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渤海湾盆地许多地区的泥质岩地层中都发现了工业油流,做为一种非常规的油气藏,其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1)分布在成熟的烃源岩中,为自生自储型;(2)泥质岩油气藏主要位于超压泥质岩微裂缝带内,该带在垂向上集中分布在一定区间,平面上可以区域对比;(3)泥质岩油气藏主要受构造活动控制,集中分布在断层带附近。根据有关油气初次运移的模拟试验及相关理论,认为泥质岩油气藏的形成与混相涌流有关,断裂活动是导致油气在生油岩内顺层定向富集的主要诱因,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泥质岩油气藏勘探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泥质岩裂缝油气藏的成藏条件及资源潜力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前国内外发现的绝大多数泥质岩裂缝油气藏都分布在以暗色泥岩及页岩为主的生油岩中,常富含有机质、钙质或硅质矿物,其有机碳丰度一般为1.0%~20%,有机质类型多样,镜质体反射率多在0.5%~1.3%。构造裂缝、超压微裂缝和成岩收缩缝是主要裂缝成因类型。盖层主要为裂缝不发育的泥岩、膏岩、盐岩等。圈闭类型主要为背斜圈闭及单斜圈闭。由于大量的油气残留在生油岩中,所以,泥质岩裂缝油气藏具有很大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3.
沾化凹陷泥岩裂缝油气藏油气运移聚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泥岩裂缝油气藏中油气的运移聚集规律,通过对沾化凹陷泥岩孔隙和裂缝特征的观察与研究,分析指出泥岩裂缝油气藏中油气运移以异常高压为动力,以泥岩孔隙喉道、微裂缝、干酪根网络和断层缝为油气运移通道,并经历了泥岩油气欠压实喉道阶段和高压微裂缝间歇性阶段两大运移过程。受这些特征的控制,油气藏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存在于超压泥质岩微裂隙带和断裂带附近。  相似文献   

4.
济阳坳陷的泥质岩类油气藏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泥质岩类油气藏是世界范围内又一个重要的油气勘探新领域。本文在系统调查济阳坳陷内泥质岩油气显示基础上,剖析了油气藏形条件和分布规律。指出泥质岩类油气藏以自生自储为主,可分裂缝型、孔隙型及复合型3类7种。成藏条件受油源、岩相、构造及成岩等多因素控制,主要分布于盆地内成熟生油岩体中富有机质、富钙质和含砂质条带的泥页岩之中;长期活动的大型断裂、断鼻、断隆构造是泥质岩类油藏主要分布区。文中最后结合油藏特点,  相似文献   

5.
海拉尔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52,自引:26,他引:26  
海拉尔盆地是受北东向断裂控制的复杂断陷,内部发育了三套烃源岩地层,烃源岩厚度较大,有机质含量高;发育了背斜型油气藏、断块型油气藏、变质岩潜山油气藏、岩性油气藏。该盆地的油气分布规律为主力生油凹槽的两侧是油气的有利富集带,不整合面控制着油气的分布,其界面上、下油气最富集,控制断陷结构的大断裂,特别是凹槽的传递断层带所控制的构造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苏德尔特构造带下降盘、贝西斜坡带、巴彦塔拉构造带、乌北洼陷岩性带为最有力的勘探区。  相似文献   

6.
利用测井资料综合评价泥质岩盖层封闭性的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油气储集层的有效封闭的盖怪必须同时具备较强的微观封闭能力和一定的空间展布范围等两个条件。微观封闭能力的强弱主要与盖层的泥质含量和孔渗性有关,空间展布范围的大小与盖层的单最度有关。据此,可以将泥质含量,有效孔隙率,渗透率和单导厚度作为泥质岩类盖支的性的主要评价参数。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强对盖层的研究,在泥质岩盖层演化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裂缝和断层对盖层的改造程度,分析不同类型泥质岩盖层对油气富集程度的影响。根据埋深与压实程度、裂缝和断裂对泥质岩盖层封闭性的影响,将济阳坳陷古近系—新近系泥质岩盖层分为孔隙性盖层、缝改盖层和断改盖层3个大类,7个亚类。不同类型泥质岩盖层封闭性不同,孔隙性盖层整体较好,缝改盖层局部遭受破坏,断改盖层差中有好。通过对泥质岩盖层与济阳坳陷古近系—新近系已探明油气藏关系的分析认为,济阳坳陷古近系—新近系油气藏主要位于缝改盖层、断改盖层与缝改盖层转换带、断改盖层与孔隙性盖层转换带、缝改盖层与孔隙性盖层转换带中。济阳坳陷油气富集主要受控于泥质岩盖层的不同叠置组合类型,储层下方或下倾方向盖层的破坏以及储层上方或上倾方向盖层的相对有效封盖(封闭性应好于储层下方或下倾方向)是控制油气富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尔逊、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内目前发现的最有潜力的两大凹陷,区内构造复杂,断裂十分发育,油气藏的发育大都与断层密切相关。按成因将乌尔逊、贝尔凹陷的油气藏分为与断层有关的背斜油气藏、与断层有关的地层油气藏、与断层有关的岩性油气藏、与断层有关的断块油气藏4大类共13种油气藏。油气纵向和平面上的分布受优质源岩中心展布,有利岩相带及断层的走向、断距大小等的控制而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纵向上油气主要分布在主力烃源岩层下白垩统南屯组及其上、下的大磨拐河组、铜钵庙组及兴安岭群和布达特群;平面上油气主要分布在烃源灶周围的苏仁诺尔构造带、巴彦塔拉构造带、呼和诺仁构造带、霍多莫尔构造带和苏德尔特构造带内,油气较为富集在源岩附近、断距在200~300 m之间、北东东走向的断裂附近的粉砂岩和砂砾岩储层中。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西部超覆带,目前已发现并已圈定出控制储量面积的油藏,主要是砂岩上倾尖灭油藏。该类型油藏的砂体,在松辽盆地平缓东倾的西部斜坡上呈南北向条带状展布。砂岩条带沿上倾方向相变为泥岩,形成南北向展布的泥质岩条带。泥质岩条带象一道屏障,起到了阻止油气继续向西运移的遮挡作用。在泥质岩分布带的东侧形成了地层圈闭,使油气聚集在砂岩的上倾部位,形成了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在西部超覆带地区应以寻找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为主,同时注意岩性圈闭与微幅度构造圈闭相结合的油气藏则是最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周文英  王信 《天然气工业》1999,19(B11):53-57
运用沉积物沉积压实原理及其研究方法,在川西侏罗系天然气勘探领域进行实践:利用泥质岩的声波速度,电阻率等在纵向上随深度变化的正常与异常反应,建立了压实趋势方程推算地层剥蚀厚度,流体封闭时间,流体压力等,着重研究了欠压实异常的油气藏的关系,认为地层中的欠压实段具有低速度,低密度和高孔隙度的特点,是油气的聚集地;用声波时差值推算的古,今压力对研究异常高压形成原因和建筑油气藏很在帮助。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油气田是一个由浅层油藏和中深层凝析气藏组成的湖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典型例子.共有4套烃源岩,整个地层剖面以泥质岩为主,泥晶碳酸盐岩次之.油气储层为碳酸盐岩,主要有泥质泥晶云岩、泥质泥晶灰岩、泥晶灰岩、藻灰岩等,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孔、粒间孔、溶蚀孔、裂缝和溶洞,储层厚度一般2~5m,平面分布相当稳定.地面至地下构造裂缝均很发育,在油气分布区的中深层存在明显的地震波速度降低现象和异常高压.裂缝充填物方解石的裂变径迹测试表明,裂缝在油气生成运移之前已赋存在.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析表明油气均来自大于4300m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2.
辽河外围盆地陆家堡凹陷中生代火成岩油藏主要分布在早白垩世火山沉积序列中,火成岩岩石类型主要包括火山熔岩、火山碎屑熔岩、火山碎屑岩、沉火山碎屑岩和浅成侵入岩等五大类岩性,有利储层主要发育在火山通道相隐爆角砾岩亚相、喷溢相上部亚相、爆发相空落亚相及侵入相浅成侵入亚相等岩相带,含油火成岩储层储集空间多为孔隙-裂缝组合型。九佛堂期为凹陷快速断陷期,该时期欠补偿沉积的深湖-半深湖相泥质岩及油页岩,是火成岩油藏形成的资源基础。火成岩油藏受烃源岩供给、构造应力作用、火山机构特征、岩浆活动时期等多个因素控制。依据火成岩油藏赋存层位及储层岩石类型,将区内火成岩油藏划分为九佛堂组侵入岩油藏、九佛堂组火山碎屑岩油藏及义县组火成岩油藏等三种类型,并建立相应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以构造、沉积演化为基础,结合钻井、录井、地球化学等资料,分析巴布亚盆地中–新生界烃源岩的发育与分布,结果表明,该区发育4套烃源岩,侏罗系烃源岩为主力烃源岩。中生界侏罗系主要发育三角洲相泥质烃源岩,白垩系主要发育滨浅海相泥质烃源岩;新生界中新统和上新统主要发育滨浅海相泥质烃源岩。综合考虑烃源岩厚度、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这三个方面,对巴布亚盆地主要生烃层位的生烃潜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中央坳陷西部下组合具备形成大油气田的有利条件,勘探程度较低,是重要的战略勘探领域。通过系统梳理中央坳陷西部下组合构造、源岩、储层及成藏要素配置关系,建立成藏模式,优选有利区带。研究认为:中央坳陷西部发育石炭系、下二叠统佳木河组和风城组、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3套规模烃源岩,其中风城组是优质碱湖烃源岩,生烃潜力大,与伸入玛湖凹陷内的下组合构造圈闭直接接触,源-储配置关系好。下组合发育火山岩、泥质白云岩和碎屑岩3类储层,在风城组区域性云质泥岩盖层的遮挡下形成有利储-盖组合。下组合普遍发育超压,埋深6 200 m以深油气相态以凝析油和天然气为主,易于形成高产。根据源-储对接关系,建立了源边披覆型、源边侧接型和源内叠覆型3种成藏模式,其中源边侧接型和源内叠覆型圈闭目的层与烃源岩之间发育大型供烃窗,成藏条件优越。评价优选盆1井西凹陷东北环带、莫索湾凸起、玛中构造带、沙湾凹陷西环带和达巴松鼻凸带等5个有利勘探区带,是下组合油气勘探获得战略突破的重要区带。  相似文献   

15.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烃源岩评价及油气成藏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宁  丁放  何仕斌  张功成 《中国海上油气》2007,19(5):295-299,305
应用地球化学、盆地模拟和储层流体包裹体技术对恩平凹陷烃源岩及油气成藏特征进行了评价与分析。恩平凹陷主要存在2套成熟烃源岩,文昌组烃源岩成熟时间早,生烃规模大,是主力烃源岩;恩平组烃源岩总体成熟度不高,生烃量有限,是次要烃源岩;EP17洼和EP18洼是潜在的富生烃洼陷。恩平凹陷主要有2期油气充注,第1期充注时间较早(20Ma以前),以油为主,油主要来自深部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该期油气大量发现于浅层储层;第2期充注时间较晚(5Ma以后),以天然气为主,天然气主要源自文昌组烃源岩,该期油气主要发现于深层储层。恩平凹陷油气勘探方向应以深层(文昌组)为主,寻找深层早期形成的构造是该区下一步勘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6.
济阳坳陷渤南洼陷湖相碳酸盐岩成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济阳坳陷渤南洼陷沙河街组下部发育了一类以泥质灰岩、泥灰岩和泥质白云岩为主的富含有机质的湖相碳酸盐岩。其有机显微组分以矿物沥青基质和沥青质体为主;可溶有机质中饱和烃/芳烃值低,非烃和沥青质含量高;分子标志物的原始生物骨架结构保存好,重排类化合物含量低,有机含硫化合物丰富,并发育诸多特殊类型的标志物。湖相碳酸盐岩所表现出的这些特征与其特殊的沉积环境密切相关,硫酸盐还原菌、绿硫菌、蓝细菌等微生物是该类烃源岩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综合考虑沉积相差异和成熟度的影响,可将二苯并噻吩与菲的比值大于1、重排甾烷及C30重排藿烷极不发育、富含2-甲基藿烷和30-降藿烷系列等条件作为判识湖相碳酸盐岩生油的标志。渤南洼陷湖相碳酸盐岩至少出现过两期生烃高峰,具备形成大规模商业性油藏的能力,可以成为我国陆相湖盆下一步优选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7.
QDN盆地层序地层及生储盖组合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QDN盆地是一个早期以裂陷为主,晚期以坳陷为主的拉张性盆地。可分为早期裂陷作用期、晚期裂后坳陷作用期两大演化期和5个演化阶段。根据盆地演化史和地层特征,早期裂陷作用期和晚期裂后坳陷期分别构成了超层序组TA和TB,在TA和TB中又可识别出5个二级层序和19个三级层序,并建立了年代层序地层格架。在本区的上、下两个生储盖组合中,下层生储盖组合有多个烃源层,始新统、崖城组湖相和海陆过渡相及各层序密集段皆为主要烃源岩,储集层主要由扇三角洲、砂滩、砂坝、前积楔和斜坡扇等组成;上层生储盖组合的烃源岩主要为梅山组密集段和莺歌海组外浅海深海泥质沉积,储集层主要为大陆斜坡部位的三角洲砂体;它们的区域性盖层为莺歌海组的厚层泥岩和梅山组深水泥质沉积;加之上、下两层生储盖组合烃源岩上覆有巨厚的深水泥质沉积,因此具有良好的油气前景。  相似文献   

18.
延长组6段(长6段)是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石油勘探的重要目的层。其油层埋深大、油-水关系复杂,油藏在垂向和平面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利用大量岩心观察、铸体薄片和试油等资料,结合包裹体和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化资料,对姬塬地区长6段油藏地质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油藏的差异富集因素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油源条件、砂体类型和储层物性是控制长6段油藏差异富集的关键因素。优质烃源岩、优势砂体和相对高渗区3个有利因素的叠加效应,形成了长6段油藏的富集区。受沉积环境影响,垂向上,姬塬地区长6段的3个亚段中长61亚段砂体厚度大,砂体类型以Ⅰ类为主,横向分布稳定,延伸较远,储层喉道半径较大,物性较好,油气富集程度最高;平面上,东、西部砂体具有厚度大、类型好、泥质夹层少和物性好的特征,加之区内烃源岩厚度大,供烃能力强,是源-储配置有利的成藏区带。姬塬地区中部砂体厚度虽大,但单层砂体薄且层数多,泥质夹层多,储层非均质性强,区内烃源岩厚度较薄。因此,中部储层物性虽较好,但区内储层含油性较差,以产水井为主。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四川盆地二叠系碳酸盐岩和暗色泥质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指出二叠系烃源岩中有机质丰富,碳酸盐岩有机质类型以腐泥型(Ⅰ、Ⅱ1)为主,暗色泥质烃源岩以Ⅲ型为主,具较强的生烃能力,是二叠系主要生烃层。目前多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以生气为主;通过烃源岩定量评价及资源潜力分析,预测四川盆地上二叠统生物礁气藏天然气的资源潜量为2.0×1012m3。资源量以川东高褶带、南充斜坡带及仪陇—平昌坳陷带等评价区带相对较高;资源丰度以大巴山前南带、大巴山前北带及仪陇—平昌坳陷带等评价区带相对较高,渝东坳褶带、川东高褶带及南充斜坡带次之。勘探的主要区域为仪陇—平昌坳陷带、川东高褶带和大巴山前南带三个区带,目前应主攻仪陇—平昌坳陷带,继续深化川东高褶带和大巴山前南带,开拓南充斜坡带和渝东坳陷带。  相似文献   

20.
松辽盆地两江地区油成藏模式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松辽盆地的两江地区(嫩江,松花江沿岸地区)横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构造上位于古龙凹陷,长岭凹陷,三肇凹陷,朝阳沟阶地和扶余隆起筱二级构铁交换部位,两江地区是松辽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之一,油气勘探的层位移位,即有下部的扶余,杨大城子油层和中部的萨尔图,葡萄花油层,又有上部的黑帝庙油层,其中以扶,扬油层为主,目前已发现了升平,榆树林,朝阳沟,大安,新北,新庙,新民,肇州,头台-茂兴,扶余等一批油田,油源对比资料表明,该区原油主要来自青山口组和嫩江组一段成熟烃源岩,少部分来自嫩二段,嫩三段低熟烃源岩,盖层主要是青山口组和嫩一段的大套泥岩,圈闭的类型较大,主要为岩性圈闭,还发育有断层-岩性圈闭和混岩裂缝圈闭,原油主要是通过砂体,断或二者构成的空间网络向圈闭中运移,该区油气运聚成藏条件复杂,因此,研究该区油的成藏模式和分析油的运聚成藏分布的控制因素,对于指导该区敢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