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探究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烤烟中部叶片组织结构的影响,以烤烟品种NC102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以种植密度为主区,施氮量为副区,在大田条件下分别采集10、20、40和73 d叶龄的中部叶片,制作石蜡切片并观察组织结构。结果表明,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面积随叶龄增加均增加,栅栏细胞密度反之。随种植密度的降低和施氮量的提高,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面积、比叶重均增加,栅栏组织密度降低。施氮量对栅栏细胞密度的影响早于种植密度,对栅栏组织厚度的影响晚于种植密度。73 d时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组织比、叶面积、比叶重受低种植密度和高施氮量的正交互作用影响,密度越低,施氮量增加对叶片组织结构的影响更加显著。在一定范围内,适当调节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利用其交互作用,可以改善叶片结构,达到优质适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3.
施氮量和品种类型对稻米食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晚粳、杂交晚粳、杂交中籼3 种类型水稻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0、150、225、300 kg/hm2 这4 种施氮水平,研究品种类型和施氮量对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米饭的硬度、黏聚性、咀嚼度、回复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最大值在225 kg/hm2水平;黏着性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最低值在225 kg/hm2水平;弹性不受氮肥的影响;香气、光泽、味道、口感和食味值呈下降趋势;完整性则一直增加。常规晚粳的米饭各项质构、食味指标均优于杂交晚粳、杂交中籼,杂交晚粳略优于杂交中籼。硬度与黏聚性、咀嚼度、回复性、完整性极显著正相关,与黏着性、香气、光泽、味道、口感、味道、食味值极显著负相关,食味计的各指标间都有显著的相关性,质构指标中除弹性和黏聚性外,其他指标都与食味计指标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5.
6.
以淄蓖5号和云蓖泰国202为试验品种,研究沿海滩涂中度盐碱地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条件下蓖麻磷吸收的特点及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蓖麻苗期磷吸收百分率和吸收速率很低,蕾期显著增加,开花期达到高峰,花果期和灌浆成熟期逐渐降低。与淄蓖5号相比,云蓖泰国202在苗期吸收百分率和吸收速率较低,蕾期差异不大,开花期明显增高,灌浆成熟期仍保持着较高的磷吸收量。淄蓖5号在种植密度13 000株.hm-2、施氮量120kg.hm-2条件下产量最高,每生产100kg的蓖麻籽吸收磷1.23kg。云蓖泰国202在种植密度16 000株.hm-2,施氮量120kg.hm-2的条件下产量最高,每生产100 kg的蓖麻籽吸收磷1.10~1.13kg。由于盐碱地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较低,在本试验条件下即使施用50kg.hm-2的P2O5仍不能满足蓖麻对磷的需要,要进一步提高蓖麻产量还需加大磷肥投入。  相似文献   

7.
以淄蓖5号和云蓖泰国202为材料,研究沿海中度盐碱地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蓖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淄蓖5号在种植密度13000株·hm^-2、施氮量120kg·hm^-2条件下获得的产量最高,云蓖泰国202的适宜密度为16000株·hm^-2、施氮量为120kg·hm^-2。两个品种苗期对氮的吸收速率均缓慢,吸收量较低,蕾期吸收速率和吸收量逐渐增加,开花期达到高峰。高产条件下,每生产100kg的蓖麻籽淄蓖5号需氮9.93~10.33k,云蓖泰国202需氮8.25~10.12kg。在苗期、蕾期、开花期、花果期和灌浆成熟期,淄蓖5号分别保持2%、15%、50%、15%和20%左右的氮吸收百分率有利于高产;云蓖泰国202分别保持1%、10%、45%、12%和30%左右的氮吸收百分率有利于高产。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烤烟烟气质量的影响,设置了两因素三水平的田间裂区试验,考察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及其交互作用(互作)条件下的烟叶烟气质量特征.结果表明:①种植密度对烟气总粒相物、水分、焦油量以及单支烟抽吸口数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相同施氮量条件下,烟叶烟气总粒相物、焦油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1100株/667 m2至13...  相似文献   

9.
稻米淀粉RVA特性及食味评价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全面客观评价稻米品质,提出在RVA指标与蒸煮食味品质之间建立评价体系.综述了稻米淀粉的RVA特性及食味评价研究概况,指出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可以较好地反映稻米食味品质,与蒸煮食味品质关系密切,且与RVA谱的特征值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阐述了稻米淀粉RVA谱与蒸煮食品品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以4个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的糜子品种为实验材料,研究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对糜子外观及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低直链淀粉品种比较,高直链淀粉糜子品种,全粉糊化黏度、糊化时间、糊化温度较高,糜子饭吸水率、体积膨胀率、硬度较高,而糊化热焓值较低;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糜子品种,全粉呈现低糊化黏度,糜子饭呈现低吸水率、体积膨胀率,高硬度。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糜子品种,蒸煮性差、能耗高、蒸煮时间长。因此,在糜子品质育种中,适当降低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可以改善糜子的适口性。  相似文献   

11.
以衡阳实验点种植的8个不同品种再生季稻米为研究材料,对其蒸煮食味品质、糊化特性及淀粉的晶体结构进行了测定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中和两优1号和晶两优1468的再生季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适中,胶稠度长,糊化温度低,其中和两优1号的结晶度低,晶两优1468淀粉内部有序程度高,RVA谱特征值表明这两个品种均具有较好的蒸煮食味品质。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品种再生季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与相对结晶度显著负相关,同时,相对结晶度与碱消值呈显著负相关,与胶稠度呈显著正相关;1047/1022 cm-1值与峰值时间、最低黏度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再生季稻米中直链淀粉含量变化会影响淀粉的晶体结构,改变其糊化特性,导致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13.
研究米水比对米饭食用品质的影响,揭示米饭品质变化趋势,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色差仪、质构仪等对米饭进行品质分析,通过体外消化实验,对米饭的淀粉组成及体外血糖生成指数(eGI)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米水比制作的米饭品质指标之间均存在差异性(P<0.05);当米水比达到1∶1.3前,快消化淀粉(RDS)、亮度、白度、eGI等指标缓慢增长,硬度、咀嚼性等指标缓慢下降,随着进一步增加水分,变化幅度增大。综合食用品质及淀粉消化各方面指标,推荐米水比在1∶1.3~1∶1.5之间,食用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4.
外源酶改善糙米食味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通过用纤维素酶、复合果胶酶来部分降解糙米中的粗纤维和果胶物质,改善糙米的食用品质。通过测定纤维素等物质的变化及糙米饭的感官,确定纤维素酶的作用条件为:反应温度45~50℃,加酶量0.11mg/mL,pH值4.8~5.2,作用时间4h;复合果胶酶的作用条件为:反应温度45~55℃,pH值5.0~5.6,加酶量0.6mg/mL,酶作用时间2h以上。实验发现经纤维素酶和复合果胶酶处理后的糙米食用品质较处理前有明显改善,其中纤维素酶作用好于复合果胶酶,混合酶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以常规储藏(空气组)作对照,将水分13.5%的优质稻在温度为35、40、45℃下进行氮气储藏,通过测定黄度指数、脂肪酸值、出糙率、整精米率研究优质稻黄变程度及黄变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结果显示,高温可使优质稻发生黄变,温度越高,黄度指数越大,黄变程度越深。在35、40、45℃下储藏45 d,氮气组优质稻黄度指数比对照组分别低1.2、2.2、3.0,说明氮气气调可有效降低优质稻的黄度指数。在优质稻黄变过程中,温度与脂肪酸值成正比,与出糙率,整精米率成反比。在45℃下储藏45d,氮气组和对照组优质稻品质变化最明显,其中氮气组脂肪酸值比对照组低7 mgKOH/100g,出糙率高0.20%,整精米率高16.05%,说明氮气气调可抑制优质稻脂肪酸的生成和整精米率的下降,但对出糙率影响不大。因此,在实际储藏优质稻中,应尽量避免高温,若无法避免,可通过氮气气调延缓优质稻的黄变及品质劣变。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活质量与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稻米消费观念已从“吃得好”转变为“吃得健康”,对稻米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提出更高要求。稻米食味品质是衡量稻米品质的重要指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稻米中各营养组分的含量、结构、相互作用及其呈现的理化性质是导致稻米食味品质差异的主要原因,此外,不同蒸煮方法下采用不同的米水比、蒸煮压力、蒸煮温度亦使稻米呈现出不同食味品质,显著影响着稻米可接受度。稻米食味品质虽与加工精度呈正比,但过度加工可导致稻米营养成分大量流失及人体糖分摄入过高,故平衡稻米食味品质与营养品质的适度加工技术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总结了稻米的营养组分、理化性质、蒸煮方法及加工精度等因素对稻米食味品质的影响规律,概述了未来稻米食味品质的研究与发展方向,为稻米食味品质的改善和稻米品种的改良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湿热处理对大米淀粉理化性质及其米线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培  陈正行  李娟  王韧  冯伟  王莉  罗小虎 《食品与机械》2017,33(5):182-187,210
以大米淀粉为原料,研究湿热处理对大米淀粉理化性质以及米线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处理大米淀粉相比,湿热处理后,大米淀粉的热学特性中T_0、T_P、T_C、T_C_T0、ΔH均增大;淀粉晶型仍为A型,结晶度增加4.14%;淀粉溶解率和膨润力显著降低,直链淀粉含量显著升高;淀粉糊化黏度、衰减值和回生值明显降低;淀粉凝胶硬度、弹性和耐咀嚼性增强;淀粉白度由89.7降低至80.3;添加20%湿热处理大米淀粉制作的米线感官品质和质构特性得到显著改善,断条率和蒸煮损失率分别降低5.67%,10.13%;大米淀粉溶解率、膨润力、溶解率、凝胶特性和糊化特性可有效预测米线品质。  相似文献   

18.
The effects of partial replacement (0%–20%, w/w) of rice flour by potato starch (PS) on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microstructures, texture and in vitro digestibility of indica rice flour (IRF) and instant rice noodles (IRN)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Accordingly, the addition of P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peak viscosity (2876.00–3221.00 mPa·s) and tan δ values (0.14–0.22) but lowered the setback values (2169.00–1036.50 mPa) of the pastes. Rice noodles with 5%–15% PS (PS and IRF at the mixing ratios of 5:95, 10:90, 15:85 and 20:80, respectively) addition exhibited modulated appearance and textural properties. The mutually exclusive phosphate groups of PS facilitated the expansion of starch granules, contributing to the formation of more compact microstructure and higher-ordered crystalline structures (confirm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X-ray diffraction), endowing rice noodles with better cooking and digestive attributes, and visibly increased slowly digestible starches content (26.09%–31.34%). The quality attributes of rice noodles could be accurately predicted by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rice flour referring to Pearson’s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blending of PS is both an effective and economical pathway in improving the nutritional and textural properties of IRN.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电子鼻测定15种籼型和15种粳型米饭样品有关气味的10个感应器指标信息,利用主成分分析分别构建了籼型和粳型米饭的气味品质预测评价模型,建立了基于电子鼻技术的米饭气味评价方法。结果表明:籼型和粳型米饭气味前两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且两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达到了94.087%和96.408%,可以代表米饭样品的绝大部分气味信息;构建的米饭气味评价模型分别为Z=0.782Z1 0.126Z2(籼米)和Z=0.838Z1 0.159Z2(粳米),用此模型获得米饭气味的综合得分,其中除了籼米中4个样品和粳米中3个样品与感官评价的排序有差异外,其余各样品排序结果均与感官评价相一致。说明两种方法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使用电子鼻技术对米饭食味品质中气味进行评价是可行的,并为米饭气味品质的客观评价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高温流化对糙米蒸煮和食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糙米难煮熟、口感硬、米糠味重的难题,采用高温流化技术处理糙米,改善其蒸煮及食用品质。考察了流化温度对糙米表观形态、籽粒横截面形态和最佳蒸煮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130℃为最佳流化温度,可以在保持糙米天然形态的同时,使糙米皮层产生裂缝,籽粒内部产生微孔,打开糙米的吸水通道,并且使最佳蒸煮时间缩短了6 min。另外,研究了糙米经高温流化处理后蒸煮及食用品质的变化。结果显示,糙米蒸煮时的吸水速度和吸水量明显提高;糙米饭变得更加柔软,硬度由1 853 g降低至1 570 g;露白率达99%;米糠味明显减少;色泽、黏性及综合评分都显著提升(P0.05)。高温流化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糙米的蒸煮及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