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缝隙天线,采用在接地面上蚀刻的缝隙中添加7个PIN二极管的方法,设计了一种工作频率可切换的频率可重构天线。经HFSS软件仿真模拟结果表明,缝隙天线可以在2.54GHz,2.96GHz,3.54GHz,4.1GHz和5.34GHz等5种频率状态下工作,并且天线在工作时表现出了良好的阻抗匹配和稳定的辐射方向图。  相似文献   

2.
由于FPGA既保留了ASIC的速度性能,又兼具了通用处理器的灵活性,逐渐成为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的热点。基于FPGA的动态部分可重构技术,充分利用了FPGA芯片的硬件资源,减少了重配置时间,大大提高了系统效率。该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动态部分可重构设计方法,并在VirtexⅡPro FPGA上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3.
基于算数增强的有限状态机(AFSM)模型,给出一种可重构(reconfigurable)控制器结构,用于实现各种网络设备接口控制器和存储器接口控制器。该结构具有动态可重构的能力,FPGA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基于RTL描述的AISC设计方案相比,所提出的可重构控制器结构可以达到相似的性能,但是设计和实现更加简单高效。  相似文献   

4.
一种可局部动态实时重构的演化硬件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演化硬件能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自适应地改变芯片内部硬件结构的功能,设计了一种基于可编程片上系统的演化硬件平台。首先,该平台克服了商用FPGA的重构系统对演化硬件支持不足的问题,可以进行局部动态实时重构,且重构速度达到了1 600 Mbps。其次,该平台中的重构颗粒度可以灵活设计,避免了FPGA中重构粒度太细,电路染色体长度过长引起演化算法搜索时间过久的问题。最后,在EP2C50芯片上实现了该平台,并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在该平台上进行了4种实际电路的演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规模为100的种群每演化一代的耗时约为0.07 s,验证了该平台进行硬件演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循环映射的可重构处理器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一种适合循环任务执行的可重构处理器. 该处理器通过循环控制器实现循环的自动执行,并采用数据分发技术和不对称先进先出缓存(FIFO)技术,将可重构阵列内部数据传输效率提高8倍. 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系统上验证了活动图像专家组 4的高等视频编码(H.264)中整数反离散余弦变换(IDCT)、运动估计及活动图像专家组 2(MPEG 2)中的IDCT等多种媒体核心算法. 相比于类似的结构,该可重构处理器在不增加阵列规模的情况下,性能平均提升35倍.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可重构制造系统的重构专家系统原理. 针对给定的订单和基于事例的推理,重构现有的可重构模块化机床以生成新的可重构模块化机床组成方案的方法;并针对给定的订单,重构现有的可重构制造系统生成新的制造系统组成方案的方法. 这些重构方法是可重构制造系统的重构专家系统的主要使能技术.  相似文献   

7.
一种可重构机器人运动学求解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可重构机器人没有统一的运动学求解形式问题,提出通过构形平面匹配方法求解可重构机器人的运动学.采用改进形式的D-H建模方法,可自动形成可重构机器人运动学模型;将机器人在目标点的位形分解成若干个构形平面,通过三级构形平面的匹配,可求得具有单一串连形式可重构机器人运动学逆解;对搭建的6自由度机器人和8自由度机器人构形的运动学进行实例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有限个构形平面匹配方法能够求解出可重构机器人运动学,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通常FPGA的设计都是由一种专用的硬件描述语言实现,但是随着可重构应用的潜力正在逐步显露,需要一种适合可重构的软件编程环境。文章根据可重构的粒度分析了以可重构路由器为代表的编程支撑环境的设计原理和需求。  相似文献   

9.
信号处理平台是信号处理工程应用的重要内容。针对平台可重构的要求,提出了基于ATCA架构的信号处理平台模型,该模型基于标准接口实现硬件系统的可重构。在模型的约束下设计板卡实现平台,对不同类型的处理器采取动态加载的方式实现软件系统的可重构。设计的平台处理能力强、可根据处理业务进行软硬件重构、可适应多种信号处理业务。  相似文献   

10.
网络安全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相应的网络安全测评技术提出了新的需求。用于安全技术测试的网络安全测试床,可快速构建各类网络安全实验环境,以缩短网络安全研究周期、提高安全风险响应速度。而现有的网络测试床往往采用实物模拟和进程级虚拟方式构建测试网络,在逼真度、密闭性、可控性等方面难以满足高危险网络安全实验需求。因此,文章借助近年来出现的硬件辅助虚拟化技术,解决了实验环境中节点和连接的密闭构建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Xen的密闭可重构网络安全测试床,实现了密闭网络安全实验环境的灵活构建,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小设计规模的可重置平台框架,提出了一种无线多媒体片上系统的低功耗设计,旨在提供简便易用的移动多媒体特性。  相似文献   

12.
可重构计算技术在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不仅得益于可重构计算技术能够更快的对数据进行处理、降低系统能耗,还得益于其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该文介绍了如何利用可重构计算技术,提高数据采集系统的容错能力,使数据采集系统在出现硬件故障时能保持正常工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算法程序自动映射到可重构媒体处理器的问题,有效提高程序并行执行的效率,提出一种具有自动并行化的任务编译前端. 该任务编译前端通过展开核心循环可提高并行执行度,在数据依赖分析确保运算正确执行的基础上,对循环体内的数组访问进行标量替换,以优化数据传输开销. 实验结果表明,该任务编译前端能有效提高代码并行性和优化数据传输能力,与Garp C编译器的编译前端相比,该任务编译前端设计的性能可提升约2~4倍.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世纪曙光的冉冉升起,以知识和信息的产生、传播及应用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占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知识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本文主要对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平台进行了研究,旨在综合分析多媒体软件在课件制作运用中存在的常见问题,通过对使用目的的辨析,使教育传播者能更好地选择使用适合的软件,使其方便传播,利于学习。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描述的信息分布处理系统,主要由大量单片微型计算机(MC)及一总管程序构成。每一MC有其编号,代表它的专用功能,信息在各MC间“分包”地传输,每包冠以一组编号,顺序地对应,在处理过程中,信息包经过的各MC编号。总管程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赋于各MC以专门功能,二是控制信息的分包传输。因此具体的信息处理任务动态地决定着系统的结构。MC间导线的连结采取一种“树林”型网络,使得处理所需的时间趋向于O(log_2N),N为所牵涉到的MC数。本系统具有下列特点:(1)动态可变的总体结构,(2)可同时进行不同类型的信息处理,(3)自然的可扩性,(4)高度并行运算,(5)造价低靡,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16.
可重构路由交换平台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可重构路由平台通过重构可支持各种新业务、新应用,最大限度保护用户现有投资。文章针对可重构路由软件平台和硬件平台的关键技术:组件化技术、升级技术、逻辑虚拟路由器技术、转发构件技术等进行研究,总结了各种现有技术方案的利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并对将来的研究热点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7.
用于现代运动控制领域的控制器,既需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来满足速度和精度的要求,还需具备可重构性能,以便更改或添加新功能.本文提出一种可重构运动控制平台的设计方法,本设计利用可编程片上系统(SOPC)技术,为提高计算能力,用浮点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代替片上定点处理器.软件采用基于多线程的框架,比单线程的架构更具柔性.在SOPC Builder工具下对功能模块进行重新组合,可对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RGA)系统进行快速配置以适应新的功能需求.从算法和功能上来说,该平台具有较好的可重构性,通过对三轴铣床的控制,证明了该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用于现代运动控制领域的控制器,既需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来满足速度和精度的要求,还需具备可重构性能,以便更改或添加新功能。本文提出一种可重构运动控制平台的设计方法,本设计利用可编程片上系统(SOPC)技术,为提高计算能力,用浮点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代替片上定点处理器。软件采用基于多线程的框架,比单线程的架构更具柔性。在SOPC Builder工具下对功能模块进行重新组合,可对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系统进行快速配置以适应新的功能需求。从算法和功能上来说,该平台具有较好的可重构性,通过对三轴铣床的控制,证明了该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面向可重构网络设备软件构件的可靠性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式可重构路由交换平台以构件作为最小的物理资源,通过对不同服务的支持、装配和释放,来构建路由交换节点体系. 针对可重构路由平台中的软件构件,提出了一种基于Petri网理论模型和卡尔莫格罗夫方程的可靠性理论计算方法,有效解决了可重构路由体系结构下的具有异步交互特征的软件构件和构件网的可靠性评估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