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Planning》2013,(7)
文章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异质性的内涵,列举了异质机构投资者在投资理念及其与被投资公司关系方面的具体区别,从机构投资者直接参与公司内部治理和间接影响公司外部治理两个方面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影响公司绩效的不同途径。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33)
会计信息是否对公司投资决策造成影响?异质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在其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文章以2009—201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异质机构投资者的视角对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投资效率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确实能够缓解上市公司的投资非效率问题;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总体持股能够加强会计信息对投资不足、过度投资的改善作用;而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总体持股将产生不利影响,削弱了会计信息引导最优投资的功能。研究结论丰富了不同性质机构投资者持股的研究,且进一步验证了会计信息在公司决策中的经济后果。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4)
2006年5月以来,定向增发这一融资方式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定向增发与其他融资方式相比,不存在业绩方面的硬性规定,因此,在定向增发的过程中没有为了达到业绩条件而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但是,定向增发价格的制定空间很大,这为上市公司利用定向增发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同样是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机构投资者在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起来。机构投资者凭借其专业的投资和庞大的资金规模,被一部分学者看成一股对上市公司的强大监督力量,机构投资者的"股东积极主义"受到长期关注。但是,机构投资者也可能为了在资本市场上谋求短期收益而进行机会主义投资行为。这些机构投资者并不真正关心公司的长期发展,也疏于对公司的监督。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2)
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此前一直是盈余管理问题关注的焦点,但由于监管环境、诉讼风险、会计准则、实施成本等因素的变化,真实盈余管理逐渐成为新的研究方向,文章从真实盈余管理兴起原因、实施方式及经济后果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进行梳理和综述,以期为真实盈余管理的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31)
文章从信息的角度出发,指出内部控制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存在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企业是否会选择实施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受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本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成本高低的影响;另一方面,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在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与监督方面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会起到抑制影响。进而得出结论,通过降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本、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提高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成本,能够减少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34)
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正逐步完善,但公司内部控制是否对盈余管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目前尚缺乏必要的实证证据。文章以"迪博·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作为内部控制质量的度量标准,以我国2009年至2011年深市沪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内部控制对应计盈余和真实盈余的影响,并进一步分为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抑制上市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抑制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3)
真实盈余管理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话题,但实证研究中对真实盈余管理经济后果的考察却存在截然相反的经验证据。文章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理论框架和经验证据两个层面对研究真实盈余管理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进行述评,并对未来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2)
盈余管理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它的存在与会计准则、市场效率、公司治理结构以及企业的外部监督密切相关。文章以2009—2013年度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微利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在建立盈余管理方式偏好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探讨制造业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存在性及方式选择。研究显示:真实盈余管理是制造业微利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主要方式,但应计利润盈余管理也未退出"历史舞台",仍辅助真实盈余管理共同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在真实盈余管理方式下,费用操控对盈余的影响最大,而销售操控对盈余的影响最小。最后,对规范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提出适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11)
高级管理人员激励与盈余管理一直是公司治理研究的热点。本文考察了盈余管理在CEO激励与公司业绩之间是否存在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公司当期业绩主要受应计盈余管理影响,而未来业绩主要受真实盈余管理影响,并且相较于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对公司业绩造成的影响更大;真实盈余管理仅对CEO薪酬激励与公司业绩之间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在真实盈余管理的作用下,CEO股权激励为公司带来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5)
文章以2010至2014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回归分析检验投资者异质信念、未预期盈余与公司盈余公告效应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我国证券市场上存在显著的盈余公告效应,投资者异质信念、未预期盈余是盈余公告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投资者会提前对公司盈余公告信息作出反应,由于对公司盈余信息的获取程度不一、对公司股票的未来走势有不同观点,股票流向愿意出更高价格的乐观的投资者手中,投资者异质信念越大,卖方获得的超额收益越大。随着信息不对称程度的降低,投资者异质信念程度降低,股票价格逐步回归其基本价值,累计超额收益也因此降低。总体上,投资者异质信念对未预期盈余与累计超额收益的关系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6,(4)
以2003—2012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终极控制权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比例越高,企业的盈余管理幅度越大,机构持股抑制了企业盈余管理并负向调节了终极控制权对盈余管理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的分组检验还发现,机构持股对终极控制权的负向调节作用仅体现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公司和正向盈余管理组中,这说明机构持股能够有效替代外部治理机制的不足,而且机构投资者更倾向于抑制企业的正向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15)
会计准则和盈余管理之间存在着矛盾而微妙的关系,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在缩减应计盈余管理空间的同时,却倒逼出真实性盈余管理的产生和普及,对企业组织的持续发展产生更为严重的危害。所以,治理层在考虑运用新会计准则的力量克制高级管理层蓄意开展盈余管理的同时,也应该考虑运用审计等其他配套措施协力推进。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4)
文章以2009年至2011年间在内地和香港同时上市(A+H)的公司为选取对象,并在行业相同、资产规模相近的条件下,按1:1的比例选取非交叉上市配对标本,基于投资者保护程度的视角研究交叉上市与企业盈余管理程度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交叉上市能抑制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但现阶段效果还不显著,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并且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交叉上市对盈余管理的制约作用加强。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9)
采用2008—2013年沪深A股市场数据,从生态位视角研究关系股东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发现关系股东能有效地从控股股东获取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源,提高了其在系统中的生态位,但从对盈余质量管理程度影响呈现的两面性上,关系股东还未找到其最佳的生态位置。这为识别真实盈余质量的操纵程度和操纵渠道提供经验证据,在丰富与补充公司治理相关文献的同时,有助于突破现有研究的瓶颈,寻求到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0,(3)
公司高管团队薪酬差距的研究一直是公司治理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现有文献主要研究高管核心团队内部薪酬差距产生的激励效果或经济后果,但高管团队内部不同层级薪酬差距的进一步研究对实务与理论指导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2012—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高管团队不同层级之间的长期、短期薪酬差距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发现高管团队的长期、短期薪酬差距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在不同层级之间,CEO和CFO的长期、短期薪酬差距越大,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3)
文章以沪深证券市场2007—200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机构投资者持股对我国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权益资本成本呈负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大,权益资本成本越小。机构投资者能够发挥积极的公司治理效应,改善公司治理水平。同时还发现,BETA系数和公司财务风险水平与权益资本成本呈正相关关系,公司规模、盈利水平和独立董事占比与权益资本成本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8)
现有文献表明,影响盈余管理的因素主要有董事会规模、投资者法律保护、财务杠杆、股权融资、外部审计、管理层背景特征等,而很少涉及关于管理层的核心、在企业各项决策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CEO背景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基于高阶理论,CEO在对企业的各项重大事件进行决策时,会受到其自身特征的影响。当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盈余管理产生的动机如IPO动机、管理层薪酬激励动机、债务契约动机等时,具备财务背景的CEO可能会出于企业或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进行盈余管理。这类CEO掌握了外部利益关系人无法掌握的信息资源,能够利用自身对会计准则的了解,熟练地运用会计政策及控制真实的业务活动来管理盈余,从而达到粉饰财务报表的效果。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4)
文章以中国2004和2007年发生高管变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比较新会计准则颁布前后上市公司高管变更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新会计准则颁布前后,发生总经理变更的上市公司均存在利用真实活动调增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但相比较而言,新会计准则颁布后,上市公司新任总经理在上任后一年进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程度更高。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我国会计准则的完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逐渐成为高管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8)
文章运用深交所信息披露考评结果进行了信息透明度对投资者持股决策影响的研究,并通过信息透明度对机构和中小投资者持股决策的不同影响,揭示机构投资者在中小投资者保护过程中所饰演的角色。研究发现,信息透明度与机构投资者持股数量和比例均正相关,与中小投资者持股数量正相关,但与其持股比例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23)
本文利用TARCH模型,从宏观角度考察了我国机构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随着机构投资者的规模不断扩大,对市场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市场的波动性反而上升。这说明了机构投资者并没有起到稳定股票市场的作用,跨越式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加剧股市波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