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煤电机组灵活性,是提高我国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的现实选择,以一台630MW超临界机组为例,通过掺烧优质烟煤和调节烟气旁路控制脱硝系统入口烟温的方法对机组调峰能力进行试验,实现了32%额定负荷下的稳定运行,分析了调峰运行过程中燃烧器、水冷壁及脱硝系统在调峰负荷下的适应性.试验结果显示,在32%负荷下,炉膛燃烧稳定,四周水...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家碳中和目标的持续推进,促使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电方式的占比逐年增长,而这些电力能源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非常高,将其并入国家电网系统之后容易引发电力波动.火力发电在现阶段依然是国内最主要的发电方式,火力发电机组的深度调峰可起到稳定电网的作用,这是应对新能源发电引起电网波动的主要技术措施.现代化的火力发电厂中...  相似文献   

3.
4.
准东煤着火、燃尽、环保等特性优良,但因准东煤灰中碱金属含量高,锅炉燃用准东煤时极易出现炉膛严重结渣和对流受热面严重沾污问题,影响锅炉安全运行。为保证锅炉安全、经济燃用准东煤,对锅炉与准东煤的适应性进行研究,确定准东煤的最佳掺配比例,并对锅炉及其制粉系统进行优化调整,确保锅炉经济、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能源电力的发展,燃煤发电机组运行负荷持续降低,火电机组参与深度调峰,已成为燃煤电厂灵活性调节的重要技术难题。针对超临界600 MW空冷机组,通过试验分析了不同机组负荷下的调峰性能指标。结果表明:机组负荷由50%额定负荷降至40%时,机组绝对电效率由41.31%降至41.16%,发电标准煤耗由325.52g/(kW·h)升高到328.77 g/(kW·h);机组深度调峰至30%额定负荷时,机组绝对电效率降至37.84%,发电标准煤耗升高到359.83 g/(kW·h)。试验对比分析发现,机组由40%负荷继续向下深度调峰时,机组效率显著降低,热耗率大幅增加,运行热经济性明显变差。研究结果可为燃煤机组深度调峰运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深化改革,为提高电网调峰和新能源消纳能力,火力发电机组提高运行灵活性,开展深度调峰已成为必然趋势。以某台超临界350 MW机组深度调峰试验为研究对象,分析火电机组深度调峰中热工控制领域现存问题,并根据试验情况,对低负荷稳燃控制、顺序控制逻辑、变负荷速率等方面进行优化,在无设备改造的前提下,实现了锅炉在无助燃方式下调峰至118 MW,并为后续设备改造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对某1030 MW超超临界机组进行深度调峰试验,研究机组在500 MW、350 MW负荷下参与电网调峰的运行状况与经济性指标.结果表明:机组在350 MW深度调峰下能够运行1.5 h以上,但锅炉在低负荷下炉膛负压波动较大,稳燃能力呈下降趋势,脱硝装置在350 MW负荷下运行时已接近脱硝自动退出温度,水冷壁和再热器部分管...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能源战略要求火电机组能够适应深度调峰运行,然而机组深度调峰也给锅炉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对目前超临界锅炉火电机组深度调峰技术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锅炉在机组深度调峰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通过一个典型案例研究了深度调峰对启动分离器、高温集箱、高温连接管道等厚壁部件造成的影响,从而提出有效减少此类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一般火电机组参与AGC调峰,下限设在50%额定负荷。研究了超临界火电机组深度调峰过程,将下限设定在20%额定负荷,分析了超临界机组参与深度调峰需注意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优化逻辑,提出通过滑参数运行的方法进行深度调峰,提出贮水箱水位偏差带控制算法,现场应用证明了该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闻瑞士 《电工技术》2021,(1):136-138
某电厂在不进行大规模设备技术改造前提下,对所属630 MW超临界火电机组进行了40%负荷的深度调峰运行试验,探索出适合630 MW超临界机组40%负荷深度调峰安全运行的经验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国产600MW超临界机组宽度调峰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电网负荷及峰谷差的不断增大,在中国600 MW超临界火电机组已经成为电网主力机组并需频繁地承担调峰任务.通常火电机组调峰是指尽可能降低锅炉最低稳燃负荷,即传统的“深度调峰”.提出了“宽度调峰”的概念,并在国产600 MW超临界机组上开展了“宽度调峰”的试验研究,通过设备改造、燃烧调整、配煤掺烧、汽轮机滑压曲线优化和协调控制完善等措施,提高机组调峰性能.实现在传统“深度调峰”方面向下突破锅炉最低稳燃负荷设计值,向上挖掘机组带负荷潜力,扩大机组调峰幅度,达到“宽度调峰”目的.宽度调峰有利于电网安全调度与稳定运行,同时增加发电企业参与电网调峰运行的发电量和经济效益,实现了“调峰运行、网厂双赢”.  相似文献   

12.
对某电厂超临界350 MW机组深度调峰工况下锅炉运行方式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锅炉不同的磨煤机组合方式对锅炉运行经济性与安全性的影响,对2台磨运行方式下,锅炉稳燃情况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3台磨运行方式下SCR入口NOx浓度、制粉系统运行安全性、壁温、运行经济性等均优于4台磨运行方式.将锅炉调整至2台磨运行时,锅...  相似文献   

13.
贲志亮  伏冬冬  李检 《电工技术》2019,(13):129-130
低热值煤掺烧可有效降低火力发电厂燃料成本,但会导致锅炉入炉煤煤质多变且偏离设计煤种。结合凤台电厂掺烧低热值煤,分析低热值煤各项特性所产生的掺烧不利因素,探讨600 MW超临界机组低热值煤掺烧技术的优化。  相似文献   

14.
李光耀  刘亚明 《广东电力》2012,(8):47-51,105
针对某新建电厂,在该厂600MW超临界锅炉上进行了印尼煤和神华煤的掺烧试验,通过合理控制掺烧印尼煤磨煤机的运行参数,成功掺烧了40%比例的印尼煤。试验结果表明,锅炉效率略有下降,NOX排放量变化不大,磨煤机煤粉管路上存在积粉问题。从电厂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综合考虑,选择印尼煤作为该厂主要备烧煤种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5.
为减少机组投产后AGC考核并提高深度调峰自动控制水平,在超超临界机组试运过程中,采用设定值函数优化、汽轮机辅助压力调节、水煤复合控制、动态变负荷前馈、分磨煤机热值校正、闭锁及限制条件完善、阀门特性及汽泵再循环控制优化等一系列优化调整方法,实现了在最低稳燃负荷~50%额定负荷区间的协调控制连续稳定投入,控制指标良好。同时对深度调峰阶段控制特点、难点和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指出超超临界机组低负荷段的控制要点,对超超临界机组深度调峰改造并提高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性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机组SIS系统运行数据的挖掘,结合实际参数的测试,对锅炉、管道、汽机的热力特性及机组的热经济指标进行分析,建立机组热力系统热量的平衡数据图,对热量的输入、输出、能效利用及损失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机组能耗分布状况。对热力系统内各主要运行参数进行耗差计算,得出对机组发电煤耗影响的定量值,分析影响发电煤耗的因素,分析节能潜力,提高机组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电站系统工程》2021,(1):57-60
以某1000 MW机组SCR脱硝系统为研究对象,为了适应机组深度调峰,机组并网运行后即投脱硝的要求,SCR系统需进行优化改造提升脱硝系统进口烟气温度。机组并网负荷约150 MW,结合机组并网后运行特性,烟气温度最低点出现在锅炉干湿态转换时,即250 MW负荷点附近。结合煤中的硫分和水分,机组负荷降低至25%THA工况左右时,为了满足脱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脱硝入口烟气温度需提高约27℃,从技术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等方面分析比较省煤器烟气旁路、省煤器分级、省煤器给水旁路、省煤器热水再循环和省煤器复合热水再循环等提升脱硝系统进口烟气温度技术,确定省煤器复合热水再循环为最佳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8.
对某超临界600 MW机组锅炉不同煤种下的机组调峰特性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入炉煤质的变化对机组调峰的深度、幅度、速度均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煤质发热量对锅炉的带负荷能力影响较大,发热量越高,机组带负荷能力越强;煤质挥发分对机组的调峰深度和速度影响较大,挥发分越低,煤粉的着火和稳燃性越差;为保证机组调峰性能及运行经济性,应保证入炉煤低位发热量大于18500 kJ/kg,干燥无灰基挥发分高于15%.  相似文献   

19.
李圳  王鹏程 《电力学报》2021,(6):527-533
通过对某电厂2019年和2020年两年供电煤耗指标的对比分析,探讨在负荷率基本相同情况下的年度煤耗偏差大的原因,从不同方面分析深度调峰对机组经济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优化措施.通过对电厂两年的调峰时长和频次进行统计,找出了调峰时间长的月份相应煤耗偏差大的规律,确定二者的对应关系;运用大数据统计,分别对采集同等条件下的50...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电厂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进行了掺烧霍林河地区褐煤试验,分析了不同掺烧比例下,磨煤机和机组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掺烧褐煤比例的增加,磨煤机最大出力逐渐降低,掺烧30%时磨煤机最大出力为91.1t/h,100%褐煤时为46.2 t/h;掺烧比例为30%时,6台磨全部运行时机组才能带满负荷,掺烧比例大于30%时,机组最大出力将受到影响,最佳掺烧比例为30%;在最佳掺烧比例下,与设计煤质相比,锅炉热效率下降0.6个百分点;通过燃烧调整试验,锅炉效率提高0.25个百分点,NOx排放浓度为308.4 mg/N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