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以我国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战略为依托,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文件精神,各高校均开始积极探索双创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促进机制研究,探索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新途径,从而完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与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
如今,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高校更应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列为重中之重。本文作者认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更是提高人才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调查研究了沧州市大学生"双创"能力提升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广西轻工业》2016,(9):144-145
国内全面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背景下,地方院校加大本科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力度。大学生导师制作为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手段之一,能有效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导师制培养模式的优劣和教育模式的培养流程,结合地方院校实际情况分析实施困境,为探索符合学校自身发展模式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4.
《广西轻工业》2019,(9):177-178
挑战杯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奥林匹克"盛会,给高校学子一个培养和展现自身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平台。本文阐述挑战杯这类竞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以及基于挑战杯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一定探索。  相似文献   

5.
创业教育是高校近几年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把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1999年1月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加强对教师学生的创业教育,采取措施,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明确提出了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拉开了我国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序幕。今天,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不容忽视的问题,迫切需要从教育理念、培养途径上积极探索创业教育。一、创业教育的内涵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培养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等的教育。创业教育具有三层紧密联系的含义:一是通过创  相似文献   

6.
培养大学生择业就业能力,提高创新创业能力,这不仅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就业形势与经济发展的需求。本文以大学生择业就业能力为导向,分析当前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因素,阐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最后提出构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校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创造能力人才的摇篮,为了响应国家"三创"教育政策,培养具有"三创"能力的服装专业人才,并结合"三创"教育现状及"三创"能力培养要求,文章从服装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手段、考核方式、教学资源建设、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从而将服装实践课程教学与大学生"三创"能力培养充分结合,为高校培养符合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高素质服装应用型人才提供方案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新常态背景下要求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强的大学生,部分学校的创新创业资源有限无法满足大学生的要求,为此研究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培养路径。通过分析大学生的自身能力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根据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提出建设创新创业资源和提倡创新思维的培养路径。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十分关键,学校可以组建有特色的创新创业社团,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相似文献   

9.
创新创业能力作为新时期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影响因子,是我国发展向前不可或缺的引擎动力.对国家而言,大学生是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后备力量和重点培育对象;对高校而言,创新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出路之一;对大学生而言,创新创业能力是实现全面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就业能力的关键因素.然而近年来,由于受国家政策导向、高校教育体系、学生自身条件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比例较低、就业环境愈发严苛.鉴于此,高校可通过"三位一体"课程建设,依托政府、企业、高校、学生协同育人,加强宣传,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全面助力其创新创业、就业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食品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符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高校作为培养主体需要不断提升食品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适应新时代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本文提出了 OBE教育理念引导人才培养的价值与意义,并探讨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与评价体系,以期能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食品行业输送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1.
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是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目标,也是国家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对于学生成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节能车车队为例,从课堂教学、学科竞赛、专业实践、创新项目、创新工作室和创新氛围等六个方面,分析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促进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为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创新创业作为一种新型就业方式,正被广泛推广普及。民族地区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普通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有的民族文化在其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我国实现创新创业战略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延边大学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策略:提高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创业意识、强化民族地区高校创新创业师资力量、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完善社会相关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双创"教育是各大高校研究的重点问题,相应的创新创业课程也在逐步开展。然而对浙江多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情况进行调研发现,现阶段各高校的创业教育与专业结合度不高,从创业实践的角度来说不能满足大学生真正的创业需求。本文从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教学改革内容以及专业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等三方面综合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结合汽车类专业课程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石磊 《中国皮革》2022,(11):16-19+24
皮革专业大学生创业是缓解该专业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之一。对当前我国部分高校皮革专业大学生创业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当前我国皮革专业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部分问题,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途径、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能够提升皮革专业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策略,旨在为皮革专业毕业生创新、创业等的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卢念 《食品工业》2021,(2):I0026-I0026
当前时代背景下,高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将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纳入专业教育及文化素质创新课程体系中,提倡在重视专业教育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需求及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现状入手,分析高校艺术类专业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的方法与途径。试图从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以及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专业及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分析,对高校艺术类专业如何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提出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探索适合我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模式与人才培养机制是高校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此,对WeWork思维模式进行了分析,探究了创客教育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将WeWork思维模式引入高校轻化工专业创新创业课堂,从提升创新创业活动管理、组织学术交流、开展校企合作等方面对高校轻化工专业大学生创客平台进行完善,并提出了优化轻化工专业大学生创业生态体系的政策建议,以期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8.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培养目标进行教学改革是一种全新的课程改革思路,同时也是各大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在双创背景下进行高校体育课改革,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当下适应社会、创造社会的各项能力,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体育课程研究提供发展思路。本文立足于高校体育课改发展要求的视角,分析素质拓展训练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索素质拓展训练融入高校体育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素质拓展融入高校体育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9.
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需要,新疆高校是新疆社会人才储备供给的重要部分,肩负着培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的重任。面对新的国际形式和时代背景,加强创业教育是新疆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疆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油水分离的现象普遍存在。鉴于此,从课程体系构建、实践中心创建、培养路径创新、培养机制建立等环节入手,探索并实践"专创互融"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这对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有着积极地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