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0,(8)
文章从投资者保护的视角,以2010—2014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考察了财务背景独立董事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期望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改善盈余信息质量,提升法治水平提供政策性建议。研究发现,财务独立董事对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同时起到抑制作用;投资者保护程度的提高有利于降低应计盈余管理水平,但投资者保护程度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却存在着类似抛物线的非线性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投资者保护程度和财务独立董事在抑制应计盈余管理水平上存在互补效应,而在抑制真实盈余管理水平上存在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36)
本文选取2008—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了盈余管理会改变公司所披露的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对公司股票价格的信息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公司股票价格信息效率越高。区分了机构投资者持股、两权分离度和分析师关注度等公司治理环境差异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的公司、两权分离度低的公司以及分析师关注度高的公司而言,盈余管理行为能够显著提高公司股票价格效率。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1)
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检验机构投资者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机构投资者持股能显著降低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第二,提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能显著降低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第三,上市公司同时存在两类机构投资者的情况下,当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多时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显著降低;当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多时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提高。文章的研究结论是对已有文献的一种补充,同时对我国机构投资者发展与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3)
资本市场对CSR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反应已经成为研究热点话题,当前多数研究关注CSR报告的发布及其质量对累计超额收益的影响而忽略了其作用路径。从投资者意见分歧度出发,以2016年及2017年发布的CSR报告作为研究样本,通过事件研究法研究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CSR报告的反应。结果表明:(1)CSR报告的发布能显著降低窗口期投资者意见分歧度的波动程度;(2)CSR报告质量与窗口期意见分歧度、意见分歧度波动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3)估计期投资者意见分歧度越大,窗口期累计超额收益越低,表明了高质量的CSR报告能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投资者误判现象。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4)
结合委托代理理论和股东积极主义理论,在探究机构投资者持股影响公司盈余管理的基础上,考虑公司所处的外部产品市场竞争环境对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盈余管理的调节作用,以2013—2017年上证A股的上市公司组成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对短面板数据进行了固定效应模型的多元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显著地抑制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引入产品市场竞争这一调节变量后发现,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能够促进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6)
本文以2010-2016年度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盈余持续性这一视角,从公司价值的角度探讨会计―税收差异的一个经济后果。以递延所得税费用与所得税率的比值代表会计―税收差异,以递延一期的税前会计收益度量盈余持续性,用"托宾Q"表示公司价值。研究发现,会计―税收差异能够显著影响盈余持续性,具有大额负向暂时性会计―税收差异的公司,其盈余持续性较弱;而盈余持续性与公司价值正向关联,盈余持续性越大,公司价值越高。由此,本文可以推断出,会计―税收差异是判断公司价值的一个有用指标,大额正向差异与公司价值负相关,大额负向差异与公司价值正相关,这一结论有利于帮助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7)
基于管理者能力异质性现实,依据经济学概念量化管理者能力这一综合指标,以我国上市公司样本数据研究管理者能力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即管理者能力越强,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大。继而在管理者能力差异影响企业盈余管理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激励性契约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励性契约能够有效改变管理者能力在盈余管理行为中发挥的作用,具体为薪酬激励能够显著降低高能力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晋升激励对能力较高的管理者也能发挥较好的激励作用,并抑制其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30)
文章以2000—2011年同时发行A股和H股的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Ohlson(1995)的价格模型为基础,实证检验了制度环境对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效果的影响。文章选取金融业市场化程度、会计师事务所、股权集中度、独立董事4个制度环境因素,研究了2000—2006年和2007—2011年间在A股市场和H股市场上,制度环境因素对于会计盈余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差异,检验了2007年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2007年新准则实施后,A股和H股两个市场上AH股公司会计盈余信息的价值相关性都有显著提高,说明我国2007年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有助于提高会计盈余信息质量;金融业市场化程度越高,会计盈余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越低;"四大"审计反而会降低A股市场会计盈余信息价值相关性;AH股公司股权集中程度越高,会计盈余信息在A股市场上的价值相关性越低;AH股公司独立董事比重对于A股市场上的会计盈余信息价值相关性有不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3)
文章以转轨经济环境下中国R&D投资公司的盈余定价及其投资者学习效应为研究对象,证明未来现金流不确定性的期权特点会对中国R&D投资公司的盈余定价产生显著影响,其权益价值与当期负盈余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同时,中国R&D投资公司的非线性盈余估值具有显著投资者学习效应。但在宏观经济周期上升阶段,投资者降低了对R&D投资未来公司价值成长期权的估值比重,其学习效应曲线变得更为平坦。上述这些特点均随公司生命周期的变化而变化。上述研究结论扩展了相关文献的证据,对于正确判断和分析中国R&D投资公司价值、考察投资者定价行为以及中国股票市场促进上市公司R&D投资作用,并为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4)
以2003—2012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终极控制权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比例越高,企业的盈余管理幅度越大,机构持股抑制了企业盈余管理并负向调节了终极控制权对盈余管理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的分组检验还发现,机构持股对终极控制权的负向调节作用仅体现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公司和正向盈余管理组中,这说明机构持股能够有效替代外部治理机制的不足,而且机构投资者更倾向于抑制企业的正向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1)
把公司会计盈余分解为系统贡献部分和非系统贡献部分,将非系统部分定义为公司特质盈余,并将之作为区分"好公司"与"差公司"的指标,系统地研究公司特质盈余与股票收益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公司盈余与股票收益率类似,存在公共影响因子,具备可分解性;(2)公司特质盈余与股票收益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3)通过买入持有公司特质盈余较高的股票组合,在经三因子风险调整后仍能获得显著正超额收益;(4)通过买入高特质盈余、低历史收益率和卖出低特质盈余、高历史收益率的股票组合,能构造增强型反转策略,其收益表现显著优于传统反转策略。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16)
在证券市场上的一些诸如日历效应、规模效应、股票溢价之谜、盈余公告效应等效应都是在投资者的一系列的心理特征的影响之下产生的。根据这些产生的效益可以让投资者通过采取习惯性策略、反响策略等策略来获得超额的收益。由此而来就产生了行为金融学的兴起,由此引发人们行为金融学对研究的兴趣。本文就从行为金融学的视野下对我国的证券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的。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9)
文章以我国前10大证券机构发布的2010年上市公司盈余预测结果为基础,根据盈余预测误差的大小将样本公司划分为四类,分别研究每一类样本公司是否会为了迎合证券分析师的盈余预测而进行盈余调整以及调整的方向和程度。结果表明,证券分析师的盈余预测误差在0%20%范围内的公司、大于20%的公司以及在-20%20%范围内的公司、大于20%的公司以及在-20%0%范围内的公司都会为了迎合证券分析师的盈余预测而调增了实际盈余,且盈余预测误差在0%0%范围内的公司都会为了迎合证券分析师的盈余预测而调增了实际盈余,且盈余预测误差在0%20%范围内的公司比盈余预测误差大于20%的公司和盈余预测误差在-20%20%范围内的公司比盈余预测误差大于20%的公司和盈余预测误差在-20%0%范围内的公司调增实际盈余的程度都大;而证券分析师的盈余预测误差小于-20%范围内的公司,其调整实际盈余的行为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20,(8)
从管理者非理性角度,以2006—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及分析师跟踪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过度自信管理者会高估企业未来收益,低估风险,业绩低于预期时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所在企业的盈余管理更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分析师跟踪降低管理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缩小盈余操纵空间,监督管理者的不当行为,减弱过度自信对盈余管理的正向影响。研究结论丰富了过度自信和盈余管理领域相关研究,为监督和约束管理者非理性行为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3)
近年来,基于异质信念的行为金融理论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的重要研究前沿。本文将从投资者异质信念视角出发分析其对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影响作用,首先异质信念的内涵加以分析,然后通过文献梳理总结投资者异质信念对定向增发股票的公告效应、折价率以及长期市场反应的影响,最后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4)
文章以2009年至2011年间在内地和香港同时上市(A+H)的公司为选取对象,并在行业相同、资产规模相近的条件下,按1:1的比例选取非交叉上市配对标本,基于投资者保护程度的视角研究交叉上市与企业盈余管理程度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交叉上市能抑制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但现阶段效果还不显著,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并且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交叉上市对盈余管理的制约作用加强。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5,(8)
从会计盈余质量的定义和特征出发选取了应收账款周转率、非经常性指标、现金营运指数、主营业务利润比率、总资产报酬率等指标,并采用变异权数综合评价法将这些指标整合为综合盈余质量指数(EQI),用于评价盈余质量。文章将综合盈余质量指数(EQI)加入到传统的盈余—报酬模型中,构建了改进的盈余-报酬模型。之后选取2009年至2014年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和市场收益数据,对改进的盈余—报酬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以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与市场反应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盈余质量和市场超额回报率显著正相关,说明创业板市场能够对盈余质量产生正常反应,即对于盈余质量高的公司,投资者所获取的收益更大,从而说明投资者可以根据盈余质量的数据作出较合理的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20,(8)
以2012—2017年我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将机构投资者持股、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持续性三者联系起来,探究机构投资者持股对盈余持续性影响的内在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盈余持续性显著正相关;内部控制质量在机构投资者持股影响盈余持续性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即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通过改善内部控制质量以提高盈余持续性。文章丰富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后果的研究,为机构投资者作为积极监督者增添了新证据,并通过揭示内部控制质量在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盈余持续性之间的作用路径,为提高上市公司盈余持续性水平提供了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3)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近年来,盈余管理现象在资本市场滋长蔓延,尤其是我国证券市场还不是很发达,投资者的素质还不是很高,上市公司中的一些盈余管理行为已影响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合理的治理。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36)
本文以2002—2016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在IPO前后等五个重要阶段风险投资支持公司经理人盈余操纵方式的选择策略,同时分析公司盈余管理的阶段性变化特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在IPO当期的盈余管理程度高于其他各阶段;风险投资支持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在IPO前后阶段的动态变化更为显著,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在风险投资完全退出后大幅下降,显著低于解禁退出前阶段,成功IPO以及配合股份减持等多重动机促使风险投资对公司盈余管理的监督水平发生波动;公司经理人对风险投资应计盈余管理监督水平调整的敏感度小于对风险投资真实盈余管理监督水平调整的敏感度,公司经理人的盈余操纵方式在各阶段存在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交替和并存,但更倾向于选择真实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