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于传统的恶意程序检测方法存在的缺点,针对将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被应用在未知恶意程序的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当前使用单一特征的机器学习算法无法充分发挥其数据处理能力,检测效果不佳。文中将语音识别模型与随机森林算法相结合,首次提出了综和APK文件多类特征统一建立N-gram模型,并应用随机森林算法用于未知恶意程序检测。首先,采用多种方式提取可以反映Android恶意程序行为的3类特征,包括敏感权限、DVM函数调用序列以及OpCodes特征;然后,针对每类特征建立N-gram模型,每个模型可以独立评判恶意程序行为;最后,3类特征模型统一加入随机森林算法进行学习,从而对Android程序进行检测。基于该方法实现了Android恶意程序检测系统,并对811个非恶意程序及826个恶意程序进行检测,准确率较高。综合各个评价指标,与其他相关工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恶意程序检测准确率和有效性上表现更优。  相似文献   

2.
Android应用恶意性和它所申请的权限关系密切,针对目前恶意程序检测技术检出率不高,存在误报,缺乏对未知恶意程序检测等不足,为实现对Android平台恶意程序进行有效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关联权限特征的静态检测方法。首先对获取的应用权限特征进行预处理,通过频繁模式挖掘算法构造关联特征集,然后采用冗余关联特征剔除算法对冗余关联特征进行精简,最后通过计算互信息来进行特征筛选,获得最具分类能力的独立特征空间,利用贝叶斯分类算法进行恶意程序的检测。实验结果证明,在贝叶斯分类之前对特征进行处理具有较强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能够使Android恶意程序检出率稳定在92.1%,误报率为8.3%,检测准确率为93.7%。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Android恶意程序检测方法对未知应用程序检测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textCNN神经网络模型的Android恶意程序检测方法.该方法使用多种触发机制从不同层面上诱导激发程序潜在的恶意行为;针对不同层面上的函数调用,采用特定的hook技术对程序行为进行采集;针对采集到的行为日志,使用fastText算...  相似文献   

4.
随着Android成为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其平台上的恶意程序也呈爆发趋势,尤其是Android应用的隐私泄露问题日趋严重。随着技术的发展,Android应用隐私泄露的隐蔽性越来越高,检测难度越来越大,例如使用反射技术来隐藏隐私泄露的操作。面对这一挑战,对Android应用程序的伪代码进行检测分析,并对伪代码中出现的反射调用检测提出新的分析方法,通过将反射调用的参数进行组合还原为标准的函数调用,使得反射调用显式化,从而检测出原本没法检测确认的隐私泄露行为。在此基础上设计实现了Android应用隐私泄露的静态检测工具,并通过对市场上的普通应用软件和收集的恶意程序进行实验分析,验证了分析方法和工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Android操作系统是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移动操作系统,基于Android平台的恶意软件也呈现爆发式的增长,而目前仍然没有有效的手段进行Android恶意行为的检测,通过分析Android恶意行为的特点,采用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机器学习算法进行Android恶意行为的检测,通过静态分析的方法进行Android文件静态特征的提取,将Android恶意应用的静态分析与贝叶斯网络相结合,最后通过使用提出的方法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通过实验验证了提出的Android恶意行为检测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Android系统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扩大,Android系统恶意软件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加之各种AppMarket良莠不齐,Android系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虽然Android系统具有几种安全机制,但其并不足以抵御当下的一些攻击。文章以四类恶意程序为实例,阐述了Android安全机制的漏洞以及恶意程序攻击方式,然后通过实例来实现恶意程序的攻击,最后总结各个攻击方式的不足和优点,为恶意程序的防治工作做了铺垫。  相似文献   

7.
魏松杰  杨铃 《计算机科学》2015,42(1):155-158,179
针对Android APK的静态描述,目前主要是采用权限、数据以及API调用序列的方法,而忽视了代码本身的层级结构,因此无法有效地通过这些静态特征来揭示应用程序的可能行为和恶意属性.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代码层次结构的系统API调用描述方法,其主要是提取APK文件中API调用在应用包、对象类、类函数层面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以树形结构表示,通过将不同应用程序的描述树进行逐层对比来计算相似度,揭示恶意应用程序由于在类型和族群上的差异所带来的API调用特征上的区别,从而为Android应用程序的特征描述和恶意检测提供新的视角.实验采用真实多样的已知Android恶意程序来验证描述方法的正确性和系统实现的效果,分析了不同层次和检测情况下该方法的利弊以及可能的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恶意程序多分类检测领域,传统静态和动态检测方法受反取证技术影响较大;在新型基于网络流量的检测方法中,由于各类恶意程序流量特征的相似性较大,使用人工提取的数据流特征和传统机器学习方法不能取得较高的准确率.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XGBoost与Stacking融合模型的恶意程序多分类检测方法.在获取目标恶意程...  相似文献   

9.
Android系统是手机运行的重要平台,并且恶意程序检测技术作为Android系统研发的一个重要平台,主要是保证手机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本文对Android系统恶意程序检测技术以及应用相关内容,展开了分析和阐述,希望对Android系统的发展的给予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Android系统采用基于权限的访问控制模型来保护系统内部的重要资源。应用程序在Manifest文件中声明其所需的权限,用户在安装该应用前必须授予权限或放弃安装。用户在无法获知应用程序将如何使用这些权限前往往无法做出正确选择,因此这种权限授予方法无法有效防止恶意程序获得所需的权限。设计并实现了GrantDroid:一种支持Android权限即时授予的方法。GrantDroid拦截应用程序对所有权限的使用,并基于一套完整有效的恶意程序权限使用特征对其中的正常使用进行过滤。当检测到应用程序使用某权限会造成安全隐患时,GrantDroid在权限被使用前要求用户对该次权限使用进行即时授权。功能性测试结果表明GrantDroid对阻止恶意程序的恶意行为十分有效。大规模的可用性测试和性能测试显示GrantDroid对用户造成的影响非常轻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