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关于乡土建筑建造技术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冬 《华中建筑》2003,21(4):52-54
主要关注乡土建筑建造技术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探讨了乡土建筑建造技术研究的视角、主要限定范围、分类等问题,提出了乡土建筑建造技术的特质、价值,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乡土建筑的概念,从乡土建筑现状入手,研究了乡土建筑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昆明地区"一颗印"民居为实地调研对象,提出了乡土建筑保护与更新再利用的对策,指出乡土建筑对当代建筑设计与建造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该文基于我国快速城市化及城乡结合部乡村建设的混乱状态的基础上,立足于城乡结合部的现实需求,并在"传统乡土建筑自主建造"的模式启发下,探索一种建造者与使用者互动统一的、充分体现乡村自身的需求与建造愿望的一种乡村空间的建造模式——"整体控制下的自主建造"。  相似文献   

4.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和城镇一体化的发展逐渐深入,使村民的生活方式、乡村风貌以及乡土建筑发生了巨大的革新与迭代.乡村风貌和乡土建筑的保护与更新面临着冲突与博弈,遗存下来的传统乡土建筑已不能满足当代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审美情趣,新农居的设计关系着乡土历史文脉的传承与乡村活力的激发.本文从生态模式、地域文化价值、建筑...  相似文献   

5.
《新建筑》2016,(2)
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对乡土建筑快速变化的担忧已成为普遍情绪。试以纳西族乡村为例,对乡土建筑进行调查与研究,考察其建造范式的变迁及其背后的成因,最后提出一种新观点:乡土建筑的变化并不一定意味着传统的终结,也可能是传统的发展;乡土建造并不必然走向现代建筑的建造范式,也可能会形成一种新乡土建造范式。  相似文献   

6.
《华中建筑》2021,39(9)
从乡土建筑保护制度的源起、法制的建立、体系的完善、政策的反思四个阶段梳理了我国乡土建筑遗产保护制度、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历程,并透过制度不断调整,体系逐渐完善的过程,分析了我国对乡土建筑遗产价值认识的发展与演变,总结了这套保护制度与体系的特点以及当前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旨在推动保护制度向更加健全,体系向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川渝地区乡土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地域特色,在环境选择、材料运用、营造方式等方面展现了突出的环保特性,对当代村镇可持续发展和历史文脉传承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建立和完善基于绿色建筑体系的川渝乡土建筑营造技术优化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深入剖析了川渝乡土建筑营造技术的绿色特征、优化意义及优化路径,利用AHP分析法构建了相应的评价体系与设计导则,突出节省能源、保护环境等重要指标,提出了一套基于绿色建筑标准的关于功能提升和结构安全性能提升的改造更新策略。以将先进的绿色建筑理念与技术融入乡土建筑实际营造过程,提升其环保性能,为乡村地区的绿色建筑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以内蒙古地区乡土建筑土疙瘩房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地域分布与材料适应性进行分析;其次对建筑形式及其成因进行研究;接着从建造工法的角度,分别研究土疙瘩房建筑建造过程中蕴含的数学逻辑、叠涩出挑建筑结构、材料用量估算以及具体的建造过程与工法;最后指出在有限的自然资源条件下,土疙瘩房建筑对"土坯"与"泥"的创造性应用在内蒙古乡土建筑建造工法体系研究上具有重要补充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乡土建筑的保护与更新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激活乡土建筑的同时,理解其特有的原真性也愈发重要,这是乡土建筑能否在当代持续焕发生机的关键。乡土建筑的原真性特质在于其生命周期范围内的自发建造历程,这一过程体现了当地居民对所居环境的再思考,使自发建造历程具有"实现的历时性""非专业性"及"封闭的地域性"三类特征。正是这些特征使建筑与环境和谐共存,其材料与工艺都朴实地回应着与土地的联系。所以,从自发建造历程认识乡土建筑的原真性在当代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河北于家乡乡政府办公楼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建造环境与背景的调研,对其空间结构与外观形式进行解读,呈现其从乡土时代转向工业化、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结构、材料、形式等要素的演化方式,揭示出其建筑形态背后隐藏的时代特征。希望唤起学者对当下普通乡土建筑的关注,借此重新审视乡土建筑对"此时此地"的表达,从而对乡村复兴实践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11.
余昉 《华中建筑》2020,38(1):110-113
该文分析了当下乡土建筑更新中的记忆危机问题,从跨学科角度将集体记忆理论与乡土建筑研究相关联;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以集体记忆的引发因素阐述乡土建筑的多元时间、地域叙事中集体记忆的表达机制;意图在于引起对乡村记忆的重视,为当代乡土建筑重构寻求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2.
杨鑫  张琦 《世界建筑》2011,(4):107-111
特鲁利建筑是意大利南部典型的乡土建筑形式之一,主要分布于普利亚区的阿尔贝罗贝洛城镇。本文重点剖析了特鲁利建筑传统的建造技艺、起源假说以及现代发展。乡土建筑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持续演变与进化不仅是建筑文化传承的关键所在,也是建筑技术发展的重要启明灯。以阿尔贝罗贝洛城镇的特鲁利建筑的发展为例,探讨特鲁利建筑的建造技艺与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更新,以期抛砖引玉,为乡土建筑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将“建构”思维融入“空间”议题,立体构建类型图解方法,剖析徽州乡土建筑空间,发现其基本类型中的复合性建造特征,分辨其多元要素中的联动性组构秩序,进而探寻其环境变化中的适应性生长规律,系统揭示这一典型“围域”形态极富弹性潜能的空间建构逻辑,为当下乡土建筑存量保护和乡村人居空间可持续更新拓展理性设计视野与在地建造策略。  相似文献   

14.
乡土建筑是彰显乡村活力和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乡土建筑营造技艺则是破除唯风貌论建筑的内涵关键.面对近年来的各项乡村建设项目的大力推进,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导致经济发展和村落文明保护发生明显博弈,致使乡村历史遗存破坏、乡村文脉瓦解.设计聚焦传统村落乡土建筑的更新优化设计,从村域视角和营造技艺微观尺度,植入地域性文脉,并结合新材料新技术,以济南市郑家窝坡古村落为具体落脚点进行了规划试点设计.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在建设美丽乡村背景下,很多高校师生走进乡村并参与当地的乡建活动,其目的是挖掘地方文化,设计乡土建筑,引领乡村振兴;高校师生走出课堂,直视乡村现实,从学术角度出发,探讨设计激活乡村理论,并进行设计与建造全程实践与体验。同时,竹作为一种传统的建筑材料,可以让建筑回归本质,能够体现建筑本质文化内涵和场所精神。文章通过参加"国际高校建造大赛"活动,基于团队的竹建筑作品"云雀",解析作品的创作过程和记录作品的建造实录。  相似文献   

16.
乡土建筑是彰显乡村活力和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乡土建筑营造技艺则是破除唯风貌论建筑的内涵关键.面对近年来的各项乡村建设项目的大力推进,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导致经济发展和村落文明保护发生明显博弈,致使乡村历史遗存破坏、乡村文脉瓦解.设计聚焦传统村落乡土建筑的更新优化设计,从村域视角和营造技艺微观尺度,植入地域性文脉,并结合新材料新技术,以济南市郑家窝坡古村落为具体落脚点进行了规划试点设计.  相似文献   

17.
对于乡土建筑的研究往往需要涉及文化、政治、经济、技术等多方面的原因,其历史发展有着较为明显的地域特征。碉楼建筑作为防御建筑,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和地域特色,是研究某一时期乡土建筑的重要资料,本文立足于建构理论的视野之下,通过对重庆部分地区碉楼建筑的调研、测绘等研究,对传统乡土建筑碉楼在建造方式、材料应用、技术手段、细部构造方面进行解读与思考,尝试从不同角度研究乡土建筑的价值,并且能够引发对乡土建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乡土建筑自建模式的解读与启发,对当下乡村建设模式的优缺点进行反思,提炼出乡土建筑建造中值得当下乡村建设延续与借鉴的方式方法.探索出一套更适合当下乡村建设背景的、更尊重使用者意愿的、更能营造出多样性风貌的乡村建设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扩张、乡村旅游兴起的社会背景下,乡土建筑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适应性改造为乡土建筑的继承保护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运用"二元观"的分析框架,梳理反思笔者在广西涠洲岛"七月"青年旅舍的乡土建筑改造实践,以期透过改造过程中的复杂性及内在的辩证关系,来窥见乡土建筑改造的本质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0.
以绵阳市铁炉村传统夯土建筑的实地调研测绘为基础,从夯土建筑传统工法的角度展开研究思辨,深入了解当地夯土民居的建构形式和建造流程,探讨传统夯土建筑的材料、构造、节点、工艺等,从而总结出当地民居建造体系的内在逻辑,找出带有地域性特点的传统建造工艺如何同现代建造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劳作性与真实性的统一,避免乡土建筑在"符号化"形式语言中的沦陷,以期能够更好的实现川西北地区夯土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