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酸值油脂助脱色与酯化脱酸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主要探讨了高酸植油脂助催化脱色及酯化脱酸工艺,经过研究表明,采用该工艺精炼高酸值油脂,在基本不改变传统工艺和设备的基础上,可以显著地降低油脂炼耗,提高精炼率,达到增产油脂,充分利用资源的目的,同时也为高酸值油脂的精炼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3.
4.
为解决高酸值废弃油脂脱酸效果不佳的问题,根据生物柴油转酯化反应对原料油的要求,开发了废弃油脂深度脱胶—脱色—双塔串联脱酸工艺。利用化工模拟软件对废弃油脂脱酸系统进行了模拟,建立了脱酸系统流程模拟模块,输出了日处理900 t废弃油脂的脱酸塔和脂肪酸捕集塔的物料平衡表。对脱酸塔和脂肪酸捕集塔的塔直径、填料高度和填料类型进行选型,并进行了水力学校核,将其气相动能因子和运行负荷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将所开发的废弃油脂深度脱胶—脱色—双塔串联脱酸工艺应用于实际大型生产线,长时间运行表明,该工艺可以将废弃油脂含磷量和脂肪酸含量分别降至3 mg/kg和0.3%以下。采用深度脱胶—脱色—双塔串联脱酸工艺处理高酸值废弃油脂,脱酸效果好,处理后的废弃油脂可作为优质的生物柴油原料。 相似文献
5.
6.
7.
对高酸值米糠油的溶剂萃取脱酸工艺进行了研究。在以95%乙醇为溶剂、萃取温度30℃、油和溶剂比为1:1.8(w/w)的条件下萃取3次,可将米糠油酸值从31.02(KOH)/(mg/g)降至4.52(KOH)/(mg/g),通过碱炼可进一步降低酸值至0.23(KOH)/(mg/g)。该工艺可大幅降低脱酸过程中的炼耗,经蒸发脱溶后可直接获得副产品脂肪酸。 相似文献
8.
高酸值米糠油萃取脱酸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高酸值米糠油的溶剂萃取脱酸工艺进行了研究。在以95%乙醇为溶剂、萃取温度30℃、油和溶剂比为1∶1.8(w/w)的条件下萃取3次,可将米糠油酸值从31.02(KOH)/(mg/g)降至4.52(KOH)/(mg/g),通过碱炼可进一步降低酸值至0.23(KOH)/(mg/g)。该工艺可大幅降低脱酸过程中的炼耗,经蒸发脱溶后可直接获得副产品脂肪酸。 相似文献
9.
10.
以高酸值米糠油为原料,98%硫酸为催化剂,采用连续酸催化法耕备生物柴油。分别考察了酯化、酯交换阶段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以及甲醇与反应物摩尔比对酸值降低及产品产率的影响。同时发现,水对酸催化酯交换反应产率有较大影响,要在较短的反应时间内获得较高的转化率,酯化反应后原料的水分必须在0.5%以下。 相似文献
11.
12.
采用二次回归旋转正交试验设计,系统研究了醇油摩尔比、浓H2SO4加入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四个因素对餐饮废油脂酯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四个因素对酯化反应都有极显著的影响,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醇油摩尔比〉浓H2SO4加入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且醇油摩尔比与反应温度的交互作用对酯化反应有极显著的负影响。在醇油摩尔比16.5~17.5、浓H2SO4加入量4.2%~4.6%(油重)、反应时间1.6~2.0h和反应温度57.2~61.5℃的优化工艺条件下,废油脂的酯化率可达98.29%以上;经优化参数最低限值的实验验证,预测偏差约为1.27%。 相似文献
13.
以潲水油为原料,采用两步催化法制备生物柴油。先用聚合硫酸铁催化潲水油中游离脂肪酸和甲醇酯转化为脂肪酸甲酯,然后再通过碱催化剩余的甘油三酯进行酯交换反应。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酯化反应,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6.0 h、甲醇用量108.7%(质量比,按油质量)、催化剂用量5.87%(质量比,按油质量)、反应温度80℃下,酸值可达到2.20 mgKOH/g,即酯化率为97.71%。在110℃下对经两步催化得到的生物柴油进行分子蒸馏,得率为98.20%,测定了生物柴油的脂肪酸甲酯组成,按照国标检测了纯化的生物柴油的物化性质。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该研究在比较酸酯化和碱酯化预处理方法基础上,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湖南、广东、江西、云南、广西、海南6个地区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种类、相对含量和比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除油酸、芥酸、二十三碳酸和二十四碳烯酸外,酸酯化和碱酯化法处理后检测出的其他脂肪酸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酸酯化法更适合茶油脂肪酸检测。茶油中肉豆蔻酸、十七酸、亚麻酸、花生酸、芥酸和二十四碳烯酸的最高含量均来自于湖南茶油样品,分别为0.10%、0.11%、0.20%、0.09%、0.17%和0.07%;棕榈烯酸含量最高的是广东茶油样品,为0.12%;棕榈酸含量最高的是广西茶油样品,为12.97%;亚油酸含量最高的样品产自江西,达15.58%;硬脂酸和油酸含量最高的样品均源自于海南,分别为3.74%和73.70%。油茶籽油在不同的产地其营养特性各不相同,广东和江西茶油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分别为15.33%和15.67%;云南茶油脂肪酸总不饱和程度最高,达85.74%;湖南和海南茶油稳定性较好,易于保存。该研究为了解我国油茶各主产区的茶油营养价值差异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