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念国 《水电厂自动化》1999,(Z11):41-43,11
仅靠同期小屏实施线路手动并网的电站是无法实现无人值班的。为了保证线路跳闸后能有效地进行准同期重合闸,以及线路停运后能不依赖人工操作及时将线路并入电网,必须使用快速且精确的线路准同期控制器。在电网与发电机组的导振事故日益增多的趋势下,三相快速重合闸不仅不再是线路保护的首选方案,而是要谨慎选用,甚至不能使用。本丰竽介绍解决的两侧电源输电线路自动并网操作的有关问题及线路准同期控制器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输电线路的重合闸时刻对于重合闸完成后系统的稳定性有明显的影响。即使是重合 于永久性故障,只要在最佳时刻重合闸同样可以显著改善系统的稳定性。线路的最佳重合时 刻随系统的运行方式而改变,为了在线计算线路故障后的最佳重合时刻,文中将EEAC理论用 于最佳重合时刻的计算。对实际系统的仿真表明,用EEAC等值实时计算最佳重合时刻是可行 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某500 kV输电线路断路器取消合闸电阻的投切试验、断路器事故进行分析,并对此进行电磁暂态仿真计算,讨论了500 kV输电线路断路器取消合闸电阻的原则,与线路操作过电压幅值、线路两端高压并联电抗器配置情况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500 kV输电线路断路器合闸电阻配置时,需要考虑线路高压并联电抗器的配置情况,这将直接影响断路器断开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4.
电力系统中,线路电压相量和功角状况作为一组状态变量,在影响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同时又受到网络结构和电力设备运行状态的影响,是判断电网系统能否稳定运行的重要依据。针对某大型水电站按照调度指令执行送出线路恢复送电操作时,由于线路开关同期装置两侧采样点功角差偏大导致同期合闸失败的案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四月初,我处一级电站1号机发生连续两次非同期合闸事故,致使电站10kV出线罗田116线末端C相断裂,所幸的是没有造成越级跳闸事故。 1 事故经过 电站在经每年度的检修后准备开机并网,值班员按正常操作程序建压,手动准同期合上1号发电机油开关的瞬间,发电机差动保护动作。经短时检查分析后,再次并网,差动再次动作,同时光字牌显示“10kV线路单  相似文献   

6.
在小水电自动化设计中,关于水轮发电机的同期并列和输电线路自动重合闸装置的设计,多年来一直沿用大中型水电站的做法:即发电机的并列采用自同期并列方式;电站引出的35千伏及以下的输电线路采用自动重合闸装置。随着小水电建设的蓬勃发展,对这些问题近年来各地的反映也不尽相同。那么,今后如  相似文献   

7.
自动重合闸装置在电力线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当电力线路发生瞬时性故障时,继电保护跳开断路器后由自动重合闸装置进行重合,重合成功后恢复正常供电,对减少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在110 kV及以下输电线路系统中,最常见的是单侧电源输电线路及双侧电源输电线路的三相自动重合闸。本文主要针对这两种情况下的新型微机型三相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系统地分析了输电线路重合闸暂态行波的产生机理和传播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重合闸暂态行波的输电线路故障测距原理,即E型现代行波测距原理,并详细分析了这种原理的4种运行模式,即标准模式、扩展模式1、扩展模式2和综合模式。然后,对故障点反射波和对端断路器触头反射波的识别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EMTP仿真和实测暂态波形分析表明,利用重合闸暂态行波的输电线路故障测距原理是可行的,并且通过与其他行波测距原理配合使用,能够提高永久性故障的测距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洪清辉 《小水电》1998,(4):25-27
电能损失计算是电站接入系统论证及电气主结线方案论证的关键。通过对两个实例(输电线路和主变)电能损耗的分析计算,剖析采用“损耗小时数”法计算电能损失的局限和不足,指出在电站方案论证时应注重分析电站的具体情况,尤其是注重水电站的调峰作用时电站运行方式的影响。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方案论证和选择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两条220kV串联送出线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当其中一回线路出现单相故障后,一回线路重合闸动作正常,另一回线路重合闸拘动的具体原因分析,并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1.
750 kV输电线绝缘子能承受的过电压裕度较小,因此继电保护及自动重合闸等操作在保证系统稳定的同时,还要确保跳合闸操作不产生危及设备和绝缘子的过电压。针对750 kV输电线路分布参数特性,阐述了空载长线的电容效应及互感效应,并据此提出了线路两端继电保护的跳闸顺序及时间的配合要求。分析了产生重合过电压的原理,对750 kV线路三相重合闸操作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与比较,指出单相接地故障采用三相重合闸的缺点。在理论研究与电磁暂态程序仿真的基础上,对750 kV线路两端三相重合闸的操作顺序、时间配合提出了具体的三相重合闸方案。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三相重合闸方案更有利于750 kV输电线路的可靠供电与安全操作。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一起500 kV线路T区保护动作闭锁对侧重合闸失败的故障案例,结合其继电保护故障波形、动作报告和时序图分析故障经过与原因,提出了相关对策,能确保GIL发生单相接地时能可靠闭锁对侧重合闸,保障继电保护设备和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3.
针对无并联电抗器补偿的高压及超高压输电线路,分析了采用自适应分相重合闸对机组轴系 扭振和系统暂态稳定的影响。研究表明,从对轴系扭振和系统暂稳的影响来看,在大机组电 厂的高压出线上采用自适应分相重合闸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着重讨论了在一个半开关接线的线路—线路串中线路保护与重合闸的配合设计问题;分析了 传统设计中线路—线路串的线路保护在与重合闸配合时所遇到的设计、运行问题;提出了保 护与重合闸配合时的另一种设计思路,以便改进线路保护与自动重合闸装置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1概述许多变电所的同期回路都沿用传统的全变电所公用一套同期装置,即利用同期开关将母线电压、线路电压引入同期表,然后运行人员观察同期表的指示,当达到同期时立即合闸,其原理如图1所示.当运行人员接到要合某断路器指令时,首先要将手动准同期开关1STK合上,使其触点①—③,⑤—⑦,⑨—紒紜矠接通,母线电压SC630-IA(或SC630-IB,SC630-II)和线路电压C603送入同期表和同期继电器,然后再把该线路的同期开关TK合上,使其触点⑨—紒紜矠,紒紤矠—紒紦矠接通,运行人员通过观察同期表,当指针达到同期时…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某水电厂在黑启动过程中合闸空充线路所引起的操作过电压的影响,本文利用PSCAD/EMTDC软件分别对黑启动方案中的两条恢复路径进行建模,随后对空载线路在三相不同期合闸条件下一次性合闸充电时所产生的操作过电压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黑启动方案中的两条恢复路径线路末端过电压统计值均满足操作过电压规程要求,同时仿真结果还验证了合闸过电压与线路长度、合闸同期性及路径中的变压器参数有关,本文结果有助于对该水电厂黑启动方案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刘运龙  万里科 《红水河》2010,29(1):75-78
继电保护及其电气回路接线是电力网的重要环节,是电力网安全稳定的可靠保证,而自动重合闸是当今电网迅速恢复供电必不可少的自动装置。文章对一起经过保护改造的220kV输电线路保护单相重合闸不成功事故的经过进行了论述,详细分析了其单相重合闸不成功的原因及存在问题。提出了适合于此类型保护配置线路的保护改造方法,对于今后此类型保护配置线路的改造工程有比较强的实际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夏季雷暴及雷雨多发地区小型水电站来说,其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与安全运行非常重要,因为线路两侧连接着电站与上网变电站的主设备,输电线路一旦遭受雷击,就有可能造成电站或变电站的主设备损坏,从而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通过对某小型水电站35 k V架空输电线路的雷击并发生振荡事件进行定性分析,阐述了线路雷击损坏的发生机理,提出了改进对策与建议并付诸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微电子技术的飞跃发展和对行波传播规律以及对暂态信号获取方法的进一步掌握,行波故障测距装置已广泛应用于超、特高压输电线路上,但行波测距方法有其固有的缺陷。文章在对行波测距盲区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能消除行波故障测距盲区的故障定位算法。这两种方法都是利用故障线路重合脉冲来实现故障定位。算法1是将重合闸脉冲进行三次B样条分析后,根据合闸脉冲和合闸脉冲在故障点处的反射波之间的时间差来进行故障定位;算法2是利用故障线路重合过程中一端线路处于合闸而另一端处于断开状态,利用故障边界电流进行构造单端故障定位算法;并以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为研究对象,来进行算法的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地进行故障定位,其精度不受故障点过渡电阻、故障类型、对端系统的阻抗及故障距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超高压(EHV)输电线运行中采用单相重合闸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利于故障点灭弧,提高单相重合闸的成功率,一般采用并联电抗器加中性点电抗器的接线方式。计算和分析表明:中性点电抗器使断开相处于低电压状态,有利于灭弧,但不利于判断线路的绝缘水平,造成重合于故障线路。在中性点电抗器与地之间装设接地开关,在重合闸之前合上此开关,根据断开相电压值可有效判别线路故障的性质和绝缘水平,可防止重合于故障线路,提高重合闸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