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瑜伽,运用姿势技巧,让人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而设计师赖亚楠则通过空间的一体化设计,让居者得以物境、情境、意境的和谐统一,如若一场空间瑜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福州市北江滨地块(五桥~六桥)城市设计为例,从用地功能布局、空间形态、控制景观视线通廊、提升城市滨水区活力、城市资源共享等方面来探讨如何创建和谐、共享、有活力的城市滨水空间。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2)
<正>坐落于捷克布尔诺的"瑜伽花园&布尔诺艺术画廊",由RO_AR Szymon Rozwalka architects担纲设计,传达了对自然与抽象空间的探索。设计团队希望创造一个不刻意迎合怀旧及工业风、摆脱过分追求灵性的陈词滥调,回归本真的空间。设计团队认为,建筑的设计过程也如做瑜伽一样,不应落入先入为主的误区,尽量避免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4.
喜岳云庐酒店瑜伽亭及泳池项目是建筑师与结构工程师对项目价值的共同挖掘。通过对地形学的思考,用设计回应最根本的场地关系。通过处理空间与地形的关系解决瑜伽亭和泳池的落位,进一步从结构控制与氛围营造上剖析瑜伽亭设计,探讨人与自然并存的对话。  相似文献   

5.
深圳城市设计运作的路径演变是一个与城市发展高度契合的演变过程。文章阐述了深圳城市设计工作从空间控制工具,转变为发展策略,到如今进入存量用地再开发的时期,更加注重提升城市空间的质量和细节品位的演进过程。城市设计让城市更加有趣和有活力,而不是将城市变成只能鸟瞰的图案或是生产和消费的机器,这种价值观念的转变过程,或许对中国其他城市的城市设计管理有些许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城市活力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表征。第三空间作为除了工作与家庭以外的另一种空间形式,是增强城市活力的重要载体。良好的街道可达性、充足的功能混合度及适宜的建设强度与建筑形态等是产生城市活力的空间基础。但是,现行城市设计中的第三空间布局往往是基于感性“设计思维”,缺乏对城市活力相关要素的理性分析。本文以武汉为例,探讨第三空间活力与哪些空间要素相关及如何相关等问题,进而构建以活力为导向的第三空间城市设计模式。研究过程:首先,建立与第三空间活力相关的要素库;其次,以武汉现状最具活力的地区为样本,利用多源数据量化要素库及第三空间活力,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构建数学模型,研究提出第三空间布局的普适性建议,并归纳第三空间布局的量化方法,以期在城市设计实践中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7.
沈洁  刘亦凡 《风景园林》2023,30(9):105-113
【目的】当下新城市科学的兴起与发展,为城市公共空间更新设计方法研究提供了多学科技术支持。街道品质与人群活力的相关性可帮助识别街道的问题与潜力,进而指导街道公共空间更新设计。【方法】以上海市瑞金二路街道为例,结合实地调研,采集街景、兴趣点、位置服务等数据,对品质、活力涵盖的18项因子进行测度。基于多源数据测度结果,建立“街道空间品质”与“人群行为活力”评价矩阵,提出适用于中小街区尺度的街道公共空间更新设计方法。【结果】依据“品质-活力”评价矩阵的评分,将街道分为“高品质-高活力”“高品质-低活力”“低品质-高活力”和“低品质-低活力”4类画像,并相应提出细部优化、激活潜力、品质提升和整体改造4类规划设计路径。在每类中选取典型街道进行个案分析,通过街道综合评价雷达图直观解读街道状况,提出对应更新设计策略。【结论】通过建立街道“品质-活力”评价矩阵,贯通了设计研究与设计实践,为中小尺度街道公共空间更新设计提供了精细化的技术支持。该套设计研究方法能够应用于同等尺度的街道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中。  相似文献   

8.
蔡纪尧  孙昊成  郑屹 《城市建筑》2023,(7):145-148+204
针对城市新区快速扩张过程中产生的空间活力不足问题,从城市设计的视角切入,建构自然、空间与人文内生互动的城市新区活力提升框架,以“构成—研判—营造”为逻辑,将城市新区活力解读为景观、经济、社会与文化4个维度要素,针对性地开展活力研判,并依托空间设计对城市新区活力进行系统性提升优化,最终实现生境、业境、人境与文境的共生、共融。进而将该方法体系应用于沈阳王家湾地区城市设计并提出相应的营造策略,以期为我国城市新区设计过程中的城市活力提升提供方法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
地下商业街是地下空间利用的一种常见形式,往往位于城市各大商圈与交通枢纽附近。然而,大多数地下商业街面临活力不足的困境。人是城市空间的使用主体,人的活动是地下商业街活力的根源,从地下商业街中人的需求、行为认知心理特点与建筑环境的关系的角度来思考其设计能有效地激发人的活动积极性,进而提高地下商业街的活力。文章分析地下商业街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地下商业街中人的需求与行为心理特点,并提出提高城市中心区活力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0.
马丽丽 《城市住宅》2022,29(1):44-48
一体化城市设计是适应城市复杂空间开发,有效协调多专业、多系统的规划设计方式.以西安文化商务区丝路公园为例,探索活力导向下城市商务中心一体化城市设计策略.明确一体化设计建设的优势与难点,从经济活力、社区活力、生态活力、文化活力4个方面入手,搭建系统策略,并对接实施,提出对接后续开发的管控方法,以期形成研究依据,实现未来与...  相似文献   

11.
潘伊玛 《山西建筑》2006,32(22):26-27
论述了城市滨水空间再开发与空间环境设计的现实意义,并对城市滨水空间环境设计要点进行探讨,以保持滨水空间的活力,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想云堂     
瑜伽的精髓在于冥想,通过冥想使人与自然世界联系起来。所以,这个瑜伽训练馆的设计理念就是由此而来。“想云堂”,即在冥想中,使人融于蓝天、白云、远山等自然风光中,做到人与秀、地及万物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结合福州大桥头片区城市设计,从城市滨水活力区的含义、主要规划思路两个方面展开讨论,研究了城市滨水活力区与城市的关系及城市设计方法,认为城市空间发展方向、交通条件、历史文化遗存以及自然山水资源是构成滨水活力区的基本要素;功能混合、可达性、文脉传承、连续性、生态性是塑造城市滨水历史街区活力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4.
集镇公共空间是承载镇民日常生产生活的核心空间,也是展现新时代乡镇风貌与共同富裕成果的重要窗口。现从场景营造视角出发,在场地、场所与场景三个维度参照下探索乡镇公共空间更新改造场地价值发掘、人本场所建构、场景活力塑造策略。并结合新昌县儒岙镇共富风貌驿设计,系统阐明了更具特色、更有温度的集镇公共空间更新路径,可为当代集镇公共空间更新设计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整体式教学楼群多义性非功能空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高校整体式教学楼群相关问题的研究,将功能单一、空间单调、利用率低的整体式教学楼群非功能空间,改造成可容纳多种功能的多义性非功能空间,以增加空间活力、激发学科交叉和学生交流;基于空间动态功能观和复合功能观的设计思想,采取中立设计、均质设计和灵活构件设计,通过调整和改变整体式教学楼群多义性非功能空间的4个空间要素,使多义性非功能空间能灵活适应多种功能的不同要求,并可以按照使用者的实际需要改变空间状态和环境氛围,促进自主交流和学习教育活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流动经营具有激活社区空间活力以及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两面性,文中引入社会设计视角,探索社区流动经营空间设计策略.提出了社会设计对于城市社区流动经营的设计指导,包括社会设计的主要理念、设计原则与目标、设计程序;分析了城市社区流动经营空间的社会情境,对社会问题、空间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出了赋予权利的活动支持性空间模式设计导则、...  相似文献   

17.
Y+瑜伽中心     
位于上海新天地的Y+瑜伽中心是一个可以容纳1,200人的多功能健身中心,该中心创建于2005年12月,包括三个瑜伽室、按摩室、休息室、交流空间、一个小咖啡厅和一间零售店。NHDRO的设计通过创造人际交流以及自我反省空间来阐释宁静致远的抽象概念,让现代都市人由于高强度的生活节奏和在日新月异的环境中产生的压力可以在生理和心理上得以发泄。  相似文献   

18.
奥体南区是北京奥运会以后集中建设的城市重点功能区,吸收了很多奥运中心区规划和建设的成功理念和经验,营造了人性化的空间和尺度,创造了有持续活力的城市区域。把城市设计与控规相结合,保证了城市设计成果的可操作性;利用公共空间集中规划绿地、服务设施和市政交通基础设施,为规划地块的建设提供了完善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论文结合城市设计基本理论与方法,围绕城市公共空间特性,初步探讨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创造,并提出了当前城市设计存在的普遍问题及思考。  相似文献   

20.
聚焦上海中心城内中央活力区(CAZ),研充其在地区更新过程中的城市设计方法。在黄浦江滨水空间优化、历史风貌紧邻地区空间品质提升,以及城市功能提升等多重压力叠加下,中央商务区由原有的单一功能逐渐演化成中央活力区,体现出功能高度融合和使用者多元复合的特点。城市设计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手段,对社会重塑、历史传承、滨水空间、场所再造等方面进行多视角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