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景德镇瓷业真正迈向历史高峰应始于明代。明代是景德镇民窑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是景德镇陶瓷作为商品大量远销国外的时期。这一时期,青花瓷成为明代景德镇民窑陶瓷生产的主流,可以说青花瓷印证了明代景德镇民窑发展的痕迹。青花瓷最早出现在唐代,然而唐青花并不是唐代陶瓷装饰的主流,在扬州唐城出土的青花瓷片上,青花主体及装饰多为植物纹,如花草相缠的蔓草纹、宝相花,团形花等,只有少量动物纹、青花色调虽鲜艳,并有晕散现象,但色调浓处有黑色小斑点、胎釉灰、釉质多气孔,加之唐代尚豪华、器丰满、色华丽,多采用釉色装饰,这使  相似文献   

2.
明代民窑青花瓷绘艺术新探徐巍(故宫博物院·北京·100009)青花瓷器是我国古陶瓷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品种之一,明代又是青花瓷器生产的主流,无论是生产数量还是使用范围都是其它品种所无法比拟的,这其中又以景德镇生产的民窑青花居主导地位,它那潇酒活泼的气质,...  相似文献   

3.
民窑青花瓷文化艺术成就卓越,景德镇民窑青花瓷更是中国陶瓷文化的璀璨明星。民窑陶瓷表面粗糙,质地不够细腻,但功能结构合理,形体比例恰当,艺术风格独特。民窑青花装饰最大的艺术特征是追求洒脱自由,并注重人与自然的结合,这正是其平民性的生动具体表现,也是其区别于官窑青花的最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4.
历史悠久的民窑青花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山水纹饰独树一帜。青花山水纹饰从元代开始出现,经过明朝的继承发展和开拓创新,最终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传统陶瓷艺术结合在一起,使得明代民窑青花瓷山水纹饰有别于其它瓷器的根本属性。天人合一的思想成为明代民窑青花瓷山水纹饰的审美思想,对明代民窑青花瓷山水纹饰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使得明代民窑青花瓷山水纹饰体现出人与自然的统一,以及情与理的交融。从明代民窑青花瓷山水纹饰艺术的审美研究中,可以了解到一个时代的文化内涵和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5.
晚明是中国文化艺术重要的变革转折期,景德镇陶瓷艺术也不例外。晚明景德镇民窑瓷业以青花瓷为主导,其艺术风格发生非常显著的变化,表现出与前大不相同的艺术风格。影响晚明景德镇民窑青花瓷艺术风格发生大转变的因素很多,而徽商的巨大影响则显然处于其中最核心的地位,几乎所有的影响因素最终都可以归结到徽商身上。因此,对徽商与景德镇民窑青花瓷生产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民窑青花瓷在清代时大量生产,因其特殊的社会背景,以及奔放的艺术风格特征而被专家学者、艺术家和陶瓷爱好者们所追捧。本文试从景德镇清代民窑青花瓷的渊源开始梳理,浅谈其艺术特点及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论明代景德镇青花瓷的艺术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景德镇明代青花瓷的青料、造型、纹饰、以及对款识方面的分析,阐述了景德镇明代青花瓷独特的艺术魅力及其它在整个陶瓷发展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古代的传统名瓷中,景德镇的青花瓷属于传统陶瓷工艺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青花瓷艺术由于存在着悠久的工艺演变历程,因此带有浓厚的历史气息以及人文情感,并且被视为传统陶瓷艺术的重要瑰宝。青花瓷的陶瓷装饰艺术集中体现在陶瓷表面的构图艺术、色彩搭配艺术与材料选择艺术,能够烘托出青花瓷作品特有的审美氛围。因此,本文探讨景德镇青花瓷散发工艺美的装饰艺术要点,突显青花瓷工艺品的良好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陶瓷是中华民族的秀丽瑰宝,中国瓷器的烧制始于东汉,到现在已经有近2000年的历史。青花瓷作为陶瓷中的一个特殊品种,无疑是中国陶瓷中的一朵奇葩。青花瓷自唐代产生以来,基本上是沿着官窑和民窑两个体系发展的。唐宋时期的青花瓷发展较缓慢,一直处于萌芽状态,自元代开始,民窑青花和官窑青花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元、明、清三代民窑青花的发展历程,将元、明、清三代民窑青花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分别为生长期、繁荣期和高峰期,并对这三个时期民窑青花的发展分别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明代初期青花缠枝莲纹饰艺术是最具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一颗璀璨明珠,其独特的文化个性以其特殊的方式不断延伸着明初社会进步的足迹,传承着百姓智慧和文化意蕴。以注重心性长于伦理,强调天人合一、中和之美作为自己基本特征的明代初期民窑青花缠枝莲纹饰艺术审美文化,无疑能为明代初期民窑青花缠枝莲纹饰艺术创作提供多方面的理性启迪,寻找到更多的时代精神和文化经典元素。明代初期洪武、永乐、宣德民窑青花瓷器缠枝莲的纹饰审美特点、艺术风格及文化寓意已成为陶瓷文化艺术审美的主流。明代初期民窑青花瓷缠枝莲纹饰艺术审美并非只是简单的还原活动,审美活动在使美得以实现和完成的过程中充满着主体创造精神,通过"写意"描绘物象外形以求表现物象内在"神韵"的生动性,境与世界的自然之美是明代初期民窑青花缠枝莲纹饰美学的最高追求和核心内容,享受大乐天地和谐之美是明代初期民窑青花瓷缠枝莲纹饰美学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1.
王伟杰 《陶瓷研究》2021,(2):110-111
山水作为陶瓷装饰中的一种形式出现,早在唐代长沙窑釉下彩绘时就已经出现,后来的宋代磁州窑、元代景德镇青花瓷以及明代民窑青花、甚至后来的清代文人山水粉彩以及青花山水都是作为一种绘画的形式出现.笔者尝试从陶瓷装饰中的山水形态出发,结合道法自然以及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审美思想,研究当下陶瓷装饰中的山水题材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2.
5月1日,景德镇(珠山)民窑青花瓷片展正式开幕,本次景德镇民窑青花瓷片展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中国工业设计协会陶瓷专业委员会、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主办,景德镇汉光瓷器博物馆承办,“汉光瓷”的创导者李遊宇大师指导,舒惠学先生策展,知名青花瓷片藏家吴忠信先生倾其十多年所有,不吝示人。  相似文献   

13.
元明青花瓷     
李川 《中国陶瓷》2006,42(12):77-78,70
元以后,青花瓷逐渐普及,至明代青花瓷已成为中国陶瓷艺术的主流,景德镇也凭借青花产品一跃而成全国瓷业中心。同时,青花瓷的影响波及域外,成为世界陶瓷文化的重要一族。  相似文献   

14.
浅析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是我国传统陶瓷艺术的一朵奇葩,其民间的图式、题材和行云流水的笔法,给人留下无限暇想的空间。本文通过分析历代青花的演变、重点阐释明代民窑青花的形成、题材、装饰风格,以及与其他艺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工艺美术作品中,景德镇民间青花瓷,以其素雅清秀,妙趣天成的艺术魅力,受到人们的推崇和喜爱。民间青花艺术从起源到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明代民间青花瓷,器型质朴,用笔简练,构图疏朗,装饰巧妙,意蕴深刻:清代民间青花瓷,材质精细,用笔工写结合,以吉祥纹样为主要装饰题材。明清民间青花瓷画艺术,既是古代陶瓷中的佳作,也是当代陶瓷艺术家研究传统陶瓷艺术,创造新时代青花瓷画的宝贵材料。  相似文献   

16.
青花瓷发展到了明代,已经成为当时景德镇陶瓷的主流产品,明代景薷镇官窑和民窑的青花有着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尽管由于历史偏见,民窑不曾被载入史册,但是作为商品它广泛渗透于人们的生活中,它的产量之大是官窑瓷器所不能及的。民窑青花的纹饰及风格突破了官窑规范化的束缚,画面简练豪放、青翠滋润,所绘花鸟草虫、山水人物小品,皆构图简洁,寥寥数笔,简朴清新,生趣盎然,令人望之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17.
景德镇瓷器历史悠久,世界闻名。而其民窑的兴盛,为景德镇,乃至中国陶瓷艺术的繁荣功不可没。回顾景德镇民窑的的起源、分布与审美风格,有助于人们从不同方面去认识民窑,发掘民窑,促进民族陶瓷艺术的发展与光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明代万历、天启年间景德镇外销青花瓷历史及其艺术特征的相关研究与回顾,了解那段海上"陶瓷之路"对世界许多国家的文化、习俗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同时对明末景德镇外销青花瓷的艺术特征进行赏析与简述.  相似文献   

19.
赵明Jin 《陶瓷研究》2000,15(2):50-53
为进一步探讨民窑青花瓷的源委,及其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应有的地位,本文试就江西省博物馆馆藏的景德镇明代民窑青花瓷,及其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应有的地位,逐件作一介绍,并就其特征进行粗浅分析。青花缠枝莲纹碗 敞口,弧腹,圈足。口沿内外各饰弦纹一道,内底心双圈草书“福”字款。外壁绘二方连续缠枝莲纹,腹下部饰二道弦纹。通体施釉,仅足内无釉,碗底心有鸡心样突起。釉质肥厚,晶亮,白中泛青,开细纹片。绘画技术采用一笔点划画法,起笔色深,收笔色淡,布局疏朗秀丽。青料浓艳清新。高59cm、口径122cm、底径5cm。为永乐年间景德镇民窑烧…  相似文献   

20.
明代水墨写意画与景德镇明代民窑青花就表现内容而言,具有类同性,都是源于人类对自然观照和表达需求。从传统艺术视角诠释了景德镇明代民窑青花笔墨审美意趣,旨在对现代青花的创作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