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聚双环戊二烯反应注射成型研究—聚双环戊二烯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WCl5/WOCl4.为催化剂,AlEt3为活化剂,在温度为70~100℃的条件下采用RIM方法完成了双环成二烯的聚合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用量、活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并对聚合物的IR谱图进行了研究,测定了聚合物中C=C键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双环戊二烯的聚合反应是一易位开环反应. 相似文献
2.
3.
综述了纤维增强聚双环戊二烯(PDCPD)复合材料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简单介绍了单体双环戊二烯(DCPD)聚合反应、PDCPD性能及其应用,重点讨论了碳纤维、聚乙烯纤维、芳纶纤维、碳纳米管及玻璃纤维增强PDCPD材料的国内外研发情况。最后,对有关纤维增强PDCPD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聚双环戊二烯是采用反应注射成型工艺合成的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工程材料,是通过开环易位机理形成的聚合物。综述聚双环戊二烯聚合机理,反应注射成型技术概况。主要对在运用此技术合成不同类型聚双环戊二烯中采用的不同催化剂体系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聚双环戊二烯(PDCPD)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热固性工程树脂,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较高的热变形温度和稳定的物化性质。开展表面亲水改性研究有助于拓展其应用领域。其本文采用2-甲基-2-丙烯酸-2[(2,3,3A,4,7,7A-六氢-4,7-亚甲基-1氢-茚基)氧]乙酯(DCPEMA)与双环戊二烯(DCPD)通过开环易位聚合反应制备了共聚PDCPD。研究结果表明:DCPEMA通过打开环戊烯基团和烯烃双键的方式,与DCPD生成共聚产物。随着DCPEMA的引入,共聚物的拉伸强度从64.3 MPa下降至9.2 MPa。当n(DCPD) : n(DCPEMA) = 2 : 1时,断裂应变达到最大值68.34 %。随着DCPEMA浓度的继续提高,断裂应变出现则下降。通过溶胀率测试估算了共聚PDCPD 的网络交联度,结果显示聚合网络交联度的变化趋势与断裂应变的变化趋势类似。DCPEMA的引入可以显著提高共聚物的表面亲水性。 相似文献
6.
7.
充气轮胎是人类近现代历史上最伟大发明之一,影响了汽车工业的发展。当前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车辆速度提升和使用环境扩展,人们对轮胎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充气性的特点和橡胶材料固有的特性,充气轮胎安全性能的提升空间受限;轮胎一旦失去气压,性能就会急剧下降。2005年米其林公司发布TWEEL免充气概念轮胎,标志具有现代意义的新型免充气轮胎诞生,建立了轮胎经济性、环保性、安全性和行驶平顺性的新标准。此后,更多国际轮胎制造企业、轮胎研发机构和汽车制造厂商关注新型免充气轮胎的开发,开始了新型免充气轮胎开发的国际竞赛,有关的新发明、新技术和新概念轮胎大量出现。新型的免充气轮胎已经开始影响轮胎与汽车设计和制造技术发展。本文介绍和总结了当前国际上新型免充气轮胎发展状况,重点介绍了几类新型免充气轮胎的开发背景,开发历程和开发进展,也分别讨论了这几类免充气轮胎的结构和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8.
双环戊二烯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叙述了用双环戊二烯(DCPD)合成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新技术,讨论了工艺条件的控制,影响因素及产品性能。工业试验表明,该工艺路线简单,合成的不饱和聚酯树脂与通用型树脂相比,耐热性能好,固含量高,收缩率低,其他性能不低于通用型不饱和聚酯树脂,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以辐条式免充气轮胎为例,采用Abaqus软件建立轮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针对轮胎的振动问题,在辐条两侧边缘挖非对称弧,进行非对称幅条轮胎的减振分析,并与原始辐条轮胎和等质量对称弧辐条轮胎进行力学性能和振动分析对比。结果表明,非对称弧辐条轮胎比对称弧辐条轮胎具有更大的刚度和更均匀的接地压力,且非对称弧辐条轮胎的频谱峰幅值和均方根值明显小于原始辐条轮胎和对称弧辐条轮胎,表明辐条两侧边缘的非对称弧结构在保证轮胎的力学性能同时可以通过摆动变形来削弱冲击,达到减小轮胎的径向振动目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ABAQUS建立特殊结构的免充气轮胎有限元模型,对其静态加载和侧倾工况下进行了模拟,并将计算结果与同规格11.00R20载重子午线轮胎的实测数据作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静载工况下,两者的静刚度曲线基本吻合,下沉量和接地面积接近,免充气胎最大接地压力较小;侧倾工况下,两者的接地面积和静刚度曲线的变化趋势接近。表明该免充气轮胎可以达到同规格子午线轮胎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4.
阐述充气轮胎具有在粗糙路面滚动时能量损失低以及垂直刚度和接地压力较小、承载效率较高的优势以及不抗刺扎、易爆胎、运转不平稳的不足。介绍两款典型的非充气轮胎——辐条式非充气轮胎和蜂巢式非充气轮胎的结构和力学性能。与传统充气轮胎相比,非充气轮胎不仅垂向刚度和接地压力解耦,垂向刚度、侧向刚度、扭转刚度也不再是强耦合关系,这极大地拓展了轮胎的设计空间,仅通过调整剪切带及轮辐的结构和几何参数就可以有效地优化轮胎的性能,但非充气轮胎也存在很多问题,使其仍处于设计研发阶段。今后非充气轮胎的市场需求将不断扩大,其结构和力学性能将不断改进,使非充气轮胎成为轮胎领域的一大品种。 相似文献
15.
16.
17.
基于ABAQUS软件,建立聚氨酯支撑结构的免充气轮胎模型。分析发现,免充气轮胎由于胎面弧度较小,胎面较薄,导致胎面部位应力过渡不良,轮胎产生的接地压力较大,接地压力分布较窄,接地面积较小,接地性能较差;聚氨酯支撑结构产生应力集中,易产生疲劳损坏。对免充气轮胎进行优化,增大胎面弧度,即增加胎面厚度。优化后的免充气轮胎B和免充气轮胎C,其接地压力分布均匀,最大接地压力分别减小20.84%和26.85%;轮胎的接地面积分别增加18.65%和34.94%,使得接地性能明显提高;支撑结构的最大应力分别减小16.8%和13.53%,表现为应力集中现象减弱。优化后的免充气轮胎综合性能提高较大。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