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生丝素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羟基磷灰石同时还具有成骨诱导性。通过将再生丝素蛋白制备形成丝素蛋白多孔材料,并在37℃下将其浸渍于模拟体液中可以制备再生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多孔复合材料。扫描电镜研究发现在再生丝素蛋白多孔材料的孔隙中羟基磷灰石由针状晶体聚集而成,红外光谱和XRD等表征表明复合材料中羟基磷灰石以羰基取代的羟基磷灰石存在。制备的再生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多孔材料有望作为骨组织修复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2.
三维快速成型打印简称为3D打印,属于快速成型制造技术中。本文探究了3D打印所用高分子材料的现状及研究进展,常用的材料有工程塑料、光敏树脂和生物医用材料。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针对打印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成为3D打印技术提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3D打印塑料材料影响打印效果,本研究基于3D打印技术的基本原理、3D打印技术的分类,对3D打印技术中的塑料材料的性能要求进行归纳。按照新型工程塑料、新型高分子塑料、新型生物塑料三大类别综述塑料材料在3D打印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成果。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的重点、热点方向,为开发新型3D打印塑料材料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骨骼修复手术是一种难度很高的外科手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骨骼修复材料的选择及其成型结构。随着3D打印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广泛应用,基于生物相容性材料的3D打印骨骼修复技术逐渐降低了骨骼修复手术的医疗成本和失败率。对骨骼修复手术中应用的3D打印生物相容性材料进行了分类,分别阐述了高分子材料和陶瓷材料在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最后提到了3D打印生物相容性材料在骨骼修复中的发展趋势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广州化工》2021,49(9)
通过流延法制备的再生丝素蛋白薄膜具有高透光率和可控的降解速率,是制造柔性透明电子器件的理想基底材料。但再生丝素蛋白薄膜的结构和性质通常受溶液性质的影响。在此,本文使用高温高压法从蚕茧中提取丝素蛋白,并通过流延法制备了再生丝素蛋白及其复合膜。结合红外光谱以及傅立叶自解卷积的方法分析发现,碱性物质能够有效削弱高温和糖类化合物对丝素蛋白构象转变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三维快速成型打印技术,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讨论的3D打印技术,属于一种快速成型制造技术。一般来说,3D打印高分子材料主要是光敏树脂、工程塑料与其它的生物医用材料等,而随着发展日新月异的3D打印研究,相信将来不会局限于当今的材料。本文将就3D打印高分子材料的现状和研究成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有机硅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化学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等,在生物医用、包装与交通运输等方面应用广泛。传统工艺生产有机硅制品时间长、成本高,而且无法做到个性化生产。有机硅的3D打印是用3D打印技术加工成型有机硅材料制品,它能够实现有机硅产品的快速、个性化生产。介绍了直接有机硅3D打印中光固化3D打印与基于挤出的3D打印2种技术在材料、打印工艺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3D打印以其个性化定制、快速精准成型的优势,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快速发展,3D生物打印作为3D打印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结合细胞进行组织工程支架等的制备,在药物筛选、组织工程再生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本文从水凝胶3D生物打印技术、组织工程3D生物打印水凝胶材料及应用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对科研工作者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
3D打印技术因其能够完美地将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结合打印获得不同患者所需的个性化生物材料,精准快速,并可以控制材料的内部微观结构在患者体外进行打印等特点在生物医学高分子材料制备应用中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概括了3D打印技术及其在制备生物支架材料、生物医用水凝胶等高分子材料方面的应用进展情况,并对其在该领域未来应用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做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3D生物打印是当前快速成型发展具有前景的领域之一,是融合生物学、材料学、制造学、生命科学为一体的交叉技术。该技术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方面迅速发展,使打印组织器官成为可能。该篇文章对生物打印技术方法分为DBB、EBB、LBB三类进行概述,总结了生物打印的发展现状,介绍了生物打印技术的前沿:多材料打印及4D打印。  相似文献   

11.
根据蚕体内丝素蛋白浓度的变化,研究了相应条件下再生丝素蛋白浓溶液的流动曲线,探讨了流变行 为中丝素蛋白分子的构象变化,并用拉曼光谱对应力作用下再生丝素蛋白分子的构象变化进一步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再生丝素蛋白/多壁碳纳米管共混水溶液静电纺纤维毡可应用于组织工程支架。提高纤维毡的孔隙率即减小纤维的横截面尺寸有利于细胞的粘附和增殖,从而提高材料的应用性能。该文采用响应曲面法(RSM)优化再生丝素蛋白/多壁碳纳米管共混水溶液静电纺丝工艺,以减小纤维横截面尺寸。  相似文献   

13.
热塑性聚氨酯(TPU)具有高弹性和生物相容性,在工业和医疗领域中均得到了广泛应用,3D打印技术进一步拓展了TPU材料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但是,热塑性聚氨酯的部分性能特点不利于3D打印成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3D打印中的应用,因此,需要对TPU材料进行改性。从3D打印工艺、工艺参数、专用材料、掺杂改性及先进应用领域研究5个方面,综述了TPU材料3D打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介绍了FDM和SLS 2种可用于TPU材料3D打印的工艺方法,并且对国内外TPU打印材料力学性能与掺杂改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同时,分析了TPU材料3D打印在鞋类加工和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发展,并且对3D打印TPU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介绍了聚乳酸(PLA),聚己内酯(PCL),聚醚醚酮(PEEK),聚碳酸酯(PC)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等在3D打印技术中的应用,并且综述了这些材料相应的改性方法以及改性材料的应用性能。通过对已有3D打印材料的改性和扩充,3D打印产品将可以广泛应用到医疗、生物组织工程、工业、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3D打印技术也将成为一种主流的塑料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15.
3D打印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技术,主要利用计算机三维绘图软件,进行不同打印产品3D模型的建构,并通过对多种复合材料的逐层堆积、黏结成型,来实现机械制造、航空航天、医学或建筑产品的加工生产。主要探讨了不同材料在3D打印中的应用,分别分析金属、聚合物、陶瓷与生物等材料的特性,以及各材料在3D打印中应用的方式与方向。  相似文献   

16.
李仲明  李斌  武思蕊  赵梁成 《化工进展》2020,39(5):1835-1843
与传统的涂覆、沉积等加工手段相比,使用3D打印技术可制造复杂立体功能结构的传感器,将3D打印与柔性传感技术结合可以促进未来生物医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基于3D打印技术制造柔性传感器的最新进展,其中包括聚酰亚胺等多种基底材料、纳米金属等多种打印传感材料;按照熔融沉积、黏弹性墨水沉积、粉末烧结熔化、还原光聚合和材料喷射的制造原理分别阐述了多种传感器的材料选择、成型特点,并对制造方法进行总结分析。虽然3D打印制造柔性传感器件存在着缺乏行业标准及多种类打印材料等问题,但经过不断创新与发展,3D打印将成为柔性传感领域极佳的制造手段。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使用材料对三维(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以下简称为3D打印技术)的发展速度和投入工业化生产进程的影响;介绍了高分子材料快速发展对3D打印技术及其产业链快速发展的推动作用;详细介绍了近几年来3D打印技术使用的高分子材料以及3D打印技术在高分子材料加工中的应用,并对3D打印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近年来木质素生物质在3D打印材料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木质素作为由多种苯基丙烷单元通过不同的键链接构成的高分子聚合物,丰富的羟基、羰基和醚基等使其可以作为可再生生物基材料应用于3D打印领域。包括可降解塑料复合医学材料、木质素基水凝胶、木质素基3D打印热塑性材料等。重点介绍了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木质素的结构特征及与各种材料复合应用于各种3D打印技术方法,详细分析了木质素在3D打印材料应用中的优缺点,并为解决其局限性提出漆酶等对木质素结构进行修饰的思路。最后,对木质素在3D打印领域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聚乳酸(PLA)具有独特的可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是一种理想的3D打印材料。3D打印PLA材料应用广泛,特别是在生物医用领域。然而,PLA也存在着一些性能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3D打印上的应用,因此需要对PLA进行改性。文章首先分析了PLA作为3D打印材料存在脆性大、耐热性差和易水解的性能缺陷;其次综述了3D打印PLA的改性方法,包括共聚改性、表面改性和共混改性;然后介绍了3D打印PLA材料的应用领域,包括生物医学领域和工业制造领域。最后文章介绍了具有优异耐热性和耐水解性的生物降解型立构聚乳酸,并对立构聚乳酸作为3D打印材料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不断进步,3D打印技术被用于开发和制造由仿生天然和合成材料组成的仿生支架。讨论3D打印"生物墨水"的进步和发展趋势,对3D打印多功能生物材料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