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汶上县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成效,对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工程中取得的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超采区评价是检验超采综合治理成效的有效手段。通过介绍水位动态法、开采系数法和引发问题法划分天津市超采区过程,为超采区评价提供参考作用。而天津市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以来,严重超采区面积有所减少,地面沉降总体趋缓,不同沉降量区域面积大幅减少,地下水位稳定回升,河湖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为“十四五”期间持续推进超采综合治理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德州市地下水超采及其引发的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面沉降等一系列地下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当前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成效与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雷米  周金龙  魏兴  张杰  范薇 《人民黄河》2021,(2):100-105
为了解库尔勒市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效果,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库尔勒市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采用回归模型对地下水水位、水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库尔勒市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方案制定合理,综合治理效果基本达到要求;地下水水位回升区主要位于山前倾斜平原的沙依东园艺场、英下乡、库尔楚园艺场、上户镇、塔什店镇、兰...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德州市地下水超采区现状,总结了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情况,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2020年水利部开始全国地下水超采区水位变化通报工作,通报全面反映了我国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效果情况。德州市深层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效果十分明显,平均水位比上年约增长0.985 m,而浅层地下水超采区水位却呈持续下降状态。针对水位变化通报反映出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这对于超采区综合治理、改善地下水生态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控制地下水超采区的扩大,改善地下水环境,根据东昌府区地下水资源现状及超采区漏斗面积,针对地下水超采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总体思路和措施,以逐步实现地下水超采区水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正自2014年以来,河北省通过多渠道增加水源补给、实施河湖地下水回补、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城乡生活工业水源置换、农业灌溉水源置换等措施,不断加大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力度,累计压减地下水36.9亿m3,关停各类地下水取水井4万多眼。各项工程项目、措施已经由最初的建设能力逐步转变为压采成效。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底,全省浅层超采区地下水位平均埋深26.25m,与上年同比水位上升0.52m;全省深层超采区地下水位平均埋深57.39m,与上年同比水位上升1.62m,地下水位下降速率得到有效减缓。为巩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成效,最大发挥工程项目效益,加强对取水井关停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现状,我区地下水管理采取的对策和取得的成效及地下水超采区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为改善和修复地下水生态环境,河北省连续实施完成2014~2016年度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以及2017、2018年度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结束后,为掌握各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指标完成情况,核实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成效,河北省开展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自评工作。为保障各市、县评估结果的客观、准确,构建一套科学完善、操作性强的考核评价体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为推动山东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工作,严格考核问责,以潍坊北部平原浅层地下水超采区为例,开展基于GIS平台的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效果评估系统研究,为有效考核超采区治理成效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也为我省乃至全国超采区管理评估体系的建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针对德州市陵城区地下水超采引发的承压含水层水位大幅度下降、地面沉降等一系列问题。分析了陵城区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提出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乌苏市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并引发了一系列的地质与生态环境问题。文章通过全面分析乌苏市地下水的超采现状及对地下水超采情况进行评价,制定对应的超采区综合治理方案,为类似区域的地下水超采治理措施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是河南省地下水超采的主要区域,也是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的重点区域。结合南水北调水资源利用和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相关规划,分析了节水和水源置换措施的地下水压采潜力及贡献率,定量计算了地下水压采效果和生态环境效益。结果表明:在规划治理措施达效的情况下,河南省黄河以北5市通过节水和水源置换措施至2030年可形成地下水压采潜力约39 775万m~3,形成生态效益价值量约16亿元,其中节水措施压采潜力约9 926万m~3,水源置换措施压采潜力约29 849万m~3;安阳市、新乡市、焦作市地下水压采潜力达到现状评价超采量,鹤壁市、濮阳市压采潜力未达到现状评价超采量,仍需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15.
德州市水资源极其匮乏,深层承压水过度开采导致德州市全域10 356 km2面积成为深层承压水超采区。地下水过度开发利用带来了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含水层枯竭、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超采区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介绍了德州市水资源和深层超采区基本状况,分析了深层承压水超采的形成原因,全面总结了4 a来全市深层承压水超采区治理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阐述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可加速全面完成全市超采区治理,对全国其他地下水超采区整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构建资料共享制度既可以促进各部门之间地下水监测数据的联通共享,使监测数据得到全面充分利用,又可以使不同管理单位快捷、实时地获取相关资料,为地下水资源的有效管理与超采区综合治理提供便捷的条件。本文对山西省地下水超采区监测资料进行了梳理,调查了水利部门、生态环境部门和自然资源部门的地下水监测和资料共享现状,分析了其监测资料共享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地下水监测系统资料共享的对策建议,可为其他地区地下水监测资料共享制度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我省地处丰水地区,境内水网密布,地下水用量较少,一般用于生活用水和特殊行业用水。但我省一直高度重视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工作。一是完善地下水法规制度体系。省人大颁布的《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对地下水管理和超采区治理作了专门规定,省人大出台了《关于在苏锡常地区限期禁止开采地下水的决定》,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通知》地下水管理制度基本健全。二是加强超采区综合治理。2013年,省政府批复《江苏省地下水超采区划分方案》划定了全省  相似文献   

18.
结合河北不同地区地下水利用特点,针对农村、城市、雄安新区、张家口坝上4个地区,因地制宜提出相应综合治理措施,以实现有效压减地下水开采量,打赢地下水超采治理攻坚战,为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对乌达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地下水超采情况及近年治理措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情况,针对乌达区地下水超采的成因、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乌达区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根据《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导则》(SL 286-2003),采用开采系数法和水位动态法对内蒙古地下水超采区进行了划分,全区共划分了33个地下水超采区,其中严重超采区16个,一般超采区17个。最后,针对地下水超采区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