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CO2超临界萃取山奈油树脂的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从山奈中分离出山奈油树脂,研究了在超临界状态下,萃取压力、CO2泵频率、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因素对山奈油树脂萃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20MPa,CO2频率10赫兹,萃取温度50,时间1.5小时,萃取率10.71%。  相似文献   

2.
微波技术在超临界萃取胡椒油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微波联用超临界CO2萃取胡椒油的新工艺:胡椒颗粒用乙醇水溶液浸泡、微波辐照处理后,再用超临界CO2萃取.并对乙醇浓度、浸泡时间和微波辐照时间等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条件为:采用95%的乙醇为浸泡液,浸泡时间为5 h,微波处理时间为3 min.并与超临界CO2萃取的试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微波处理与SFE联用技术用于胡椒油萃取优于单一SFE技术.  相似文献   

3.
制油工艺对亚麻籽油品质及脂质伴随物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冷榨、微波辅助冷榨、加速溶剂萃取、超临界CO2萃取、亚临界流体萃取5种不同制油工艺对亚麻籽油的得率、理化品质、典型脂质伴随物含量、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辅助冷榨可显著提高亚麻籽油得率,与其他工艺相比增加了4.3%~10.66%(P0.05)。不同制油工艺亚麻籽油的理化品质虽有一定差异,但均符合GB/T 8235—2019《亚麻籽油》要求。超临界CO2萃取对α-亚麻酸富集效果较好(54.06%),相比于其他工艺增加了3.70%~5.31%(P0.05)。制油工艺对亚麻籽油中典型脂质伴随物含量具有特异性影响,其中加速溶剂萃取和微波辅助冷榨油脂中生育酚、类胡萝卜素、叶绿素、黄酮和磷脂的含量较高。亚临界流体萃取油脂中植物甾醇总量较高(429.78 mg/100 g),相比于其他工艺增加了5.07%、9.34%、15.57%、30.26%(P0.05)。超临界CO2萃取中总酚含量较高(13.60 mg/100 g),相比于其他工艺增加了7.77%~68.53%(P0.05)。此外,不同制油工艺亚麻籽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氧化稳定性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加速溶剂萃取和微波辅助冷榨油脂的氧化稳定性较好,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冷榨、亚临界流体萃取和超临界CO2萃取油脂的氧化稳定性相对较差,但超临界CO2萃取油脂的铁离子还原能力较强。本研究系统地比较了不同制油工艺亚麻籽油的理化品质和典型脂质伴随物含量的差异,研究结果将对亚麻籽油的分类加工和靶向制取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法提取葡萄籽油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料预处理方式(原料水分含量、粉碎细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等因素对葡萄籽油提取率有显著影响。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葡萄籽油的最佳工艺是:葡萄籽粉碎度40目、水分含量4.5%、萃取压力30MPa、温度45℃、CO2流量10L/h,在此条件下,葡萄籽油的萃取率为98.32%。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葡萄籽油是一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高级食用油。  相似文献   

5.
以稳定化小麦胚芽为原料,分别采用亚临界丁烷、超临界CO2和有机溶剂萃取小麦胚芽油,通过对比分析小麦胚芽油得率、水分含量、酸值、过氧化值、茴香胺值、脂肪酸组成、VE以及氧化稳定性指数(OSI),研究萃取方式对小麦胚芽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萃取方式中,超临界CO2萃取的小麦胚芽油水分含量最高,为4.32%;亚临界丁烷萃取的小麦胚芽油的得率(9.24%)、OSI(2.55 h)、VE含量(3 749.79 mg/kg)最高,而有机溶剂萃取的小麦胚芽油的酸值、过氧化值和茴香胺值最高;萃取方式对小麦胚芽油的脂肪酸组成无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小麦胚芽油的品质受萃取方式的影响,亚临界丁烷萃取的小麦胚芽油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6.
以超临界CO2和亚临界CO2萃取得到的石榴籽油为研究对象,采用Schaal烘箱法考察石榴籽油贮藏期间不同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效果,以选择最合适的抗氧化剂.结果表明:不同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效果不同,无论是超临界CO2还是亚临界CO2萃取得到的石榴籽油,添加0.02% BHT单一抗氧化剂的油样贮藏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7.
沙姜油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天然有效成分,在食品、医药等上都有广泛的应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是一种利用CO2在超临界状态下具有高渗透力和高溶解能力,并且对产品无溶剂污染、绿色环保、易于操作的萃取技术.本论文以沙姜为原料,研究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沙姜油的工艺条件,考察了原料的颗粒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和CO2流量对沙姜油的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最佳工艺条件:萃取压力为22MPa,萃取温度为50℃,萃取时间为3.5h,CO2流量为40kg/h,沙姜油的得率可达为10.12%.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CO2萃取番茄籽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番茄籽油进行萃取,经过单因素和优化实验,对不同萃取时间、压力和温度下油的萃取率、脂肪酸组成和品质进行了比较.其中萃取时间和萃取压力对番茄籽油的萃取率影响显著(α=0.05),萃取温度影响较显著(α=0.1).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时间2 h、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30 MPa,萃取率达96.34%.通过气相色谱分析,由超临界CO2萃取得到番茄籽油的主要脂肪酸质量分数分别为棕榈酸(C160)约13%,硬脂酸(C180)约5%,油酸(C181)约22%,亚油酸(C182)约56%,花生酸(C200)约2.8%.通过测定番茄籽油过氧化值、酸价、碘价和皂化价,显示番茄籽油有较好的品质,不同的萃取条件对番茄籽油品质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CO_2萃取条件对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超临界CO2 萃取油茶籽油的品质 ,结果表明 :各品质指标与萃取条件密切相关 ,温度对水分及挥发物的萃取量影响较大 ,两者呈正相关 ;压力对游离脂肪酸的萃取量影响较大 ,其萃取量与压力呈正相关 ;磷脂的溶解度与油茶籽油的溶解度有一致的规律性 ,但其溶解度明显要低 ;超临界CO2 萃取油茶籽油的色泽极浅。该工艺制备的油茶籽油未经任何处理 ,即可达到国家标准GB1176 5- 89规定的二级油以上水平。超临界CO2 萃取油茶籽油的氧化稳定性较差 ,添加α -VE 后 ,其氧化稳定性可接近精炼油茶籽油。超临界CO2 萃取的油茶籽油基本不含油茶皂素 ,其脂肪酸组成与文献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当归油在超临界CO2流体中的溶解度测定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利用汽液交替循环高压相平衡装置测定了当归油在超临界CO2流体(SC-CO2)中的溶解度,并内插得到了测定范围内溶解度随压力和温度变化的规律。同时测定了从当归粉中萃取当归油在超临界CO2流体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当归油在超临界CO2流体中的溶解度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加,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从原料中萃取当归油的溶解度因为受到基体结构等的影响而明显变小。在此基础上,重点试验了超临界流体从当归粉末中萃取当归油时压力和温度对萃取率的影响。试验表明:较好的萃取工艺为萃取釜压力(18-20)MPa,温度40℃;分离釜Ⅰ压力8MPa,温度50℃;分离釜Ⅱ压力6MPa,温度为50℃;萃取时间为(2-2.5)hr。当归油萃取率可达2.57%。  相似文献   

11.
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和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法分别提取艾蒿叶风味物质 ,并用气相———质谱联用仪检测了提取的风味物质的化学成份。结果表明 ,采用不同方法得到的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有所不同 ,超临界CO2 萃取物的化学成份较少 ,艾蒿叶精油纯度高 ,是提取艾蒿叶风味物质较优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2.
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综述了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食品和医药中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超临界萃取技术在天然香料、色素的生产条件,油脂的提取分离,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3.
Ali Sheibani 《LWT》2008,41(8):1472-1477
A pressurized fluid extraction (PFE) method for the extraction of pistachio oil was developed mainly as an analytical tool to determine oil content and/or its quality. The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or was modified to be able to pump liquid solvent and CO2 into the extraction vessel alternatively. The extraction yield was found independent of the pressure in the range 10-150 bar tested. The addition of crushed glass increased the extraction yield by more than 15 g/100 g, while the extraction reproducibility expressed by percentage RSD was improved from 4 to 1. Furthermore, the use of crushed glass reduced the solvent consumption from 35 to 20 mL. The effective variables of temperature (40-80 °C), solvent volume (5-25 mL), and crushed glass percentage (30-60 g/100 g) were optimized by a factorial design method. The model allows the prediction of the extraction yield at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 PFE yield (i.e. 52.6 g/100 g)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pistachio oil were found similar to Soxhlet extraction and their variations were within the experimental uncertainty verified by statistical t-test analysis. Two different solvents of n-hexane and ethanol were used for PFE of pistachio oil. The extraction yield was about one-third (i.e. 18 g/100 g) when ethanol was used as solvent.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超临界流体萃取当归根油的工艺,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出最佳萃取工艺,即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0℃,CO2流量9kg/h,萃取时间3h,在此条件下当归根油的萃取得率为2.47%。  相似文献   

15.
辣椒碱的提取和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辣椒碱的性质、提取方法及用途。列举了溶剂萃取法、微波法和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等典型的提取精制方法,并简要介绍了辣椒碱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临界流体提取(SFE)技术开辟了分离工业的新领域,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本文对SFE技术的原理、特征,超临界流体的性质及超临界流体的选择,SFE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低温制取芝麻油的工艺方法;低温萃取既能提取品质优良的芝麻油,又能得到蛋白低变性的芝麻粕,保证了芝麻油充分利用和芝麻蛋白的综合利用;低温萃取方法主要包括:低温压榨、超临界萃取、亚临界萃取及碱提法等。从低温压榨、超临界萃取、亚临界萃取三种不同生产工艺介绍芝麻油的制取及其对芝麻油和芝麻蛋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大豆异黄酮提取方法的解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大豆异黄酮的提取方法溶剂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声波萃取法和微波萃取法进行了对比。溶剂萃取法工艺简单,但有溶剂残留,产品收率低,纯度低。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率高,产品纯度好,流程简单,能耗低,无有机溶剂残留,但对设备要求高,不易形成工业化生产。超声波辅助萃取法快速、价廉、提取率高,但工业化生产还需进一步研究。微波萃取法可缩短萃取时间,提高提取率,但耗能大,成本高。  相似文献   

19.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芦荟大黄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智 《食品工程》2011,(1):36-38
研究了超临界流体萃取芦荟中的芦荟大黄素的工艺,考察了萃取温度、压力和时间对芦荟大黄素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釜的温度、压力和CO2流量对萃取效率影响较小;最佳萃取条件为:静萃取时间为60min、动萃取时间为30 min、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30℃、乙醇用量250 mL/100g,在此条件下芦荟大黄素的萃取量达3.83 mg/100g。  相似文献   

20.
超临界流体萃取原理用于制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技术作了介绍,讨论了影响溶解度的主要因素及其控制,并叙述该技术在制浆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