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重金属固化稳定化的环境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固化稳定化是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主要技术之一,固化材料的环境材料理念加强尤为重要。环境材料是具有最低环境负荷和最大使用功能的人类所需材料,具有功能性、环境友好性和经济性三大特征。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点位污染达到19.1%;治理途径有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生物技术;化学技术有淋洗和固化稳定化(S/S)技术,实际应用中70%以上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选择后者。固化稳定化的环境材料的类别可分为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氧化还原材料;环境材料的应用应结合重金属类别及其污染程度、修复目标和当地的土壤、气候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并与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等集成。结合国内外土壤重金属固化稳定化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环境材料作用机理,主要包括沉淀作用、吸附作用、配位作用、有机络合和氧化还原作用等,核心是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和化学形态,降低其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围绕土壤重金属固化稳定化研究的系统化,提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应用基础研究框架,包括材料与重金属、材料-土壤-重金属、材料-土壤-植物-重金属、材料-田间-作物-重金属以及重金属治理的综合评价等5个层次,这是促进环境材料基础与应用研究结合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土壤重金属污染用微生物修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用微生物修复方法。重金属土壤污染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治理重金属污染,从生物修复方面阐述了重金属的治理方法、手段,微生物修复的可行性和环保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污染土壤中存在农药残留与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会对周边的农业、养殖业发展造成影响,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阻碍当地的经济发展。基于此,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该文从生物、化学与物理3个角度入手,分析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明确污染土壤修复中各项技术的应用效果、适用范围与优缺点等,并阐述了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趋势,为专家学者研发新型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提供参考,切实解决土壤污染问题,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其的治理已成为当今的热点话题。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微生物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展示技术、微生物和植物联合修复,以及它们的概念、基本原理和研究进展等,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采用接种白腐菌堆制法对模拟Pb污染土壤进行了生物修复.通过监测土壤基本理化性状、土壤中Pb的各形态含量及微生物学指标(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代谢商、微生物商、微生物C/N、微生物群落代谢能力),系统地研究了白腐菌修复作用下土壤理化性状的动态变化、Pb生物有效性的改变以及土壤微生物学效应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白腐菌堆制法能有效地修复Pb污染土壤,降低Pb的生物有效性,减小Pb对土壤微生物的抑制,改善土壤中微生物效应.污染土壤经接种白腐菌堆制法修复后,土壤中Pb主要以残留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存在,水溶交换态Pb分配系数为0;微生物生物量较高,达2.258 mg/g;微生物群落代谢能力较强,丰富度为72目,群落指数为4.995.  相似文献   

6.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之一。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目前生物修复技术已开始成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主要处理技术,该文系统介绍了主要生物修复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7.
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在我国小城市较普遍,主要分布于城郊和农村地区,利用天然地形进行填埋,多数未采取或仅采取简易防渗措施。随着填埋时间推移,填埋量增多,产生的渗滤液下渗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本研究以泸州市某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场地土壤污染调查及治理为例,设置15个土壤采样点进行土壤重金属、有机物含量检测,经过分析获取该场地污染特征因子及场地污染程度。结果表明,该场地土壤重金属含量超出参考值的元素为镉、砷、汞,有机物浓度未超标。在此基础上,针对场地的土壤污染特性提出一套适合该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场地土壤污染修复方案:对重度污染土壤采用挖掘外运烧砖回收的处置方式,对轻度污染土壤采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方式。本研究可为我国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场地土壤污染及治理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制定污染土壤修复标准的目的是将污染严重的土壤环境中的污染物水平降低到造成更大的生态破坏和健康危害水平以下,同时确保被污染场地满足再利用要求。本文将结合部分发达国家的土壤修复标准,以及中国土壤污染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污染控制因素和生态毒理学评价,以清洁技术为基础,对我国的土壤生物修复标准进行回顾,建立土壤背景值及适用标准。针对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评价的研究,本文简要介绍了评价修复效果的常用方法:植物毒性评价方法、陆地无脊椎动物评价方法、土壤微生物评价方法和生物标志物评价方法,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进行评估,并对评估技术的发展前景以及评价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人口户数量的不断上涨,以及工业行业的深入发展,固体废物倾倒量大幅提升,进而导致土壤污染越来越严重。本文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重金属形态及生物有效性进行总结,并从腐殖酸对Cd在黄土上吸附特性影响、表面活性剂强化EDTA络合洗脱污灌土壤中的重金属、皂角苷络合洗污脱污灌土灌中重金属的研究三方面,论述了污灌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及化学治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等不同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重金属污染土壤各修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光催化技术修复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光催化修复污染土壤是一种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无二次污染和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技术.详细阐述了有机农药污染土壤修复的必要性、光催化修复污染土壤的基本原理和土壤污染的光催化修复技术,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土壤重金属植物修复可以有效抑制土壤中过度累积的重金属,但目前对于植物富集重金属过程的强化研究还是缺乏系统性的,需要就其方式、效能等方面进行探讨。该文主要对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强化技术研究进展进行分析,重点对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生物量高、生长周期短的湿地挺水植物物种进行强化,植物根系分泌物与外源添加螯合剂诱导的方式进行强化,表现出良好的重金属去除能力,为处理土壤中重金属提供一个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土壤里面含有丰富的重金属,可以说是重金属的仓库。土壤中的重金属能够通过食物链的形式被动物和植物大量的富集。重金属的毒性,不仅与土壤中的含量有关,还有其分布的形态有关。生物毒性、生物有效性以及重金属迁移,这与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物的存在方式有很大关系,因此,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的化学分析,已经成为了环境分析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在大幅度提升我国国民收入的同时也使国内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其中重金属污染就是典型的工业污染类型。与其他污染类型不同,重金属污染物对土壤造成的破坏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影响了土壤的质量,进而导致土壤中的植物受到污染。因此,相关技术检测部门需要对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种类和含量进行全面的检测,只有这样才能对土壤有针对性的防护与治理,防止土壤污染的进一步加重。在此背景下,该文以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为切入点,对当前土壤重金属快速监测技术进行了重点分析,并阐述了土壤重金属监测技术的应用前景,最后总结了如何才能做好土壤重金属快速监测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该文对番禺新造镇某土壤修复工程项目的修复技术筛选和工艺参数设置进行了阐述。通过对砷污染土壤常用修复技术进行分析比较,筛选出适用于该项目场地的修复技术为"固化/稳定化技术+原址阻隔填埋技术",最后进行技术可行性、场地适应性、经济可行性论证,并由试验研究得出该项目的固化/稳定化处置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对土壤污染的综合治理和修复已经成为环保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光催化技术修复污染土壤是一种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无二次污染和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技术。分析了光催化技术修复污染土壤的原理,并综述了近年来纳米 TiO2光催化材料在土壤有机物污染物(农药、芳香族类和石油类等)的降解以及重金属离子(Ag+、Cr6+等)的光催化还原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保护土壤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因此如何对土壤污染进行预防和治理已经成为当前相关人员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在此背景下,该文就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重点和难点展开了细致的研究,首先分析了我国造成土壤污染的特点及原因,接着结合具体污染原因从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探讨了土壤污染的治理修复技术,希望通过该文的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污染土壤的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技术生物所科研人员利用黏土、生物炭等天然材料制备出一种复合纳米材料,可以降低修复酸性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本。据悉,这种新型复合纳米材料不仅能够固定土壤中盐基阳离子,提高土壤p H值,从根本上修复酸性土壤,而且可有效控制六价铬的迁移,  相似文献   

19.
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当今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含重金属的废水会直接或间接地排放至土壤和自然水体中,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甚至危害人类健康。鉴于重金属所带来的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至今已研发出各种重金属废水处理的方法,从而可以有效改善废水质量,保证废水的达标排放。目前用于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处理(化学沉淀法和电化学法),物理处理(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和吸附法)和生物处理(植物处理,动物处理和微生物处理)。本文针对这些方法的应用进行了概述,以此为更多环境治理单位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重金属废水处理工作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2004年第四季度在全国范围内对10类重点食品质量监测报告表明,水产品重金属严重超标。由于近年来海水污染日益严重,出现了海产品重金属镉超标现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主任、国家高技术发展研究计划“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与示范”课题首席科学家陈同斌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随废水排出的重金属一旦进入河流、湖泊和海洋,就会被藻类、鱼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