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采用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PEGGE)、低分子量的环氧树脂(CYD-128)及乙醇胺(MEA)在温和的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水性环氧乳化剂。再利用相反转法,制备出了一种分散相颗粒小且粒径分布均匀的非离子型自乳化环氧树脂乳液。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nepoxy/namino(环氧基和胺氢的摩尔比)、nPEGGE/nCYD-128(PEGGE和CYD-128的摩尔比)、乳化剂用量和相反转温度对平均粒径的影响。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乳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马尔文激光粒度分析仪对环氧乳液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nepoxy/namino=1.10,nPEGGE/nCYD-128=8,乳化剂用量为9%,相反转温度为60℃时,制备的乳液产物粒径最小、分布均匀、稳定性好,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pH值、温度、放置时间、盐、超声波等工艺条件对乳液粒径的影响,结果发现仅超声波对乳液粒径影响不显著,盐、温度、pH值及放置时间对乳液的粒径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表面化学的角度讨论了维持及影响加脂剂乳液稳定性的因素。界面张力、油水之间的界面有蓦 及乳液颗粒所速 电荷是维持加脂剂乳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而加脂剂的乳化成分及其复配、水的硬度、pH值、中性盐和温度则会影响乳液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通过含乳化剂的油相的流动粘度测定,计算了油相的流动自由能函数变和熵变。研究表明 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乳化剂,与石蜡油的相容性好,呈直线分子链状态溶解在油中,和SpAN-80构成复合乳化剂后,在油相的分散度增加,可使乳化体各级党委生增强。 相似文献
5.
复配乳化剂制备乳化柴油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具体介绍了以Span,Tween系列的复配乳化剂,以HLB值选择乳化剂,进行柴油的掺水实验,制成乳化柴油.具体分析了影响乳化柴油稳定性的因素及乳化原理.通过适当的乳化工艺及合适的复配乳化剂,显著提高了乳化柴油的稳定性.实验表明:复配体系Span60/Tween80要比其他复配乳化剂的增溶效果好,不仅增溶的水量多,成本也大大减少.在m(Span60):m(Tween80)为81:19(质量比)时,最大增溶水的质量分数将近22%. 相似文献
6.
在薄板冷轧过程中,轧制油的润滑性、稳定性是影响薄板质量的重要因素.辽河油田减侧线油与合成酯以质量比为7∶3的比例调合作为基础油,按一定比例加入不同种类的非离子复配乳化剂、极压抗磨剂、防锈剂、消泡剂和防腐剂,并加入体积分数为95%的水进行乳化,制备冷轧油乳化液.以我国现行乳化液使用行业标准为依据,着重考察非离子乳化剂中的酯类与醚类复配的乳化剂对冷轧油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种基础油,酯类和醚类的非离子复配乳化剂的乳化稳定性比单一种类的酯类或醚类复配体系要好;最终产品符合乳化液行业使用标准. 相似文献
7.
8.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44-48
研究了制备冷榨芝麻油微胶囊的乳状液乳化工艺条件及乳状液的黏度、粒径.根据乳状液的稳定性选择大豆分离蛋白和β-环糊精复合作为包埋壁材,选用蔗糖酯S-15、单甘酯作为乳化剂制备冷榨芝麻油微胶囊乳状液,得出最佳的乳化条件为:乳化温度70℃,剪切时间4 min,乳化剂复配比例为2∶1,此条件下制备的冷榨芝麻油微胶囊乳状液稳定指数均值可达98.2%.采用TA-DHR-1型流变仪研究冷榨芝麻油微胶囊乳状液的黏度表明:乳状液黏度在初始阶段发生剪切变稀,随着剪切速率不断增加,其黏度也趋向稳定.乳状液总固形物含量为17%~22%时乳化效果较好.冷榨芝麻油微胶囊乳状液的粒径测定结果表明:乳状液粒径大多分布在1~10μm的区间内,占81.93%,说明乳状液粒径大小分布较为集中、均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β-环糊精与酪蛋白乳化能力及乳化稳定性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并且探讨了工艺操作条件的影响,在酪蛋白乳化体系中加入β-环糊精,可以使两者之间形成包接复合物,与未加入β-环糊精的酪蛋白乳化体系相比,在实验条件下,其乳化能力及乳化稳定性均表现出明显改善,实验结果显示,β-环糊精与酪蛋白浓度比1.0及pH9.0为较优工艺操作条件,这一结果为开拓β-环糊精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范围提供了实验依据,对改善某些种 相似文献
10.
以制革废弃物中提取的水解胶原蛋白为原料,采用高速搅拌器进行乳化过程,探讨了转速和时间对胶原蛋白乳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转速为2 000r/min,乳化时间为20min时,胶原蛋白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较好.在此基础上考察了pH值、NaCl浓度、水解胶原蛋白浓度和水解胶原蛋白的分子量等因素对水解胶原蛋白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Z2)
采用预乳化工艺,详细考察了制备出稳定预乳化液的工艺条件,通过改变乳液聚合中的搅拌速度、单体滴加速度、反应温度等条件,考察了合成出状态良好,性能稳定的乳液产品的工艺条件,并将它作为确定的条件来进一步合成不同配方的乳液。 相似文献
12.
以对苯二酚、环氧氯丙烷、三乙胺为原料制备了XK-2C双季铵盐阳离子型乳化剂,探索了合成温度、时间以及反应介质对该合成反应的影响。通过其与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831)和辛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复合使用,能显著提高乳化沥青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丁二酰亚胺乳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乳化炸药用高分子乳化剂-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的合成工艺及理化特性。研究了这种乳化对乳化炸药的贮存稳定化作用,爆聂稳定化作用,通过显微照相进一步研究了乳化炸药的乳化机理。 相似文献
14.
乳化对微胶囊制备及渗透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乳化条件对界面聚合法制备的微胶囊有粒径分布及渗透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界面缩聚法制备微胶囊的过程中,乳化剂的性质和用量对乳液和稳定性和微胶囊的形成起关键作用。用Span85作乳化剂时,微胶囊容易形成。微胶囊的粒径分布随着Span85的用量的增加变窄,而微胶囊的渗透性常数随着Span85的用量的增加变窄,而微胶囊的渗透性常数随着Span85的用量的增加变窄,而微胶囊的渗透性常数随着Spa 相似文献
15.
丁二酰亚胺在乳化炸药体系中的乳化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乳化剂对乳化炸药的稳定化作用、乳化剂在油相中的表面化学性质、乳化炸药连续相油膜的稳定性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乳化炸药体系的乳化机理.说明了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乳化剂作为油相与水相的媒介与水相存在化学吸附,在界面处形成单分子油膜,构成坚韧、封闭的连续相油膜,对乳化炸药起着立体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同时采用质量增重法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定量和定性研究了4种常用受阻酚类抗氧剂与PE(7047)树脂的相容作用,结果表明,高温时受阻酚类抗氧剂与PE的相容作用平稳性较差,而浓度对4种受阻酚类抗氧剂与PE的相容作用影响较小。4种抗氧剂在添加量范围内与PE树脂均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且以BHT最优,其次为抗氧剂1098和1076,最后为抗氧剂1010,并简要探讨了分子结构对相容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乳化剂对改性乳化沥青性能影响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种不同的乳化剂AE、BE、CE,变化其剂量与SBR胶乳共同作用制备改性乳化沥青,并对乳液乳化效果及蒸发残留物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AE、BE、CE的剂量分别达到2.0%、1.2%、1.5%时,三者时SK-90均有良好的乳化效果.残留物5℃延度指标表明,三者对沥青材料性能的影响依次为提高、保持、降低.残留物弹性恢复、黏韧性及韧性、60 ℃动力黏度等指标的检验,对于微表处用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当乳液其它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时,其残留物60℃动力黏度难以达到国外标准"≮800 Pa·s"的要求,建议我国将弹性恢复、黏韧性、韧性、动力黏度等技术要求逐步列入相关规范. 相似文献
18.
19.
氨基改性有机硅微乳化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不同结构的氨基改性有机硅微乳化,初步摸索出制备均一、稳定的氨基硅油微乳液的工艺条件,并进行了应用实验,同时对所得结果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针对冷再生用乳化沥青的稳定性,开展了乳化剂种类、用量及SBR改性乳化沥青粒径、Zeta电位、界面张力的室内试验,提出了表征乳化沥青稳定性的指标要求.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乳化剂种类制备的乳化沥青的粒径大小与分布均不同,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增加,平均粒径、D 90与不均匀系数减小,稳定性增加;乳化剂的种类和用量对Zeta电位和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