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海洋可再生能源非常丰富,但能量难以储存。利用海上可再生能源发电制备绿氢,可为绿色能源的储存提供全新的思路。本文主要分析了海上风电制氢关键技术,详细论述了海上水电解制氢技术、海上氢能储运技术、海上制储氢装备设计以及海上制储氢方案4个方面,并对国内海上风电制氢关键技术进行了对比与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为我国海上风电制氢技术与装备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氢能应用广泛,具有能源与脱碳“双载体”属性,被认为能源转型、工业及交通领域深度脱碳的关键路径。海上风电制氢靠近氢气消费中心,是支撑海上风电走向深远海的重要技术,也是重要的绿氢来源。本文围绕海上风电制氢各环节的技术、方式、产品方案以及成本,对比了碱性、质子交换膜、固体氧化物和固体聚合物阴离子交换膜4种电解水制氢技术,认为质子交换膜电解水技术更适合海上风电制氢;对比分析了海上风电制氢模式,认为海上风电并网陆上制氢是主流的电解槽布置方式,而离网海上中心平台制氢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天然气管道掺氢是更具可行性的海上氢气储运方式但也存在挑战;电耗和电解槽投资是海上风电制氢的主要成本构成,预测海上风电发电成本、电解槽制造成本以及碳价格将共同推动海上风电制氢成本的逐步下降。本文研究成果可为海上风电制氢技术开发与示范应用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分析海上风电安装特殊的施工条件,揭示海上风电安装施工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风险;回溯国内外风电安装船的发展历程,解释海上风电安装对海况、安装任务的适应性需求;重点研究对比国内外安装船核心装备,并分析我国风电安装技术水准与前进方向,为我国海上风电安装技术和装备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冯世佳 《石化技术》2022,(5):190-192
近两年来,海上钻井行业的规模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呈现出快速发展的现状,海上钻井作为目前石油开采的重要方式,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但海上钻井成本的不断增加也成为制约海上钻井工作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主要从影响海上钻井成本的因素出发,通过分析影响海上钻井成本上涨的因素,从主、客观2个角度出发进行探索,并找到相应的海上钻井成本的预测方法,以此来为后期海上钻井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疏松砂岩油气藏在开采过程中出砂会导致油气井产量下降,甚至井停产、报废。针对海上某油田,通过岩心实验,预测临界生产压差,分析整个开采过程中储层出水、压力衰减等因素对临界生产压差的影响,为海上油气田设计合理生产压差和防砂措施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前海上低渗油田存在压裂经验及资料数据欠缺的问题,为了满足压裂选井选层需要,根据陆地低渗油田的压裂经验,总结了压裂选井选层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应用于海上某一低渗油田,进行定性、半定量研究,最终筛选出的井层压裂预测效果较好,可为海上低渗油田压裂选井选层提供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针对胜利油田已进入“三高“开发阶段的现状,为了尽可能避免油田开发中的低工作效率和低效投入,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根据胜利油田的实际生产资料,依据盈亏平衡原理,建立了新井边际产量的模型,分析了投资、成本等经济因素和时率、递减率等开发因素的影响程度,并给出了相关的确定方法。该模型考虑了整装、断块、低渗透油藏和水平井的不同特点,对新井边际产量进行了测算验证,制作出了胜利油田新井边际产量图版。通过实例计算分析,证明其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渤海湾某稠油油田L、M、N 3个区块地层纵向和平面非均值性严重、油水流度比大,主力注水井各层吸水不均、油井水驱效果差异大?为保持地层能量、改善流度比、调整吸水剖面,先后在3个区块各选1个井组开展弱凝胶调驱矿场试验:以3个井组调驱的不同效果为基础,通过聚合物性质、地质油藏条件以及注入参数等分析,分别对影响弱凝胶效果的聚合物浓度、原油黏度、渗透率级差、边底水影响、调驱时机、注入速度等因素进行了对比。矿场试验表明,弱凝胶调驱可以调节层间吸水、缓解平面矛盾、改变注入水驱替方向,其调驱矿场效果受地层油藏条件、调驱时机、调驱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石油化工应用》2017,(8):15-18
由于海上与陆上油田在储层物性及开采工艺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对比海上与陆上注聚开发效果,总结影响海上聚驱效果发挥的最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海上油田与陆上油田聚驱开发水平均较好;相比于陆上油田,海上油田早期注聚,更利于聚驱效果的发挥;原油黏度大、地层水矿化度高等问题制约海上聚驱开发效果,但可通过改善聚合物性能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0.
煤储层渗透性研究方法及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煤储层渗透性是制约煤层气勘探选区的重要参数,掌握其研究方法及影响因素,对于有效预测煤储层渗透率、发展渗透性描述理论及寻找有利勘探区带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中外煤储层渗透性研究的进展和主要研究方法,并从裂隙系统、有机显微组分和煤岩类型、煤的变质程度、有效应力和埋藏深度、构造应力场等方面对煤储层渗透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煤储层渗透率的研究中应结合中国煤盆地的地质背景,综合分析各因素,统一测定仪器、统一操作规范和标准,从而获取有效参数,应用先进的评价方法,才能更准确地预测煤储层的渗透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