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指数摩擦力模型滑移隔震结构的动力特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基于指数摩擦力模型,本文利用预估校正的数值积分方法计算滑移隔震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了地面谐运动下结构的加速度传递率及基底滑移率随频率比的变化规律,并发现滑移隔振结构的振动有振幅跳跃、基底爬行等非线性动力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对渐进结构优化方法基本理论分析基础上,根据结构动力学的拓扑优化特点,结合尺寸优化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删除准则。探索了一种改进型渐进结构优化方法,并叙述基本的优化步骤。最后,融入了质量、应力、位移以及频率等动力学约束条件参数,运用该方法进行谐激励力作用下的板结构动力响应拓扑优化。算例表明,改进渐进结构优化方法对结构动力学拓扑优化问题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拓展了基本渐进结构优化方法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基于集总参数SR(sway-rocking)模型,建立隔震结构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SI)影响的简化分析模型,并经严格推导得到了模型动力特性参数的计算公式,由此可将常规非隔震结构的简化分析方法延伸到隔震结构的相互作用分析。通过算例分析,与复模态分析方法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计算公式对绝大多数工程场地都有很好的适用性,但是相比复模态方法该文方法更加简单实用。算例分析同时表明SSI对于高层隔震结构的影响比中低层结构大。该文提出的简化计算方法是隔震结构初步设计评估SSI效应的简便有效的工具,同时为隔震结构考虑SSI效应的基于反应谱理论的设计方法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基于广义遗传算法的结构动力响应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提高广义遗传算法的收敛效率,提出了防止遗传算法发生早熟收敛的异种机制,给出了一个判断种群近亲繁殖程度的判别式和两种选择异种的方法,并结合种群隔离机制、算术杂交、自适应随机变异等数值方法设计了新的广义遗传算法。将该算法应用于结构动力响应的支撑位置优化问题。数值算例表明:异种机制能够明显提高遗传算法的收敛效率,并有效防止早熟收敛;带有异种机制的新广义遗传算法能够解决具有抗弯刚度的结构动力响应支撑位置优化问题,对于求解复杂的结构动力响应支撑位置优化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动力响应的结构动力修改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结构受外激力作用其动力响应超过规范要求时,用傅立叶变换分析结构动力响应,建立了领域振动方程和灵敏度分析方程,确定合适的修改参数,由超过规范要求的动力响应部分识别结构设计参数改变量,使得修改后的结构动力响应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6.
所谓规则结构,是指其位移能用Galerkin法或Ritz法近似表示的结构。根据Galerkin法或Ritz法中试函数的特征,本文导出了矩形板梁组合结构、某些壳、梁、环及其它可用Galerkin或Ritz法逼近的结构的固有频率之间的关系。从而可据已求得的少数低阶频率外推较高阶的若干固有频率而几乎无需运算机时。进而,为提高外插精度及加速插值,本文提出了某些措施。许多算例证明,本文的新方法是有效且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建立有阻尼线弹性动力学一类变量的简化Gurtin型变分原理,它能反映动力学初值一边值问题的全部特性。然后,以该简化Gurtin型变分原理为基础,提出时间域采用五次及七次一般Hermite插值多项式插值的时间子域法和空间域采用有限元法相结合的新方法,进行了平面问题的动力响应分析。同时本文还给出了五次及七次Hermite插值多而式无条件稳定的算法和算例。具体算例表明这种新方法的精度和计算效率都 相似文献
8.
基于神经网络的结构动力模型修改和破损诊断研究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33
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结构动力模型修改和破损诊断方法,讨论并解决了该法实施中的若干技术问题,如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的快速算法,结构模态特性的量化比较,结构破损特征信息的提取和处理,计算结果精度的提高等等。 相似文献
9.
基于神经网络响应面法的随机结构动力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对神经网络响应面法的原理和算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神经网络响应面法的随机结构动力可靠度分析方法。首先,基于首次超越破坏准则,参照静力可靠度的功能函数模式,建立了随机结构的动力可靠度功能函数;然后引入响应面法,以三层BP神经网络作为拟合函数,推导了功能函数的拟合表达式;最后结合一次二阶矩方法求解可靠指标。算例分析表明了本文方法有较好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在复杂结构的动力可靠度分析中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如何提高结构动力学性能的鲁棒性,以减小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设计结果的影响是当前学术界和工程界研究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该文阐述了结构动力鲁棒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从基于Taguchi的方法、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方法和基于响应面建模的方法三个方面对结构动力鲁棒优化设计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双转子为例,从结构的动力响应要求出发,采用响应面建模、多目标优化的方法进行了设计并与采用Taguchi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响应面建模、多目标优化的方法能够获得多个具有鲁棒性的设计方案,在处理具有不确定性的结构动力学问题时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最后,对当前方法和后续研究内容作了简要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1:50比尺的有机玻璃模型对广州市某办公综合大楼进行实验模态分析,并对该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大量实测资料的基础上经数理统计分析后,提出了料石房屋的基本自振周期经验公式,阻尼比及振型分析,可供工程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考虑人体动力特性的新型双足模型,采用Lagrange方程建立了步行过程中人与结构相互作用系统运动方程。研究了人与结构各自的动力响应及其之间相互作用,并通过对比说明了新型双足模型反映的人体动力特性对结构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人与结构相互作用增大结构动力响应;行人经过结构各阶模态振型波峰时,结构各阶模态频率和阻尼比分别达到最小值和最大值。 相似文献
14.
结构总是修建在一定的场地而形成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为解决开放体系下悬臂类结构的自振频率、振型和考虑辐射阻尼下模态阻尼比的计算问题,提出了脉冲荷载响应模态分析法。该方法采用直接有限元法建立土-结构相互作用有限元模型,对结构施加脉冲荷载得到结构动力反应后,由模态识别方法计算结构的动力特性。随后,以一个悬臂类五层框架结构为例研究了计算动力特性随土体计算范围变化的规律和脉冲荷载激励点位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土体材料阻尼对模态阻尼比的影响,并与集总参数模型和直接模态分析法进行对比,说明不同方法的计算精度。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土域计算范围的增加,脉冲荷载响应模态分析法所得的动力特性将逐渐收敛到精确解;当土体计算范围大于结构基频所对应的波长的2倍时,结构自振频率的误差小于1%,模态阻尼比的误差小于5%;以非模态节点作为激励点都可以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三参数集总参数模型所得模态阻尼比存在显著误差,直接模态分析法所得模型的基频随土域范围增大而趋向于零;相比于辐射阻尼,土体材料阻尼对结构的各阶模态阻尼比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动力有限元方法,对土基上坞式闸室结构的动力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考虑结构,地基及回填土的相作用,分析了回填土范围轩基质量及基弹性量对坞室结构体系动力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有效的求解结构最小质量设计,同时满足动位移和动应力约束的二阶优化设计方法。在有限元法和纽马克法基础上导出一种高效的动应力、动位移对设计变量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的算法。建立含时间参数,以结构质量最小化为目标,同时满足动位移、动应力和设计变量约束的优化数学模型,通过积分型内点罚函数将含时间参数的不等式约束优化问题转变为一系列不含时间参数的无约束优化问题。利用动位移、动应力对设计变量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的信息计算内点罚函数的梯度和海森矩阵,利用梯度和海森矩阵构造求解优化设计问题高效有效的二阶优化算法。算例结果表明该文的优化设计方法能获得刚架结构的局部最优设计,优化的效率高于增广拉格朗日乘子法。 相似文献
17.
拉索_网壳结构的动力特性和非线性动力反应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将空间网壳结构与拉索有机结合便形成拉索-网壳结构体系。该体系不但具有美学特征,更可进一步增大跨度。基于泰勒数学展开公式和变分原理,推导了具有二阶精度的空间杆单元几何非线性刚度矩阵;研究了拉索单元非线性问题,得出了其切线刚度矩阵;给出了结构非线性力学响应计算策略等。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结构动力特性和非线性地震动力响应问题。计算结果显示,拉索-网壳结构的自振频率皆明显高于对应的网壳结构,且频谱较为密集,甚至不同序号的自振频率几乎相同,拉索-网壳结构的地震动力响应不但与拉索长度、截面尺寸、预拉力和布置方式有关,还与塔柱高度、截面尺寸等有关。 相似文献
18.
动力响应约束下的桁架结构拓扑优化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采用自适应遗传算法求解了以脉冲激励下的动力响应作为约束条件、以结构重量最小化为目标函数的桁架结构拓扑优化问题。其中遗传算子分别采用轮盘赌选择算子以及自适应的交叉和变异算子。定义了一些启发式准则来引导优化过程中杆件和节点的删除,另外引入了刚度矩阵的奇异性判断以防止桁架在杆件删除过程中变为机构。算例表明,用此方法可以得到桁架结构在脉冲激励下的最优拓扑形式,且能在满足动力响应约束要求的前提下极大地减轻结构重量,达到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20.
导弹在高速飞行的过程中,会出现升力面颤振问题,可在短时间内导致导弹结构破坏甚至解体。为了改善升力面颤振特性,并让设计过程更加科学和高效,结合拓扑优化技术,开发了相应的优化程序应用于导弹升力面结构颤振抑制设计,获得比原始设计方案拥有更大颤振临界速度的升力面结构。所设计的方法具有如下优点:相比传统的配重等方法,从拓扑优化的新思路高效、准确地获得新构型;将拓扑优化的前沿技术应用到改善飞行器升力面颤振特性的实际工程问题上;将颤振这种复杂的流固耦合问题从结构动力学问题逐步简化为静力学模型,用拓扑优化方法解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