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河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黄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黄河流域水资源作为流域“生命线“的地位显得更加突出。然而,黄河流域以水资源为纽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充分认识流域水资源的生态功能和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补偿的原则,建议构建灵活多样的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方式,以支持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建设,保持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基于水足迹视角,探讨了黄河流域九省(区)2011—2020年水资源利用情况,确定了生态补偿的主、客体及生态补偿标准。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水足迹整体呈现增长态势,构成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农业、工业、生活、出口虚拟水、进口虚拟水足迹和生态水足迹;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存在波动变化且为补偿主体,2015年补偿标准最高,为3 415.42×108元,2020年最低,为12.75×108元,补偿金额年均值为1 772.51×108元。宁夏回族自治区、山西省、河南省和山东省为生态补偿的主体呈上升趋势,补偿金额年均值排名为河南省>山东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四川省是处于较快上升趋势的生态补偿客体,受补偿金额年均值为3 060.09×108元;青海省为较慢上升趋势的生态补偿客体,补偿金额年均值为1 340.14×108元。甘肃省是由生态补偿主体逐渐转变为客体;内蒙古自治区仅在2013年为生态补偿客体,其他年份则为补偿主体;陕西省生态补偿的主、客体身份不断发生变化。黄河流域应发挥区域优势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创新节水技术和提高用水效率等方式缓解水资源需求压力。  相似文献   

3.
分析黄河流域生态补偿的现状,探讨黄河流域生态补偿类型与重点领域,认为黄河流域生态补偿重点领域包括三江源(黄河源)水源涵养与保护区、水土保持、跨省(区)界水污染、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饮用水源区、黄河下游滩区,详细叙述了黄河流域与水有关生态补偿基本框架,建议加强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基础研究与重点领域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4.
生态补偿是调节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的重要手段,以生态补偿为突破口,开展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是推动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有效保护流域水资源和修复水环境的重要举措.文章简要总结回顾了黄河流域生态补偿的总体进展,分析梳理了实施黄河流域生态补偿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新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提出了新时期实施黄河流域四...  相似文献   

5.
张栋 《人民黄河》2022,44(1):10-14
为了完善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制度,明确理论定位以指导制度实践,以相关政策文件为研究对象,从法律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了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制度基础及其理论特性,基于横向生态补偿的市场性、多元性特征对相关制度安排进行综合对照评价。结果表明:相较于具有补偿性、规制性等公法特征的纵向生态补偿,横向生态补偿主要体现出交易性、市场性等私法特征。现行制度安排对横向生态补偿的真实生态价值衡量机制有待完善,多元化、市场化导向缺乏制度补充,横向生态补偿法律关系尚待清晰合理地界定。因此,针对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制度的建构与完善,应进一步还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价值内涵,以市场机制为导向,调整公法与私法在横向生态补偿中的介入范围,明确法律保障机制,形成去中心化和协同化、多元主体参与的契约式流域生态治理法律结构与包容性制度形态。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基于对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有关的法律、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层面行政法规的系统梳理,以及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实践、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的立法建议:通过立法建立上下游、省(区)间、多元化、多样化、市场化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基于水量水质同步考核和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计量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设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基金并制定严格的管理、使用、监督、评价制度,建立并逐步实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自然资源资产特许经营权制度,建立生态保护补偿绩效评估制度,建立生态保护效果与补偿资金分配相关联的激励机制,建立生态保护补偿公众参与和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8.
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量分担方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受水区和水源区之间如何分担水源区所需生态补偿量是决定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机制能否良性和持久运作的重要因素。本文借鉴水利工程费用分摊和环境容量分配的思路,构建了单指标法、综合指标法和离差平方法的生态补偿量分担模型,对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生态补偿量进行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离差平方法比较客观、全面、合理。按该法计算,水源区和受水区的分担比例应为20%和80%。  相似文献   

9.
东江源区基于供给成本的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东江源区基于供给成本核定的生态补偿依据与核算方法,分别采用静态核算法和机会成本法对2006—2009年东江源区3县的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直接成本和限制发展工业损失的机会成本进行量化核算,得出生态建设和保护的供给总成本的补偿标准为814123.65万元,为东江源区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及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流域生态补偿能有效解决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外部性问题,对促进流域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分析上级政府与上、下游地方政府的三方动态演化情景,以新疆博斯腾湖流域为研究对象,设定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结果表明:上级政府对违约方征收的罚金高于流域上游生态保护成本和下游生态补偿金时,上、下游才能达到“保护”和“补偿”策略的稳定均衡状态。基于演化结果测算的博斯腾湖生态补偿金、生态保护成本分别为2.64×107、2.20×107元/a。采用“关键污染因子超标赔偿法”确定以CODMn、NH3-N、TP三类污染物超标为评价依据的处罚标准分别为1 312.51、9 181.56、13 115.08元/t。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生态补偿标准核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在总结现有核算方法和博弈模型理论基础上,结合下游受水区支付意愿和水源保护区受偿意愿的调研分析结果,提出基于意愿分布函数的生态补偿博弈模型。该模型是根据实际调研结果,把意愿密度函数概化成指数分布,同时考虑水源保护区接受出价(要价)概率和下游受水区出价(接受要价)概率,反映了下游受水区和水源保护区均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本质,即下游受水区出价越高,水源保护区接受出价的概率越大;在水源保护区实际受偿意愿已知的情况下,下游受水区会在保障自己利益较大的前提下提高出价,尽早达成协议。与普通博弈模型相比,该模型弥补了普通博弈模型中水源保护区受偿意愿为均匀分布的缺点,同时,增加考虑下游受水区支付意愿分布,理论基础和实际调研相结合,计算结果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13.
以新疆海子湾水库水源地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生态补偿动态调整计算的理论模型。以2017年为例对海子湾水库水源地生态补偿动态调整标准与水源区和受水区的分担比例进行计算,可为我国水库水源地生态保护补偿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田雨欣  田美荣  冯朝阳 《人民黄河》2024,(2):107-111+117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受人类高强度开发建设影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为评估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水平,明确生态安全影响因素,根据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特点,选取22个指标构建压力-承载力-维护力(PCM)生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分析黄河流域除四川省外各省(区)生态安全水平。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整体生态安全指数从2000年的0.295上升为2020年的0.343,各省(区)生态安全指数青海>内蒙古>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宁夏;人均水资源量、投入矿山修复资金占比、自然保护区面积占比是影响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水平的主要因素;黄河流域各省(区)生态安全水平具有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水循环视角下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关键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浩  胡鹏 《水利学报》2020,51(9):1009-1014
流域作为陆地水循环的基本单元,其在生态保护修复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随着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流域水循环逐步演变为"自然-社会"二元模式,流域生态系统也在结构和功能上逐步转化为自然-社会复合结构和功能。本文基于对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与流域生态保护关系的分析,针对黄河流域生态本底和特征,分别从空间格局和时间过程上提出了维护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完整性的主要原则和重点,并针对三江源区、祁连山-秦岭、黄土高原、黄河三角洲几个流域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分析了各区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下一阶段保护治理的措施建议,以消耗一定的水资源为代价,实现坦化水循环极值性、大幅度减少冲沙用水、恢复自然生态三大功效,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梳理现有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的基础上,运用鲁宾斯坦恩-斯塔尔讨价还价模型,构建了有限期博弈和无限期博弈的跨省水源地保护生态补偿标准讨价还价博弈模型;并以于桥水库为例,按照不同补偿区域分析了天津市对河北省的生态补偿标准,探讨了出价次序变化和贴现因子变化对补偿标准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于桥水库流域、潘家口-大黑汀水库及引滦入津沿线区域、和主要水源区承德市为补偿对象的生态补偿标准分别在1.67~15.96亿元、0.30~11.49亿元和8.49~85.37亿元之间。影响因子分析显示,在有限期讨价还价博弈中,跨省水源地保护生态补偿标准与贴现因子δ的大小、博弈时期T的长短及谁在最后出价有关;在无限期讨价还价博弈中,跨省水源地保护生态补偿标准与贴现因子δ的大小以及谁最先出价有关。  相似文献   

17.
周春芳  张新  刘斌 《人民长江》2018,49(23):38-4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流域资源开发速度的加快,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压力也日益剧增,而生态补偿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但是,生态补偿涉及到流域上、下游政府的直接利益,容易形成相互博弈的局面。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对博弈双方的策略选择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引入上级政府进行监管,才能使流域上、下游政府做出的最优策略[保护,补偿]得到稳定和均衡;而且上级政府对于流域上、下游政府违背协议进行惩罚的处罚金要高于流域上游进行生态保护的成本,也要高于流域下游的生态补偿金。以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为例,对流域处罚金按"关键污染因子超标赔偿法"制定的标准偏低,无法实现[保护,补偿]策略的稳定均衡展开了实证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协同发展,依据2011—2018年黄河流域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基于改进的"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同时采用复杂系统耦合协同度模型测算两者协同度。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呈现稳定增长态势,生态保护质量以及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度的变动趋势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并表现出明显周期性特征。从空间格局看,受自然、区位、历史等因素影响,黄河下游地区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以及两者协同度均明显优于中上游地区,因此在稳定黄河流域经济增长的同时,应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立跨区域互动合作和协同治理机制,实现上中下游地区均衡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是流域稳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构建合理的生态补偿制度是解决水资源开发过程中各利益主体矛盾冲突及保障生态安全的有效办法。在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机制构建背景下,基于强互惠主体理论,运用演化博弈方法分析了水资源生态开发利用时中央政府、当地政府、地方企业三者之间的利益诉求以及补偿行为的动态演化过程;通过以存在复杂利益博弈关系的重庆市万州区水资源开发为案例开展实证分析,对三者之间的利益互动关系与影响因素进行了SD仿真模拟和深入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中央与当地政府的博弈中,中央通过提高生态补偿资金与政策支持水平,会使得博弈更快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2)在当地政府与地方企业的博弈中,政府征收较少的资源环境税会促使污染企业积极治理,减少排污量;(3)运用系统动力学验证了万州区水资源各利益主体行为规律与演化结果的一致性。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生态补偿对策。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水源保护建设成本、生态经济损失两个方面,计算了大伙房水库调出区的水生态保护建设成本。通过计算调水工程的水量分摊系数和水质修正系数,得出了大伙房水库调出区基于生态保护建设成本的生态补偿金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