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出一种基于优化网格的最小生成树聚类算法OGMST(MST Clustering Algorithm Based on Optimized Grid),一方面利用最小生成树的方法进行聚类,另一方面利用了参数自动化的网格划分技术和密度阈值处理技术,解决了最小生成树聚类算法不适用于多密度数据集的局限性,提高了现有的多密度聚类算法的效率和精度.算法还对边界点进行了有效的处理.实验表明算法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是一种高效、快速的聚类算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动态网格划分技术中聚类结果对数据输入顺序的依赖性和聚类精度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移动技术的动态网格聚类算法(grid-based clustering algorithm based on shifting technology, GLASS).该聚类算法主要利用了动态网格划分技术和移动网格技术来解决上述问题,且能够识别任意形状、任意大小的聚类,只需一个参数,且时间复杂度是数据集大小和数据维度的线性函数.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现有高维海量数据离群点挖掘在时间与空间效率上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粗约简和网格的离群点检测算法RRGOD。算法在基于密度的离群点检测算法LOF的基础上,结合粗糙集理论特点,引入属性权值概念,淘汰属性权值低于重要度阈值的属性降低维度,从而减少了进行聚类的计算量。在网格聚类阶段,对传统的网格划分方法进行改进,引入属性维半径向量概念,提出了一种可变网格划分方法,根据数据集特点自适应地划分网格空间。在真实数据集和仿真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进行离群点检测时能在保持足够精确度的同时,检测效率有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GP-CLIQUE算法是基于高斯过程的CLIQUE改进算法,但是此算法中存在固定划分网格和人为输入密度阈值这两个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GP-CLIQUE的算法——REG-CLIQUE算法.该算法利用相对熵对每一维数据进行自适应网格划分,引入二叉树存储信息,删除冗余维,解决了固定划分网格的缺陷,提高了聚类结果的精度;同时,提出密度阈值的计算公式,根据数据集本身用递归算法计算密度阈值,解决了人为输入的不足,大大降低算法对先验知识的依赖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时间、聚类准确度等方面都优于GP-CLIQUE算法和CLIQUE算法.  相似文献   

5.
一种基于网格的增量聚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现有基于网格的聚类算法,该算法具有高效且可以处理高维数据的特点,但传统网格聚类算法的聚类质量受网格划分的粒度影响较大。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网格的增量聚类算法IGrid。IGrid算法具有传统网格聚类算法的高效性,且通过维度半径对网格空间进行了动态增量划分以提高聚类的质量。在真实数据集与仿真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IGrid算法在聚类准确度以及效率上要高于传统的网格聚类算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相交网格划分技术中聚类结果对数据输入顺序的依赖性和聚类结果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交划分的动态网格聚类算法(DGBO)。该算法利用相交网格划分技术和移动网格技术来解决上述问题,通过连接相交的高密度网格单元形成聚类,只需一个参数,运行速度快。实验表明,DGBO算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对任意形状、大小的数据集进行聚类,并能很好地识别出孤立点和噪声。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聚类算法通常将样本间的距离作为相似度的划分标准,因此距离计算方式的选择对于聚类的结果至关重要.但是传统的距离计算方法忽略了不同数据属性特征对聚类的影响.为了解决此问题,论文结合K-means提出了一种基于属性加权的快速K-means算法FAWK.首先,定义了一个反映属性特征差异的离散度函数对属性特征进行加权;其次,根据加权属性特征计算数据属性间的距离,并将所有属性的加权属性距离求和作为样本间的相似性距离;然后,将加权属性距离作为FAWK算法的划分标准对数据进行聚类;最后,将论文算法与现有方法在8个UCI数据集和LAMOST恒星光谱数据集进行实验测试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FAWK算法具有迭代次数少、运行时间短、聚类结果准确率高且更接近真实数据集划分情况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以网格化数据集来减少聚类过程中的计算复杂度,提出一种基于密度和网格的簇心可确定聚类算法.首先网格化数据集空间,以落在单位网格对象里的数据点数表示该网格对象的密度值,以该网格到更高密度网格对象的最近距离作为该网格的距离值;然后根据簇心网格对象同时拥有较高的密度和较大的距离值的特征,确定簇心网格对象,再通过一种基于密度的划分方式完成聚类;最后,在多个数据集上对所提出算法与一些现有聚类算法进行聚类准确性与执行时间的对比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算法具有较高的聚类准确性和较快的执行速度.  相似文献   

9.
网格密度峰值聚类在兼顾密度峰值聚类算法可识别任意形状类簇的基础上,通过数据集的网格化简化整体计算量,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聚类方法.针对大规模数据,如何进一步区分稠密与稀疏网格,减少网格密度峰值聚类中参与计算的非空网格代表点的数量是解决“网格灾难”的关键.结合以网格密度为变量的概率密度分布呈现出类Zipf分布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Zipf分布的网格密度峰值聚类算法.首先计算所有非空网格的密度并映射为Zipf分布,根据对应的Zipf分布筛选出稠密中心网格和稀疏边缘网格;然后仅对稠密中心网格进行密度峰值聚类,在自适应确定潜在聚类中心的同时减少欧氏距离的计算量,降低算法复杂度;最后通过对稀疏边缘网格的处理,进一步优化类簇边界并提高聚类精度.人工数据集和UCI数据集下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算法对大规模、类簇交叉数据的聚类具有明显优势,能够在保证聚类精度的同时降低时间复杂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子空间聚类算法时间复杂度偏高和网格划分不太合理的问题,通过对数据空间进行网格划分并寻找稀疏区域来发现簇的边界,对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进行优化,达到对子空间聚类算法CLIQUE进行了优化和改进目的.优化算法采用了自适应的网格划分方法,提高了发现高维子空间的可能性.优化算法通过对剪枝方式的优化,有效地控制了算法的复杂度.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精度、时间复杂性等方面的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1.
一种基于KNN的融合聚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类是数据挖掘领域一个被广泛研究的问题.单一的算法较难获得高的聚类准确率,甚至对于特定的数据集也很难找出最佳的方法进行聚类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KNN的融合聚类算法(KNNCE),该算法基于累积k最近邻产生数据点间相似度,并通过single-link算法构建层次聚类树得到最终的聚类划分,且能够自动确定最佳聚类数,从而很好地解决以上的问题.最后,通过常用数据测试和入侵检测方面的应用表明该算法是有效的.还把它和同类算法进行比较和分析,以证明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传统聚类方法在多维数据集中聚类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将网络社团划分的方法,并应用到多维数据聚类分析中。对于一个多维数据集,首先对分析对象进行特征提取,构建出每个对象的特征向量,通过计算皮尔森相关系数来度量不同特征向量之间的相似性,从而构建出一个相似性网络,采用Blondel算法对该网络进行社团划分达到聚类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多维数据聚类中得到较好的聚类结果,准确率达到92.5%,优于K-means算法的75%。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文本多分类算法中,由于不平衡数据集产生的小样本分类数据准确率低问题,提出基于轮廓系数动态K-means聚类的文本多分类混合式均分聚类采样算法.在不平衡数据集中针对小样本数据集利用聚类簇进行等比例过采样,针对大样本数据集利用聚类簇进行欠采样.基于微博灾害数据集,设计文本卷积神经网络,对该算法进行实验验证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提升文本不平衡数据集的准确率和F1值,较好解决了不平衡文本数据集分类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2016,(10):1439-1450
针对现有数据竞争聚类算法在处理密度不均匀数据集时聚类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密度自适应的数据竞争聚类算法。首先,定义了一种局部密度自适应线段;然后,根据局部密度自适应线段计算出密度自适应相似度,密度自适应相似度不仅反映了数据的整体空间分布信息,还反映了数据点的局部信息,更加符合数据的实际分布;最后,将密度自适应相似度用于数据竞争聚类算法中。在人工和真实数据集上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比现有的数据竞争聚类算法在处理密度不均匀数据集时,具有更高的聚类性能。  相似文献   

15.
基于混合网格划分的子空间高维数据聚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混合网格划分的子空间高维数据聚类算法.该算法消除了各个属性分量数值范围大小对计算的影响;有效去除冗余属性以提高聚类准确性与降低时间复杂度.根据数据分布情况灵活选择固定网格划分或是自适应网格划分,利用这二种不同的网格划分方法具有的优点,以实现进一步降低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提高聚类结果的准确性,并使算法具有更优的可伸缩性.实验使用仿真数据表明,该算法在处理具有属性值域范围大的高维大规模数据时是实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李焱  刘弘  郑向伟 《计算机应用》2017,37(5):1491-1495
运用社会力模型(SFM)模拟人群疏散之前,需要先对人群进行聚类分组;然而,k中心聚类(k-medoids)和统计信息网格聚类(STING)这两大传统聚类算法,在聚类效率和准确率上都不能满足要求。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折半聚类算法(BCA)。该算法结合了围绕中心点聚类和基于网格聚类两类方式,并利用二分法查找思想划分网格,不需要反复聚类。先将数据用二分法划分成网格,再根据网格内数据密度选出核心网格,接着以核心网格为中心将邻居网格聚类,最后按就近原则归并剩余网格。实验结果表明,在聚类时间上,BCA平均仅是STING算法的48.3%,不到k-medoids算法的14%;而在聚类准确率上,k-medoids算法平均仅是BCA的50%,STING算法平均也只是BCA的88%。因此,BCA无论在效率还是准确率上都明显优于STING和k-medoids算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粗糙K-means聚类及其相关衍生算法需要提前人为给定聚类数目、随机选取初始类簇中心导致类簇交叉区域的数据划分准确率偏低等问题,文中提出基于混合度量与类簇自适应调整的粗糙模糊K-means聚类算法.在计算边界区域的数据对象归属于不同类簇的隶属程度时,综合考虑局部密度和距离的混合度量,并采用自适应调整类簇数目的策略,获得最佳聚类数目.选取数据对象稠密区域中距离最小的两个样本的中点作为初始类簇中心,将附近局部密度高于平均密度的对象划分至该簇后再选取剩余的初始类簇中心,使初始类簇中心的选取更合理.在人工数据集和UCI标准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文中算法在处理类簇交叠严重的球簇状数据集时,具有自适应性,聚类精度较优.  相似文献   

18.
网格聚类以网格为单位学习聚簇,速度快、效率高。但它过于依赖密度阂值的选择,并且构造的每个聚簇边界呈锯齿状,不能很好地识别平滑边界曲面。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新的面向网格问题的聚类融合算法(RG) . RG不是通过随机抽样数据集或随机初始化相关参数来创建有差异的划分,而是随机地将特征划分为K个子集,使用特征变换得到K个不同的旋转变换基,形成新的特征空间,并将网格聚类算法应用于该特征空间,从而构建有差异的划分。实验表明,RU能够有效地划分任意形状、大小的数据集,并能有效地解决网格聚类过分依赖于密度阂值选择以及边界处理过于粗糙的问题,其精度明显高于单个网格聚类。  相似文献   

19.
基于动态网格的数据流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勇  刘青宝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25(11):3281-3284
提出的增量式数据流聚类算法DGCDS结合网格和密度技术,能够得到任意形状的聚类,通过改进网格密度的计算方式,解决了现有网格算法中丢失数据空间影响信息的问题,并且实现了关键参数的自适应设置,减小了人工参数对聚类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传统小波聚类算法标记满足密度阈值的连通单元为同一个簇,而不满足密度阈值的网格有可能存在属于簇的数据对象,数据的每维属性有时差距较大,不合适再划分均匀网格。为此,提出一种改进的小波聚类算法CWave Cluster,划分非均匀网格,进一步细化边界网格,对不满足密度阈值的网格进行处理,最终形成聚类。在指定的快速存取记录器(QAR)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小波聚类算法能根据数据特点划分网格,区分簇与簇的边界,有效解决QAR数据异常点检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