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Planning》2015,(18)
文章以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作为内部控制质量的度量指标,以盈余噪音作为盈余质量的度量指标,以2012年A股制造业公司为对象,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检验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与盈余质量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与盈余质量显著正相关。研究结论为相关部门坚持并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24)
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然而现行的内部控制规范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存在着不足之处,使企业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有较大的难度,内部控制缺陷的概念和内涵界定模糊、重大缺陷缺乏认定标准等这些都可能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存在困境及内控信息披露质量低等问题。本文着重围绕着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方法这一方面进行探讨,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来分析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报告内控缺陷认定,以期为企业有效开展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工作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2)
股权激励制度,能够有效留住企业的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激励企业人才在为企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盈余管理问题,由股权激励诱发的盈余管理行为越来越普遍。本文在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分析了产生盈余管理的常见手段及原因,提出从完善股权激励外部环境和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治理两方面入手,使股权激励机制成为真正促进上市公司业绩改善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5)
本文选择科达机电作为股权激励的研究案例,基于管理者利益最大化角度,通过分析科达机电在实施股权激励前后资本结构和投资结构的变化,得出管理层很可能会通过投资和筹资决策行为的改变来使公司迅速提高短期收益从而达到行权目标,而忽略公司的长期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11)
高级管理人员激励与盈余管理一直是公司治理研究的热点。本文考察了盈余管理在CEO激励与公司业绩之间是否存在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公司当期业绩主要受应计盈余管理影响,而未来业绩主要受真实盈余管理影响,并且相较于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对公司业绩造成的影响更大;真实盈余管理仅对CEO薪酬激励与公司业绩之间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在真实盈余管理的作用下,CEO股权激励为公司带来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7)
以2011年进行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股权激励公司的盈余管理及股价波动情况。研究发现:股权激励公司当年的股权集中度、每股净资产与盈余管理程度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种盈余管理行为会造成二级市场股价波动,从而达到降低行权价格的目的。此研究结果丰富了股权激励中盈余管理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4)
本文基于会计准则空间、会计政策选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以《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为基础,分析了该准则的漏洞及其留给企业的选择空间,论述了企业在股权激励取消情况下对加速行权费用不同处理方法的动机与可能的经济后果,并分析了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的可能性。以期为后续基于股权激励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进行大样本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26)
对企业内控规范体系实施后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1年和2012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归类统计,揭露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规范的18项活动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缺陷,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主要集中于内部环境的组织架构、人力资源和控制活动中的销售采购业务、资金活动和资产管理等方面,且缺陷披露存在态度不严肃,披露不完整、不规范、无标准且缺乏可比性等问题,并从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两个层面提出了进一步改善内部控制缺陷披露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
盈余质量不高一直是困扰资本市场的问题。文章选取2009年深圳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借用王宏等编著的《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中的内部控制指数来衡量样本的内部控制水平,研究其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内部控制水平与盈余质量显著正相关,而且,当最终控制人为非国有控股公司时,其内部控制对提高盈余质量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国内公司实行股权激励的现状和基本形式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目前的股权激励还存在很多弊端,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必须突出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责任,并对其加强监管,建立健全信息披露机制。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6,(2)
文章以2012年398家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信息含量。通过检验内控缺陷披露前后的股市反应,研究市场反应出现的原因,发现当公司按照规定披露出内控缺陷时,市场会出现一定的反应,但由于内控缺陷披露多与财报一起或附带披露,在检验影响信息含量的因素后发现市场出现的反应并不是由内控缺陷的披露带来的。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3)
高级管理人员是内部控制制度的直接推行者和负责人,如果其出于自身利益主动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无疑对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的推行将会十分有益。本文从薪酬激励的角度,实证分析了高级管理人员推动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动机"。结论显示: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与高管薪酬的业绩敏感性存在负显著相关关系。同时还发现,国有企业中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的关系没有非国有企业显著。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6)
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问题日益成为管理研究的热点,但现有研究更加偏重宏观视角,对于代理人过度投资的微观行为基础的研究比较欠缺。文章基于文献分析,构建包括上市公司股权制衡、高管薪酬激励和过度投资的理论模型,提出研究假设并通过上市公司数据加以验证。基于854个观测样本的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研究结论:第一,上市公司的股权制衡可以制约企业的过度投资;第二,高管薪酬激励在股权制衡和企业过度投资关系间起显著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4.
文章探讨了治理会计行为缺陷的有效方法--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从内部控制产生 的根本动因入手,指出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是治理会计行为缺陷的关键所在,要求加大外部监督和 再监督的力度,以保证规范得以有效地执行。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20)
股权激励是一把"双刃剑",它是一种重要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但是也可能会诱发经营者操纵盈余的行为。文章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公告前的利润操纵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经营者为了攫取私利,在披露股权激励计划前普遍会进行负向的利润操纵;股权激励的水平越高,其股权激励方案公告前一个季度的利润操纵程度越大;采用股票期权激励方式的上市公司激励水平与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这一研究发现可为监管层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规范和监督提供借鉴,为上市公司设计股权激励契约开启新的思路,并对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26)
综合考虑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空间结构与时间性,可以划分为层次性缺陷、规模性缺陷与持续性缺陷,实践中主要存在三类缺陷的组合缺陷,针对组合缺陷设计出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三维"认定模型,在计算单一缺陷值的基础上,计算组合缺陷值,结合组合缺陷的两个临界值,定量认定内部控制缺陷。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15)
近年来,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的研究日益盛行,但现有研究鲜有将股权制衡单独作为重要影响因素加以剖析的。文章以三家酿酒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股权制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不同制衡股东性质带来的有效性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在中国特殊的公司治理环境下,适当引入股权制衡机制是提高上市公司绩效、规范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手段,而引入国有制衡股东更利于发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1)
深沪两市的公司在2012年强制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和自我评价报告中,有22家上市公司被出具了非无保留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以这22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将从披露内控缺陷公司的公司特征、披露情况、内控目标、内控要素等方面对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分析,指出我国当前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36)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作为一种新的对上市公司经营者的激励方式,日益成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重要手段。文章选取上市公司中的伊利与万科为实例,分析经济时期和自身条件这两大因素对股权激励效果的影响,并尝试建立影响股权激励效果因素的坐标模型,进而归纳出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所存在的普遍问题,最后就上市公司如何实施股权激励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9)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揭示了世界各国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信息披露和监管的严重缺陷,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加倍关注。文章选取在沪深两市上市的16家商业银行2010年和2011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为研究对象,基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