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沟道工程主要包括淤 地坝,治沟骨干坝,小水库,谷坊,漫地和造田工程等,这些工程中水土保持作用最大的是淤地坝和治沟骨干坝,本文通过总结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的发展与建设现状,论述了其在防烘中的作用,并指出淤地坝不存在“泥沙零存整取”现象。  相似文献   

2.
郭廷辅 《人民黄河》1989,11(3):51-53
1988年10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水利部联合发布了《开发建设晋陕蒙接壤地区水上保持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区域性水土保持法规,对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矿产资源,治理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发展工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2003年8月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成立了直属水政监察队伍,负责黄河上中游流域3616km黄河干流和2 400km主要支流的河道巡查、涉河建设项目监管、违法水事案件查处、省际水事纠纷调处等水行政管理与执法工作。分设晋陕蒙接壤地区水政监察(水土保持监督)支队、绥德水政监察(水土保持监督)支队、天水水政监察(水土保持监督)支队和西峰水政监察(水土保持监督)支队。其工作范围涉及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等七省(区),其中干流省际界河共4个河段278km,重点支流省际界河5个河段184km。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黄河中游小流域水土保持对干支流汛期、非汛期径流的影响,得出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具有减水作用,但主要表现为削洪作用,对枯水期的减水作用较小,减水效应在干流不如支流显著.同时分析了高河床的渗漏量变化,说明水土流失带来的泥沙淤积会减少河床径流.因此只有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才能达到根治黄河水荒和洪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10月9日,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在河南洛阳召开,这也是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自成立以来首次在河南召开会议。会议总结交流了“十一五”期间特别是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以来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明确了“十二五”工作目标与重点任务,讨论通过了呈报国务院的建议报告。  相似文献   

6.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土保持减沙的近期趋势及其成因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本文以 195 0~ 1997年的长系列水文资料和面雨量资料 ,分析了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年输沙量和年雨量的时间变化趋势 ,发现在 1970年以来多沙粗沙区入黄泥沙量减少的总体背景之上 ,出现了 1986~ 1997年间入黄泥沙量增加的近期趋势。这一增加趋势 ,与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淤地坝修建量大为减少 ,70年代修建的筑地坝与拦沙库已大部失效有密切关系。此外 ,90年代人为增沙量大幅度增加 ,已占水土保持减沙量的2 2 %左右 ,部分抵消了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沙效益 ,这也是 90年代入黄泥沙增加的重要原因。文中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黄河中游河口镇至潼关区域,根据地貌、气候和地形差异,将其划分为20个基本水土保持单元。基于基本水土保持单元,设计了18种不同梯田强度、林地范围和植被覆盖度组合的坡面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情景,采用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计算了河潼区域不同情景的坡面土壤侵蚀模数。提出了参考淤地坝系的确定方法,计算了潼关水文站在1亿t、3亿t和5亿t输沙量目标的河潼区域参考淤地坝系数量,确定了3种输沙量目标的河潼区域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情景。基于植被恢复潜力、梯田需求、淤地坝建设潜力和输沙量现状,提出了河潼区域水土保持措施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作为水利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土保持信息化与水土保持相关业务紧密结合,特别是近年来遥感、无人机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从以往粗放式向现代精细化转变,在水利部先行示范下,各省也陆续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工作,通过对已开展信息化监管工作的分析,就新时期辽宁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工作的开展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加强地区水土保持监测信息化工作,根据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要求和实际业务工作需要,结合相关技术规定要求,提出了一套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信息采集与管理解决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软件工程的方法设计了对应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系统和配套的"外业辅助移动端"软件。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系统主要是利用遥感影像对新增地表动土开展遥感动态监测,快速、准确地获取全市逐季度新增地表动土的空间分布情况;移动巡察系统是以定位导航、地面观测、遥感监测为基础,填补当前水土保持监管业务信息化建设中唯一缺口,实现了监管业务在应用系统中的闭合。该方案可有效提高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现场核查信息采集工作效率,满足内外业实时数据互动、数据共享、历史数据统一管理等需求,实现监测和筛查疑似违建生产建设项目,辅助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提高监管效能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全面推进人为水土流失遥感监管,提高信息化监管水平,福建省采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移动终端等信息化监管手段,对福建省内404个重点项目开展了项目监管工作;通过遥感普查、遥感详查、现场无人机调查,逐步掌握重点建设项目287个水土流失问题,按照水土保持问题分类和责任追究标准,明确问题类型和责任对象,以水土保持信息化系统为平台,支撑水行政主管部门现场监督检查工作。通过省、市、县各级联动,动态会商和技术培训,实现了省级在建生产建设项目项目监管全覆盖,市县重点项目监管初次试点,为福建省项目监管全覆盖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11.
12.
王敏  刘志刚  张攀  焦鹏 《中国水利》2023,(10):42-45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是黄土高原乃至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根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对水土保持的新需求,在总结黄河多沙粗沙区土壤侵蚀状况、水土流失治理现状与成效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水土流失治理面临的关键问题,提出了构建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新格局、建立多沙粗沙区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制度、加强水土保持重大基础科技问题及关键技术研究、创新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模式、加快推动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创新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持续推进,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对高水平推进示范区水土保持监管机制创新以适应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按照落实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的要求,通过分析示范区生产建设项 目水土保持监管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索提出加强示范区水土保持监管机制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17年国务院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改革为生产建设单位自主验收,由生产建设单位组织第三方机构编制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报告。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是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跟踪检查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审核生产建设单位报备的验收材料,核查验收程序是否合规、是否达到验收标准和条件。第三方机构要选择正确、准确定位、规范编制验收报告,项目法人要认清自主验收责任、严格按规定进行验收及报备,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规范开展验收核查、督促项目法人整改,共同促进自主验收走向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