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和Mann-Whitney-Pettitt突变点分析研究西江流域年输沙模数的趋势和突变成分;利用Kriging插值法对年输沙模数的均值和趋势等进行空间插值;绘制双累积曲线和利用水文分析法研究年输沙模数的变化成因。结果表明:西江流域年均输沙模数在20世纪60—70年代上升,但在80年代又持续下降;多年输沙模数20世纪60年代从西部和东部到东北部逐步减小,70年代从外部到中部逐步减小,80年代从西北部和东部到南部和东北部逐步减小,90年代从西北部和东部到中部和东北部逐步减小,2000—2009年从东部和西部向北部逐步减小;一般情况下上游多年平均输沙模数大于中下游的多年平均输沙模数;在不受降水变化影响的情况下,西江年输沙模数的变化主要是人类活动影响流域侵蚀产沙的结果,降水变化对输沙模数的贡献率为6.3%~12.3%,人类活动的贡献率为87.7%~93.7%。  相似文献   

2.
基于1955—2018年洞庭湖水沙数据,运用Mann-Kendall检验法、双累积曲线等方法分析了洞庭湖近60多年水沙演变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受长江荆江段河道变化以及水利枢纽建设等的影响,三口、四水入洞庭湖水沙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以三口输沙量的变化最为显著,且受三口水沙变化的影响,城陵矶年径流量与输沙量均呈下降趋势;②1955—2018年,洞庭湖湖盆泥沙淤积量呈显著下降趋势,泥沙淤积量的减小主要与由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引起的三口输沙量的减小有关;③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降低了水体中的泥沙浓度,使得径流-输沙双累积曲线发生偏折,通过建立偏折前后累积径流-输沙关系,可定量评价人类活动对洞庭湖水沙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使得三口、四水以及城陵矶输沙量平均每年分别减少0.69×108 t(2003—2018年)、0.22×108 t(1986—2018年)和0.21×108 t(1981—2018年)。  相似文献   

3.
根据黑孜河流域黑孜水文站52年系列水文资料,采用水文统计方法,分析了黑孜河流域径流、泥沙、降水、洪水水文基本特征及其变化分布规律,得出黑孜河流域内水文变化周期,为开展克孜尔水库泥沙淤积规律研究,探索水库调水、调沙的运行方式及合理开发利用黑孜河流域水资源、水土保持等,提供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王家沟流域历年的降雨、径流、泥沙试验资料,较全面地论述了当地土壤侵蚀的基本特点。王家沟流域的自然条件和人类生产活动在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有较好的代表性,从1955年开始有组织地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径流泥沙观测,35年(1955年~1989年)累计治理面积占流域面积的76.5%,年平均治理速度2.1%,流域年输沙模数由15850t/km~2降低到5112.0t/km~2,即减少67.7%,“七五”期间由于治理面积增加,措施标准提高,使流域的土壤侵蚀模数较“七五”前减少59.4%,本文阐述了本类型区小流域的治理模式、治理速度、土地利用结构和减沙效益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5.
利用大理河流域主要水文站1959~1999年间实测的水文泥沙资料,分析了该流域的降雨径流泥沙特性及其年际变化过程。应用水文法分析了大理河流域水利水保措施减沙效益及流域水沙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大理河流域1970~1999年累计减洪量89.08亿m3、减洪效益35.6%,减沙量35.39亿t、减沙效益36.7%。  相似文献   

6.
杜敏  穆兴民  何毅 《泥沙研究》2021,46(2):42-46
塬是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地貌类型,长期以来的土壤侵蚀导致黄土塬严重破碎,塬区生产及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董志塬是现存面积最大的完整塬,马莲河位于董志塬东侧,坝库工程较少,河道输沙基本为自然过程.采用马莲河流域6个水文站1954-2017年实测输沙资料和统计学方法,系统研究了流域及塬区土壤侵蚀产沙变化的格局.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7.
黄甫川是黄河的一级支流,是黄河中游地区主要洪水、产沙区域之一。本文在统计了近50年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黄甫川流域的降水、径流、泥沙等年内、年际变化、地区分布规律和暴雨洪水特性,以及人类活动对该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输沙模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输沙模数是淤地坝拦沙库容规模设计最重要的参数。受人类活动影响,1970—2007年实测多年平均输沙模数明显偏小,必须对其还原修正后方可应用于工程设计。采用长短系列对比分析法分析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各水文站长系列(1954—2007年)实测多年平均输沙模数较短系列(1954—1969年)变化情况,并对长系列输沙模数进行还原,得出还原后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多年平均年输沙总量和年输沙模数分别为3.19亿t、1.7万t/(km2.a),介于短系列和长系列实测值之间,多年平均年还原量为0.64亿t。  相似文献   

9.
《人民黄河》2014,(8):10-14
采用洮河红旗水文站1956—2013年的水沙资料和流域降水资料,应用累计滤波器法、Mann-Kendall法、双累计曲线法等分析了洮河流域水沙量的时间序列变化特征,定量估算了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洮河流域年降水量、年径流深和年输沙量的变化倾向率分别为-4.6 mm/10 a、-13.8 mm/10 a、-444万t/10 a,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在1986年左右发生了突变;就平均情况而言,降水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量分别约占径流减少总量的32.9%、67.1%,对输沙的影响量分别约占输沙减少总量的47.4%、52.6%,不同阶段的人类活动特征明显;随着流域内大规模人类活动的继续,水沙量的递减趋势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将会持续。  相似文献   

10.
五华河流域水土保持与河流泥沙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被侵蚀后,经暴雨径流的搬运进入河流,导致水土流失并形成河流泥沙;河流泥沙的变化,与流域内的水土保持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分析五华河流域的降雨、径流、泥沙等水沙对应关系,重点分析该流域内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前后的水沙变化情况及变化规律,建立流域年径流产沙关系,分析流域的水土保持减沙效益。  相似文献   

11.
河流水文学若干研究领域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 2 1世纪的产汇流理论、流域定量地貌、河流洪水、河流泥沙、河流热状况与冰情、河流资源利用、河流水质与河流生态环境等河流水文学主要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作了初步的展望 :要进一步揭示不同气候和下垫面条件下的产汇流规律 ,研制预测功能强的流域水文模型 ,发展和应用数字流域 ,深入揭示复杂条件下的洪水运动规律 ,提出高精度的分析计算方法 ;水流动力学与泥沙动力学相耦合的产沙计算方法将得到实际应用 ,河流输沙机理将进一步被揭示 ;继续探索河冰形成及河流冰情变化的热力学和水力学机理 ,完善冰凌数学模型 ,进一步揭示河流水流挟带污染物质的运动机理 ,完善水质模型 ,提高计算精度 ;要采用多学科综合的手段 ,深入探讨人类活动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河流泥沙分布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立萍 《东北水利水电》2015,33(2):29-30,71
通过吉林省内42处泥沙站实测悬移质泥沙资料,主要包括含沙量、输沙量、输沙模数,经分析计算,绘制输沙模数分区图来探讨省内各流域输沙模数的分布规律,以及与流域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输沙模数与集水面积有一定的关系,得出同一流域随着集水面积的增加输沙模数减小。一般河流上游输沙模数小,中下游大。年输沙量主要取决于降水量的大小和时程分配。降水量大且集中的年份,年输沙量就大,降水量小且分散的年份,年输沙量相对偏小。  相似文献   

13.
定量评估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浏阳河流域径流的影响,有助于更合理地利用流域水资源。采用线性拟合、滑动平均和累积距平等方法分析了1969—2013年浏阳河流域径流和降水的演变规律及其相关关系,应用累积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定量估算了不同时期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浏阳河流域降水量表现为增加趋势,上升率为3 mm/(10 a);年径流量表现为下降趋势,下降率为2.7 (m3·s-1)/(10 a);降水和径流在1988年和1999年均发生显著性突变,经历了“减少—增多—减少”的交替变换。与基准期1969—1988年相比,1989—1998年和1999—2013年这2个时期的降水量变化对径流量变化贡献率依次为56.8%,7.62%,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的贡献率依次为43.2%,92.38%,可见人类活动已成为影响浏阳河流域径流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黄甫川是黄河的一级支流 ,是黄河中游地区主要洪水、产沙区域之一。本文在统计了近 5 0年实测资料的基础上 ,分析了黄甫川流域的降水、径流、泥沙等年内、年际变化、地区分布规律和暴雨洪水特性 ,以及人类活动对该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中利用水文资料统计分析法(简称水文法)对湫水河流域降雨径流、降雨产沙关系,水沙变化的成因及现状进行分析,确定出了因降水变化及水利水保工程的实施等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沙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6.
在长江宜昌以上地区干支流各站径流和泥沙统计资料的基础上,作了三个方面的分析研究:输沙量的地区分布;输沙量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输沙量的成因及变化趋势分析。输沙量的多寡取决于泥沙的产沙因子和输移泥沙的动力因子。我们依据这一基本概念,分析了我国重点产沙输沙和次严重产沙输沙地区的必然性。于是从实测资料的统计和泥沙输移量的成因两方面论证了金沙江和嘉陵江流域是长江上游两个重点输沙区域,而且又是我国次严重的水力侵蚀区。在我国无论是严重的和次严重的水力侵蚀区都是分布在全国400mm等雨量线两侧。因为这些地区既具备充分的沙源,又有足够的输移能力,这是最基本的原因。同样,泥沙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也可从中得到清晰的认识。文中同时指出人类活动特别是现代化的人类活动,它一方面具有加速产沙、输沙能力,另一方面也可起到抑制产输沙的双重性作用,应予以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17.
青海湖流域河流泥沙变化及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泥沙是反映流域生态环境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河流自身演变及气候、流域下垫面、水土流失、人类活动的综合产物。选取青海湖流域主要河流水文站观测资料,采用特征值统计法、时间序列趋势法、累积距平分析法、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对河流泥沙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得出:青海湖主要河流水沙关系密切,泥沙在时间、空间、沿程上均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主要集中在洪水期;泥沙总量在空间分布上总体与径流变化一致,由西向东递减,北部大于南部;泥沙强度与径流变化恰恰相反;河流输沙量沿程变化明显;泥沙与河势变化、径流等关系密切,不同河道河势变化对河流泥沙变化影响较大,河流输沙总量随径流量增大而增加;河流泥沙与流域下垫面情况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不同区域在不同时期的泥沙来源与组成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8.
黄河源头地区泥沙来源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源头扎陵湖、鄂陵湖为吞吐湖泊,是黄河源头二大主要湖泊。扎陵湖、鄂陵湖等众多的湖泊的滞洪拦沙,使大量泥沙淤积在湖泊中,黄河源头控制站黄河沿站实测输沙量、含沙量、输沙模数也难以全面反映整个黄河源头产沙状况。在统计分析黄河沿站实测输沙量的基础上,初步分析了黄河源头泥沙来源和分布。黄河沿站泥沙主要来源于鄂陵湖出口—黄河沿站区间,同时估算了进入扎、鄂二湖沙量,年平均进入扎、鄂二湖泥沙量约为13万t左右,大部分淤积在扎陵湖内。黄河源头输沙模数呈自东向西递减的分布规律,认为在鄂陵湖以上多年平均输沙模数一般为5~10t(km·a),鄂陵湖出口以下多年平均输沙模数在20~40t(km2·a)之间。  相似文献   

19.
李囡 《吉林水利》2011,(2):61-62
本文对头屯河流域产沙成因以及河道来沙、输沙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说明不良的地质地理条件、植被覆盖差、人类活动频繁是流域内泥沙产生的主要原因。经过多年观测统计,河道的输沙量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8月份,且主要由悬移质物质组成。  相似文献   

20.
昆明市松华坝水源区小流域土壤侵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3-2009年松华坝水源区及昆明市的气象资料、2009年土地利用资料、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水源区牧羊河小流域的径流和泥沙观测资料为基础,用SWAT模型模拟分析了牧羊流域土壤侵蚀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牧羊河小流域输沙在年际上表现为与年降水量和输沙量峰谷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年内表现出,输沙主要集中在6-9月;空间上牧羊河土壤侵蚀模数多年平均值介于21.4~4 586.5 t/(km2·a),且以中轻度为主,土壤侵蚀模数的空间变化与土地利用类型和地形坡度密切相关;土壤侵蚀模数与降水在年际变化上有较好的一致性。这一研究可为水源区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的掌握和估算,以及制定有针对性的水土保持措施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