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大豆种皮中黄酮类色素的含量和分布规律,选取167份大豆种质资源为实验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大豆种皮黄酮类色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豆种皮花色苷组分中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含量最多,异黄酮组分中大豆苷含量最高。花色苷组分在野生和半野生大豆种皮中高于栽培大豆。异黄酮组分中染料木苷在野生大豆中最高,黄豆黄苷在半野生大豆中最高,其他组分在栽培大豆中最高。栽培大豆黑色种皮花色苷组分、染料木苷和大豆苷元含量最高,青色种皮大豆苷和黄豆黄苷含量最高,双色种皮黄豆黄素含量最高。相关分析表明3类结合型糖苷内部、3类游离型苷元内部、3种花色苷组分内部两两相关极显著。大豆苷与游离型苷元、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相关显著。聚类分析将大豆材料划分为三大类群,第一类群除黄豆黄苷和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外,其他色素组分含量均最高,为黄酮类色素的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热处理与大豆异黄酮苷元的转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加热处理后大豆异黄酮苷元的含量和比例变化情况。方法大豆样品经烘箱50、100和150℃烘干,微波加热5min和炒熟等热处理后,由80%乙醇溶液超声提取,经高效液相色谱SB-C18柱(4.6mm×250mm,5μm)分离,0.2%冰乙酸+甲醇溶液梯度洗脱,紫外检测器260nm检测苷元和β-葡萄糖苷型大豆异黄酮含量。结果黄豆中检测出黄豆苷元、染料木素2种苷元和黄豆苷、黄豆黄苷2种β-葡萄糖苷。随烘箱加热温度升高,黄豆苷元含量增加1~5倍;染料木素增加3~15倍。炒豆中苷元和β-葡萄糖苷增加量最多。微波加热与50℃烘箱加热结果基本相同。青豆、黑豆与黄豆结果相近。结论加热使豆粉中部分糖苷型大豆异黄酮分解转化为苷元,活性成分增多,营养保健价值提高。  相似文献   

3.
对利用β-葡萄糖苷酶将豆奶及豆奶粉中生物有效性较低的异黄酮糖苷化合物转化为高活性的异黄酮糖苷配基化合物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了不同浓度β-葡萄糖苷酶对豆奶及豆奶粉中大豆苷、乙酰大豆苷和丙二酰大豆苷的降解转化作用。结果表明,在β-葡萄糖苷酶浓度1.5U/mL、pH5.5、45℃保温1h的条件下,豆奶及豆奶粉中大豆苷、乙酰大豆苷和丙二酰大豆苷的总量分别降低了89.1%和89.5%,大豆黄素的含量分别增加了57.2和78.7倍;黄豆苷、乙酰黄豆苷和丙二酰黄豆苷的总量分别降低了93.2%和87.7%,黄豆黄素的含量分别增加了4.2和11.7倍;染料木苷、乙酰染料木苷和丙二酰染料木苷的总量分别降低了93.8%和82.4%,染料木黄酮的含量分别增加了5.2和23.0倍。试验结论:利用β-葡萄糖苷酶能够将豆奶及豆奶粉中生物有效性较低的异黄酮糖苷化合物高效转化为高活性的异黄酮糖苷配基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本文比较了青方、红方、白方和低盐红腐乳中大豆异黄酮组成和含量差异,并对青方腐乳发酵过程中大豆异黄酮含量和构型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种类型腐乳中大豆异黄酮基本以苷元形式存在,青方腐乳大豆异黄酮含量明显低于其他类型腐乳,仅为红方腐乳的33.01%,从单一异黄酮来看,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在四种类型腐乳中的含量明显高于黄豆黄素;青方腐乳发酵过程中大豆异黄酮转化研究发现,白坯中大豆异黄酮以糖苷型为主,染料木苷含量高于大豆苷和黄豆黄苷,前酵过程中糖苷型大豆异黄酮转化为苷元型大豆异黄酮,盐腌过程中糖苷型大豆异黄酮含量有轻微降低,发酵过程中苷元型大豆异黄酮总量在后酵前30 d显著下降,其中大豆苷元可能部分转化为雌马酚,导致青方腐乳大豆异黄酮含量明显低于其他类型腐乳,对其转化物质需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品种大豆异黄酮组分和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测定了50个特色大豆品种的百粒重、色泽(L*、a*、b*),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异黄酮组分,评估不同品种大豆甲醇提取物的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并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法对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的百粒重范围为7.05~47.46 g。不同种皮色大豆L*、a*和b*呈现显著差异(P<0.05)。HPLC分析结果发现糖苷型异黄酮含量是大豆中主要的异黄酮组分,占总异黄酮含量的90%以上。其中染料木苷含量最高。安豆115品种的大豆异黄酮的总含量最高,为2500.78 μg/g;靖江丝瓜青品种的大豆异黄酮含量最低,为888.86 μg/g。安豆115品种的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分别为(16.11±0.25)和(8.12±0.04)μmol VC/g。糖苷型异黄酮含量与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有较高的线性相关性(R2分别为0.903和0.867)。主成分分析表明6项指标可用2个主成分来表示(累计贡献率达66.3%)。聚类分析将50个品种的大豆分为4类:第一类中黄豆黄素和黄豆黄苷含量较高;第二类中大豆苷、大豆苷元、染料木苷和染料木素含量较高;第三类和第四类中其大豆异黄酮含量基本处于中等水平和较低含量。综上所述,不同大豆品种的异黄酮组成、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可为其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豆制品中异黄酮含量测定和分析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中国几种有代表性的大豆制品进行了异黄酮含量测定。测定结果表明 :中国的大豆制品中含有一定量的异黄酮 ,其中非发酵制品中的异黄酮只有极少量以游离形式存在 ,大部分以 β 葡萄糖苷的形式存在 ,主要是黄豆苷 (daidzin)和染料木素 (genistin) ;而在发酵大豆制品中 ,由于酶的作用 ,部分黄豆苷和染料木素转化成黄豆苷原 (daidzein)和染料木因 (genis tein) ,因此 ,游离态的异黄酮比例增加。中国大豆制品中异黄酮含量随大豆品种和加工工艺而异 ,含量范围在 1 1 2 82~ 1 871 6 1 μg/ g ,这个结果表明中国的大豆制品对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豆核心种质异黄酮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大豆核心种质库中的部分夏秋种质,分析了不同品种、省份和生态类型之间,总异黄酮含量和12种异黄酮组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总异黄酮含量差异较大,参试所有品种总异黄酮含量集中分布在1 000~4 000μg/g之间;发现了5个总异黄酮含量大于5 000μg/g的品种。将12种不同的异黄酮组分划分为4大类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品种间异黄酮组分含量差异显著;大豆异黄酮主成分与总异黄酮含量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比较不同省份和生态地区的总异黄酮含量和组分含量,发现不同省份之间总异黄酮含量存在显著的差异。总体来说,黄淮海区域省份内大豆的异黄酮总含量显著高于南方省份内大豆的异黄酮总含量;夏大豆类型品种的总异黄酮含量显著高于秋大豆类型品种。大豆异黄酮的主要组成成分黄豆黄素苷和染料木苷的含量在不同省份之间差异显著;黄豆黄素苷和黄豆苷在不同生态类型之间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异黄酮制品中染料木苷、黄豆苷、染料木黄酮和黄豆苷元含量.固定相为Agilent-1100 C18柱(3.9 x 150mm);以甲醇:水=35%~45%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2.0mL/min;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260nm.实验结果表明,市售30%大豆异黄酮制品中,含大豆异黄酮糖苷近28%,其中染料木苷为4%、黄豆苷为8%,苷元形式异黄酮未检出;采用酶水解法制备的大豆异黄酮水解物中含染料木黄酮14.3%、黄豆苷元9.8%,其大豆异黄酮苷元占大豆异黄酮总含量的96%.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一种用自筛的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N1制备大豆异黄酮苷元的方法。方法:应用酶学研究常规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用自筛的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N1获得β-葡萄糖苷酶液,探索制备大豆异黄酮苷元的工艺。结果:实验室制备的大豆异黄酮苷元样品纯度为91.33%,收率为11.44%。大豆异黄酮粗品经处理后,苷的数量减少,大豆苷和黄豆黄苷从28.21%降低到22.93%,染料木苷从8.24%降低到5.67%。苷元的数量明显的增加,大豆苷元从0.04%增加至0.05%,黄豆黄素从的0.003%增加至0.09%,染料木素从0.006%增加至0.07%。结论:研究表明以自筛菌-N1作为酶促反应制备大豆异黄酮苷元的β-葡萄糖苷酶产生菌完全可行。大豆异黄酮粗品经酶液处理后,苷元的数量有明显的增加,尤其是黄豆黄素和染料木素,分别增加了30倍和11.67倍。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区不同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黄酮是大豆生长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化学物质,被认为可以治疗和预防一些人类依赖激素的疾病.为比较北京地区生态条件下大豆品种间异黄酮含量的差异性,对53个品种种子中3种异黄酮(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和黄豆黄素)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异黄酮含量存在较大多样性,大豆苷元为39.21~2 363.65 μg/g,染料木素为77.35~1 149.50 μg/g,黄豆黄素为0.0~51.30μg/g,3种异黄酮总量为146.73~2 845.60 μg/g.来自山西和山东品种的异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地区的品种.异黄酮总量分别与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之间没有互作.因此,可以利用高含量大豆苷元或染料木素材料选育高异黄酮品种.  相似文献   

11.
蛋白质和异黄酮是大豆的2个重要品质性状,但是这两类物质之间的关系在浙江省内却少有研究。本研究选取了种植于浙江省的196份来自不同地区(94份来自黄淮海地区,102份来自南方地区)的大豆核心亲本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蛋白质和异黄酮组分的含量,并对蛋白质与异黄酮各组分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和异黄酮总含量的范围分别为352~501 g/kg和254.1~6 068.9 mg/kg;丙二酰染料木苷、丙二酰黄豆苷、黄豆苷和染料木苷这4种成分的平均含量最高,分别为966.4、667.2、206.0、229.3 mg/kg。我国南方地区大豆种质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黄淮海地区,但是两个地区异黄酮总含量则无显著差异。对于蛋白质与异黄酮成分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蛋白质与染料木苷和黄豆黄素苷元之间均存在负相关性。在参试材料中,响水黑豆和72-424这2个品种具有高蛋白、高异黄酮性状。大豆籽粒的蛋白质与异黄酮性状能够同时进行改良,通过筛选和育种改良大豆品质,可以获得高蛋白、高异黄酮大豆。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市场上销售的5种国产和进口大豆异黄酮保健食品中12种大豆异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对3种苷元大豆素、黄豆素和染料木素,3种糖苷大豆苷、黄豆苷、染料木苷采用各自的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用内标法进行定量,对乙酰化或丙二酰化糖苷用对应糖苷的内标响应因子和转换因子来计算含量.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保健食品的质量参差不齐,存在着含量标示不准确的问题,甚至部分完全不含有大豆异黄酮,亟待加强对大豆异黄酮保健食品的市场监管.  相似文献   

13.
豆浆热处理过程中3种大豆异黄酮苷原的热降解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大豆加工成豆浆并分别用95、121和140℃处理不同时间,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其中的3种大豆异黄酮皆原,染料木黄酮(genistein)、黄豆苷原(daidzein)和大豆黄素(glycitein)的含量变化,与原粒大豆、生豆浆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染料木黄酮、黄豆苷原和大豆黄素的热稳定性存在较大差异,在95℃下,染料木黄酮在60min的处理时间内稳定,而黄豆苷原和大豆黄素的T(loss0.5)值(损失50%含量的时间)分别为1442s和453s,表明95℃下3种大豆异黄酮的热稳定性表现为:染料木黄酮〉黄豆苷原〉大豆黄素。而在121℃和140℃的处理条件下,3种大豆异黄酮苷原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出现不同的热降解,黄豆苷原、大豆黄素和染料木黄酮在121℃的T(loss0.5)值分别为26.36、37.88和1015s,而在140℃下,黄豆苷原、大豆黄素和染料木黄酮的T(loss0.5)值则分别缩短为6.94、8.47和369s,结果表明在121℃和140℃下,3种大豆异黄酮的热稳定性表现为:染料木黄酮〉大豆黄素〉黄豆苷原。  相似文献   

14.
张爽  焦妍津  陶冠军  陈洁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1):253-256,261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UPLC-UV)测定豆制品中大豆苷、黄豆黄苷、染料木苷、大豆苷元、黄豆黄素、染料木素的检测方法。采用酸化提取条件,将豆制品中大豆异黄酮及其修饰物水解成3种葡萄糖苷和3种苷元。采用BEH C18(2.1 mm×50 mm,1.7 μm)色谱柱,以0.1%甲酸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梯度洗脱程序为:0~10 min,10%~45%乙腈;10~12 min,45%~100%乙腈。流速为0.3 mL/min,柱温45℃,在波长260 nm处进行紫外检测。6种大豆异黄酮组分在7.5 min内达到完全分离。建立了外标校正标准曲线(R2 ≥ 0.9998),检出限在0.05~0.1 mg·L-1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6.8%~102.0%之间。利用本方法对腐竹、豆干、素百叶、素鸡、嫩豆腐、老豆腐和内酯豆腐等7种传统豆制品中大豆异黄酮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总大豆异黄酮含量在8.67~25.83 g/kg间。不同豆制品间6种大豆异黄酮中以大豆苷和染料木苷为主要成分,占88.0%~93.4%。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UPLC法可有效降低杂质干扰,色谱基线稳定且峰型良好,在10 min内实现对6种大豆异黄酮的快速定量检测,可良好应用于常见市售豆制品的营养评估与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试验利用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处对豆浆进行水解处理,将结合型大豆异黄酮糖苷转化为游离型苷元。选大豆为原料,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考察加酶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三个因素对豆浆中大豆异黄酮糖苷水解的影响;根据Box-Behnken实验设计原理,选取不同加酶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3因素3水平进行中心组合实验,建立豆浆中大豆异黄酮苷元含量的多项式回归预测模型,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水解工艺条件为:加酶量0.028 U/5 mL,反应时间1.64 h,反应温度53.82℃,在此条件下制得豆浆大豆异黄酮苷元含量明显提高。测得大豆苷元(De)、黄豆黄素(Gle)、染料木素(Ge)的浓度分别为39.434±1.410μg/m L、4.626±0.462μg/m L、45.851±2.098μg/m L。而大豆苷元(De、)黄豆黄素(Gle)、染料木素(Ge)浓度的响应面预测值分别为40.905μg/m L、4.263μg/m L、48.441μg/m L,测定值与模拟值接近。优化后的工艺条件合理、可行,能明显提高豆浆中大豆异黄酮苷元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张永忠  许晶 《中国粮油学报》2011,26(1):44-47,51
大豆异黄酮育种目前采用的评价指标是品种中大豆异黄酮总的含量,采用的检测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或紫外分光光度法。化学结构决定生物活性,不同化学结构的各种大豆异黄酮单体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生物活性作用的大小也不同。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这个评价指标还需要不断完善,其检测方法也应当能与国际研究接轨,这样将更适合于现代科学研究的发展。简述了大豆异黄酮育种的评价指标及检测方法,建议分别以染料木苷类异黄酮含量和黄豆苷类异黄酮含量作为育种的评价指标,建议采用AOAC公布的大豆异黄酮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废弃油脂来源及流通,以大豆油异黄酮类标志物为切入点,利用磁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法探究了异黄酮类标志物的热稳定性以及大豆异黄酮在食用植物油和餐厨废弃油脂中的分布。模拟反复加热实验结果表明,标志物经过14h持续加热,依然可以检出,热稳定性相对良好。对芝麻油、菜籽油、茶籽油、花生油、亚麻籽油、大豆油及餐厨废弃油脂中的异黄酮标志物含量测定分析后作聚类分析图,结果表明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将六种食用植物油以及废弃油脂区分开。大豆油中同时含有四种大豆异黄酮,而餐厨废弃油脂中含有黄豆苷元和染料木素,以及少量染料木苷,不含黄豆苷。其他食用植物油不含有或者不同时含有大豆异黄酮类化合物,利用含量关系可以将餐厨废弃油脂与其他食用油区分开。因此,黄豆苷元、染料木素可以作为餐厨废弃油脂标志物。以芝麻油为例,掺伪5%餐厨废弃油脂的芝麻油的色谱图中可明显观察到黄豆苷元、染料木素特征峰,表明该方法可靠有效,可以为餐厨废弃油脂检测和市场监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纯化大豆异黄酮中染料木苷的一种方法.用水溶性有机溶剂提取一种含有异黄酮混合物的原料,将氧化钙或氢氧化钙加入提取物中,形成钙-异黄酮配合物,并从提取物中分离出配合物,此时钙-异黄酮配合物沉淀中染料木苷配合物的含量要高于黄豆苷配合物和黄豆黄素苷配合物.上述钙-异黄酮配合物可通过加酸转化成游离苷形式,再次经过提取、浸灰、分离和转化可使染料木苷含量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大豆异黄酮的生理活性主要靠异黄酮苷元来发挥,该试验研究在豆浆中添加苦杏仁β-葡萄糖苷酶对大豆异黄酮苷元的影响。采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的方法,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最佳组合为:加酶量为1.4 U/5mL,酶解时间40 min,酶解温度46.0℃。测得染料木素(Ge)、黄豆黄素(Gle)、大豆苷元(De)的含量分别为(38.643±2.03)、(5.119±0.275)、(36.954±1.67)μg/mL。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定发芽大豆中异黄酮的最佳富集条件,并分析其组成特征。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异黄酮含量;分析固定适宜的芽长条件,以浸泡时间、培养温度及培养湿度3个因素,设计3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富集条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最佳富集条件下大豆异黄酮的组成特征。结果发芽大豆芽长30 mm时,异黄酮最佳富集条件为浸泡时间16 h,培养温度25℃,培养湿度90%;最佳富集条件下大豆异黄酮主要由金雀异黄酮、黄豆苷元与黄豆黄素等单体成分组成。结论大豆通过优化发芽培养条件可以富集异黄酮,尤其可提高功能因子金雀异黄酮与黄豆苷元等单体含量,为开发富含大豆异黄酮的功能性大豆食品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