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一个水源地来说,地下水可采资源是一定的,由于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研究程度,资料丰富程度,供水量大小等不同,计算可采资源量的方法也不一致,有的水源地多种方法都可应用,的有仅适宜于一种,其中水文地质条件起决定的作用,本文以山西永济市城区,蒲州水源地以及山西运城市城区,永济小樊水源地为例,进行对比研究,其结论是,只要选择的方法得当,都会得以满意结果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最近几年兰村水源地地下水水位持续大幅度下降的现实,将1957年兰村水厂建成至今近40年的开采历史,视为一个极大排水量、极长时间的特大型抽水试验,利用地下水位动态曲线分析法和开采试验抽水法两种方法,对兰村水源地地下水可采资源量进行了再探讨,求得了一个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资源量,并提出减缓地下水位下降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山西省汾河中上游地区平原区、山区地下水可采资源量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对平原区可采资源量采用保证率下的直接估算法、可采系数法、平均布井法、径流模数法、水量均衡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再以优化法进行组合;对于山区,重点讨论了岩溶水可采资源量的计算方法,最后得到较合理的结果。在平原区、山区可采资源量计算中,对各种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高波  乔雷 《山西水利》2007,23(4):26-27
介绍了临汾市地下水资源计算分区的划分和各类参数的计算方法,计算出了临汾市平原区、一般山区和岩溶山区地下水资源量和全市地下水资源总量。  相似文献   

5.
对延寿县的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一般包括补给量和排泄量;地下水的可开采量;地下水的总补给量的计算来评价延寿县地下水资源量.  相似文献   

6.
利用水均衡法,对评价区地下水资源量进行计算,并利用地下水水位监测资料,进行了地下水储变量计算,与地下水均衡结果相互验证,分析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可开采量的确定,考虑了多种影响因素,用多种方法进行了计算,最终综合确定。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可开采资源的计算与评价,是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管理的基础,该文仅对淮北地区浅层地下水可开采资源的进行讨论,通过分析计算与论证,给出了安徽省淮北各地(市)区的多年平均及三种保证率的浅层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为地下水资源规划,开发利用,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林甸县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的准确评价是水源地和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基本前提和保障。林甸县地下水资源已开发40多年,水资源开发量逐年增加,积累了大量系统、翔实的地下水开采动态资料,为地下水资源计算方法的正确选择和水资源量的正确评价奠定了坚定的基础。文章对地下水资源量评价是以现状开采目的层为评价对象的。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是指储存在地面以下饱和岩土孔隙、裂隙及溶洞的水。地下水资源量是指某时段内地下含水层接收降水、地表水体、侧向径流及人工回灌等项渗透补给量的总和。其中,地表水体渗透补给量由湖泊(水库、坑塘)周边渗透补给量、河道及渠系渗透补给量和田间灌溉入渗补给量组成。对无资料地区通常采用临近站地形、地貌等相似的地区借用其现有的水文资料来计算地下水资源量。文章对此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0.
贾建伟  王栋  何康洁  刘昕 《人民长江》2021,52(9):107-112
在长江流域2001~2016年最新观测资料基础上,依据平原区及山丘区的类型特征,分别采用补给法和排泄法计算了流域内12个水资源二级区和19个省级行政区内矿化度M小于等于2 g/L的浅层地下水资源量.结合水文地质条件、降水及人类活动等综合因素,全面论述了长江流域内地下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考虑到各地区现阶段地下水资源开...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计算了取水地地下水补水量及可开采量,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水均衡法在区域地下水资源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水资源是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地下水资源全面科学的综合评价是解决水资源缺乏问题的基础性工作。详细阐述了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水均衡法特点、基本原理及计算内容。通过收集资料,对西北某地区地下水资源进行了定量计算,为科学合理地利用地下水,保持水土平衡,促进该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根据南通市第四纪松散沉积层地下水系统的水文地质机制,构建了地下水运动的三维数值模型,并在模型识别、验证的基础上,针对各含水层地下水位的控制要求,调整了现有地下水的开采布局,以乡镇为单位,确定出各含水层的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及最优开采布局,并预测了2006年底至2021年底逐年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