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桥子沟流域“1987.4.19”暴雨洪水及土壤侵蚀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宏  康学林 《人民黄河》1995,17(10):25-27,48
桥子沟流域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1987年4月19日,该流域突降暴雨,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此次暴雨降雨集中、历时知、强度大,所形成的洪水历时短、峰值大。土壤侵蚀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造成该流域坡面总侵蚀量20190t,平均侵蚀模数为8738t/km^2,造成该流域沟道总侵蚀量7087t,侵蚀模数为50860t/km^2;坡面和沟道侵蚀量所占比例分别为74%和26%。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9—2012年安家坡小流域4个农田径流小区27场侵蚀性降雨的数据资料,分析了黄土丘陵沟壑区降雨产流与土壤侵蚀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同降雨条件下坡耕地降雨产流、土壤侵蚀与坡度成正比;汛期侵蚀性降雨的分布极不均衡,表现出明显的单峰分布特征。造成黄土丘陵沟壑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产流性雨量级别以大雨为主,其中7月的侵蚀性降雨量最大,成为土壤侵蚀防治的最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3.
长江上游紫色土丘陵区小流域地面侵蚀量的确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紫色土丘陵区小流域地面侵蚀类型主要有面蚀、沟蚀和母质侵蚀三种,本文采用铯-137同位素示踪法测算了小流域坡面土壤侵蚀模数的多年平均值;用小区法、径流场法和侵蚀针测法分别测定了相同降雨条件下小流域内面蚀、沟蚀和母质侵蚀的侵蚀模数,进而换算出紫色土丘陵区单元小流域地面侵蚀的多年平均侵蚀模数。所得结果为求取小流域泥沙输移比及预报地面侵蚀量建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不同侵蚀带的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统计试验地附近土壤侵蚀观测站6年降雨、径流泥沙观测资料,对浅沟坡面不同侵蚀带侵蚀产沙对降雨雨型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降雨强度的提高,不同土壤侵蚀分带的径流量均呈增加趋势,且短历时、高强度暴雨在片蚀带、细沟侵蚀带和浅沟侵蚀带的径流量与土壤侵蚀量均最大;不同侵蚀分带径流产沙量呈显著的线性关系;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浅沟侵蚀带径流产沙量逐渐增大,不同降雨强度下,片蚀带径流产沙量均较小,表明发生坡面侵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沟蚀的径流产生引起的。在不同降雨雨型下的线性函数方程中,均以A1降雨雨型下三个侵蚀分带回归方程的斜率最大,且土壤侵蚀量与降雨强度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沟道是径流泥沙输送的通道,是土壤侵蚀的主源地。为治理沟道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海林市水务局对石河乡石东小流域境内的29条冲刷沟进行了调查,并根据侵蚀强度、侵蚀特点、侵蚀类型及地质地形等条件,选择了侵蚀较严重、具有代表性的柳树沟等3条典型冲刷沟进行了"平沟造田"工程技术研究与实践,其目的在于积极探索丘陵区的沟道治理与开发模式,寻求合理的沟道土地  相似文献   

6.
模拟降雨条件下径流侵蚀力与地貌特征的动态响应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模拟降雨模型试验,用高精度摄影测量、GIS技术和分形理论,对不同雨强条件下小流域模型次降雨径流侵蚀力和地貌形态分形维数变化及其动态响应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次降雨洪峰流量模数和径流深乘积的流域尺度径流侵蚀力量化方法揭示了径流的做功效率;大雨强的次降雨径流侵蚀力明显高于小雨强,不同雨强的次降雨径流侵蚀力随模拟降雨场次增加均呈现较为相似的变化趋势;小流域模型历经25场模拟降雨,地貌形态趋于复杂化,地貌形态分形维数呈波动增加趋势;小流域模型地貌形态分形维数的所处取值范围对于相同降雨条件下次降雨径流侵蚀力变化趋势具有决定性影响。本研究揭示了地貌形态特征与次降雨径流侵蚀力空间变异定量作用关系,提高了流域尺度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精度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阐明小区尺度下不同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减流减沙效应,可为大尺度上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以红砂岩侵蚀劣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径流小区长期定位试验的方法,分析自然降雨下典型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减流减沙效应及其对降雨要素、降雨雨型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试验观测期间,裸露地表径流系数为0. 66,土壤侵蚀量为0. 07 t/hm2,生态或经济开发治理后减流减沙效应均能达90%以上。地表裸露坡面产流产沙受降雨量、雨强影响显著,生态恢复模式降低了降雨要素对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经济开发模式受降雨量影响显著。大雨强、短历时的降雨雨型是坡面产流产沙的主要雨型,对裸露坡面产流产沙的贡献将近50%,生态或经济开发治理后该雨型对产流产沙的贡献明显提高,增幅以经济开发模式大于生态恢复模式。因此,生态恢复和经济开发均是治理红砂岩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应将生态恢复和经济开发治理相结合,使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不仅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同时提升生态服务价值,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四川省南充市升钟水库水土保持试验站2001~2004年的坡面径流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降雨量年际分布不均匀,2001~2004年,年降雨量、汛期降雨量及侵蚀降雨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径流量、径流深、径流系数及径流模数的大小顺序为:人工破坏型>封坡禁伐型>荒坡垦种型,而水土流失量的大小顺序为:荒坡垦种型>人工破坏型>封坡禁伐型。回归分析表明,人工破坏型的水土流失量与降雨强度、降雨量、降雨历时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但封坡禁伐型及荒坡垦种型的水土流失量仅与降雨强度、降雨量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9.
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侵蚀产沙规律,在晋西羊道沟小流域建立了坡面、沟坡和沟道侵蚀产沙子模型;在GIS的支持下计算出小流域地块间水沙汇流网络,并引入到小流域侵蚀产沙模型中,使小流域侵蚀产沙成为有机结合;模型对羊道沟22次侵蚀性降雨的侵蚀模数具有78.4%的预报精度,对羊道沟1956-1970的年侵蚀模数具有76.1%的预报精度;模型并通过了晋西汾河上游两个小流域的可移植性检验。  相似文献   

10.
小流域治理措施对泥沙输移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韭园沟小流域为对象,探讨了1953年以来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对流域泥沙输移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流域土壤侵蚀、泥沙输移和沉积与治理措施有着极为密切的相关性。在天然下垫面条件下,韭园沟小流域的泥沙输移比接近1.00。经过50多年来规模性水土流失治理,泥沙输移比下降到0.27。该流域的泥沙侵蚀量减少、沉积和输移比的改变,在水土保持措施达到一定程度时才逐步显现出来,小流域泥沙输移比变化的影响因素中,流域内人为沉积汇(淤积)的作用明显大于坡面水土保持措施的效果。因此,现行生态环境建设中,在注重坡面治理措施合理配置的基础上,更要加强小流域沟道泥沙拦截工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以太行山区崇陵小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1959—1967年、1985—2008年历史实测降雨产流资料,分析了研究区降雨特征及产流过程响应特征,并对比了不同时期降雨径流变化。结果表明:1研究区6—9月降雨以小雨为主,产流主要由暴雨和大雨控制;2产流机制以超渗产流为主,在前期湿润条件下,长历时低强度降雨也会造成蓄满产流;3与1959—1967年相比,1985—2008年的暴雨、大雨、中雨雨日分别减少26.1%、25.0%和12.4%,年径流系数减小80%,且降雨径流相关性减弱,说明人类活动成为影响径流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小流域降雨入渗和产流产沙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暴雨集中,历时短,强度大,是造成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为开展对三峡库区小流域降雨入渗和产流产沙特征研究,通过建立三峡库区小流域微缩模型,分别实施降雨强度为60,90,120 mm/h的3场人工模拟降雨,对小流域模型降雨入渗规律和径流侵蚀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径流量均随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而降雨强度增加入渗的作用仅在一定范围内是有效的;随着降雨的进行,产流强度和入渗率都趋于稳定状态,入渗率服从对数函数规律,产流强度呈幂函数变化;3场降雨中累计产沙量和累计径流量的关系均满足幂函数形式,含沙量和侵蚀量之间呈较好的线性关系。该研究成果可为这一区域的水土流失防治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东北沟小流域观测裸地、等高耕种、水平阶等3种措施径流小区的径流量和泥沙量资料,研究不同措施下径流泥沙与降雨等因素的相互关系,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分析不同措施下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在裸地和等高耕作措施下,径流深在土壤侵蚀特征因子中起主要作用,而在水平阶措施下,土壤流失模数在土壤侵蚀特征因子中起主要作用。不同措施下土壤侵蚀影响因子不同,在裸地和水平阶措施下,可以通过降雨量、雨强和雨前土壤含水量等土壤侵蚀影响因子来预测径流深和土壤流失模数,而在等高耕作措施下,用降雨量、雨强、降雨侵蚀力等土壤侵蚀影响因子预测土壤侵蚀特征因子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4.
黄丘区坡沟系统不同时间尺度下的侵蚀产沙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桥沟流域坡沟系统为原型观测对象,利用流域内布设的不同地貌单元大型径流场定位观测设施,分析了坡沟系统不同地貌单元在年、次降雨时间尺度下的侵蚀产沙特征。结果表明,在年时间尺度上,不同地貌单元的侵蚀模数表现为:上半坡<下半坡<梁峁坡<沟谷坡<坡沟系统,水沙在不同地貌单元之间的传递中,径流输沙量往往小于径流输沙能力,径流侵蚀产生多少沙,就能输送多少沙;在次降雨时间尺度上,不同地貌单元侵蚀产沙的峰值可能出现在下半坡、沟谷坡或者坡沟系统,说明黄土丘陵沟壑区不仅在流域尺度上存在着非平衡输沙过程,在坡沟系统同样存在非平衡输沙现象。  相似文献   

15.
《人民黄河》2017,(1):95-97
依托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的水土流失试验厅,采取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坡沟系统不同侵蚀发育阶段的地形Grid数据,借助Arc GIS软件中Arc Toolbox的3D Analyst工具和数据管理工具模块的分析功能,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别对坡沟系统侵蚀发育过程进行量化分析。研究表明:1坡面侵蚀和沟坡侵蚀对坡沟系统产沙量贡献率的大小受降雨历时和侵蚀发育阶段影响,降雨初期的面蚀阶段以沟坡侵蚀为主,继而向坡面侵蚀为主转化。在雨强85 mm/h、降雨历时60 min的模拟试验条件下,降雨过程的前20 min面蚀阶段坡面与沟坡侵蚀贡献率之比约为3∶7,降雨过程的后20~60 min的细沟和切沟侵蚀阶段坡面与沟坡侵蚀贡献率之比约为7∶3;2径流含沙量与地表侵蚀空间不同步,试验条件下径流含沙量峰值区约滞后于侵蚀强度较大部位2个断面(2 m)。  相似文献   

16.
李杰 《江苏水利》2012,(9):37-38,40
0引言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水土流失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土壤侵蚀流失,二是水资源流失。弄清楚水土流失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对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江苏省水利厅下达的研究课题《徐州市平原沙土区土壤侵蚀模数试验研究》,探讨了降雨、径流、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皇甫川特拉沟小流域近期泥沙减少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降雨变化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近期皇甫川流域水沙发生显著变化。通过分析皇甫川典型小流域特拉沟2007—2016年水土流失原型动态监测资料,揭示了特拉沟小流域存在降雨强度显著减小、产水产沙年际变化大、沟道坝系工程及植被对泥沙减少作用显著等特征,建立了基于降雨侵蚀力和小流域产沙模数的二次曲线相关关系,其适用于分析比较不同降雨条件下特拉沟小流域产沙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特拉沟小流域2007—2016年年均输沙量与1954—1999年均值相比减少167.7万t,其中:降雨强度减小、汛期降雨量减少引起的年均产沙减少量约为24.98万t,占总减少量的14.9%;淤地坝拦沙减蚀作用年均拦减泥沙约75.72万t,占总减少量的45.2%;坡面治理措施年均产沙减少量约67.0万t,占总减少量的39.9%。  相似文献   

18.
雨型对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降雨雨型对土壤侵蚀过程有重要的影响,也是当前土壤侵蚀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野外原位人工模拟降雨试验,设计了次降雨中平均降雨强度、总降雨量相同的4种不同降雨雨型(均匀型:降雨强度为60mm/h;峰值型:降雨强度分布为30-90-60mm/h;延迟型:降雨强度分布为60-30-90mm/h;减弱型:降雨强度分布为90-60-30mm/h),研究降雨雨型变化对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雨型条件下休闲坡耕地径流总量的大小顺序为延迟型>减弱性>均匀型>峰值型,而土壤侵蚀总量的大小顺序为减弱型>均匀型>延迟型>峰值型。延迟型雨型的坡面径流总量是其它雨型的1.02~1.45倍,减弱型降雨的侵蚀总量分别是均匀型、延迟型和峰值型的1.03、1.36和2.68倍。同一雨强在不同降雨雨型中出现的位置不同,其产生的坡面径流量和侵蚀量对坡面总径流量、总侵蚀量的贡献率也不同,分布在降雨雨型起始位置的雨强对坡面径流量的贡献率最小;除30mm/h降雨强度外,分布在降雨雨型起始位置的雨强对坡面侵蚀的贡献率最大。研究还发现,试验设计中减弱型降雨雨型与东北黑土区夏季主要侵蚀雨型特点类似,是造成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相对严重的主要雨型。  相似文献   

19.
典型作物对水土流失影响的小区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寻农作物对于坡耕地水土流失量的影响及相关关系,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和水土流失防治,利用安徽省岳西县2013年至2017年自然条件下径流小区原位观测数据,进行茶树、桑树、玉米三种典型作物及裸露地对比的水土流失影响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水土流失原因主要由降雨径流侵蚀造成,其降雨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份;降雨集中期多年平均情况下,茶树、桑树、玉米和裸露地的坡面径流系数分别为0.057、0.039、0.080和0.082,单位面积土壤侵蚀量分别为38.8 g/m~2、15.3 g/m~2、858 g/m~2和93.4 g/m~2;与裸露地对比,茶树、桑树地的水土流失量均减小,玉米地的径流量轻微减小但是土壤侵蚀量显著增大。坡耕地土壤扰动对水土流失影响很大,考虑优化种植结构、合理耕作措施等方式对其固水保土。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以平凉市纸坊沟流域为例,应用双累积曲线法,分析界定了流域1981-1997年大规模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环境下土壤侵蚀变化出现差异特征的时间段.研究结果表明:1981-997年流域水土流失及治理措施变化剧烈的分水岭年份为1985-1986年.1985年以后,随着治理面积的逐年增加,综合治理程度的提高,明显改善了流域降雨、径流和输沙的关系.同时分析得出流域降水、径流、治理程度与土壤侵蚀流失具有一定的线性回归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