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有机硅单体生产中的副产物作为原料,制备了新型聚硅氧烷增塑剂,并利用红外吸收光谱和核磁共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将此法制得的粘度为85MPa·s的新型聚硅氧烷作为增塑剂应用到单组份脱醇型室温硫化硅橡胶中。研究发现,添加了新型聚硅氧烷作为增塑剂的RTV硅橡胶产品符合GB16776-2005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的要求。与市面同类产品比较,在拉伸强度和伸长率上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一种以双官能度的醇氧负离子为活性中心,三乙基硼(TEB)为单体活化剂所构成的非金属催化体系,可有效催化CO_2与环氧乙烷(EO)的阴离子开环聚合反应,用于合成聚碳酸亚乙酯/聚氧化乙烯共聚物。同时,通过直接控制催化体系内三乙基硼的加入量可有效调控环氧乙烷单体的活性,实现绿色合成碳酸酯含量可调控(10%~99%)的双羟基封端的聚碳酸亚乙酯/聚氧化乙烯共聚物的目的。以碳酸酯含量为56%的共聚物为例,研究其水解性能发现,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从39000降解为4000和500的聚醚链段,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也从窄分布变为更宽的分布,证明其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3.
环氧改性聚硅氧烷不仅具有普通聚硅氧烷的各种优异性能,还具有环氧基团的高强度粘接性、低收缩率、加工性能好等优点。另外,环氧改性聚硅氧烷可以利用环氧基多种多样的固化剂来丰富其固化方式、扩大其应用范围。本文重点介绍了合成环氧改性聚硅氧烷的五种方法:(1)硅氢加成法;(2)开环聚合法;(3)环氧基开环反应法;(4)双键氧化成环法;(5)缩聚法。概述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及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最后展望了环氧改性聚硅氧烷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硅醇盐存在下以阴离子开环聚合方法合成了线型甲基苯基乙烯基硅油,着重考察了多种聚合工艺因素对产物苯基乙烯基硅油折光率和热特性的影响规律,并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合成了高折光率(1.5000以上)的甲基苯基乙烯硅油,后者具有较高的透光率和优良的耐热性能,可望作为硅系LED封装基础材料应用。  相似文献   

5.
γ-苄基-L-谷氨酸-N-羧酸酐(Bz-L-Glu-NCA)在二烯丙基胺的引发作用下进行阴离子开环聚合得到端烯丙基-聚谷氨酸苄酯(A-PBLG).通过红外、氢谱、GPC等手段对A-PBLG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z-L-Glu-NCA在二烯丙基胺的引发作用下主要按照"胺中间体"机理进行阴离子开环聚合得到A-PBLG.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席夫碱型含氟液晶单体(4-烯丙氧基苯甲酸)-2-甲氧基-4-三氟甲氧基苯胺亚甲基-苯酯(M)和环氧液晶单体(4-烯丙氧基苯甲酸)-4-(2,3-环氧丙氧基)-苯酯(E),将它们接枝共聚到含氢聚硅氧烷上,得到系列含氟席夫碱型环氧液晶聚合物PI~PVI。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分析、偏光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单体及聚合物的结构和液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聚合物PI~PVI呈现向列相。从PI到PVI随着单体M含量的减少,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和清亮点(T_i)均呈下降趋势。该系列聚合物热稳定性良好,液晶区间在36.4~177.5℃之间。  相似文献   

7.
以羟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和α-溴代异丁酰溴为原料,制备了双官能度Br-PDMS-Br,并以此为大分子引发剂,CuCl和2,2′-联吡啶为催化剂,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了聚硅氧烷-聚苯乙烯-KH570(PDMS/PS/KH570)线型聚合物,并进一步生成PDMS/PS交联聚合物,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差式扫描量热仪(DSC),热失重分析仪(TGA)及溶胀试验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该交联聚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对甲苯的溶胀率达到286%。  相似文献   

8.
合成窄分子量分布的α-乙烯基聚(氟)硅氧烷是制备结构可控的侧链为有机(氟)硅氧烷两亲性梳形聚合物的关键。文中以丁基锂为引发剂,进行了D3和F3的活性阴离子开环聚合。通过实验发现在0℃条件下,用两步聚合法,封端时间11.00 h为较优的开环聚合条件。在此条件下制备了不同聚合度的、窄分子量分布的α-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和α-乙烯基聚[甲基(3′,3′,3′-三氟丙基)]硅氧烷,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在1.15以下。  相似文献   

9.
合成窄分子量分布的α-乙烯基聚(氟)硅氧烷是制备结构可控的侧链为有机(氟)硅氧烷两亲性梳形聚合物的关键。文中以丁基锂为引发剂,进行了D3和F3的活性阴离子开环聚合。通过实验发现在0℃条件下,用两步聚合法,封端时间11.00 h为较优的开环聚合条件。在此条件下制备了不同聚合度的、窄分子量分布的α-乙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和α-乙烯基聚[甲基(3′,3′,3′-三氟丙基)]硅氧烷,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在1.15以下。  相似文献   

10.
含氟氧杂丁环及其聚醚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以氧杂丁环为母体的两类含氟单体,即3-和3,3-双全氟烷氧甲基氧杂丁环(FOX)和多氟氧杂丁环(环上氟代)的合成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前一类含氟单体通过阳离子开环聚合得到的含氟聚醚的特性及其在含氟弹性体方面的应用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了具有类似孔结构的聚醚侧链型聚硅氧烷(PDMS-g-(PPO-PEO))改性的聚偏氟乙烯(PVDF)和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多孔骨架,经电解液活化后得到凝胶电解质膜,研究了PDMS-g-(PPO-PEO)对含氟聚合物凝胶电解质膜性能的影响。由改性PVDF和PVDF-HFP骨架被电解液活化制备的聚合物凝胶电解质膜,离子电导率分别达到2.2×10-3和1.7×10-3S/cm,综合分析凝胶电解质膜中电解液稳定性和膜的电化学性能发现,PDMS-g-(PPO-PEO)对PVDF骨架的改性效果明显优于PVDF-HFP骨架,共混改性后PVDF可代替PVDF-HFP作为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质膜。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活性、易分离、低腐蚀性的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NKC-9)催化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_4)与三氟丙基甲基环三硅氧烷(D_3F)开环共聚,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氧烷(V)封端,制备高分子量端乙烯基含氟硅油的方法。探讨了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单体比例、催化剂量、封端剂用量等因素对开环共聚反应的影响。通过核磁、红外测试分析共聚物的分子结构;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测试共聚物的平均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通过热分析法测试共聚物热分解温度;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测试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研究结果表明n(D_4)∶n(D_3F)=7∶3、n(D_4)∶n(V)=75、催化剂量为7%(质量分数)、聚合温度80℃、聚合时间8 h时,开环共聚反应达到最佳,获得的端乙烯基含氟硅油产率为80.27%,平均分子量高达64 064 g/mol。  相似文献   

13.
以高氯酸银/苄溴(Ag Cl O4/C6H5CH2Br)引发四氢呋喃(THF)阳离子开环聚合制备出苄基单端保护聚四氢呋喃(Bn O-PTHF)。以氢化钠(Na H)改性端基保护的PTHF制备大分子醇钠引发剂,引发环氧乙烷(EO)阴离子开环聚合。通过脱除保护基,制备了相对分子质量可控、窄分布的端羟基聚四氢呋喃-环氧乙烷二嵌段共聚醚(PTHF-PEG)。研究了反应条件对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并确定了聚合工艺——0℃避光引发制备Bn O-PTHF;1379 k Pa,75℃反应8h制备PTHF-PEG。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对产物结构进行了分析测定,并采用凝胶渗透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联用仪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可控(珚Mn=7880,珚Mw/珚Mn=1.12),制备的二嵌段共聚醚与设计结构一致。  相似文献   

14.
环境友好型污损释放型涂料存在静态防污效果不理想的技术瓶颈.本工作以具有代表性的硅烷偶联剂与三种不同尺度乙烯基不饱和含氟单体为原料,采用不同的聚合工艺,研究不同合成条件(反应温度、引发剂种类及用量)对聚合结果的影响规律,通过优化工艺制得数均分子量低于1000 Da且分布窄的氟硅低聚物.结合在线量热系统、拉曼光谱、红外光谱及在线红外技术分析等测试方法,分析含氟单体与硅烷偶联物的聚合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该聚合反应通过消耗烯烃基团的自由基共聚反应获得功能低聚物,且反应放热集中于第一次滴加阶段.通过静态实海挂板测试,证明了氟硅低聚物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防污涂料的防污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大分子聚四氢呋喃醚二醇为引发剂,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为催化剂,环氧丙烷经阳离子开环聚合,直接在聚四氢呋喃醚二醇的两端接上了聚环氧丙烷的链段,从而制备出了一种全新结构的PPO-PTHF-PPO端羟基三嵌段共聚醚;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1H-NMR和13C-NM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测出了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研究了反应条件对聚合产率以及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0℃,反应时间为5h,催化剂用量为环氧丙烷摩尔数的3%时最为理想,并且可以通过大分子引发剂的用量来调节共聚醚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相似文献   

16.
含氟聚氨酯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含氟聚氨酯综合了聚氨酯和含氟聚合物的优点,如具有极好的耐紫外线和核辐射性、柔韧性,优良耐磨性,低表面能和高耐候性等.因此,对含氟聚氨酯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含氟聚氨酯的合成、性能及应用研究发展状况,并对今后的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根据乳液聚合所使用乳化剂的不同,从含氟乳化剂、非氟乳化剂和含氟-非氟复合乳化剂三个方面概述了含氟乳液的合成现状,比较了三类不同乳化剂对乳液聚合反应的影响,并指出各自的优缺点.讨论了水性含氟涂料烘烤固化和常温固化两种成膜方式,重点阐述了可常温固化的水性含氟涂料的三种类型,并简要介绍了水性含氟涂料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超支化聚硅氧烷以独特的结构和优越的性能而成为近年来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系统地论述了近年来关于超支化聚硅氧烷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着重综述了硅氢加成和水解反应过程中各种因素对反应过程及产物物化性能的影响.硅氢加成反应因具有副反应少和产率高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磷酸酯聚硅氧烷的合成及其在织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秋凤  丁洋  门靖 《材料导报》2011,25(6):70-73
以磷酸酯和N-β-氨乙基-γ-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ASO-1)为主要原料,反应制备了阻燃型磷酸酯聚硅氧烷(PPSO),用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表征了其结构。将PPSO进行乳化制得了透明硅乳液,测定了其乳液性能并应用于棉织物的整理中,结果表明,整理后的织物阻燃性能良好。对阻燃剂用量和烘焙工艺进行了讨论并确定了最佳整理工艺。通过热重分析研究了织物的热裂解过程,进一步解释了纤维的阻燃机理。  相似文献   

20.
超支化聚合物是一类具有高度支化结构的体型大分子,其独特的结构赋予其具有不同于传统线性聚合物的性能,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是超支化聚合物研究的重要内容,合成方法对超支化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有重要影响.对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介绍,其中主要涉及传统的缩聚聚合、活性聚合、离子聚合、开环聚合以及一些新型的聚合反应,同时论述了各种合成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