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为探究酶促合成松香淀粉酯(RAS)对苯酚的吸附机理,考察了苯酚的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并利用吸附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吸附量随着苯酚初始浓度的提高或吸附温度的下降而呈上升趋势(p <0.01);吸附平衡时间为1h。在温度为25℃、时间为1h、苯酚初始浓度为100mg·L-1的条件下,其吸附量可达1.334mg·g-1。吸附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RAS对苯酚的吸附量与苯酚浓度线性相关、RAS对苯酚的吸附过程是可自发的、放热的表面物理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2.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松香酸为酯化剂,氯仿为溶剂,以液态脂肪酶为催化剂,在两相体系中直接在原木薯淀粉表面进行酯化修饰合成松香淀粉酯(RAS),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电子扫描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差分析(TGA)、接触角、乳化能力及乳化稳定性等对RAS的结构及理化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原淀粉相比,FT-IR谱图中RAS在1728 cm-1附近出现羰基特征峰,SEM图中RAS表面的酯化斑点表明木薯淀粉表面成功接上了松香酸基团;XRD和TGA结果显示木薯淀粉经松香酸修饰后结晶度下降;对比原木薯淀粉,RAS(DS=0.0502)的接触角提高了63.40%,乳化能力、乳化稳定性分别由原木薯淀粉的1.53%、1.50%,提高至31.91%、23.08%。且随着DS的升高,RAS疏水性能及乳化性能也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3.
以绿豆淀粉、小麦淀粉和土豆淀粉为原料,研究了葡萄籽原花青素的添加(1%、2%、3%、4%),对不同淀粉理化性质(溶解度、膨胀度、耐酶解淀粉含量、硬度和冻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籽原花青素的添加使三种淀粉的膨胀度均有所升高,硬度显著降低,耐酶解淀粉的含量明显增多。在添加量3%时,土豆淀粉的冻融稳定性显著提高。此外,原花青素的添加使绿豆淀粉的溶解度提高,土豆淀粉的溶解度降低,但对小麦淀粉的溶解度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多孔淀粉对葡萄籽原花青素的吸附及微胶囊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多孔淀粉对葡萄籽原花青素的吸附能力,并以3种壁材(明胶、明胶-蔗糖、明胶-阿拉伯胶)包埋多孔淀粉-原花青素复合物。结果表明,多孔淀粉对原花青素的吸附速度较快,每克干多孔淀粉能吸附约40mg原花青素。3种壁材均有较好的包埋效果,包埋效率在87.1%-98.4‰但总体的包埋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原花青素(PC)为对象,通过在大米淀粉中添加质量比为0、5%、10%、15%的PC,采用快速粘度分析、差示扫描量热、X-衍射、傅里叶红外、低场核磁共振以及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原花青素对大米淀粉老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混合体系老化7 d时,随着PC含量的增加,大米淀粉的结晶度逐渐降低,当PC添加量为15%时,大米淀粉结晶度由4.94%下降到2.75%。混合体系在1047 cm-1/1022 cm-1处吸收峰峰高的比值逐渐下降,当PC添加量达到15%时,吸光度比值从1.34下降到1.14。热力学结果表明:随着PC含量的增加,大米淀粉的回生率逐渐降低,其中当PC添加量为15%时,大米淀粉回生率由27.81%下降到4.15%。通过扫描电镜的结果表明:PC的添加会使大米淀粉的微观结构变得疏松多孔。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原花青素不仅可以提供特定营养,还能作为一种有效淀粉老化抑制剂添加到食品体系中,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原花青素(OPCs)对高直链玉米淀粉、普通玉米淀粉和高支链玉米淀粉回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光谱仪(NMR)测定与分析原花青素与淀粉间的相互作用;同时测定原花青素对淀粉体外消化性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随着OPCs含量的增加,高直链玉米淀粉回生程度降低;当OPCs添加量为5%时,原花青素对普通玉米淀粉和高支链玉米淀粉回生抑制效果较好。高直链玉米淀粉中慢消化淀粉(SDS)含量随OPCs增加而增加,普通淀粉中SDS含量在添加5%OPCs时较高,而高支链玉米淀粉的快消化淀粉(RDS)含量在5%时较高;NMR结果表明OPCs分子与直链和支链淀粉之间均存在分子间相互作用。结论添加5%原花青素对三种玉米淀粉回生抑制效果较好;原花青素对直链和支链淀粉的结合方式和结合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多孔淀粉对葡萄籽原花青素的吸附能力,并以3种壁材(明胶、明胶-蔗糖、明胶-阿拉伯胶)包埋多孔淀粉-原花青素复合物.结果表明,多孔淀粉对原花青素的吸附速度较快,每克干多孔淀粉能吸附约40 mg原花青素.3种壁材均有较好的包埋效果,包埋效率在87.1%~98.4%,但总体的包埋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向马铃薯(青薯9号)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欧李果实原花青素,通过体外模拟消化实验,研究分析了欧李原花青素与马铃薯淀粉复合后的消化特性,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和AutoDock Vina软件等探究欧李原花青素抑制马铃薯中淀粉消化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欧李原花青素添加量的增加马铃薯中慢消化淀粉(readily digestible starch, RDS)含量显著降低,慢消化淀粉(slowly digestible starch, SDS)和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 RS)含量升高。FTIR和XRD结果说明,欧李原花青素可能以氢键等非共价作用力与马铃薯中的淀粉结合。另外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欧李原花青素与α-淀粉酶进行分子模拟对接处理。结果表明,对接位点位于淀粉酶蛋白结构的疏水空腔内,且欧李原花青素通过共价结合和非共价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研究环氧氯丙烷用量、二硫化碳用量、反应时间、硫酸镁用量等因素对淀粉黄原酸酯吸附银离子能力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对木薯淀粉黄原酸酯吸附性能影响能力大小依次为:环氧氯丙烷>反应时间>二硫化碳>硫酸镁;且最优制备工艺制得木薯淀粉黄原酸酯对银离子吸附率可达97.9%。  相似文献   

10.
对木薯淀粉进行糊化预处理,以辛烯基琥珀酸酐(OSA)为酯化剂,采用水相法制备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SAS),并通过与颗粒木薯淀粉比较,研究水相法制备OSAS的反应条件和传质过程对酯化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升高可提高酯化选择性,p H升高酯化选择性先增大后降低、在p H 9.0有最大值,较低范围的淀粉用量增大时利于提高酯化选择性、但过高的淀粉用量则会降低酯化选择性,过长的反应时间会降低酯化选择性,而OSA用量对选择性则无影响。糊化淀粉和颗粒淀粉比较结果发现,前者酯化选择性高达88%以上,约为后者的3倍,说明淀粉糊化后可显著降低或消除颗粒淀粉存在的传质阻力,从而可提高酯化选择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番茄红素的储存稳定性,首先以玉米淀粉为原料,辛烯基琥珀酸酐为酯化剂,α-淀粉酶为酶解剂,制备了酯化微孔淀粉,测定了酯化微孔淀粉的取代度及水解度,并通过红外光谱及扫描电镜对其进行了表征。其次将其应用于吸附番茄红素,以番茄红素吸附量为指标,考察了吸附浓度、吸附时间、吸附温度的影响,并测定了酯化微孔淀粉吸附番茄红素的饱和吸附量。最后测定了酯化微孔淀粉吸附番茄红素在自然光、紫外光、不同温度及氧气存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制备的酯化微孔淀粉取代度DS=0.0227,水解度DE=0.46,且经红外光谱及扫描电镜表征说明制备的酯化微孔淀粉不仅成功引入了酯基且具有良好的开孔性能。单因素实验表明较佳吸附浓度、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分别为10μg/m L,30 min,45℃。酯化微孔淀粉对番茄红素饱和吸附量高达225.45μg/g。稳定性实验表明,酯化微孔淀粉吸附的番茄红素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因此酯化微孔淀粉可用于番茄红素的保存。   相似文献   

12.
研究大米多孔淀粉和大米多孔酯化淀粉对次甲基蓝的吸附特性,分析酶解时间和取代度对淀粉吸附次甲基蓝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大米多孔淀粉和大米多孔酯化淀粉的吸附速率方程。结果表明,大米多孔淀粉吸附次甲基蓝的最佳浓度为25×10-5mol/L,大米多孔淀粉和大米多孔酯化淀粉对次甲基蓝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4.88mg/g和5.97mg/g。与大米原淀粉相比,大米多孔淀粉和大米多孔酯化淀粉对次甲基蓝的吸附量得到明显提升,其中大米多孔酯化淀粉的吸附量更大。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大孔树脂法提取和纯化大血藤中原花青素,以吸附及解吸附能力为指标,比较D101、HPD100、X5、AB8、及ADS17五种大孔树脂对原花青素的吸附效率,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上样流速、上样浓度、洗脱流速、洗脱剂用量及洗脱剂体积分数对提取原花青素含量的影响,优选树脂的动态吸附及解吸附条件,并评价提取得到原花青素的纯度。结果表明,HPD100树脂对大血藤中原花青素的吸附和解吸附效果最好,上样流速2 BV/h,上样浓度6 mg/m L,洗脱流速1 BV/h,洗脱剂用量2 BV的纯化效果最好,100%乙醇的洗脱量最大,得到原花青素的纯度是粗提物的1.76倍。   相似文献   

14.
摘要:本研究比较了木薯淀粉、木薯醋酸酯交联淀粉和木薯磷酸酯交联淀粉对鱼糜加工性质的影响,并测定了二种木薯醋酸酯交联淀粉、二种木薯磷酸酯交联淀粉以及木薯淀粉和鱼糜加工相关的冻融稳定性、透光率、溶解性、膨润度和凝沉性等特性。并将木薯淀粉和四种变性淀粉分别添加到鱼糜中,测定鱼糜冻融过程中的持水性、白度以及凝胶强度等品质特性。结果表明:木薯变性淀粉因引入了磷酸基、羧甲基等亲水性基团,在透光率、冻融稳定性、溶解性和凝沉性等性质方面较木薯淀粉均有提高,添加木薯变性淀粉所得到的鱼糜制品白度、持水性和凝胶强度分别增加了17.7%、10.2%、77.7%。木薯变性淀粉较木薯淀粉更适合用于加工鱼糜。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Brabender黏度计和哈克流变仪研究了黄原胶对木薯阴、阳离子淀粉糊黏度、冻融稳定性及流变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原胶使木薯阴、阳离子淀粉糊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均显著增加,但其起始糊化温度有所降低;添加黄原胶后,阳离子淀粉的析水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冻融稳定性减弱,而阴离子淀粉的析水率下降;黄原胶的加入使两种变性淀粉凝胶的tanα值降低,储能模量(G’)增大,这使得木薯阴阳离子淀粉凝胶向趋于固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提升淀粉在载药领域的应用,旨在制备出纳米级疏水改性淀粉,研究其对疏水性药物的负载效果。方法:以木薯淀粉为原料,采用沉降法制备了纳米淀粉(Nanometer Starch,SNPs),并以脂肪酶为催化剂,在两相体系对SNPs催化改性,合成了不同取代度(Degree of Substitution,DS)的松香酯纳米淀粉(Rosin Ester Nanometer Starch,RENPS),考察了SNPs和RENPS在不同条件下对叶黄素的吸附效果。结果:酯化改性未对SNPs形貌产生显著影响,SNPs尺寸分布在250~800 nm,主峰为480 nm,RENPS尺寸分布在100~800 nm,DS的增加,使主峰向左移动;DS与RENPS的疏水性呈现正相关,RENPS的接触角可达93.32°±1.15°,SNPs的接触角仅为51.69°±2.15°。随着DS的增加,RENPS对叶黄素吸附达到平衡的时间逐渐减小,但吸附量逐渐增加。SNPs对叶黄素吸附为一级动力学,RENPS对叶黄素吸附为二级动力学。结论:本研究确定了RENPS的一种疏水改性方法,并且改性后的RENPS对疏水性药物的负载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7.
以籼米淀粉为原料,考察添加不同比例的羟丙基交联木薯淀粉(HP-CLTS),对籼米淀粉粘度特性以及样品糊化后贮藏过程中持水力、质构特性、外貌形态和红外光谱的影响,发现随HP-CLTS添加量增加,籼米淀粉糊化温度、衰减值逐渐降低,而峰值粘度、热糊粘度、崩解值、终值粘度呈升高趋势。样品贮存过程中持水力增强而凝胶硬度显著下降(p<0.05);添加HP-CLTS后混合淀粉糊化凝胶4℃老化7d的冻干样品,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添加HP-CLTS的淀粉凝胶具有比纯籼米淀粉更疏松多孔的网络空腔结构,从微观结构上证明了HP-CLTS具有高的持水能力,能老化过程中凝胶水分损失;凝胶傅里叶红外光谱显示随HP-CLTS添加量增加1047cm-1处吸收峰减弱,而1022cm-1处的峰强度增强,说明HP-CLTS能够抑制籼米淀粉老化结晶。结果表明添加一定量HP-CLTS能有效抑制籼米淀粉老化。   相似文献   

18.
海藻酸钠对木薯淀粉糊性质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研究从糊化过程、膨胀度、溶解度、动态粘弹性几个方面探讨海藻酸钠对木薯淀粉糊性质影响。Brabender结果显示,添加海藻酸钠后,起始糊化温度降低,峰值粘度和崩解值升高;海藻酸钠存在促进膨胀度增加,降低溶解度;动态粘弹性结果表明,添加海藻酸钠使储能模量(G')和tanδ增高。  相似文献   

19.
以木薯淀粉为材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为交联剂采用反向乳化法制备木薯淀粉微球。研究了交联剂、引发剂等因素对载药量的影响,得到了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IR)、XRD等对所制备的木薯淀粉微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木薯淀粉微球呈表面粗糙的圆球形,大小为10μm,载药量增加明显并且有很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