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6 毫秒
1.
“低残留量(Low Leave On)”染色和整理施加器的开发是为了代替现有的轧染和低给液加工整理系统, TVE(Textile Va-cuum Extractor纺织品真空抽吸机公司)化学品回收系统原先用于现有的轧车之后,而 “低残留量”施加器则设计安装于现有的染色和整理加工机组内的生产线上,故无需轧车。 用真空技术的涂料染色和整理目前已被纺织品加工厂所应用,这些厂以前曾在轧车和各种低给液系统中有过选择。整理过的织物应包括整理剂、染料和化学药品,它们均匀地分布于织物的由左至右、从头到尾。织物不应有棉短绒和过多的整理药品,它会残留在孔隙和合纤上,其左右变化会导致色差和不均匀的地学药品分布,由于过多化学药品的剥落而引起在后干燥中的粉尘问题。  相似文献   

2.
小批量染色法的经济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复 《印染译丛》1991,(6):18-29
提出“快速响应”或“及时”交货(JIT)的概念,已引起纺织工业的重新考虑,即如何支持用户生产它需要的混纺织物。习惯于生产大批量、少数色泽的染色工业,如今正被要求转向经济地生产多色泽、小批量 的产品,而且其效益和方便性要和以前一样。JIT需要很短的生产周期,只要在需要的时间内生产和运出所需的染色织物数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羊毛织物利用壳聚糖与绿茶染料进行联合染色及功能整理的效果,采用绿茶染料上染经壳聚糖预处理后的羊毛织物,对比分析羊毛织物原样及采用直接染色织物的染色、抗菌、抗氧化及防紫外效果。结果显示:羊毛织物经过壳聚糖预处理后,纤维表面附着一定量的壳聚糖,其在染色过程中利用静电吸附作用来提高织物的上染百分率,从而使得织物的染色深度和牢度都随着预处理液中壳聚糖用量的增加而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经壳聚糖预处理后的羊毛染色织物在抗菌、抗氧化及防紫外方面也体现出较好的效果,且随着预处理液中壳聚糖用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4.
《丝绸》1979,(2)
(2)热熔轧染法热熔轧染法是将织物浸轧染料的分散液,经过烘干,然后经200℃左右的高温干热处理,使染料很快熔入纤维内部而固着。热熔轧染是一种连续性的生产方法,它的最大优点是产量大,劳动生产率高,主要用于涤棉混纺织物的染色。纯涤纶长丝织物因品种多而批量小,以及不能染得浓色等原因(因为吸液率很低),没有得到应用。在丝绸印染厂中只有批量较大的涤纤绸和“三合一”等涤纶的混纺交织物,有时采用热熔法先染涤纶,再以其他染料套染棉、人造棉或绢丝纤维。关于热熔染色法,可参阅“印染”杂志中有关涤棉混纺织物染色的基本知识讲坐内容。  相似文献   

5.
《印染》1976,(1)
一 前 言 近年来随着涤/棉混纺织物生产的增加,涤/棉混纺织物的染色,从实用角度也增加其重要性,特别是一浴一步染色,其中如一浴热溶染色,由于它的经济意义而引起很大的重视。 涤/棉混纺织物所用染料(一步染色用)如加以分类,则如下所示,属于单一染料的有: (一)可溶性还原染料 ATE(溶蒽素染料热溶显色法)法─Anthrasol染料(赫司脱)  相似文献   

6.
表1NH-150与平平加0的性能比较(2)浴中柔软剂重磅织物染色时,擦伤、皱印时有发生,主要原因是染色时织物扭缠弯曲,长时间处于高温,产生定型效果,俗称“鸡爪印”,虽经后整理也难以消除。减少织物扭缠最有效的方法是于染色浴中加入浴中柔软剂,其机理大体是柔软剂分子吸附于纤维表面,降低织物表面的湿磨擦系数,使织物运行时润滑畅通。浴中柔软剂的性能要求较苛刻,应满足以下要求:(a)在水中对织物有良好的柔软和高的湿弹性;(b)有良好的润滑性;(c)在高温下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不影响染料的固定吸收波长,保持染料的色相、…  相似文献   

7.
化学药品日趋昂贵,加之染色时使用保险粉必然产生一些问题,为此美国Thiokol公司的Ventron分公司研制成功用于连续还原染色时进一步减少使用化学药品的(还原剂系统)。结果,使用Ven-Vat的还原液不仅更经济,而且对化学药品的省用确实可靠。它确保染整厂在任何棉与涤棉织物的染色时,通过不同类型的染料与色泽应用,织物可以获得较好的质量。 Ven-Vat优点 用Ven-Vat配制的化学浸轧液,它的基本特性是其对空气氧化的稳定性,以及在室温下其对氧化态还原染料的还原作用非常有限。在进行连续染色时,由于Ven-Vat轧液  相似文献   

8.
随着染色领域里小批量多品种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涤纶织物用载体法染色已能够被为数众多的中小型染厂(作坊)所接受,并且具有它独特的风格。据说,至今国外对载体法染色技术还有研究,可见,载体染色法仍是涤纶染色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着重谈些涤纶织物载体法染色的体会,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大量减少未道化学整理织物上的含水量以降低能耗并同时提高烘燥时的车速,Babcock公司已研制成MZ0552泡沫浸轧装置,其用途如下: (1)合成树脂浸渍;(2)柔软剂浸渍;(3)上浆整理;(4)拒水整理;(5)拒油整理;(6)防缩整理;(7)抗起球整理。 该装置包括一经济的泡沫发生器,采用静电原理发泡,省去了昂贵的回转式泡沫混和头以及泡沫给液装置。气动配液装置在刮刀前迅速将泡沫分布在幅面上。泡沫在刮刀前的分布宽度可按织物门幅调节,防止泡沫流出布边。刮刀与泡沫给液辊距离调节精确,所以保证了泡沫的厚度精确在0.25~0.5毫米。  相似文献   

10.
热烧碱丝光     
《印染》1976,(4)
1975年5月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的国际化学家和染色家联合协会(IFATCC)的第十届会议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棉加工工艺的改造”的研究报告,介绍了丝光的新工艺和设备,这是匈牙利纺织研究所和英国马瑟泼拉脱公司国际间合作研究的结果。新的丝光工艺过程是:(1)织物用近沸点( 97℃)的烧碱溶液松式浸渍;(2)经浸渍后织物有控制地热拉伸;(3)热拉伸的织物有控制地  相似文献   

11.
纯涤、纯棉与涤棉混纺织物的染色助剂,由于所用染料、染色方法与机械设备的不同,所以种类繁多,现仅择其主要者概述如下。 一、分散剂 对于不溶于水的染料,如分散染料、还原染料及颜料等,除用其他方法外,必须使其成细小的颗粒分散于水中,如: 染料溶解液←(溶剂/助溶剂)不溶染料(分散剂/保护胶体)→染料分散液 染料分散液中染料分散体的细小颗粒,具有巨大的表面积。从热力学角度来看,分散状况是十分不稳定的,它们将逐渐凝聚,单纯考虑染料粒子,则其稳定性取决于颗粒  相似文献   

12.
乐军 《纺织机械》1996,(4):36-39
德国祖克·米勒磨毛机电气评述乐军(昆山印染厂)近年来国内外对桃皮绒织物产品日需增加成为十分高挡的畅销面料,而磨毛机又是关键设备。它依靠若干个高速运转的磨辊(磨辊上包卷有锋利的金刚砂磨粒)与加工织物紧密接触与摩擦,将织物弯曲纤维拉出来并掩盖织物表面织纹...  相似文献   

13.
《印染》1978,(2)
据日本特许昭52-8434帝人公司提出的针织物连续染色用轧槽,过去在针织物连续染色时,也有使用过类似轧槽,虽然解决了织物张力问题,但一对轧辊之间的多余染液,在针织物表面上流下,容易造成染班(如图4)。现将装置改成如图1,轧液辊2与浸液辊1并列,并接近染槽3,也即靠近针织  相似文献   

14.
设计低给液系统是为了减少烘燥纺织物时所需的时间和能耗。该系统使用少量的水施加整理剂。某些被应用的低给液技术是:泡沫、Triatex MA、曲面刮刀施加、雕刻辊筒给液和真空脱液。 聚酯/棉(50/50)混纺织物采用分散/还原染料轧蒸法连续染色时,织物的吸液率决定着所需的烘燥方法。 用真空脱液法去除过量的染液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如狭缝宽度和形状、织物速度、织物透气性、纤维种类和真空度。 狭缝的设计以人字形排列优于多根直缝并联的形式。据称,直缝的效率较人字形排列的低10%。这是因为当织物通过狭缝时,直缝不能支承织物。为了获得最佳的去湿效果,狭缝应当既能支承织物,又能与织物保持恒定的接触。 其余的因素则主要集中于织物和真空度。透气的平幅针织物对真空脱液更为合适。回潮率为8~12%的纤维素纤维对真空脱液不很适用,而合纤和合纤/棉混纺织物则较适用,因为某些染液留存在纤维的表面。 在聚酯/棉(50/50)混纺织物采用分散/还原染料染色时,比较了真空脱水与普通染色的效果。试  相似文献   

15.
Texo—Roll冷轧堆染色机是西德吕克纳染整设备厂研制的最新机型,适用于丝绒、针织等各种织物的染色。该机的特点:采用无张力加工法,用极小的浴比、最少量的电解质,获得良好的泳移性,且上染率高,勻染性好;染料可任意选用,用直接染料无头梢色差,可进行云纹效应的染色,还可进行湿织物补液加工;绒织物在染色中,绒不会被压瘪;干态或湿态织物都可进行染色等。干态织物染色工艺: 布边精确地对齐在导布辊上引导前进。如果是针织物要把边伸展平直。有两只配制染色助剂的槽,内装液压泵,染浴就在其中配制,比例是1:4。混合后的溶液输入一个小容积混液槽箱,其中有液位控制装置,从这个混液箱染液用泵打入一只专用的补液器里,从而保证织物整幅均匀地上液。丝织物补液量正好接近织物带液卷绕时含液饱和限度。例如梭织物130%,毛圈织物280%,针织丝绒220%,  相似文献   

16.
郑风华 《印染》1994,20(8):22-23
简述涤纶织物高温高压染色,产生“鸡爪印”疵病的成因。解决该疵病的关键措施是,在染色前增加一次预定形,严格控制染色时布的运行速度,升降温速率,排液温度,尽量减少织物在染缸内的折迭状态。  相似文献   

17.
一 喷射染色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染色技术。在我国,它已引用到毛染正工艺上来,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重视。 遵照毛主席关于“洋为中用”的教导,现将喷射染色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综述如下,以供参考。 喷射染色是随着合成纤维及其变型纱织物的发展而急速发展起来的染色技术。其特点是织物在绳状松弛状态下进行高温高压快速冲击染色。其优点是:占地小、产量大、加工快、匀染好、省材料、省动力、省人工。 喷射染色机最早于1965年商业化,经过不断改进,到目前为止,已有30种以上的高温高压喷射染色机,不仅适用于双面针织物,而…  相似文献   

18.
墨粉(Toner)是各类静电复印机、激光打印机、普通纸传真机以及静电多功能一体机的主要消耗材料,它像人类的粮食一样,是一刻都离不开的。它的作用像中国的谚语“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一样重要。  相似文献   

19.
涤/棉混纺织物的染色产品,是目前市场上很受欢迎的一种高档纺织品,染色牢度优良,富有光泽,缩水率小,挺括免烫、弹性好、耐磨损,符合“耐穿耐用”的原则。随着我国化学纤维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劳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涤/棉混纺织物的染色产品品种(目前主要为65/35的涤/棉混纺卡其、府绸、平布)和产量也将有大幅度的增长,质量的要求也愈来愈高。 涤纶和棉有截然不同的染色性能,棉纤维属于亲水性纤维,在水中溶胀显著,是用溶于水(或经化学作用使可溶于水)的染料进行染色。涤纶纤维的基本组成物质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  相似文献   

20.
桑蚕丝织物酸性染料清洁染色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伟  蔡再生 《纺织学报》2010,31(11):77-82
为改善酸性染料对桑蚕丝织物的染色性能,实现酸性染料低温、中性染色,实验室合成了阳离子改性剂3-(三甲氧基硅烷基)丙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HSQA),并将它应用于桑蚕丝织物改性。优化了酸性染料在改性桑蚕丝上的染色工艺,探讨了染浴pH值、硫酸钠质量浓度、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对织物K/S值的影响;比较了织物改性前后染色牢度、匀染性、透染性及染料节约量等性能;探讨了酸性橙7在桑蚕丝织物上的吸附等温线类型。研究发现:改性织物可在中性、低温(70℃)条件下用酸性染料染色;织物匀染性、透染性良好,水洗牢度提高,染料利用率提高;C.I.酸性橙7在改性织物上的吸附等温线符合朗格缪尔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