲坝工程的通航建筑物规模较大,技术复杂。建坝后,枢纽水头低,库容小,仍然保持着原天然河道的特性。因此,在通航建筑物设计中,遇到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枢纽上下游航道的泥沙淤积和复杂的水流条件。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保证长江航运安全畅通,经过反复调查和科学试验,决定采用人工防淤堤、冲沙闸及其他辅助工程措施,以“静水通航,动水冲沙”的办法,作为解决葛洲坝工程坝区引航道的泥沙淤积和改善通航水流条件的基本途径。通过几年来的泥沙、水工、船模等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这些措施建成的葛洲坝一期工程的三江航道,是一条通航条件良好的静水人工航渠。航道的泥沙淤积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罗科技合作项目的安排,水利部于今年5月份组织长办、南科所等单位共四位同志,赴罗马尼亚考察铁门电站船闸和通航系统,为期十五天。考察的目的,主要是针对我国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将于1981年开始通航发电,学习多瑙河铁门水利枢纽大型船闸通航系统安全通航提高通过能力的经验。重点考察了通航系统的管理、检修和调度操作自动化的布置和规定等事项,还参观了铁门水电站下游80公里的铁门二号枢纽的施工  相似文献   

9.
高港船闸是江苏省泰州引江河高港枢纽的配套工程,是长江与苏北里下河地区之间水上运输的重要通道,船闸闸室长196m、闸室宽16m、槛上水深3.5m,全年由于上下游待闸船舶多,船闸满负荷运行,横拉门平均每天启闭约50次,因此机电设备的安全可靠是船闸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三峡水利枢纽的双线5级连续船闸,是枢纽建成后长江水运大动脉的咽喉。船闸充水时,上游流速流态是保证航运畅通和船闸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为此,中国三峡开发总公司要求对葛洲坝2号、3号船闸充水过程中,船闸上游的流速流态进行原型观测,为今后深入系统地进行原型观测与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三峡水利枢纽永久船闸技术设计审查及其他枢纽通航建筑物设计提供了参考。1观测要求与条件1.1观测要求葛洲坝水利枢纽在三江布置有2号、3号两座船闸。终结模型试验成果表明:当水位组合坝上66m,坝下39m即最大水头为27m时,一次充水量达34m3,其中2…  相似文献   

11.
基于最小能耗原理的稳定渠道断面形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最小能耗原理,本文提出了一种稳定渠道断面设计的新方法。在构造稳定渠道断面形状求解的泛函极值问题的基础上,利用变分法推导出的稳定渠道断面为形式简单的圆弧形曲线。该圆弧形曲线形状实际上是将水力学中的水力最佳断面推广到考虑边坡稳定的情况。结合渠道阻力关系及临界起动切应力,可得到稳定渠道水力几何形态设计的方法。与其它形式的稳定断面形状比较显示,本文方法与Diplas和Vigilar的断面模型较为接近。同时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与实测资料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岳红艳  邓金运  徐芳 《人民长江》2007,38(11):95-96
电厂取水口布置和正常运用受到所在河段河床冲淤变化的直接影响.对西塞山电厂二期工程取水口河段近期冲淤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取水口局部河床冲淤变化可能对工程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取水口河段近几十年来河床冲淤交替,无明显单向变化.回流区内虽有一定的冲淤变化,但在多数情况下不会给电厂取水设施造成影响,近岸取水基本可行.但为避免极少数年份回流区泥沙淤积较大,建议取水口进水底槛高程适当上提,同时将取水口平面位置向江心外移.  相似文献   

13.
简介广西河床式电站发电厂房的主要通风方式及其热负荷分布特点,分析各种通风方式的优缺点,并以大埔电站为例加以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4.
简介广西河床式电站发电厂房的主要通风方式及其热负荷分布特点 ,分析各种通风方式的优缺点 ,并以大埔电站为例加以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5.
襄樊电厂二期工程取排水河段动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明辉  吴卫民  刘晓芳 《泥沙研究》2007,(1):76-80,F0003
襄樊电厂一、二期工程均以汉江为水源,采用直流供水方式,排水入汉江。本文建立了电厂取、排水口河段动床实体模型,考虑了在建的南水北调工程和拟建的崔家营航电工程对该河段的河床演变和水流泥沙运动影响,从三维空间角度详细研究了取、排水河段水流泥沙运动及河道冲淤演变趋势、取水口附近底沙运动情况、取水安全可靠性等问题,并提出了稳定取、排水口附近河岸及保证取水可靠的建议性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滨海核电站取水工程的波浪整体模型试验中发现,防波堤和较长的取水明渠在有效消减外海传入波浪的同时,会在明渠、泵站前池和吸水池出现长周期波动。本文通过模型试验分析了取水渠内长周期波动产生的条件及影响因素,得出取水渠口门处的海浪运动是引起取水渠中长周期波动的水动力条件和能量来源,口门宽度、形状以及取水渠断面尺寸、形状等对长周期波动的幅度有重要影响的结论,据此提出了消减长周期波动的各种工程措施,并进行了试验验证,提出了从取水渠口门方向、宽度、形状以及取水渠断面宽度、形状和护岸结构型式等方面消减取水渠中长周期波动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三溪口枢纽位于多湾河段连接处,引航道及口门区水流条件复杂,上游半开敞式引航道受枢纽泄流影响较大,下游引航道受下游45°弯道和小支流影响较大。通过枢纽整体水力学模型试验分析了引航道口门区的通航水流条件,并给出了优化布置方案。枢纽泄洪水库动水对上游引航道内水流干扰大,通过对比分析提出了保证通航安全的枢纽泄洪调度建议。通过合理疏浚河道凸岸滩地,并适当调整引航道布置长度和角度,有效地改善了下游引航道口门区的通航水流条件。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土坝渗流监测资料的分析讨论,认为经过初期蓄水和机组发电运行阶段,该工程土坝渗流稳定性在设计允许范围内,运行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19.
河床枯萎初论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在研究黄河河道近期演变规律的基础上,解释了河床枯萎的概念,阐述了枯萎的分类,成因及其给流域开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水工模型试验对桐子林二期导流明渠水流归槽情况、下游及围堰堰脚保护措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出口体型后,采用钢筋石笼护底、混凝土四面体加糙的工程措施,改善了下游河道和堰脚的水流条件,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