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2.
城市发展背景下的文化景观规划设计--以喀什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伊斯兰义化决定了喀什古城以艾提杂尔清真寺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外扩展的单中心结构,特殊的地理气候因素决定了喀什古城街巷布局不讲求轴线而是园地就势。伊斯兰教孔拜的需要使喀什传统聚落呈团状聚集,并由若干住宅以某街巷清真寺为中心集聚形成邻里组团,由此喀什市的又化景观以“据点斑块边缘”为基本格局进行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3.
中欧国家当前面临诸多发展问题,诸如地区差异化、农业土地面积矛盾加剧、高密度区域土壤退化及多样性丧失等,引发了学术界的关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德语背景下的"文化景观维护"概念建立。利用历史地理学、考古学与遗产保护学以及空间与区域规划等学科的综合方法,对国土和区域空间内的文化景观进行分析和研究。文化景观维护概念以"永恒的圆环"理论模型体现,并分为分析与评价、保护与阐释、规划与管理3个主要步骤。基于此基本概念,文化景观维护大致分为2个研究方法范本:清单盘点与空间区划。范本一:历史性文化景观的对象清单盘点,就是对一定的限定区域内的文化景观要素和结构的系统化收集分类和评价方法。又分两种不同类型:Gunzelmann的复杂型"历史性文化景观"的分析法与Burggraaff和Kleefeld的"文化景观物质分析"法。范本二:文化景观的区域化,旨在从专家角度对历史性文化景观进行标记、注释、分类和简要的特征化。又细分为类型化和个性化2个类型,并结合案例说明。最后指出:对两种研究方法的应用,不仅要客观地分析各种因素,而且还要考证在特定政治背景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乡村地区,文化景观可以分为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具有多样性、地域性、物质依附性和稳定性的特点,是属于乡村地区的独特资源,在对乡村进行改造设计的过程中,应做好文化景观的保护工作.论文从乡村文化景观的内涵出发,结合具体案例,对基于文化景观视域的乡村改造设计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乡村的改造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生态系统中,气候变化已被看作一种新兴的影响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气候变化也成为文化景观研究领域的新兴发展方向。本文记叙了3个仍在进行中的美国国家公园的研究案例。这3个案例显示了当气候变量改变文化景观时不同的预期影响,景观反映,及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去保护文化景观。气候的长期变化和大型气候事件之间的差异表明必须监控气候。同时,在面对动态的气候系统时,研究还应当采用多样的方法并且接受未知的变量。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林州市黄华村为例,首先对黄华村现有景观及精神文化元素展开调查研究,并对现存场地问题进行梳理,然后有针对性地探讨了优化黄华村文化景观的设计策略,最后将红旗渠精神融入黄华村文化景观设计中,通过实践探索,坚持保护和开发同时进行的设计原则,打造以红旗渠精神为文化主体的新农村景观游园,不仅符合乡村振兴建设发展的方向,更能促进红色文化传承,对乡村振兴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世界文化遗产框架下的工业遗产有关概念界定模糊,很难形成对于以德国鲁尔区为代表的区域性的综合工业景观进行整体解读的视角。以地理学视角拓展出新的"混合型工业文化景观"概念,提出了"本体性"和"构建性"的观察视角,从而对工业文化景观进行新的阐释。运用"清单盘点和空间区划"等文化景观研究方法对工业文化景观要素和结构进行科学分析,对区域结构、场地和文化意识进行重构,并与当代经济文化发展相融合。为解决中国当前工业遗产面临产业转型背景下的发展问题提供创新性的视角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传统村落的乡土文化景观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产物之一,它不仅在形成和演变的过程中突出了当时的历史文化进程,还拥有相当丰厚的文化底蕴。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广西侗族的传统村落乡土文化景观遭到了破坏并且在逐渐的失去原貌。为此,主要对传统村落乡土文化景观的界定做了解释,阐述了保护和发展广西侗族传统村落乡土文化景观的价值,以及城镇化背景下保护和发展广西侗族传统村落乡土文化景观所面临的问题,并对其发展提出了保护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化景观是乡土文化重要的载体,是传统村镇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建筑遗产保护的重要补充,已成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研究的新热点。该文结合当前文化景观研究现状,将语义符号学与建筑符号学的研究方法引入文化景观研究领域,从实效型设计、类比型设计、象形型设计和法则型设计四个方面对文化景观的概念进行符号学解析,同时结合实例对其设计类型与特点进行研究,旨在进一步深化"文化景观"含义,以对"文化景观"的保护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济宁十里营湿地为例,从湿地生态系统综合治理的角度去看待城市和自然环境变化的问题,采用动态时序的采煤塌陷区湿地系统规划模式,将危机化为转机,加快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变与转型。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国乡村转型与复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为中国乡村的转型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背景。本文总结了日韩乡村转型的基本过程,剖析了拉美国家城镇化没有实现城乡协同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教训,进而指出乡村的发展逻辑并非是一个由工业化与城镇化主导语境下所定义的不断追赶城市的"线性发展过程"。结合当前中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乡土情绪的回潮,从尺度和功能两个维度,揭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乡村的三重价值,并据此提出了中国"乡村复兴"的框架。"十三五"规划需要在新的思维下进行乡村发展政策的总体设计,随着未来中国城镇化红利的不断释放,乡村应当成为重要的受益者。建议在规划空间管制、市场要素活化、多元乡村治理等方面入手,实现乡村的复兴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地方主义语境下的园林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林事务所在设计中关注地方语境,本文介绍了其在弗吉尼亚大学艺术博物馆的景观设计。弗吉尼亚曾经是一片森林,早春时节树下生长着茂盛的草本植物。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气候宜人,只有夏季炎热。托马斯·杰斐逊认为,在这里遮荫是必要的,并主张栽种树木以遮阳。欧林事务所的园林设计受其启发,种植了当地的郁金香树以遮蔽骄阳,并模仿森林中花草在树下绽放的景观,在郁金香树下种有常青草本植物。此外,草本植物栽种布局再现了弗吉尼亚古老园林的几何构图。 相似文献
16.
多功能景观概念在可持续景观规划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观是人类社会和文化、自然环境一起,共同形成的具体而有特色的产物。可持续景观发展观明确景观生态保护规划的目标包含对土地和自然资源、传统景观文化与美学特色的保护和适当开发使用,有利于城市居住环境向更良好的生态单元发展。多功能景观概念扩大了景观生态学的内涵,从人类生态总系统的观点出发,用系统的观点去理解景观,以跨学科方式有效地把自然科学与人类相关学科连接起来,用"自然生成的隐性次序"意识去发现自然、社会、人类心灵中的亮点,在自然与人类情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用它来解决目前日趋严重的生态压力和文化危机问题。 相似文献
17.
结合“太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实践,总结近年我国历史城镇“整体保护”在认知方法、价值评估、规划方法等方面的进展,提出“关联性”这个概念.所谓“关联性”体现为历史(时间)的关系、区域(空间)的关系、文化(精神)的关系、功能(要素和结构)的关系.基于关联性的研究可以重新定义保护规划的“系统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1年推出的“历史性城市景观”概念,所提倡的观念和方法与我国的保护实践殊途同归.关联性的研究途径,有助于我们从中国的实践角度和理论语境对“历史性城市景观”的含义建立基本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Rawiwan Oranratmanee 《Vernacular Architecture》2018,49(1):99-120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Shan ethnic group in Myanmar within the context of South-east Asian architecture. The purpose is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ttlement system, village and houses that together form the cultural landscape and architecture of the river valleys of mainland South-east Asia. The fieldwork is comprised of an architectural enquiry through geographic surveys of settlements and measurements of houses, and a social enquiry, including observations and interviews about the social dimensions of architecture. The detailed spatial analysis embraces three tiers, namely settlements, villages and houses, together identif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underlying concepts of Shan architecture, meanwhile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holis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ople, ethnicity, geography, social system and the production of dwellings and cultural geographies of South-east Asia. 相似文献
19.
台湾华山1914文化产业创意园城市工业景观的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工业生产活动的迁移或废止,场址中废置的工业建筑及附属设施等成为现代城市宝贵的工业遗迹,并作为人类文明和城市发展的见证,成为人类历史的重要媒介和遗留的文化景观。对其保护及再利用以实现城市工业景观的重塑与再生已成为当代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和城市发展的新议题。以城市工业景观重塑与再生的相关概念、要点及实践为理论基础,结合台湾华山1914文创园区案例,论当下城市工业景观的重塑与再生。 相似文献
20.
面对当前"千城一面"、景观趋同的城市特色迷失问题,规划始终缺少有效解决的途径。原因之一在于缺少基于文化认同的景观审美标准和面对经济利益与特色保护矛盾时的文化自信心。本文以漳州市城市景观四线规划研究为例,探索从问题的成因中寻找景观规划编制路径的方法:以文化对城市空间影响的根植性、演进性和延续性为研究脉络,建立景观规划的历史观、整体观和系统观;在对城市景观价值、空间意象和审美价值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城市景观特色定位,由此建立具有广泛认同度的景观评判标准;以动态发展理念提出对城市总体风貌、街巷水网、重要区域和建筑风貌的景观引导策略,并将其转化为与规划管理相对接、定性与定位相结合、可量化的景观控制要求,强化景观风貌类规划的有效性和可执行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