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过去的几年里,计算机技术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涌现出大批新型应用技术,为普及新一代计算机应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虚拟现实技术,亦称VR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新型应用技术,目前在许多科研和生产领域得以采用,在石油工业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也已经起步。本文将简述VR技术原理,介绍VR应用系统的研究状况,以及在石油工业领域的应用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2.
3.
虚拟现实技术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信息技术之一,它是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并行计算技术等多种技术的集成。本文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分类以及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前景,并重点介绍了在储运工程中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油藏模拟在时间推移地震(4—D)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作过4-D地震观测的水同藏可以利用油藏模拟来模拟油,水的运移情况,油藏模拟可以验证4-D技术在识别已被大量开采的油气藏中油气位置的能力,因为在石油排泄量最多的位置地震振幅减小也最大,模拟的结果能和4-D地震的观测资料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6.
虚拟现实技术在塔河油田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概念、虚拟现实技术理论和构成虚拟现实系统的软、硬件技术,并介绍了石油行业中虚拟现实系统“ Petro-One”的特点和功能。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集层具有埋藏深、地震反射信号弱和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引入虚拟现实系统进行石油勘探研究,在多井空间立体标定的基础上,利用虚拟环境下的精细构造解释技术进行层位追踪,采用多属性分析来预测储集层,并将塔河油田奥陶系大型缝洞体系进行三维可视化及立体刻画,再结合钻井等资料进行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集层预测,最后对虚拟现实系统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在进行用户访谈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依据规范化、轻量化的设计原则,对海洋平台内装设施的造型、尺度、材质和色彩搭配等设计要素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并将虚拟现实技术融入海洋平台环境设施的前期方案设计环节。利用虚幻4引擎进行海洋平台生活楼虚拟空间的搭建,实现生活楼内部漫游、家具造型和材质切换、固定视角切换等功能,从而进行不同设计方案的效果呈现和对比。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有助于设计人员把握设计要素、激发设计灵感,进而提高海洋平台生活空间的整体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巴西、墨西哥湾、西非等深水成熟油田区使用海洋地震勘探节点采集系统进行高精度地震勘探,能比常规拖缆勘探更进一步获得油田区内的高品质地震资料,提高探井成功率及资产投入产出比,因而被广泛采用.使用一条ROV节点仪器勘探船同时投放2台工业级水下机器人,并携带多个节点采集单元在深水海底进行投放.但受该类型水下机器人固有局限性所...  相似文献   

9.
10.
BPS声学二次定位系统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底电缆地震勘探施工中,海上声学二次定位系统对地震信号的采集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对目前东方地球物理公司自主研发的BPS声学二次定位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给出了该系统性能及野外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5,40(4):422-422
由中国石油物探学会、东方公司信息管理部、信息中心主办的“信息技术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领域中的应用”研讨会于2005年7月9~10日在厦门召开。会议主要研讨信息技术在地球物理勘探领域的应用、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物探行业和IT行业的领导和专家,微软、Intel、IBM、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DEC—ALPHA计算机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情况以及该系统在石油勘探领域中的应用作了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13.
<正>上海海洋石油局物探船"发现号"于2011年12月8日再次创下了单日产量232.55 km的新纪录,打破了该船一个月前创造的231.9 km的记录,又一次刷新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海上地震勘探作业纪录。  相似文献   

14.
6月8日,世界海洋日。中国海洋宣传日的主题是"建设海洋强国"。"建设海洋强国"。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战略目标。建设海洋强国,十八大报告提出的首要一点便是要提高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6月8日,全国海洋宣传日庆祝大会暨年度海洋人物颁奖仪式在辽宁省锦州市举行。在"2012年度全国海洋人物"颁奖典礼上,第一个走上领奖台的便是"海洋石油981"首任平台经理,现为中海油服墨西哥公司总裁的邓明川。  相似文献   

15.
论Radon变换在地球物理勘探中应用的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文分六节,第一节介绍 Radon 变换的原理,第二节和第三节叙述了以Radon 变换为理论基础的 CT(Computer Tomograph)技术,及其在射电天文学、X 射线照相和电子显微照相、超声波、核磁共振、光学干涉等领域的应用。Radon 变换是数学上的变换,CT 是计算机成像应用装置,在地球物理勘探中可以借鉴 Radon 变换和 CT 成像技术。第四节论述了τ-P 变换是 Radon 变换的一种形式,τ-P 变换在计算机上实现的过程与二维傅氏变换扇形滤波相似。进一步应用 Radon 变换应像 CT 那样,向成像方向发展。第五节论述了Radon 变换在地震勘探中利用各种物理参量的可能性,并建议改变野外观测方法,采用在一口井中布置激发装置,另一口井中安置接收装置,利用吸收系数和速度参量成像,有利于寻找构造油藏和岩性油藏及其它矿产资源。第六节中列举了 Radon 变换在地球物理勘探应用中的一些引为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徐成孝 《青海石油》2005,23(1):28-33
在工业发达的产油国,微生物技术已普遍用于石油工业的上游领域,目前主要用于MEOR、压裂损害补救、井筒处理、防蜡、防腐等作业中。但文献报导、室内研究、油田试验最多的仍为MEOR工艺技术,而工业化应用报导,并不多见。微生物驱,是20世纪后期研发成功的提高采收率的一种新型方法。利用微生物的生长、活动及其产生的多种代谢产物之不同特性来实施增产措施的,其驱油机理类似于化学驱,又似有区别。目前,美国已把微生物驱列为继热驱、化学驱、气驱之后的第四大EOR方法。微生物技术.也成功用于水驱、压裂增产、防蜡、防垢及缓蚀作业中。室内研究及矿场应用都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今后研究的重点,仍为驱油机理及工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智能技术在石油工程领域的最新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石油业内人士对智能井、智能化油田、实时分析解释大量数据以实现工艺优化的热情和兴趣日益增长,对高效、稳定、耐用的智能工具的需求也大大增强。大量工作,诸如资产评估;3维和4维地震资料解释;复杂多分支钻井设计及实施;测井资料解释;地质模型建立;生产测试设计、实施及解释;油藏建模及模拟技术,都将一体化,形成综合的油藏管理体系。最近几年,人工智能(AI)技术从神经网络、基因优化到模糊逻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多种多样的组合形式越来越为油气工业的主流产业所接受。本文介绍了AI系统在石油行业的最新、最前沿的应用情况,讨论了AI系统未来在油气工业中可能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针对涠洲12-1油田北块断层非常复杂,又属陆相沉积,油层薄,砂体物性横向非均质性强等问题,中总结出了一套适于复杂岩性油藏勘探与开发的地震技术工作流程,并在涠洲12—1油田北块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属性分析技术和方差体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本区的断层解释问题以及沉积模式及油藏类型等问题;在资料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应用全三维解释技术、正演模拟技术和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可以对含油砂体的空间几何形态进行精细雕刻,预测储层砂体物性的横向变化,并以三维可视化技术为依托获得储层砂体的有效孔隙体积,从而为本区勘探方向的选择、开发储量的计算以及ODP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 引言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通过地震勘探对地下含油气构造进行准确成像的关键技术,而实现Kirkhoff三维叠前深度偏移要求巨大的数值计算量、信息传输量和数据存储量,本文通过中国西部塔里木地区克拉2大型油气田地震成像的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20.
描述了“特征相关水平切片“解释新方法在大庆探区中浅层储层的实际应用,重点突出层位与断层的自动识别和追踪技术;形成了以层位与断层的自动识别和追踪为核心,地震属性分析、分频体显示、反演处理为主要手段,多种技术与信息联合应用的储层预测技术,从而得到了大庆探区中浅层地震解释的成熟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