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企业必须要走出去,特别是加入WTO之后,不可能不走出去。我们在十几年的打拼过程中体会到走出去很难,因为中国企业和国外的跨国大公司比起来有非常大的劣势。  相似文献   

2.
几位朋友一起写了这本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进行梳理和评价的书,这是一本很及时的书。现在海外并购是热点,各方评论很多,但能把它串联成书的还很少。中国企业走出去并购,这是一个“奢侈品”,不是廉价品。大家看到,现在我们所有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基本出于一个共同心态:把低成本优势和低成本竞争策略,用在海外去抄底、去捡便宜货、去扭亏、去快鱼吃慢鱼。海外战略不能操之过急,它不是逢低吸纳、逢高出手,应该照着做奢侈品的感觉做海外并购才可能成功。有些企业以为落难公主落到中国就能活,对那些国际上破败的品牌充满兴趣,用低成本买到就沾沾自喜,  相似文献   

3.
政策跟踪     
通信制造与运营企业要联合“走出去” 2004年6月30日,信息产业部在京召开信息产业通信制造与运营企业联合走出去座谈会。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王旭东指出,对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问题,必须实施走出去战略。通信制造业和运营业,一个是提供技术装备的支  相似文献   

4.
杜娟 《通信世界》2004,(27):5-5,7
在“走出去”的大背景下,1~4月份,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进出口总额达到1100亿美元,其中出口568.2亿美元.同比增长56.8%,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34.9%,其中程控交换机出口增长224.6%,手机出口增长达到100.5%,在行业内各主要产品中居前两位。“走出去”战略已经成为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手段。面对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我国电信运营企业和制造企业除了在国内电信市场上“与狼共舞”。还必须在国际电信市场上有所作为。本期”新闻关注”我们除了就电信运营企业和制造企业在“走出去”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专访了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专家覃庆玲,还选取了华为在海外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5.
史炜 《世界电信》2005,18(10):3-6,12
在目前的国际大环境下,中国电信企业要走出去,必然遭到一些发达国家的打压和围堵、技术封锁和全球一体化对中国在建立区域性经济联盟上的负面影响.电信企业要走出去面临的攻坚课题包括:注重知识产权问题、公司的国际化改造、改善用人机制、协调国家总体战略和公司决策之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通信》2010,(4):12-15
走出去:机遇难得,势在必行 申江婴:信息产业如何“走出去”这个话题既是新话题,又是老话题。在我国经济产业里,其他一些领域早就“走出去”了,比如服务业、纺织业。在信息产业里,制造业“走出去”比较多,如华为、联想、海尔等,今年中国电信业刚刚进行了重组,要打造电信强国运营企业必须走上更广阔的国际舞台。请几位专家谈谈我们为什么要“走出去”?  相似文献   

7.
《中国数据通信》2010,(4):12-15
走出去:机遇难得,势在必行 申江婴:信息产业如何“走出去”这个话题既是新话题,又是老话题。在我国经济产业里,其他一些领域早就“走出去”了,比如服务业、纺织业。在信息产业里,制造业“走出去”比较多,如华为、联想、海尔等,今年中国电信业刚刚进行了重组,要打造电信强国运营企业必须走上更广阔的国际舞台。请几位专家谈谈我们为什么要“走出去”?  相似文献   

8.
赵书超 《电子质量》2000,(10):53-57
本文阐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就必须走质量效益型发展战略的道路,并对质量效益发展战略的内涵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伴随"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菜单"将从铁路、核电、建材等领域延伸至特高压、4G、云计算等领域:发改委制定的《关于加快装备走出去的指导意见》初稿已完成,扶持政策包括解决企业融资成本以及规范市场秩序等;国资委也在积极推动"走出去"战略,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打造中国品牌。4月初,李克强总理专题召开了"中国装备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  相似文献   

10.
《通信世界》2007,(3A):5-8
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通信业的很多老牌国有企业开始了“走出去”的征途,中国通信建设总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近几年来,该公司不断加大开拓国际市场的力度,取得了好成绩。在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等国的通信建设市场,中国通信建设总公司获得了不少国家级干线工程项目,并以高质量的服务得到了所在国政府和业主的好评。 但是,在“走出去”赢得更多市场机会的同时,企业也必须承担比国内市场高得多的风险。“我们要去的地方一定是具有比较优势的地方,比如非洲、中东、东南亚等地,但这些地方的风险也是我们必须要承受的。”中国通信建设总公司总经理李瑞说。 毫无疑问,“走出去”给加入WTO后的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和更多的发展机会,但同时,也给这些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对抗由疾病、治安、汇率变化等引起的员工医疗、安全和项目成本等问题,是“走出去”的中国大型国有企业必须应对的,中国通信建设总公司也不例外。 为此,中国通信建设总公司从实际出发,一方面努力提升服务水平、改进服务质量以应对更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完善自己的风险防范体系迎接随时可能遇到的困难。本期“WTO五周年中国电信业如何应对新挑战系列访谈”,本刊总编古松对话中国通信建设总公司总经理李瑞。[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要应对新形势,要做大做强,“引进来”与“走出去”就成为企业的必需,我国的电信企业更得把握机遇,顺势而动。“引”得好就会引来促进经济腾飞的“金凤凰”;“走”得对,才能走出新天地,驰骋国际市场。顺应这种趋势,“经济管理”栏目于本期刊登有关“引进来”与“走出去”的系列文章,介绍政策动向,分析行业战略,推荐成功案例。具体专题涵盖三部分。  相似文献   

12.
“走出去”势在必然“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是摆在中国电信企业眼前的新的重要课题,是锻造世界级企业的重大战略举措。一方面,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信息产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展趋势,这种高速增长虽然推进了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壮大,但同时也导致众多电信厂商要面临国内通信市场日趋饱和的局面。无论是用户数还是网络建设等方面,国内潜在的市场已经变得越来越有限。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通信市场的饱和度会越来越高,因此国内电信厂商必须积极拓展新市场以谋求更大的发展。而“走出去、拓展海外通信市场”就是积极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现代电子技术》2011,(20):116-116
不问质量,也不问价格,只要是苹果公司的产品就可以引发市场“地震”,这就是品牌的魅力。创造中国自己的世界品牌,一直是国内企业的梦想。凭借强大的制造能力,我国彩电出口份额逐年提高,然而要想真正在国际市场立足,定位加工制造的国内彩电企业是无法赢得话语权的,提升国产品牌魅力,就要从产品制造向品牌制造转变,中国彩电企业必须大步“走出去”。  相似文献   

14.
晓红 《通信世界》2005,(27):28-29
“走出去”势在必然 “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是摆在中国电信企业眼前的新的重要课题,是锻造世界级企业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5.
如何实现“走出去”是中国电信运营商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走出去”过程中政府应做的工作和企业本身可以采取的对策和途径两方面提出了中国电信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措施,以寻求适合中国.电信运营商海外拓展的健康之路。  相似文献   

16.
王峻 《信息空间》2003,(11M):52-55
近年来,随着中国信息产业规模迅速壮大,众多条件成熟的IT企业开始实施“走出去”的战略,随着国内资本和各种资源向外渗透地不断深入,中国信息产业全球布局的态势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17.
"走出去"是指我国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等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合作,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的经济行为。坚持"走出去"的战略有利于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繁荣与进步。一、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意义1、"走出去"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可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自己。经济全  相似文献   

18.
朱金周 《通信世界》2004,(30):25-26
当今世界的特点是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电信业在促进整个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电信业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对于我国已初步其备国际竞争能力的电信企业来讲.需要“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国际分工与合作,走国际化发展的道路。不断拓展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这既是顺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战略选择,也是企业不断成长壮大。成为中国有实力的跨国公司的必由之路。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和电信业国际化的载体,跨国公司之间的战略联盟是适应市场变化,符合时代潮流的大趋势。而电信运营业和制造业分处于电信产业链的上下游,如何促进我国电信运营业和制造业携手“走出去”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广义的“走出去”包括境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等内容,本主要针对电信运营业和通信制造业携手“走出去”提供电信服务的一些战略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高霞 《通信世界》2004,(24):21-21
2003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对外拓展业务并开展国际化竞争,尤其在政府“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这一趋势更加明显,其中电信运营商更是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20.
在“走出去”发展战略背景下.不少中国企业把跨国并购当成了企业国际化的快速通道.掀起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浪潮。但是.中国在国际并购中的惨痛教训也令不少企业望而却步。因此.中国的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可以对各个方面的情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充足的准备,进而提高跨国并购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