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16)
本文在描述黄土塬矿区地质概况的基础上,结合以往三维地震勘探成果资料,分析了在黄土塬区进行地震勘探的难点,提出了应用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思路,并总结了勘探的难点。阐述了黄土塬区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设计、采集、处理与解释方法,并用解释成果证明了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在黄土塬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丛琳  李欣欣  赵国石  张国臣 《矿产勘查》2021,12(6):1424-1433
松辽盆地南部M区块构造复杂,原构造解释成果是基于二维地震资料得出的,随着近些年的开发,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求。近年来补充了很多测井、地质资料,并且对M区块西侧进行了三维地震资料的采集。本文通过对三维资料的解释以及三维资料未覆盖的二维地区的重新解释,最后将解释成果通过软件拼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研究区地震构造解释的精度。本次断层解释所得到的断层与原断层相比,主要在断层数量和断层形态上有所不同,并且通过此次构造解释,一些典型问题也得到了良好的解决,为有利区块的优选和布井方案编制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提高了老地震资料精度以及地震勘探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Voxler平台地震波CT岩溶探测三维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Voxler三维可视化科学绘图平台,将地震波CT岩溶探测数据进行三维数据处理,建立地震波波速三维数值模型。对波速三维数值模型进行切片、体积渲染、表面渲染处理,分析和判断各岩土体的地震波波速范围,划分测区岩土分层和强岩溶发育区边界,建立场区岩溶强发育区的空间分布形态,提高地震波CT资料的空间解译准确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高层结构三维隔震的难题,针对一种巨子结构和基于子结构三维隔震的巨子结构进行振动台试验和三维地震作用下的数值分析。首先介绍了巨子结构的原型结构、缩尺模型结构和振动台试验方案。随后进行了模型结构振动台试验,测量和分析了结构的地震响应,并与数值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最后对原型结构进行了三维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数值分析。试验及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子框架底部设置三维隔震支座不同于基础隔震的形式和减震机理,但仍延长了整个结构的水平和竖向自振周期。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误差较小。隔震子框架对各类场地地震动作用下的主框架三维地震响应具有明显的调谐减震作用。三维隔震支座对各类场地地震动作用下的子框架三维地震响应具有显著的隔震作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隔震层位移反应没有超过隔震缝宽,子框架不会与主框架发生碰撞。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2):295-298
三维地震勘探在城市地质调查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地震震源的选择是关键问题。本次选用的电火花震源具有安全经济环保、能量转换效率高等特点。以实际工作为例,通过试验对比优选电火花震源激发因素(激发能量,激发井深),获得了较好的单炮地震记录,处理后的叠加地震剖面信噪比较高、能量大、分辨率较高,可以真实反映浅层地质特征,证实了电火花震源激发地震波的有效性。实践表明,电火花震源在城市浅层地震勘探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成莲花 《山西建筑》2009,35(7):134-135
通过具体工程实例,对地质概况和地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三维地震勘探野外数据的采集,探讨了三维地震勘探的主要技术难点及措施,指出三维地震勘探关键在基岩出露地段的资料采集上。  相似文献   

7.
深厚软土场地中三维凹陷地形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并结合地震动输入等效结点力法实现半无限场地的波动输入,采用等效线性法模拟土体的非线性特征,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弹性基岩上覆深厚软土中三维凹陷地形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模型。通过与文献比较,验证了整体模型的精度。以天津地区某一浅椭球凹陷地形为例进行数值计算,比较了非线性地震响应与线性地震响应的差别,并进一步分析了三维凹陷地形对非线性地震响应造成的影响,最后计算了在地震安全性评价人工波作用下三维凹陷地形的非线性地震响应。研究表明,土体的非线性特征对三维凹陷地形地震响应有显著影响。研究还发现一个特殊现象,即凹陷地形中心附近的非线性地震响应可能会大于其线性地震响应,且地震激励幅值越大,这一现象越明显。对于三维复杂局部场地的非线性地震响应研究,模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赵智勇  张建民  徐平 《山西建筑》2010,36(10):110-111
根据山区三维地震勘探的技术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三维地震的激发条件、接收条件、地震资料处理等常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技术方案及施工措施,以新疆某山区三维勘探为例,介绍了山区三维地震勘探施工方法及处理效果,为进一步开展山区地震勘探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9.
李强 《四川建材》2019,(4):53-54
建北煤矿三盘区南部边界以往勘探程度较低,通过本次三维地震勘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解释了3条断层以及4-2煤层起伏形态和煤厚,为建北煤矿三盘区南部边界的下一步生产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1)
本文针对煤矿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成果的现状,提出了在探采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进行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工作。应用济宁某矿的三维地震老资料作为实例,阐述了基于探采对比分析的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的方法,验证结果表明该技术能有效提高煤矿采区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5)
为了详细查明赵固一矿矿区内煤层的赋存、构造等地质情况,为煤矿生产、安全提供地质保障,笔者对该区进行了多次三维地震勘探。充分利用采集的资料,将两块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三维连片处理,通过观测系统归一化,面元均化等关键技术处理,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查明了勘探区内主采煤层二1煤层的埋藏深度、起伏形态及煤层厚度变化趋势;解释了断层61条,奥灰顶界面形态,新生界及二1煤层上覆基岩厚度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地裂缝空间展布特征和发育规律,在晋中盆地地表有地裂缝出露的区域开展三维地震勘探。地震数据采集采用端点激发束状观测系统进行,数据处理通过叠前时间偏移来提高地裂缝空间归位精度和成像效果,基于地震多属性分析特别是蚂蚁体追踪技术对地裂缝进行解释。研究区勘探面积4 km2,共解释出地裂缝20条,其中主地裂缝11条,次级地裂缝9条。地裂缝在平面上呈线条状,走向以NEE向为主,总体与晋中盆地主干断裂走向一致,构造方向性非常明显,所解释的地裂缝有的裸露于地表,有的延伸到基岩面;在剖面上地裂缝两侧地层上下错移,落差为0~40 m;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地垒构造和地堑构造两种形式。研究区地表出露的5条地裂缝,有4条在本次勘探中被验证,这表明三维地震勘探在探测地裂缝地质灾害方面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建庄三盘区以往勘探程度较低,通过本次三维地震勘探取得了卓越的成效,解释了B1背斜和建庄新村向斜、4条断层以及4~(-2)煤层起伏形态,为建庄三盘区的下一步生产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查明万利矿区某新建矿井地质构造发育情况,同时开展采区地面三维地震勘探和井下槽波地震勘探的综合地震勘探。本文介绍了三维地震勘探采集及处理解释方法,针对三维地震解释的对安全生产有较大影响的断层再进行井下透射和反射两种槽波地震勘探方法进行深入勘探,经过钻孔揭露验证,两种地震勘探方法均成功解释了F8断层,槽波地震勘探成果精度更高。结果表明,综合地震勘探方法对新建矿井地质构造发育的探测是有效的,大范围三维地震勘探结合槽波地震的精细勘探,可为矿井巷道开拓及工作面的布置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黄土高原上,数千万人居住在窑洞中,且很多地区处于地震带上,进行生土窑居的地震反应分析有助于探讨如何提高其稳定性。基于对河南陕县生土窑居的调研和测绘,建立窑居的三维模型,分析了纵向地震情况下峰值加速度、黄土强度对窑居稳定性的影响,并对比了纵向地震和横向地震下窑居塑性区、窑顶的位移变化。结果表明,纵向地震波的峰值加速度小于1m/s~2时,不会出现塑性区,生土窑居可正常使用;窑顶的竖向位移绝对值在窑脸处最大,沿进深方向逐渐减小,宜用三维模型进行分析;黄土强度对抗震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纵向地震比横向地震对生土窑居的影响更为不利。  相似文献   

16.
在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应用的同时还要加快勘探技术的研究应用,运用现代勘探技术快速找出能源并准确定位。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我国能源勘探的效率,有效保障了我国经济发展所需能源。本文即阐述了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的关键环节,并通过实例详细探讨了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中的要点。  相似文献   

17.
李江 《矿产勘查》2024,15(5):811-817
花园煤矿床五采区岩浆岩较发育,严重影响该矿井的开拓设计,为了查明该矿井岩浆岩的分布特征,本文通过地震勘探预测方法的研究,利用该矿井三维地震数据进行了岩浆岩分布预测。基于钻孔和巷道揭露岩浆岩信息,建立等效地质模型,通过地震正演模拟岩浆岩的地震响应特征,从微观上认识岩浆岩在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特征;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岩浆岩,利用地震相分析和属性解释技术,对岩浆岩侵入范围进行宏观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经验证与钻孔揭露基本一致。研究表明精确的岩浆岩预测范围对该矿安全高效开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地铁车站结构振动台试验及地震响应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FLAC3D对典型地铁车站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进行三维数值模拟,所建立的计算模型包括:(1)计算区范围与模型箱尺寸一致;(2)采用Davidenkov模型描述模型土的非线性变形特性,而结构模型采用弹性模型;(3)由于不考虑模型箱在振动过程中的变形,因此动力边界条件取为加速度边界;(4)地震荷载的输入与试验时地震波输入一致。计算结果包括模型土和车站结构的加速度响应规律、车站结构的动应变以及土–结构间的动土压力。计算结果与振动台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说明采用的方法能较好地模拟模型土的动力特性,反映车站结构的动力响应及土与地铁车站结构间动力相互作用的规律。该研究工作能为建立典型软土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响应的三维计算方法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9.
根据影响三维地震勘探设计项目的质量因素,构建了质量管理模型,阐述了质量管理模型的实施方案及评价体系,为全面提高三维地震勘探设计项目质量管理及控制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课题对我国复杂山区的三维地震勘探设计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及完善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强震区高面板堆石坝静力和动力应力变形性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三维有限单元法对强震区高面板堆石坝在施工填筑、蓄水运行和地震情况下的应力变形性状进行了仿真计算,指出在地震时高面板堆石坝的静力和动力应力变形性状的一般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抗震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