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通过一步或分步添加极性调节剂二哌啶乙烷,采用负离子聚合技术合成了1,2-结构质量分数大于98.5%的聚丁二烯及不同嵌段比的低乙烯基-高乙烯基嵌段聚丁二烯,然后使用镍系催化剂对其进行加氢反应,合成了无规聚1-丁烯和聚乙烯-聚1-丁烯两嵌段共聚物,并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无规聚1-丁烯的无规化程度很高,玻璃化转变温...  相似文献   

2.
蒋文军  李国飞 《广东化工》2013,40(17):71-72
文章阐述了生产透明聚丙烯的方法。介绍了丙烯/丁烯-1共聚透明聚丙烯PPR-MT18-S的开发和生产过程,讨论了丙烯/丁烯-1无规共聚物与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物理性能比较,结果表明丙烯/丁烯-1无规共聚物更适合于食品或药品容器、器具。  相似文献   

3.
胡雄 《广东化工》2010,37(7):51-52
采用本体聚合方法合成了不同1-丁烯含量的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透明聚丙烯,对其力学性能、透明性能及正己烷提取物含量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当1-丁烯含量达到一定量时,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透明聚丙烯与丙烯/乙烯无规共聚透明聚丙烯的透明性能相当,但前者综合力学性能更好,正己烷提取物更低,可广泛运用于食品包装行业。  相似文献   

4.
辛烯-1是重要的聚乙烯共聚单体。其抗撕强度和抗冲击强度是丁烯-1共聚聚乙烯的2倍、己烯-1共聚聚乙烯的1.5倍。辛烯-1用做共聚单体可明显改善聚乙烯的密度,提高其抗撕裂和拉伸强度等机械性能;用做增塑剂时,可以使聚乙烯制品的低温柔软性、加工性、室外耐候性更好,尤其适用于制造电缆电线、汽车配件或装饰件等。辛烯-1作为共聚单体的加入量一般为8%-10%,我国每年辛烯-1的潜在需求量已超过12万吨。目前国内没有专门生产辛烯-1的装置。国外公司只卖产品,不卖技术,辛烯-1进口价格十分昂贵,影响了我国合成树脂新牌号品种的开发和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5.
本体聚合方法合成了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用DSC研究了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用Jeziorny方法处理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的非等温结晶行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用莫志深方法处理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的非等温结晶行为可行, F(T)值随相对结晶度的升高而增大,在相对结晶度相同的条件下,随1-丁烯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的结晶速率降低,结晶变得困难;对于同一种样品,在不同结晶度下α值几乎不变,近似为一常数,这说明表观Avrami指数n与Ozawa指数m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无规共聚聚1-丁烯的制备方法、用途以及晶型转变研究,列举了近几年国内外无规共聚聚1-丁烯的研究成果;比较了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与茂金属催化剂得到的共聚物之间的不同,并对比了淤浆聚合、溶液聚合和气相聚合的优劣性。无规共聚聚1-丁烯作为一种相对较新的材料,不仅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还有潜在的研究价值,并对1-丁烯基无规共聚物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1-丁烯生产工艺主要分为混合C4分离法和化学合成方法.介绍了目前国内外1-丁烯产品的各种生产路线,并对其作了对比,以期为工业中1-丁烯生产路线的选择与设计提供思路.并对我国1-丁烯未来的发展方向及综合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树脂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本体聚合方法合成了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树脂,通过DSC研究了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的等温结晶动力学。根据Avrami方程求出了各个结晶温度下的结晶动力学参数K(T)、 n、t1/2,以及样品的结晶活化能。结果表明,随着结晶温度的升高,同一样品的结晶速率逐渐下降,说明样品的结晶是依热成核控制为主;Avrami指数 在3~4之间,表明共聚物晶体的生长方式为三维球状生长。在同一结晶温度条件下,随着共聚物中1-丁烯单元含量的增加,晶体的成核和结晶速率均下降,结晶活化能增加,共聚物中1-丁烯单元含量对结晶速率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9.
对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PPB)与丙烯/乙烯抗冲共聚物(PPE)的结晶行为进行对比,在等温结晶时,通过相对结晶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等温结晶曲线等研究,表明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结晶速率明显低于丙烯/乙烯抗冲共聚物,同时丙烯/乙烯抗冲共聚物的等温结晶速率随乙烯单元含量增加没有明显降低。根据Avrami方程计算了共聚物的结晶活化能,证明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的结晶能力较丙烯/乙烯抗冲共聚物低。扫描电镜分析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在丁烯单元摩尔分数2.39%时没有韧性拉伸,而丙烯/乙烯抗冲共聚物在乙烯单元摩尔分数3%时出现韧性拉伸。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的制备技术、结构与性能表征及其性能改进方向等研发现状。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1,1,1-三氟乙烷(HFC-143 a)在混配制冷剂中的应用及1-氯-1,1-二氟乙烷(HCFC-142b)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原料的应用,详述了HFC-143 a/HCFC-142b的制备工艺,即由起始原料偏氯乙烯(VDC),1,1-二氯-1-氟乙烷(HCFC-141b),1,1,1-三氯乙烷(HCC-140),1,1-二氟乙烷(HFC-152 a)为原料的光氯化法。最后得出结论,以VDC为原料的制备HFC-143 a/HCFC-142b工艺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几种含α-官能团的二硅氧烷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氯甲基二甲基氯硅烷为原料制备了几种含官能团的二硅氧烷封端剂.将氯甲基二甲基氯硅烷在50%乙醇水溶液中水解,可得到85%收率的1,3-双氯甲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产物Ⅰ);产物Ⅰ同醋酸和三乙胺在对二甲苯中回流18 h,得到90%收率的1,3-双乙酰氧甲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产物Ⅱ);在盐酸催化下,产物Ⅱ同过量甲醇在室温下进行酯交换反应24 h,得到约80%收率的1,3-双羟甲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用1H NMR、GC-MS、IR、元素分析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以确定产物的含量、结构和主要副产物的结构,简单探讨了反应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四氯化硅加氢制备三氯氢硅是新一代多晶硅生产技术中实现副产物四氯化硅变换循环再利用而减少污染的重要手段。在围绕该反应的众多工艺方案中,催化热氢化法能耗低、选择性高,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国内外研究用于催化热氢化法的催化剂主要包括过渡金属类催化剂、碱土金属催化剂和耐高温腐蚀含硅多孔陶瓷。常用加氢类过渡金属催化体系表现出良好的活性,碱土金属催化剂选择性较高、化学性质更稳定。而制约催化热氢化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高纯多晶硅生产对于杂质的极低容忍度、苛刻的反应环境以及活性位吸附含氯产物造成单程转化率降低。开发耐高温、抗腐蚀、反应条件下物化性质稳定并易于脱附产物的热氢化催化剂是催化热氢化法发展的主要方向。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于用在催化热氢化法中的各类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并对存在的问题和前景进行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
以α-甲基苯乙烯为原料,SnCl4为催化剂高效合成了1,1,1-三甲基-3-苯基茚满,考察了影响1,1,1-三甲基-3-苯基茚满收率的各种因素,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α-甲基苯乙烯质量的1%,反应温度140℃,反应3h,1,1,1-三甲基-3-苯基茚满收率可达92%以上。结果表明,SnCl4具有催化活性好,环境污染小的特点,是合成1,1,1-三甲基-3-苯基茚满的良好催化剂。  相似文献   

15.
催化氟化合成1,1,1,2—四氟乙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三氯乙烯路线气相催化氟化合成1,1,1,2-四氟乙烷的催化剂、载体的制备方法以及氟化氢与三氟乙烯、HCFC-133a反应的特点,认为控制生成HCFC-133a的反应热、提高HFC-134a的选择性是反应研究的关键。建议开发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的氟化物载体负载的低铬或无铬催化剂。  相似文献   

16.
文松  柴晓伟  姜杰 《工业催化》2015,23(3):167-171
工业混合气中的许多有价值气体常因氧气含量较高而不能循环利用,甚至容易导致燃爆,给工业生产带来安全问题。随着对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重视,工业混合气脱氧催化剂的研究越来越重要,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前景。对工业中使用较为普遍的催化脱氧、化学吸附脱氧和活性炭高温脱氧方式进行介绍,概述混合气脱氧剂类型,混合气脱氧剂包括贵金属脱氧催化剂和非贵金属脱氧催化剂,介绍非贵金属脱氧催化剂中的铜系、镍系、锰系、钼系和铁系脱氧催化剂,并对今后混合气脱氧剂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贵金属脱氧催化剂较昂贵,非贵金属型脱氧催化剂已成为主流,各种非贵金属脱氧催化剂将成为主要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7.
采用"BA试验"方法进行大孔磺酸树脂催化剂催化FCC汽油烷基化脱硫反应的加速寿命试验考察;通过BET比表面积、非金属元素分析和FT-IR等分析技术研究烷基化脱硫催化剂失活的原因,并对失活催化剂浸取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多次深处理后,催化剂活性基本丧失。在反应过程中,烯烃低聚和芳烃烷基化等副反应生成的高分子有机副产物覆盖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以及碱性氮化物中和活性基团H+是造成催化剂活性降低的原因,并且高分子有机副产物覆盖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为主要原因。覆盖催化剂或堵塞孔道的物质主要由大量长链烷烃、少量长链烯烃和芳烃物等有机物组成。  相似文献   

18.
王艾栓 《中国氯碱》2006,(9):38-39,45
介绍了氯乙烯精馏残液的处理方法及综合利用。试验研究了采用氯化法,从高沸残液制取高纯1,1-二氯乙烷的工艺。  相似文献   

19.
介绍JCRH-N催化裂化强化助剂在中国石化集团清江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0.5 Mt·a-1催化裂化装置上的应用,考察原料性质和主要操作条件,对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保持一定比例的系统藏量及相近工况下,JCRH-N催化裂化强化助剂的加入,使催化裂化装置产品分布发生明显变化,增加汽油收率,但焦炭收率略有上升;三旋压降和双动滑阀开度在试用初期略有波动后基本平稳,装置流化情况正常,表明JCRH-N催化裂化强化助剂对装置流化不会造成负面影响;主风机耗电量没有出现较大幅度波动,平衡剂比表面积和微反活性等指标上升,表明JCRH-N催化裂化强化助剂是具有较高催化活性和较大比表面积的优异重油催化裂化助剂。  相似文献   

20.
对4-氨基苯基-β-羟乙基砜的催化加氢工艺及催化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加氢反应工艺最优条件为:以乙醇为溶剂,3%Pd/C催化剂用量为原料质量的0.3%,反应温度90℃,反应压力1.80 MPa,搅拌速率900 r·min-1。催化剂中添加碱土金属Ba能有效提高催化剂选择性,反应时间3.5 h的原料转化率为99.97%,目标产物收率达98.71%,副产物质量分数1.23%,性能优于国外对比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