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海河流域主干河道入海地区高程系统转换的正确性与地面沉降的变化,对根治海河及沿海闸、桥、坝的防洪、防潮、泄洪有着重要的关系。现提出了该地区的各高程系统转换关系较差并列出了沉降的速率。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是全国地面标高最低、沉降最严重的沿海城市之一,而海河干流承担着天津市防洪并兼顾沿岸排涝等多项任务。分析海河干流区域1985~2009年地面沉降量统计数据可以看出,1985年以后,天津市地面沉降量显著下降,并多年维持在较低水平,中心城区和塘沽区2000~2009年地面沉降趋势比较稳定,海河下游园区的沉降量仍然偏大。提出了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同时利用汛期水量科学回灌地下水等措施减缓地面沉降,保持海河堤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由于地面沉降、水闸的自重和闸室上、下游水位不断变化,海河水系平原地区水闸存在垂直位移现象。垂直位移观测应由观测绝对垂直位移和相对垂直位移两个相互补充的系统所组成。通过以往垂直位移观测数据分析,水闸存在不均匀沉陷性和水闸沉降观测的特点,由此提出水闸垂直位移观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刘汪洋  彭皖生 《治淮》2001,(5):22-24
阜阳节制闸于1958年2月动工兴建,从3月24日浇完第一块底板即开展了沉降观测。该闸分别在底板上布设了28个垂直位移标点,在闸墩(岸墙)上布置了36个垂直位移标点,其中每个闸墩及缝墩两侧在上、下游墩头各埋设一个标点。1958年12月8日接测闸墩标点高程(把施工期底板累计沉降量一并计入)作为始测高程(延用至今)。1962年便发现个别闸墩标点有微值回升趋势,到1978年已普遍回升到高于始测高程,1988年累计回升平均达40mm。1989年5月经有关勘测部门测量发现,阜阳市城区产生了较大地面沉降,而该闸闸址正处于地面沉降漏斗区,由于起测基点下沉而其标高又未修正,以致出现了闸基持续多年回升的假象。由于受地面沉降影响,闸基产生了过大的沉降量(差),造成底板止水断裂失效,危及闸身安全。1995年11月对闸基进行了加固  相似文献   

5.
海河水系平原地区水闸沉降观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地面沉降、水闸的自重和闸室上、下游水位不断变化,海河水系平原地区水闸存在垂直位移现象。垂直位移观测应由观测绝对垂直位移和相对垂直位移两个相互补充的系统所组成。通过以往垂直位移观测数据分析,水闸存在不均匀沉陷性和水闸沉降观测的特点,由此提出水闸垂直位移观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对辽宁东部某沿海区域地面沉降下的河流水系防洪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地面沉降对区域水系防洪能力产生影响较大,地面沉降每增加0. 1m,同样洪水条件下区域水系水位下降0. 3~0. 5m,入海水量锐减10%~15%,河道防洪能力下降明显,防洪风险增加趋势明显。研究成果对于类似区域制定河流水系防洪安全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地面沉降是我国平原地区的重要地质灾害之一,严重的地面沉降使堤防、闸等防洪工程设施同步下沉。永定河流域地面沉降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地区,该地区的地面沉降降低了永定河流域防洪工程的防洪、防潮标准,削弱了防灾功能,直接影响天津市和河北省广大地区的防洪安全。为分析地面沉降对永定河系行洪安全影响,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测量基准点资料及地形图资料进行比对,分析永定河中下游地区沉降趋势,并采用一、二维嵌套的非恒定流洪水演进数学模型,对永定河泛区行洪能力进行复核。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防洪工程治理措施,以堤防及河道整治工程为主,现状防洪能力10~20年一遇。文章对永定河水系防洪能力进行了评估,得出现状防洪体系存在标准低、不健全、智慧化水平低等问题,并提出了系统规划防洪减灾措施,构建高质量、高标准防洪减灾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1工程概况屈家店枢纽工程位于天津市北辰区永定河与北运河汇流处,距永定河入海口62km.枢纽包括北运河节制问、新引河进洪闸、永定新河进洪闸、北运河船闸.其中北运河船闸已经废弃.其余3座水闸担负着永定河、北运河的防洪和永定河泛区排涝任务.新引河右堤及永定新河闸下游右堤是天津市区北部的防洪屏障,新引河又是引滦入津输水道,新引河闸下游80m处有引滦输水涵洞.由于该工程对天津市防洪及永定河泛洪区排涝有着重要性作用,水利部海河流域委员会按计划有步骤地对该枢纽工程进行改建,于1991年对北运河节制闸进行了改建,1995年又对…  相似文献   

10.
编后记     
近年来,海河流域各入海泥质河口,淤积问题相当严重。这是因为流域内水资源不足,工农业用水量增加,加之近几年连续干旱,入海水量急剧减少,潮汐作用相对增强,特别是修建挡潮闸以后,闸下的淤积十分严重,影响泄洪能力,威胁各河下游的防洪安全。因此如何控制海河口的泥沙淤积  相似文献   

11.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water projects (dams or floodgates) on river hydrology and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is important in river basin management. However, it is a difficult scientific issue due to its complexity. Huai River Basin is a unique region in China with high densities in both population and water projects and is experiencing a serious pollution problem. Based on the extended SWAT model with consideration of dams & floodgates, this paper proposes a quantitative framework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dams & floodgates on the river flow regimes and water quality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reaches of Huai River Basin.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dams & floodgates reduced the basin’s annual average flow by 2%, in comparison with the scenario of no water projects in the whole basin during 1991–2000, because of the regulation and storage of dams & floodgates. The flow in the non-flood season reduced 5% while the change of flow in the flood season was not acute. The impact of dams & floodgates on the annual flow are different in wet and dry years. In the wet year (1991), the impact of dams & floodgates is not obvious because the gates were opened to control the floods and their main functions are to change the temporal distribution in a year. In the dry year (1999), the flow reduced remarkably in comparison with the flow without dams & floodgates in the basin because the gates were closed in order to meet the water demand. The flow in the flood season increased by 8% whiles the flow in the non-flood season reduced by 12%. (2) There was a certain impact of dams & floodgates on water quality but they were quite different in the different area. It would be changed from the positive effect to the negative effect from the upriver to downstream. The dams & floodgates in the upper reache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to improve water quality. But the one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played a negative role with contribution from 0 to 0.4. However, the contribution of exceeding pollutant discharge was more than 0.6. (3) The joint operation of dams & floodgates to control water quantity and quality will improve the water environment in Huai River Basin, but the key to improve the basin’s water environment is pollution control. This research will guide the anti-pollution and the united water quantity and quality assessment of dams & floodgates in Huai River Basin. Moreover it will provide a foundation to achieve the integrated basin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ility of Huai River Basin.  相似文献   

12.
北三河水系位于海河流域北部。经过近 30年运用 ,因超高不足、河道淤积、高秆作物阻水等原因 ,行洪能力大大降低 ,致使北三河水系防洪标准降低。现针对北三河中下游河道现状行洪能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水闸防污调度对减轻淮河水污染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淮河干支流再次发生较大洪水,为减轻沙颍河、涡河污染水体随洪水集中下泄对淮河干流的污染威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和流域各级水利部门按照污染联防预案,在保证防汛安全和工程供水的前提下,科学调度水闸,发挥出水闸等水利工程的调蓄和控制作用,有效减轻了水污染影响,避免了淮河中下游重大水污染事故的发生.提前应对,在保证防汛安全的前提下科学调度水闸,通过延长污染水体下泄时间,减缓对淮河干流的污染冲击,对减轻污染危害,防止淮河水污染事故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根本的措施仍然是加强污染源治理,减少污染负荷,控制排污总量.  相似文献   

14.
海河流域50年治理成就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河流域位于京畿要地 ,是我国水利发展的一个重要地区。流域降水时空分布集中 ,在全国各大江河中最为突出 ,水旱灾害频繁。建国 5 0年来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流域的治理与开发 ,建成大、中、小型水库 1 90 0多座。总库容 2 94亿 m3,疏浚行洪排涝河道 5 0多条 ,滞洪区 2 6处 ,建立比较完善防洪体系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今后 ,在防洪除涝减灾 ,合理配置水资源 ,防治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等方面 ,还有许多工作等待我们去做  相似文献   

15.
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瑞光 《海河水利》2009,(6):4-6,13
洪水具有水害和水利双重特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洪水资源利用的表现形式是不完全相同的。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指出了洪水资源利用的内涵。根据海河流域所具有的河系分散、降水区域分布不均匀、洪水相对集中等特点,通过水库、蓄滞洪区、河系连通等工程措施和洪水调度中与水量调度、污染物调度、沙量调度相结合的非工程措施以及洪水资源利用量等方面综合分析,得出了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的潜力。指出开展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的必要性、可行性,并从流域管理角度提出了保障洪水资源利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近30年来,海河干流河口淤积和沿河地沉严重,安全泄量由原设计的1200m^3/s降至不足250m^3/s,影响了城市和郊区的防洪和排涝安全,80年代末,开始制订治理规划,自1991年起对海河干流除工程段分批进行了治理,到目前已治理了39段共28.6km长,约占除式险段总长的60%,在规划与中做了以下工作;(1)确定海河干汉新的治理流量标准为800m^3/s,并拟定了其余400m^3/s的渲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辽河干流河道演变与维持河道稳定的输沙水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辽河干流河道冲淤演变特性观测研究的基础上,对维持河道稳定的输沙水量进行了分析计算。研究成果表明,辽河河道输沙水量与来沙量大小成正比,上中游河段输沙水量为16.15亿m3,下游河段输沙水量为26.22亿m3,辽河干流下游河段多年平均输沙水量小于不淤(高效)输沙水量,说明现有的来水量不足以维持下游河道的冲淤平衡,要保证下游河道不发生持续性淤积,还需要采取其它措施增加输沙水量,以便维持下游河道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8.
凌汛危害及其防护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运光 《人民黄河》1997,19(2):9-13,21
凌汛在冬春季节江河水充受冰凌阻碍而引起的涨水现象,凌汛的发生与江河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由于河流下游段的纬度高于上游段,因而产生封冻时下段早于上段,解冻时下段迟于上段,再加上江河中一些河段弯曲狭窄,在封冻流冰期,易开成冰塞洪水;在解冻流冰期;易产生冰坝洪水,其结果轻则漫滩,重者决堤成灾,造成很大灾害。我国在防凌汛洪水措施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在实路中逐步认识到凌汛的产生是由于热力和动力因素共同  相似文献   

19.
为强化上海市黄浦江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金泽水源地取水安全,又兼顾太湖流域及太浦河沿线区域防洪、供水需求,开展了太浦河太浦闸与沿线88个闸控口门的多目标联合调度研究。在分析太浦闸及两岸河道现有调度方式的基础上,拟定了两类共10个联合调度方案。采用细化后的太湖流域水量水质模型,对各调度方案进行了模拟。然后,构建了反映防洪、供水、水环境需求的多目标函数,采用蚁群优选算法对所有调度方案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与现状调度方案相比,太浦闸同时根据太湖水位和金泽断面水质情况加大下泄流量,同时太浦河沿线河道闸门有序控制,可显著提高金泽水源地关键水质指标达标率、抬升金泽水源地最低水位,又基本不影响流域及区域其他调度需求。  相似文献   

20.
目前,黄河下游洪水威胁依然是国家的心腹之患,中下游干流河段及主要支流防洪工程还不完善,洪水灾害时有发生。黄河下游防洪治理的基本思路是:“上拦下排、两岸分滞”控制洪水;“拦、排、放、调、挖”处理和利用泥沙。黄河防洪减淤的总体布局是:在充分利用现有干支流水库的基础上,继续兴建中游干流古贤、碛口水库,支流沁河河口村水库;根据水沙条件的变化,长期不懈地进行下游堤防加高加固、河道整治、挖河固堤等下排工程建设,排洪排沙入海,保证设防标准内的防洪安全,重点进行东平湖滞洪区建设,长期开展上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减少入黄泥沙;完善防洪非工程措施,黄河下游的主要治理措施是堤防加固,河道整治,东平湖滞洪区加固,滩区安全建设,挖河固堤,河口治理以及古贤,河口村水库建设,上中游干流河段和主要支流的治理措施主要是堤防,河道整治或防冲护岸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