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营模式、制度保障及公众参与等不够完善是内地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面临的挑战。历史建筑保护在香港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多方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以实地调研为基础,结合实际项目典例分析,从政府管理体系、公众参与方式以及活化与保育方法方面来介绍香港对历史建筑“保育与活化”的经验。可借鉴其成功经验,通过设立专门机构与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构建政府-社会机构-公众“伙伴关系”、丰富活化利用多样性来推动内地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  相似文献   

2.
王珺  周亚琦 《规划师》2011,27(4):73-76
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规划难以落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运营模式、制度保障、资金保证及公众参与不够完善.为保存香港珍贵的历史建筑,并以创新的方式加以利用,香港政府推出了"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可借鉴香港的成功经验,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及完整的制度、创建"伙伴"关系、加大公众参与力度等措施,推动内地历史建筑...  相似文献   

3.
以香港永利街实践为例,从事件发生的逻辑关系梳理了具体过程,并通过项目自身以小见大展示了香港文物建筑保育与活化环节的特色,管窥了事件背后的作用机制与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4.
彭长歆  孙婧 《新建筑》2023,(2):11-17
乡村建筑遗产是历史文化的传承空间,也是展现乡村活力与品质的精神场所。随着广东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对遗产空间满足现代化生活、生产水平要求的愿望也愈加强烈。文章通过观察广东地区乡村建筑遗产工作现状与制度建立情况,阐述当下乡村建筑遗产保育与活化的主要工作方法与路径。以具有典型性案例的实施策略和成效为支撑,总结其特点与经验,期望为乡村建筑遗产的保育与活化工作带来实操性启示,激发乡村振兴背景下建筑遗产相关工作理念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陈智思 《中州建设》2011,(13):27-27
香港人多地少,没有太多的天然资源,过去注重经济及城市方面的发展,在过程当中,不少有特色、有历史、有意义的建筑都被拆卸。近年,市民开始关注文化保育,政府亦颁布了文物保护政策,强调以适切及可持续的方式,因应实际情况对历史和文物建筑及地点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历史建筑保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提出构建融入保育活化理念的跨学科融合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建筑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研究以香港历史建筑遗产—永利街从"拆除区"转变为"保育区"的坎坷过程为例,以普通历史街区的保育历程为切入点,探究香港独特机制下的文物建筑保育体系及其运行过程,以及社会各界在此过程中的参与力与调控度。通过类比与实例分析的方法,将社会监督群体分为政府、媒体和民众三方,探求历史建筑保育体系中各方的职能作用,并对此进行梳理,以期为大陆地区历史建筑保育完善相关机制与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1939年建成的中环街市是香港现代主义建筑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如今正进行保育和活化.文章通过比较分析活化设计方案与原初建筑空间,以及检视活化项目流程的各个环节,指出中环街市原有的空间品质遭到破坏,揭示了保育活化项目中持份者对于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价值之一,即"空间-结构"的认识不足,并认为它是中环街市未得到充分保育的原因之...  相似文献   

9.
广建 《中州建设》2012,(3):64-64
老建筑真的是“负资产”吗?殊不知老建筑可以创造新价值。近年来,香港积极推行“古迹活化”的概念,多座逾百年历史的古迹遗址被翻新,新旧文化在香江焕发青春的老建筑里互相补足,缔造出更具创意的鲜活形态。香港如何为老建筑注入新生命?在其华丽转身的背后有何经验可供内址借鉴呢?  相似文献   

10.
司徒一凡 《建筑》2009,(16):76-76
自“澳门历史城区”于2005年7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来,澳门历史建筑的保育隋况日益引起各界的关注及兴趣,随之亦产生了一些探讨与议论。  相似文献   

11.
张晓春 《时代建筑》2003,(3):148-148
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与开发,历史遗留下来的历史建筑(街区)的命运逐渐成为专业人士和普通百姓共同关心的问题,如何妥善调和新建筑开发与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之间的矛盾,以及在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过程中,如何处理历史文化积淀——当代生活,保护原则——经济利益,传统形式——现代功能等多种矛盾,始终是无法躲避的严峻命题。研究者和设计者也不断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常青先生编著的《建筑遗产的生存策略——保护与利用设计实验》一书便是在五个老建筑(街区)的保护与利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整理总结的。  相似文献   

12.
关于建筑历史遗产保护“原真性原则”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青 《南方建筑》2008,(2):11-13
“原真性”一直是建筑历史遗产保护中关键的概念性问题,本文基于资料分析,展开针对性的理论探讨,并由此简略总结了现代意义上的保护观念和实践方法。提出有关于历史遗产保护原真性问题的争论和当下的现实困惑,正是促使我们向更深层次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文章引入关联性与城市线性文化景观的概念,从"环境""事件""功能""交通"方面提出历史建筑群落关联性的保护与利用方法;然后,以关联性保护与利用方法为手段,借鉴城市线性文化景观的保护方法,探讨历史建筑群落活化的一般步骤;最后,以香港湾仔文物径为例,解析了历史建筑群落的活化方法,以期为我国旧城区历史建筑的活态保护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大国,然而这悠久的历史在现在的城市实体空间和物质环境中确实很难读取。经历了沧海桑田已成为历史见证和文化记忆的许多老建筑,在城市化和旧城更新的浪潮中面临着拆除或将拆除的命运。当我们在为已失去的而深感痛心之时,是否更应该痛定思痛,更多地思考如何保护现存的历史建筑,将其作为永久的记忆代代相传。在新的转型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进程中如何保护历史建筑遗产是每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至一定阶段必须面对的问题。中国在城市化30年后,历史建筑遗产保护如何与城市建设协调,左不冒进右不保守,才是对待历史建筑的最好态度。建设部和文化部在1988年联合发布的《关于重点调查、保护优秀近代建筑物的通知》是  相似文献   

16.
徐震  顾大治 《规划师》2010,26(4):90-94
<正>1《威尼斯宪章》的两个关键词18世纪的城市遗产保护的启蒙运动催生了现代意义上的遗产保护。今天,保护文化遗产已成为一项世界范围的全民运动和一项正当其时的创造性活动。关于城市建筑遗产保护,细究其内涵,无非是"保什么"和"怎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历史建筑遗产的活化风生水起。韩国钧故居原本是东中西三路建筑群,遗留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建国后的1988年,其中路经维修后作为海安县博物馆,东路被十数户居民占用,西路不存。2011年,海安县人民政府,决定将东路收归博物馆、修缮后利用。依据东、中两路建筑,将其分为旅游接待、博物馆常设展览与临时展示、办公场所等三区,作为海安县城历史风貌环境的重要节点,修缮后成为一处人气颇高的历史文化展示场所与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历史建筑遗产的“活化”风生水起。韩国钧故居原本是东中西三路建筑群,遗留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建国后的1988 年,其中路经维修后作为海安县博物馆,东路被十数户居民占用,西路不存。2011 年,海安县人民政府,决定将东路收归博物馆、修缮后利用。依据东、中两路建筑,将其分为旅游接待、博物馆常设展览与临时展示、办公场所等三区,作为海安县城历史风貌环境的重要节点,修缮后成为一处人气颇高的历史文化展示场所与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历史建筑遗产的“活化”风生水起。韩国钧故居原本是东中西三路建筑群,遗留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建国后的1988 年,其中路经维修后作为海安县博物馆,东路被十数户居民占用,西路不存。2011 年,海安县人民政府,决定将东路收归博物馆、修缮后利用。依据东、中两路建筑,将其分为旅游接待、博物馆常设展览与临时展示、办公场所等三区,作为海安县城历史风貌环境的重要节点,修缮后成为一处人气颇高的历史文化展示场所与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历史建筑遗产的"活化"风生水起。韩国钧故居原本是东中西三路建筑群,遗留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建国后的1988年,其中路经维修后作为海安县博物馆,东路被十数户居民占用,西路不存。2011年,海安县人民政府,决定将东路收归博物馆、修缮后利用。依据东、中两路建筑,将其分为旅游接待、博物馆常设展览与临时展示、办公场所等三区,作为海安县城历史风貌环境的重要节点,修缮后成为一处人气颇高的历史文化展示场所与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