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大广  李沁瑶 《热力发电》2012,41(6):36-37,40
目前,国内很多火电厂燃用煤种与设计煤种偏差较大,由于煤的灰分增加,发热量降低等原因,导致锅炉运行中过热器和再热器管壁温度偏高,减温水量增大,排烟温度上升,锅炉热效率降低。分析了某台600MW机组锅炉的运行参数和燃用煤质等,找出了导致锅炉减温水量增大的原因。通过锅炉受热面改造,使锅炉热效率提高了1.52%,降低煤耗13.88g/(kW·h);再热器减温水量减少了64.65t/h,降低煤耗10.21g/(kW·h)。  相似文献   

2.
6 00 MW电站锅炉过热器减温水治理策略及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三、四期4×600 MW机组自投运以来,锅炉过热器减温水量大大超出设计值,满负荷时达到330~350 t/h,远超过77.8 t/h(100%THA)的设计值。虽经燃烧器改造、燃烧调整诸措施均不能有效降低减温水量,这直接影响到机组的安全及经济运行。通过数值模拟和热力计算分析,提出了燃烧器调整和尾部受热面改造以降低过热器减温水量的治理方案,首先在5号炉上实施了尾部受热面改造。改造后的锅炉效率测试表明,在不同负荷下过热器减温水量和排烟温度明显降低,锅炉效率明显提高,综合发电煤耗下降约3 g/kW h。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发电公司2台锅炉存在过热器和再热汽温偏高、减温水量大、锅炉安全稳定性差的问题,通过对锅炉尾部受热面进行改造,增加省煤器受热面的吸热量,减少了过热器、再热器的吸热量,达到了降低减温水量的目的。改造结果表明:减温水量减少到100t/h,比改造前大大降低,提高了锅炉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4.
600MW锅炉受热面技术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利红  王兴 《电力学报》2011,26(6):523-526
针对宁夏某电厂两台600MW锅炉汽温调节方式不合理、减温水量严重超标问题,根据对锅炉进行的热力计算结果,对锅炉尾部烟道中低温过热器、低温再热器和省煤器受热面积进行了重新分配,使改造后的锅炉在运行中可采用较理想的汽温调节方式,从而达到了减少减温水量的目的,提高了锅炉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托电厂四期8号锅炉实际运行中,由于长期存在再热器、过热器减温水过量的问题而给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带来了不利影响,急需进行改造治理。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根本原因为锅炉设计时对准格尔劣质烟煤的燃烧特性和高海拔地区煤粉燃烧特性认识不足,炉膛结构尺寸、辐射和对流受热面分配比例设计不合理,引起炉膛吸热量的不足,锅炉蒸发出力不足使得实际炉膛出口烟温高于设计值,致使减温水量偏大、排烟温度偏高。改造完成后锅炉运行稳定,过热器减温水平均下降100 t/h左右,再热器减温水量减少至0 t/h,取得了满意的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6.
某公司2×480 t/h锅炉自投运以来再热器减温水量一直偏大,且高再壁温时有超温现象,对锅炉的安全、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经过综合分析判断为再热器受热面积大,提出减少一部分再热器受热面的改造方案。再热器受热面割除一部分后,再热器减温水量明显减少,从而减少了受热面的疲劳损伤,有效防止了高温再热器超温、变形、爆管事故的发生,提高了锅炉的安全、经济性能。  相似文献   

7.
基于汽轮机组热力系统矩阵分析法,对某台超超临界1 000 MW汽轮机组进行了热经济性分析,分别计算了锅炉过热器和再热器减温水对汽轮机组热经济性的影响。计算表明,喷水减温对机组热经济性影响较大,在THA工况下减温水流量为80 t/h时,再热器减温水取自给水泵中间抽头,发电煤耗量约上升1.6 g/(kW.h),取自1号高压加热器(高加)出口给水,其也将上升1.2 g/(kW.h)。因此,应尽量避免采用喷水减温。  相似文献   

8.
方占岭 《中国电力》2012,45(11):32-35
针对DG2070/17.5-Ⅱ6型亚临界自然循环锅炉存在的过热器、再热器减温水量严重超标,严重影响机组安全性和经济性的问题,从其尾部受热面的结构特性分析出发,提出了适当减少低温过热器和低温再热器受热面面积,增加省煤器受热面面积的可行性改造方案,并在某电厂的机组上进行了具体实施,从改造效果来看,过热器和再热器的减温水量大幅度减少,提高了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4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汽温超温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南新乡电厂 4 4 0t/h循环流化床锅炉在调试运行初期 ,出现过热蒸汽、再热蒸汽超温现象。分析其原因是过热器和再热器受热面吸热面积设计太大 ,减温水流量设计太小。经过对减温器进行改造和减小再热器受热面面积 ,超温问题得到了解决。  相似文献   

10.
对东方锅炉厂设计制造的国产首台燃用劣质无烟煤2030t/h"W"火焰锅炉投产后出现的大屏过热器超温、减温水量大、排烟温度高、低负荷再热汽温偏低和水平烟道积灰严重等问题进行了介绍,并深入分析了原因,通过对锅炉省煤器、再热器、卫燃带、减温水系统和吹灰系统采取的一系列改造技术措施和改变设计配风方式,问题得到成功解决.使锅炉安全、经济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煤质变化对锅炉燃烧工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桌电厂锅炉煤质改变和设备改造后锅炉燃烧工况的变化,通过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对锅炉排烟温度高、过热器及再热器减温水量大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尽管烟煤煤粉气流的着火温度(800℃)比贫煤(900℃)低100℃左右,但由于改变煤种后制粉系统及燃烧器系统的运行参数变化,烟煤一次风粉气流初温(75℃)大大低于贫煤(160℃),而一次风量大幅增加(由113 t/h增加到231 t/h)等原因,烟煤的着火热量比贫煤约高出30%,从而造成锅炉燃烧推迟,炉膛火焰中心向上偏移,过热蒸汽减温水量增加.同时,给出了燃烧器标高降低200 mm和500 mm的炉膛热力计算结果及增加省煤器管排数后的机组整体热力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厂300 MW机组煤粉锅炉过热器减温水量严重超过设计值,运行中不仅负荷受限而且低温过热器频繁超温,大量的减温水引起了受热面的金属疲劳损伤影响机组安全运行的问题,确定其主要原因为设计时低温过热器受热面管子布置较多,且随着近年来煤价的上涨,燃用煤质大大偏离设计值,烟气量增加,更加剧了减温水量偏高的现象,最终通过对低温过热器实施改造,达到了增强机组对现有煤种适应能力,减少吹灰次数,降低大渣含碳量及机组热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电厂二期锅炉运行中因煤质原因导致过热器超温、再热器挡板无调节余地存在超温隐患问题,采用减少低温再热器部分受热面的改造方案。改造后结果表明:过热器减温水质量流量减少了30~40 t/h,再热器挡板开度稳定在30%~45%,过热器减温水和再热器烟气挡板均恢复了一定的调节裕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华能上安电厂350MW机组锅炉过热器超温问题进行了试验及热力计算,发现造成过热器超温的主要原因是运行参数与设计值偏差较大,以及运行方式不当昕致。如在满负荷运行时,炉膛出口烟温超出设计值100℃以上,致使过热器汽温调节喷水量较设计值偏大160t/h,再热器喷水量偏大80t/h。经对受热面进行改造,将部分过热受热面去掉及改为省煤器受热面,以及去除部分卫燃带以增加蒸发受热面,并且在投运磨煤机时降低磨煤机的初始煤量后,使上述问题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对某电厂300MW电站锅炉由于汽轮机高压缸排汽温度偏高等因素造成的再热器系统减温水量过大、再热器管壁超温而影响机组低负荷调峰能力等问题,通过现场典型运行工况数据进行的热力计算分析,提出并实施割除60根壁式再热器受热面、每屏割除1圈屏式再热器受热面的改造方案,改造后机组运行数据表明,调峰能力大大提高,再热器减温水量也已大幅下降,技术改造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6.
应用等效焓降法计算分析了CZK150/145-13.2/0.294/535/535型汽轮机组过热蒸汽减温水、再热蒸汽减温水以及热力设备如加热器、疏水泵的投运等对机组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热器减温喷水使机组热耗增加18.56 kJ/(kW· h),较过热器减温喷水时的机组热耗2.20 kJ/(kW·h)大很多;隔离高压加热器后使机组热耗增加57.44kJ/(kW·h);隔离疏水泵后使机组热耗增加13.41 kJ/(kW,h).对此,提出了机组运行中应尽量减少再热减温水量,以及尽量保持较高的高压加热器和疏水泵的投运率.  相似文献   

17.
锅炉减温水量大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锅炉减温水量大的问题,提出了通过改造低温受热面的方法,达到降低锅炉减温水量目的,从而改善机组循环热效率,提高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电厂超超临界锅炉在中低负荷下存在水冷壁出口中间点温度过热度低的问题,从锅炉设计和实际运行结果分析出发,提出减小锅炉屏式过热器受热面面积的改造方案,并通过对改造前后的锅炉进行全面的热力校核计算,分析在不同负荷下屏式过热器面积减少量对煤耗、过热器各受热面进出口蒸汽温度、过热器减温水量以及高温过热器和再热器平均壁温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负荷下随着屏式过热器面积减少量的增加,煤耗略有增加;过热器减温水量减少;水冷壁出口中间点温度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受热面中只有屏式和低温过热器进出口蒸汽温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温过热器和再热器平均壁温均升高,但增加幅度较小。因此,从热力计算分析结果来看,减少屏式过热器受热面面积虽然煤耗略有增加,但在减少量选取合适的情况下是可以达到提高水冷壁出口中间点温度的作用,从而提高机组运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山西神头发电责任有限公司苏制670t/h锅炉存在的主汽温度偏低及屏式过热器超温的问题,总结了屏式过热器壁温的试验特性,分析了大修清理积灰后主汽温度偏低现象更加突出的规律,提出了将屏式过热器热负荷较高区域的材质更换为耐热性能更好的1Cr18Nil2Ti。改进方案实施后,主蒸汽温度提高了10℃左右,减温水使用量减少约7t/h,屏式过热器局部超温的问题得到解决,年节约用煤123万元,并且该改进方案比全部换管材节省费用约448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过热器和再热器的减温水是保证其受热面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但减温水的投入会严重影响机组的经济性。通过屏式过热器、高温过热器和高温再热器的壁温特性试验,结合受热面管道的安全性,提出提高减温水投入的触发温度,降低减温水量;同时试验测量喷水减温的延迟时间,认为喷水减温的投入时间在考虑再热蒸汽温度变化趋势的同时,需要兼顾喷水减温的延迟时间,精准控制减温水投入。提高减温水触发温度和优化喷水减温投入时间均可减少减温水量,大幅提高锅炉运行经济性,也可防止减温器管道受到频繁热冲击,保证受热面管道安全,该方法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