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力发展,作为电力交易的主体之一的售电公司不仅需要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而且需要积极承担消纳新能源的责任.为了分析用户对售电公司新能源消纳能力的影响,将新能源消纳能力引入到用户用电价格变量中,建立了售电公司的新能源消纳能力3层优化模型.首先优化用户在不同时刻的用电量;接着优化售电公司在各个市场中购电比例;然后求得用户在新能源消纳能力"量"上的贡献度,并根据负荷准线机制,求得用户在"形"上的贡献度.基于"量"上和"形"上的贡献度优化售电公司为用户提供的价格变量,建立新的购售电决策模型,并比较优化前后售电公司的利润情况,以此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以及新能源消纳的能力和潜力;最后通过算例验证该模型在售电公司拓展用户以及提升新能源消纳潜力等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提升新能源消纳问题,设计了一种峰谷平时段划分方法.首先,建立基于消费者心理学的用户响应模型,得到用户负荷转移率;其次,综合考虑不同时段负荷对峰谷隶属度的贡献程度,以新能源消纳最大化及用户费用最小化为目标,建立基于新能源消纳的峰谷平时段优化模型;最后,通过改进粒子群算法对峰谷隶属度阈值进行优化求解.仿真结果表明,用户响应新的峰谷平时段后,用电费用降低,同时新能源的消纳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比例新能源的渗透,发电侧调节能力大幅减弱,仅依靠常规可控电源的调控方式将产生大量弃风弃光。为此,提出以"可调"满足"不可调"的电力平衡方式,协调大规模的需求侧资源参与需求响应(DR)。首先,分析了当前各类DR机制在大规模DR中存在的局限性,特别是基线负荷面临的诸多问题;接着,提出了负荷准线的概念、模型、响应效果评价指标以及基于准线的DR实施方案;将可以有效平抑系统内不可控波动的理想负荷曲线形状定义为负荷准线,各用户在激励作用下,根据自身偏好自主地调整自身用电方式使其负荷形状趋近准线,从而实现可调资源与不可调资源的实时平衡。相比现有的DR机制,负荷准线简单易行,适用于大规模推广,从根本上提升系统调节能力,极大促进新能源的消纳。基于构建的测试系统,算例分析表明所提机制可有效降低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弃风弃光量。  相似文献   

4.
随着风电和光伏装机容量的快速增长,弃风和弃光问题日益突出,开展新能源消纳能力研究,建立消纳能力量化评估体系对电网调度的运行和控制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非时序分析模型的新能源消纳能力量化评估方法。该方法基于概率分析理论,首先利用阿基米德Copula函数构建了新能源理论出力的概率分布,通过负荷特性构建了系统新能源消纳空间的概率分布,进而得到了系统新能源弃电功率的概率分布。然后,再通过新能源弃电功率的概率分布计算得到新能源弃电率,评估系统的新能源消纳能力。最后,基于EPRI 36机组系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并分析了负荷、新能源装机容量、常规机组调峰率以及备用水平对弃电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针对含共享储能与户用光伏的园区场景,文中提出一种用户侧综合收益双层优化方法,充分挖掘共享储能灵活性及用户用电需求差异性,在实现用户整体经济效益最优的同时提升光伏消纳能力。模型上层为月前优化阶段,以用户月度用电成本最低为目标,考虑系统能量平衡、储能充放电约束以及储能荷电状态约束,优化工业用户最大用电功率,降低需量电费;模型下层为日前优化阶段,综合考虑用户综合收益及光伏消纳能力,以上层优化结果为约束条件,兼顾功率、储能等约束,提出共享储能充放电功率及用户与电网交互功率等日前优化策略,在用户月度整体经济性最优的前提下,实现用户侧每日经济效益的优化。最后,以南方某实际园区作为算例验证了文中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园区新能源就地消纳,充分利用电价的优化调节能力和储能作为灵活资源的调节手段,提出一种储能与电价协调优化方法,构建双层源荷储协调优化模型以提高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首先,上层优化模型根据预测的净负荷功率曲线对分时时段进行划分,以园区运营商收益最大为目标对分时电价进行优化;其次,在下层优化模型中计及储能电池的容量损耗,综合考虑运营商成本和新能源消纳能力,以新能源就地消纳率最大为目标对储能进行优化配置。在此基础上,提出飞蛾火焰优化-粒子群优化(MFO-PSO)智能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能够有效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并提高储能配置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7.
曾雪婷 《电气应用》2022,41(1):62-69
在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从构建和完善储能系统的角度,提出了一种云储能服务商运行机制,通过云储能平台将碎片化储能资源进行整合,构建起新能源消纳与用户购电模型.用户根据实时电价以及分布式新能源出力优化自身负荷曲线,对所购买的云端电池进行充放电控制,从而降低购电成本并获得新能源消纳补偿收益,能够促进分布式新能源并网和就地...  相似文献   

8.
正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迅猛,储能系统对高比例新能源可靠并网及高效消纳的作用显著。面对新能源发电及用户用电的源荷波动性,储能系统因可孤岛运行、调节速率快、配置方式灵活等优点,助力电网调峰、调频、调压能力提升,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此外,在新的市场及相关激励机制下,充分发挥储能系统峰谷价差套利等优势,可实现负荷削峰填谷,降低用电成本。储能系统与新能源发电、电力系统、需求侧响应的协调配合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而与之相关的储能系统性能优化、参与电网调控、运行特性评估、工程应用等难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用户自主投建储能成本过高和资源利用率不足的问题,可在园区引入共享储能,助力降低园区用户用电成本,并促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消纳。为实现共享储能服务商和园区用户的双赢,建立了共享储能服务商主导、园区用户跟随的主从博弈模型。共享储能服务商制定容量价格和功率价格,并利用条件风险价值(conditional value-at-risk,CVaR)评估光伏出力不确定性带来的收益风险;园区用户根据共享储能的价格及自身负荷和光伏出力预测,决策购买的储能容量和充放电功率策略。然后通解。最后,基于多用户多场景的算例,分析储能价格对博弈结果的影响,并对比购买共享储能与配置固定储能、不配置储能的经济性,论证了所提共享储能机制和优化决策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用户侧分布式储能具备优化用户电力负荷曲线和协调消纳系统侧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能力。提出一种基于动态电价机制的配电系统用户侧分布式储能电能交易策略。首先,该策略在充分考虑新能源出力和用户电能需求不确定性的基础上,构建用户侧分布式储能和配电系统的日前电能调度模型;然后,根据动态电价机制对用户侧分布式储能调度计划和系统侧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的影响,建立基于主从博弈的配电网运营商和用户侧储能运营商的电能交易模型,并采用启发式算法获取博弈模型的均衡解;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电能交易策略可有效提升配电网运营商的经济效益与新能源消纳水平,并降低用户侧的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能源装机容量的不断提升,新能源高占比系统弃风弃光问题严峻,开展新能源消纳问题研究,精确定位新能源消纳阻力对提升新能源消纳措施的制定有重要意义。文中提出一种面向网络节点的电力系统新能源消纳阻力精细化评估方法。首先,基于潮流追踪算法将网络节点潮流划分为常规机组注入、新能源注入和负荷流出三部分;其次,从网络节点角度建立调峰、调频及节点电压偏差约束与新能源消纳的数学关系模型,计及三者耦合关系分析网络节点弃电情况;然后,构建基于网络节点的新能源消纳阻力评估模型并求解,定位系统中新能源消纳的关键节点,明确各节点新能源消纳制约因素并量化新能源消纳阻力;最后,基于改进IEEE 39节点系统设计算例,验证了评估方法的有效性。所提评估方法可为电力部门采取措施以提升新能源消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日益增加,客观评价电网消纳新能源的能力是提高新能源渗透率又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条件。本文基于新能源联合出力多状态概率模型,考虑系统调峰容量约束,利用新能源装机规模、损失电量及消纳电量在无约束情况下新能源理论可发电量中的占比等指标来综合评估电网的新能源消纳能力,进而提出一种基于多状态概率模型的新能源消纳能力分析方法。对某省2020水平年规划电网新能源消纳能力进行了实例分析,统计历史年新能源出力概率分布,并依据该统计结果求取了风电、光伏联合出力概率分布,利用该省电源、负荷等规划数据测算了系统剩余调峰容量,进而评估了新能源消纳能力,分析了状态数选择对分析结果的影响,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面向分布式电源就地消纳的园区分时电价定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能源互联网的背景下,园区运营商首先对内利用分布式电源满足园区用电需求,然后对外进行不平衡能量交换。园区运营商通过制定差异化分时电价套餐,挖掘园区用户的需求响应潜力,能够促进分布式电源就地消纳,优化园区内外交换负荷,对此提出一种园区分时电价定价方法。首先,综合考虑园区用户的用电负荷和需求响应特征,基于谱聚类算法形成园区用户群体;然后,根据园区用户群体的用电负荷特征,基于k-means聚类算法确定分时时段;最后,构建园区分时电价定价优化模型,形成面向不同园区用户群体的差异化分时电价套餐。根据算例分析可知,基于该方法制定园区分时电价,能够有效提高园区分布式电源的就地消纳率和综合利用效率、与外部电网的友好程度和整体经济性。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背景下,提出了一种基于解耦的储能参与新能源消纳的优化控制方法。针对储能系统优化控制非线性模型求解难题,提出了基于解耦的线性简化方法,利用枚举优化和迭代潮流计算结合方法,建立了满足提升新能源消纳目标和电网安全运行约束的储能运行紧致约束条件。算例测试显示,基于解耦的线性简化模型与原有非线性模型保持一致,降低了高阶优化控制模型的求解难度,保障了储能提升新能源消纳的快速可靠决策,提升了新能源和储能综合运行效益。  相似文献   

15.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储能有潜力成为新能源消纳与节能减排的重要载体。首先,通过对园区多用户多类型储能资源的集中管理与协同优化,搭建了由常规储能以及电动汽车、灵活性负荷等虚拟储能组成的广义储能资源网络化运营平台架构。其次,借鉴共享理念,从经济和碳排放2个角度出发建立了园区用户侧广义储能共享与协同调度模型,并采用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其进行求解。最后,以某园区为例验证了所提共享模式及响应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广义储能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园区用户用能的经济性和低碳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负荷分布对储能应用目标和容量需求的影响,提出面向储能容量配置的负荷分区新方法。根据电网负荷与新能源出力的特点,将峰谷隶属度作为代表负荷特性的指标,将新能源反调峰与大波动性作为代表新能源出力的指标,用这2种指标进行模糊聚类得出负荷分区。最后,结合新疆新能源并网系统实际运行数据,对上述负荷分区方法进行仿真验证。结果显示,在储能容量配置时利用该分区方法为储能充放电功率控制模型提供准确的负荷分区,可以抑制新能源的反调峰和大波动性,并增加电网消纳新能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供用电》2017,(7)
智能配用电园区含有多种类型分布式电源、多样性负荷和各种形式的储能,同时具有先进的自动化和信息系统,对其进行有效集成方能实现信息共享和高效利用。文章根据智能配用电园区的实际需求,提出了智能园区配用电集成构架设计,主要研究配电一次设备与智能配电终端的融合与集成、智能配用电信息集成、实现设备与设备、智能用电设备与系统集成3个方面内容,能够实现设备与系统、系统与系统之间的高度集成。该技术已经在天津生态城试点应用,可为提高供电可靠性、新能源消纳、电网与用户的互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王洁 《电器工业》2024,(3):67-71
工业园区零碳路径的实现离不开绿色电力的使用,本文系统分析涵盖产生绿电的光伏设备及配套储能系统的建设方案、绿电交易布局方案在内的全方位零碳工业园区绿电建设方案。通过气象站提供的气象资料结合实际情况评估光伏设施的建设风险,针对气候条件规划相应建设方案;结合园区特点及要求,分析储能系统技术路线,电池类型选择方案;同时考虑到园区的零碳属性,新能源配置比例较高,易产生多余绿电,因此针对绿电交易现状及困境,布局绿电交易参与方案,提升园区绿电交易业务价值。以期为零碳园区建设提供参考方案,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在碳中和背景下,高比例新能源消纳和减排目标的实现要求打破不同能源间的壁垒,进行多能源联合优化调度。电转气技术在消纳新能源的同时也捕捉固定碳。本文基于含电转气、电制热、热电联产、燃气轮机等设备的电、气深度耦合的园区多能源系统,提出考虑用户舒适度的联合热、电需求响应和碳交易成本,并以园区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建立园区多能源系统联合经济调度模型。在满足用户舒适度前提下充分发挥联合热、电需求响应潜力,利用多能互补,源、荷互动,提高新能源消纳的同时降低园区运行成本。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模型能有效降低园区运行成本、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为降低新能源发电随机不确定性导致配电网对主电网的强烈功率扰动,提高电力系统新能源多层次有序消纳能力,提出新能源配电网利用可控资源实施区内自律管控的输配协调消纳策略,研究在配电网资源给定条件下满足区域自律特性和消纳品质的新能源合理消纳能力分析方法。首先,阐述配电网自律运行实施策略,提出描述自律运行能力的性能指标;构建配电网新能源消纳容量优化配置模型,建立基于储能、柔性负荷和网络重构手段的配电网满足自律约束的运行行为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提出考虑法纳品质的新能源消纳能力评估指标,并采用年时序仿真手段分析配置方案综合性能。最后,以某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算例进行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